第519章 南渡渭水

第519章 南渡渭水

送走了姐弟二人,崔澈當夜自然是宿在了高氏的房中。

不同於嬌小的李秀寧,高氏如同成熟蜜桃的軀體,終於使崔澈能夠放開手腳,與她徹夜纏綿。

翌日,晨曦初現,城外軍營已經在生火做飯。

觀音婢也起了個大早,她可沒有忘記自己與崔澈的約定。

二人曾經說好,只要崔澈前夜在高氏的房間裡歇息,次日就得由觀音婢爲他梳洗。

清洗頭髮之餘,觀音婢用她的小手爲崔澈按壓頭部穴位,這是她患病時,特意跟醫生請教的。

“阿爺,這力道可還舒適?”

觀音婢小心翼翼地問道,唯恐自己用錯了力,讓崔澈感覺不適。

崔澈正沉浸其中,聽見觀音婢發問,他笑道:

“力道正合適,不過以後就不必這麼麻煩了,你能有這份孝心,爲父很是欣慰。

“但這些事情還是交給婢女去做,免得將來還未出嫁,就把手給弄糙了。”

觀音婢卻不依,她反駁道:

“不過是偶爾爲父親梳洗,又怎麼會輕易變糙。

“再者說了,阿母還學着王妃、姨娘們用牛乳沐浴的法子,給女兒滋養肌膚,給女兒用牛乳沐浴。

“就連阿母都誇讚女兒的雙手滑潤,阿爺若是不信,大可以握一握女兒的手。”

崔澈過去是牽過觀音婢的,還不止一次。

但在這種情況下,又怎麼會去觸摸,他無奈道:

“罷了,只要你不嫌麻煩。”

然而觀音婢樂在其中,又怎麼會嫌麻煩。

有觀音婢的細心梳洗,崔澈一掃疲倦,頭皮涼颼颼的,整個人都覺得神清氣爽。

暫時將高氏母女留在了高陵縣城,崔澈帶着一衆親隨,包括長孫無忌、薛收等人在內,趕往城外軍營。

此時將士們也都已經做好了渡河的準備,不需要崔澈再做戰前動員,一聲令下,南渡大軍盡數隨他前往渡河點。

渭河水位季節差異極大,春冬季節屬於枯水期,北魏末年,賀拔嶽平定關隴叛亂,與尉遲菩薩交戰於渭水兩岸,便是率領八百騎兵,在淺水地帶涉水誘敵,大破尉遲菩薩兩萬步騎。

但是崔澈如今正處在夏秋季節的豐水期,大軍要想過河,必須經由浮橋。

而崔澈在高陵等候至今,自然是已經在渭河之上,架起了三座浮橋,這可比在黃河、長江架設浮橋要輕易許多。

與此同時,關西大都督楊暕早已逃離了大興城,退往漢中,明面上的說法是要在漢中調集軍隊,馳援大興。

可明眼人都知道,楊暕這一走,除非是崔澈在大興城下碰壁,飲恨退兵,否則絕不會再回來了。

這一次,高熲、宇文述依舊沒有沿河佈防,以阻止崔澈渡河。

渭河不是黃河、長江,哪怕是豐水期,水量也不可能與那兩條大江大河相比,沿河佈防根本攔不住崔澈,此舉只能傷及守軍士氣。

說到底,還是兩方將士的戰鬥力有着天壤之別。

當然,信任大興城的城防,也是二人決定堅守的原因之一。

大興城由當代傑出建築大師宇文愷主持營構,位於龍首原南坡,以南坡六條高坡爲幹之六爻,並以此爲核心,建造出了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隋文帝時,大興城常住人口達到六十萬,但隨着楊廣南遷,如今城內只剩了二十五萬人左右,其中還包括了五萬守軍。

楊廣南遷,雖然帶走了大量的人口,但相應的,大興城削弱了其政治屬性,卻也增強了它的軍事屬性。

高熲、宇文述一開始就沒打算過要出城浪戰。

楊廣離開前,就曾下令,不惜耗費大量人力,修繕城防,打定主意要將大興作爲崔澈快樂城。

一如玉璧之於高歡。

貞元三年(公元608年)五月二十三日,崔澈在渭河北岸留下了五萬騎兵,盡是一人一馬,守衛各城。

其餘十二萬步卒,以及帳前效節軍、銀鞍契丹直、博領騎卒三萬騎兵,共計十五萬大軍陸續通過浮橋,抵達渭河南岸。

此時天色已晚,崔澈背河紮營,他喚來秦瓊,說道:

“長安破舊,自高祖遷都以來,如今更是衰敗不堪,根據細作回報,長安年久失修,取之不難。

“孤分你步卒三萬,今夜能否爲我襲取長安!”

崔澈所說的長安,便是漢代長安舊城,至於唐代長安,則是如今的大興城。

長安城位於龍首原北坡,直面崔澈大軍。

秦瓊毫不猶豫道:

“區區舊城,何需三萬大軍,大王許我一萬將士,明日清晨,我必使大王車駕能夠駛入長安。”

秦瓊是瞭解崔澈的,以他的脾性,絕不會在夜裡入城,否則必然是要拍着胸脯保證,讓崔澈能夠夜宿長安。

崔澈正色道: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叔寶不得掉以輕心,孤說三萬,那就是三萬,無人會與叔寶爭功!”

秦瓊大聲應道:

“諾!”

崔澈這才緩和了臉色,拍着秦瓊的肩膀,笑道:

“孤能否重回長安,就看叔寶的了。”

秦瓊頓感重任在肩,他匆匆告退,前往召集將士。

崔澈給他的自然是步兵,攻城這種事,本就是步卒該乾的活,崔澈也知道宇文述等人不會與自己在野外決戰,所以選擇用騎兵留守渭北,只帶來三支精銳騎卒南下。

他更不可能讓帳前效節軍、銀鞍契丹直、博領騎卒下馬充當步兵,前去攻城。

秦瓊點齊三萬步兵,在夜色中向着龍首原北坡進發。

而長安守軍早就知曉崔澈南渡的消息,時刻打起了精神,不敢有半點懈怠,及時發現了正向長安奔來的敵軍。

但由於人力、物力都用來修繕大興城防,也分不出多餘的兵力守衛長安,故而長安城在宇文述等人眼中,是可以放棄的。

自然不會調集重兵守衛長安,以稀釋大興守軍數量。

長安城並沒有多少守軍,即使提前發現了東隋夜襲,但依舊難以阻擋。

三萬東隋將士,扛着雲梯,在夜色中蟻附攻城。

秦瓊身先士卒,銳不可當,硬生生砍壞了三把鋼刀,終於在城牆上站穩了腳跟。

東隋戰兵源源不斷涌上城牆,漢代長安舊城迎來了新的主人。

(本章完)

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91章 作戰計劃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8章 周主滅佛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154章 大興獻俘第17章 初至聞喜第64章 再別長安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65章 屠戮宇文第31章 憾失姻緣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193章 再往長安請假一天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66章 深夜來客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618章 父子合謀新章在審覈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62章 裴秀來京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617章 消息真假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77章 南陳奪嫡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28章 雄主崩殂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13章 辭親遠行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33章 暗中投效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417章 晉陽重逢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55章 徵辟裴矩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77章 南陳奪嫡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80章 前線覓功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30章 貴人相邀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82章 勿慮婚姻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47章 獻策平陳第18章 崔家兒拳第37章 共誅國賊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92章 可汗夜遁第428章 夜襲山谷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253章 徐門新人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329章 託付家事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55章 徵辟裴矩第427章 搜尋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