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九一高地

第521章 九一高地

崔澈不住自家的老舊宅子,徑直搬進了漢家宮闕。

高氏、觀音婢也被崔澈接來了長安,別管城池是否破敗,至少在渭南有了一個立足之地。

才入住,崔澈便問觀音婢道:

“欣兒,你可知道高祖皇帝爲何要遷都大興?”

觀音婢如今九歲了,崔澈也不能一直稱呼她的乳名。

於是爲她取名一個欣字,依舊冠以長孫姓,故爲長孫欣。

這點小問題根本難不倒觀音婢,她當即回答道:

“長安破舊,污水壅底難泄,高祖因此遷都。”

然而崔澈卻搖頭道:

“你所言只是表象,高祖遷都的真正原因是長安宮殿之中,藏有妖孽。”

說着,他故作神秘的嚇唬觀音婢:

“那妖孽夜半便會出來食人,多有宮女遭其所害。”

嚇得觀音婢臉色一白,高氏趕忙寬慰道:

“莫要聽你父王胡言,他是嚇唬你的。”

見崔澈一陣壞笑,觀音婢氣極了,嘟着嘴不肯理他。

與愛妾、繼女的玩笑只不過是生活的調劑,對於崔澈來說,奪取大興纔是重中之重。

李淵歸順,岐州易幟,關西不少郡守見狀,都在私底下與崔澈有了聯絡,只需崔澈攻佔大興,許多地方自可傳檄而下。

當天,崔澈從渭北調來五千將士,守衛長安,次日即率十五萬大軍南下,準備兵圍大興城。

崔澈的攻擊重點位於北面,北面便是九一高地。

九一高地是龍首原的主脈,更是龍頭所在,高二十丈,站在其上,向南眺望,便可將大興城盡收眼底。

後世的唐朝便是在九一高地上修建的大明宮,大明宮作爲唐高宗李治以後的大唐正宮,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宮殿建築羣。

由此可見九一高地的地形開闊,一旦崔澈佔據九一高地,在此架設投石機,便可居高臨下,直接攻擊眼皮子底下的大興宮。

大興宮城位於大興城北,直面九一高地的威脅,宇文述等人自然也知道這處高地的重要性,

因此,早早在九一高地設立營寨,常駐數千將士,守衛高地。

主攻九一高地之戰,由崔澈親自掛帥在山下督戰,五萬步卒自東、西、北三面仰攻九一高地。

崔澈又分出三萬精銳騎卒,巡弋於九一高地的南面,伏擊要上山支援的大興守軍。

剩餘七萬將士則按兵不動,一旦前方攻山部隊受挫,他們則作爲預備隊,輪流接替攻山任務。

崔澈相信,只要奪取了九一高地,在這上頭架設投石機,戰事的發展就會向馮翊一役演變。

至於石料,崔澈自然是不缺的,他在大興生活多年,對於此地的地形心知肚明,一早就定下了奪取九一高地,居高臨下,轟擊大興城的戰術。

此前在渭北,沒少派人進山採集石料。

宇文述給他在渭北留下許多饑民,但也沒有白白耗費崔澈的軍糧,崔澈採用以工代賑的法子,囤積了大量的石塊,足夠宇文述喝上一壺。

隨着一聲尖銳刺耳的鳴鏑劃破長空,山腳下的五萬步卒一齊出動,仰山而攻。

攻山是一件慘烈的事情,不時有將士中箭,或是被滾石砸下山坡,慘叫聲、哀嚎聲不絕於耳。

只不過儘管九一高地處於龍首原最高點,但按照隋朝一丈約爲2.96米來換算,高度還不到六十米。

而崔澈是由位於北坡的長安縣出發,向南攀上龍首原。

又沿着龍首原南下進攻九一高地,九一高地的相對高度也就更低了,甚至不足數十米,遠遠望去,也就是一個土丘的高度罷了。

相較於河東大戰時高聳險峻的高壁嶺,顯然不值一提。

有崔澈在後方親自督戰,更是激勵了東隋戰兵,儘管守軍的箭矢、滾石給他們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但仍然不能阻擋衆人衝鋒的步伐。

數十米的山丘,也並非不可逾越的險隘,在接連發起三次攻擊後,東隋將士扛着簡易的長梯終於衝上了山頂。

他們依靠長梯翻入山頂的營寨,與敵進行血腥的肉搏。

位於大興宮正北門的玄武門,宇文述與高熲也在觀望這場九一高地的攻山戰。

眼見山頂升騰起滾滾黑煙,數不盡的東隋步卒涌上九一高地,二人心急如焚,卻沒有半點辦法。

位於九一高地南坡的三萬東隋精騎完全切斷了大興城與九一高地的聯繫。

高熲、宇文述縱使有心,也無力救援。

莫非還能驅趕五萬守軍出城,正面突破崔澈麾下最精銳的三萬騎兵,這無異於癡人說夢。

戰鬥在黃昏之前結束,九一高地上,營寨內外,屍橫遍野。

東隋五萬攻山步卒,死傷多達八千餘人,其中一部分死在了攻山的途中,他們還沒有與敵接觸,便命喪山坡。

另一部分則是強攻山頂營寨造成的傷亡。

真要放在平原地帶,讓兩軍擺出堂堂之陣,明刀明槍的幹一場,崔澈相信,這五千守軍根本上不了自己麾下戰兵的皮毛。

但攻城、攻山,防守方本就佔據優勢,能夠全殲山頂守軍,佔據九一高地,八千餘人的傷亡在崔澈看來,也是能夠接受的。

走上九一高地,其中不乏焦屍,烤肉的味道直衝崔澈的鼻子。

將士們已經在打掃戰場,崔澈立於後世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所在,舉目南望,藉助望遠鏡,將大興城內的情況看得是一清二楚。

許久,崔澈放下了望遠鏡,吩咐道:

“傳令各部,自明日起,圍三闕一,放出西側通道。”

“諾!”

隨行的將領、親隨們齊聲應道。

崔澈不在乎是否放跑了高熲、宇文述,相較而言,他更希望能夠快速奪取大興,傳檄以定關中各地,再整頓兵馬,翻越隴山,收取隴右之地。

故而,崔澈採用圍三闕一的策略,給守軍在西側留下一條退路,讓他們不至於抱着必死的決心,與自己魚死網破,堅守到底。

當天夜裡,崔澈入住九一高地上的山寨,山寨已經被裡裡外外打掃了一遍,但角落裡的零星血跡,還是在訴說着此地早前剛剛經歷了一場血戰。

(本章完)

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151章 援軍將至今晚沒有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63章 楊堅建隋番外發不出來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31章 憾失姻緣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200章 楊崔之會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34章 剖明心跡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321章 契丹親衛第33章 暗中投效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64章 再別長安第66章 深夜來客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52章 相府同僚第62章 裴秀來京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6章 夜不能寐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52章 相府同僚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177章 貴妃入彀請假一天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367章 僞造書信第70章 擊鼓鳴冤第37章 共誅國賊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10章 少年出遊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64章 再別長安第66章 深夜來客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491章 正旦元會請假第51章 崔府夜話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93章 三線告捷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317章 不問前罪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92章 可汗夜遁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304章 重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