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老將夜登

第426章 老將夜登

邙山位於洛陽以北,故而又名北邙,屬於崤山支脈,東西延綿380餘里,海拔卻僅有300米左右。

崔澈經由河橋南下,立即率領十萬步騎佔據邙山爲陣,搶佔了制高點,與邙山以南的西隋軍對峙。

由於崔澈佔據河陽三城,河東之糧可以暢通無阻的經由河橋運輸,東隋軍實際上,也並沒有所謂的後勤壓力。

程咬金接連奪取河陽三城,立下大功,卻猶不滿足,他在軍議時,請求道:

“河東之戰,末將小試牛刀,爲大王陣斬楊恩思,今日兩軍僵持,願爲大王出陣鬥將,揚我軍威。”

崔澈搖頭道:

“程將軍勇氣可嘉,只是楊恩思之後,敵軍畏懼程將軍之名,只怕不會應戰。”

雖然請求被崔澈所拒,但程咬金卻一點也不惱,他撓着腦袋,嘿笑着退下。

又挑釁地看向蘇定方,彷彿在說:瞧見沒,我程咬金如今光憑名號,就能讓敵軍畏懼。

蘇定方自然不服,也向崔澈請求出營鬥將。

這一次,崔澈倒是許了,他看向沈光,說道:

“沈將軍,今日鬥將,便由你來爲蘇將軍掠陣助戰。”

沈光當即出列,朗聲答道:

“末將遵命。”

只是蘇定方時年十四,沈光時年十五,派了這兩個未成年的小將下山挑戰,與人鬥將,帳內的將領們都覺得此事不保險。

一旦鬥將敗了,對於軍中士氣,必然是重大的打擊,因此盡皆出言勸阻崔澈。

去年程咬金年紀輕輕,便能出營與楊恩思交戰,是因爲給他掠陣的是崔澈麾下,武藝第一的秦瓊,有他在,只要程咬金不是一交手就被人斬落馬下,倒也不用擔心勝負。

如今卻是兩個毛頭小子搭檔,也難怪這些將領們心懷忐忑。

崔澈笑着安撫衆人道:

“諸位放心好了,實際上,無論孤派遣哪位將軍下山挑戰,於仲文都不敢應戰。

“之所以選擇蘇、沈二位將軍,不過是他們二人年少。

“敵軍見兩名小將在營外耀武揚威,而主將卻不敢派遣大將出寨迎戰,定會大失所望。”

主將追問崔澈緣由,爲什麼於仲文不敢應戰,崔澈瞥了一眼程咬金,但笑不語。

只是爲了保險起見,經過衆人的勸說,崔澈還是派遣河東將領王拔跟隨蘇定方、沈光下山。

崔澈爲三人撥付了三千帳前效節軍的騎卒,當三千騎卒衝下邙山之際,也引起了西隋大營的一陣騷亂,示警的號角聲響起,營門緊閉。

蘇定方領着十餘名騎從來到弓矢的極限距離勒馬止步,命騎從們齊聲吶喊,邀西隋軍出營鬥將。

於仲文得知此事,也果然如崔澈所料,不作理會。

楊恩思被程咬金陣斬,西隋將領們也都有了共識,並非他技不如人,而是帶出去的騎從,實在比不得程咬金的精銳。

在鬥將之時,雙方騎從前來助戰,也是常有的事情。

一旦本方騎從被殺退,將領便會陷入到圍攻之中,而東隋騎卒常年跟隨崔澈在塞北作戰,都是精銳中的精銳,除非以數量取勝,否則西隋軍中這些中原騎卒根本不是對手。

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如果不能及時陣斬敵將,則必敗無疑。

而蘇定方能夠被崔澈委以重任,縱使年少,也不可輕視,去年程咬金也只不過十六歲。

既然明知道鬥將必敗,於仲文又怎會接受這一邀請。

此時,不作理會,不過是讓士氣受點小挫,只需戰前重賞,便能重新激勵將士。

但冒然應戰,又被陣斬了大將,則是重大打擊。

蘇定方領着十餘騎在營外險些將嗓子喊啞,敵將都不曾出現。

反倒是哨騎來報,有大量西隋騎卒從後方出營,正朝此處包抄而來。

蘇定方無奈,只得匯合了沈光、王拔等人悻悻而返。

見於仲文果然如崔澈所料,不肯應戰,新近歸附的河東將領無不詫異,至於崔澈的舊部們,則早就見怪不怪了。

對於崔澈來說,這一番無果的鬥將,打擊敵軍士氣倒是其次,讓河東將領心悅誠服,纔是意外的收穫。

西隋大營內,帥帳之中,於仲文也在召集諸將磋商對敵之策,段文振建議道:

“末將以爲,邙山東西近四百里,賊軍不能盡佔,末將願領左路軍,夜登邙山別處,藏匿於羣山之間。

“在兩軍決戰之際,末將可從側翼殺出,夾擊賊軍。

“又可趁其大營空虛,襲擊營寨,放火燒燬賊軍物資,賊軍見身後火起,必然自亂陣腳,我軍趁勢掩殺,可獲大勝!”

西隋軍隊被分成了三路大軍,左路軍爲段文振所領的伊、魯之兵,右路軍則爲楊義臣統率的陝州兵,而中軍則由洛州兵與北上支援的荊州兵組成。

段文振的建議得到了衆將的認可,於仲文也隨即命他準備在夜裡悄悄往東撤離,繞開東隋軍的哨騎,再找機會,爬上邙山。

於仲文爲了掩護段文振的行動,派出大量哨騎,不許東隋斥候接近,從而窺見段文振的行蹤。

而於仲文這一反常之舉也引起了崔澈的警覺,他起初以爲是於仲文要夜襲邙山。

因爲不久之後,西隋哨騎們又大多歸營,邙山南麓又恢復了深夜的寧靜。

崔澈也更堅定於仲文是要襲擊自己的營寨,西隋哨騎們的異常舉動,分明是在爲某一隱秘行動打掩護。

但他一夜未眠,直到第二天的清晨,依舊不見於仲文來攻,不由大感失望,崔澈覺得或許是自己太過多心。

然而正當崔澈睡覺補眠的時候,西隋派遣使者前來拜營,崔澈命人將使者帶入帳內,原來是於仲文約自己明日決戰。

這讓崔澈很是驚訝,畢竟西隋是防守方,自己是進攻方,如今於仲文主動來向自己約戰,莫非是迫於楊廣的催促。

只是這一想法隨即又被崔澈否定,楊廣經過河東大敗,必然不敢繼續逼迫大軍速戰,以免在急躁之下,露出破綻。

崔澈並沒有直接答應於仲文明日約戰的請求,只是推說自己還需考慮,今夜再給他答覆。

(本章完)

第28章 雄主崩殂第68章 太原王氏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59章 爲友尚義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284章 圍魏救趙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70章 擊鼓鳴冤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41章 吃瓜羣衆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55章 徵辟裴矩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31章 憾失姻緣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64章 再別長安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50章 摯友登門第10章 少年出遊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62章 裴秀來京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9章 巡視田宅第77章 南陳奪嫡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338章 陰差陽錯新章在審覈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284章 圍魏救趙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94章 突厥分裂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48章 崔郎可友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24章 爲報君恩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71章 一喜一憂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490章 崔家兄弟新章在審覈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533章 分清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