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搜尋蹤跡

第427章 搜尋蹤跡

事有蹊蹺,崔澈趕緊找來了魏徵,他主管軍中後勤,自然是跟隨崔澈來到了河南。

在房玄齡留守晉陽,李靖率領偏師坐鎮鄭州的情況下,魏徵毫無疑問充當了崔澈的謀主角色。

經過崔澈三言兩語的介紹,魏徵分析道:

“正如大王所言,於仲文昨夜派出大量哨騎,必然是在掩蓋着什麼。

“依下官所見,無非是又有援軍北上,於仲文秘而不宣,欲將之作爲奇兵。

“或是有軍隊趁夜出營,不願被大王察覺到動向。”

崔澈沉吟道:

“定是軍隊出營,若是有援軍北上,無論洛陽,還是金墉城,都可用來屯兵,只需城內戒嚴,不許民衆出入,便能掩人耳目。

“而戰時戒嚴,本就是常事,並不會引起旁人的警覺,總好過昨夜的反常舉動。”

金墉城位於洛陽西北,曾是漢魏洛陽城的一隅,魏明帝曹叡將其擴建成軍事堡壘,城小而固,北靠邙山,南依洛陽。

崔澈的看法也贏得了魏徵的附議,他猜測道:

“既然是夜間分兵,必有圖謀,今日於仲文邀大王明日決戰,其意是否要在大王放鬆警惕,專注決戰之時,夜襲我軍營寨。”

但崔澈卻覺得這並非於仲文的目的,這麼多年來,也不是沒有人想要夜襲自己的營寨,但無論是都藍可汗與達頭可汗,還是乙支文德,無一例外,都是碰了一鼻子灰。

在河東大戰之後,楊素退回關西,也暫時終結了所謂當世第一名將的紛爭。

盛名之下無虛士,崔澈不相信自己頂着這般大的名頭,於仲文還會寄希望於他在決戰的前夜會放鬆警惕,犯下這等小錯。

排除了夜襲的可能,於仲文所謀,必然是落在了明天的決戰上,崔澈推測道:

“莫非於仲文如今正藏兵在邙山之中,等明日我軍下山決戰,兩軍焦灼之際,再從後方殺出?”

魏徵聞言,頓時驚出一身冷汗。

真等到兩軍鏖戰的時候,從背後殺出一支伏兵,遭受前後夾擊,無疑會使得東隋將士陣腳大亂。

魏徵進言道:

“此事事關重大,還請大王速速派遣哨騎搜山。”

崔澈卻搖頭道:

“不可打草驚蛇,我當應下於仲文之邀,但決戰的時間不在明日,而是在三天以後。”

魏徵一點就透,他笑道:

“原來大王是要先將於仲文的伏兵剿滅,再於他決戰。”

邙山低矮,能取水的地方並不多,因此,東魏與西魏邙山大戰時,高歡纔會在宇文泰拋棄輜重領兵上山之時,驚呼對方是想渴死在山上。

於仲文既然想要在明日決戰,伏兵攜帶的淡水頂多也就支撐到明天,若是帶得多了,難免行動不便。

而崔澈應下決戰,卻要把時間延後,於仲文必然不肯放過這次機會,一定會同意崔澈的要求。

畢竟出營決戰,不能是一頭熱,需要雙方一起擺開兵馬,否則就是強攻對方營寨。

眼看決戰在即,於仲文擔心走漏消息,自然不會讓伏兵出山。

邙山之中的伏兵只得尋找水源,冒險取水。

而佔據邙山大部分水源的崔澈無需派遣哨騎搜山,只需要讓人在夜裡檢查在自己控制範圍以外的取水處,是否存在大量腳步痕跡,便能順藤摸瓜,找到於仲文藏起來的這支伏兵。

見魏徵點破了自己的心思,崔澈笑道:

“於仲文自己將伏兵送到孤的面前,孤又怎能婉拒。”

黃昏之時,崔澈派遣一名使者前往西隋軍大營,告知於仲文,自己願意與他會戰,但時間要延後三天。

於仲文疑惑道:

“爲何非得是三日之後?”

使者回答道:

“我家大王問卦,三日之後,乃是吉日。

“大王有言,若於公肯依,可由於公挑選地點。

“於公若是不願,亦不勉強,自可領兵攻山,我家大王在營寨中恭候大駕。”

使者這番回答並沒有引起於仲文的懷疑。

畢竟崔澈舉兵之前,曾占卜問卦,以測吉凶,卻被房玄齡搶走龜殼一事,於仲文也有所耳聞。

正因爲這件事,崔澈迷信占卜的人設也給立住了。

實際上,在這個年代,迷信占卜的大有人在,例如鑄金人愛好者爾朱榮,而南陳開國皇帝陳霸先自己就精通卜卦之術。

見崔澈任由自己決定地方,於仲文起身答應道:

“好!你回去告訴崔澈,三天之後,我在金墉城下,背城列陣,恭候大駕!”

等使者回來將此事告知崔澈,崔澈與魏徵相視一笑。

當於仲文的信使找到段文振的時候,這位老將軍可沒有崔澈那麼好的心情。

決戰時間更改到了三天之後,但軍中的淡水只夠供應到明天正午,而於仲文也正如崔澈所預料一般,不許段文振領兵退出邙山,以防走漏消息。

真要等將士們渴上幾天,哪還有力氣作戰。

段文振無奈,只得派遣將士在夜裡取水,白天則好好躲藏,唯恐被東隋哨騎察覺。

崔澈雖然猜測於仲文是藏了伏兵,打算在決戰之時,從背後對自己發動偷襲,但他還是沒有在今夜掉以輕心,依舊安排了各部將士輪值守衛營寨。

翌日,也就是永昌元年(公元605年)六月二十九日,崔澈派遣少量斥候分往東西兩側搜尋。

黃昏時分,派往東側的斥候有人回報,在營寨三十里外的一處山澗,找到了許多新近留下的腳印。

崔澈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此前再怎麼有把握,也只是猜測,如今纔算是驗證了自己的猜想。

六月三十日,清晨,此前被留在山澗處潛伏的斥候回報,昨夜夜深之時,有許多西隋將士前來取水,他跟在這些人的身後,找到了對方的藏身之所,正是一處山谷。

只不過擔心被敵人發現,不曾仔細數過山谷內的敵軍人數。

崔澈得知此事,大喜過望,他當即召集諸將,將此事告知衆人。

衆將無不驚喜,紛紛請戰。

崔澈好不容易找到這支伏兵,當然不會輕易放過,他當即在帳中點將,準備在夜間出營。

大家端午安康,凌晨還有,昨天跑步的時候把手摔岔氣了,我先緩緩,大概凌晨一點左右發。

(本章完)

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507章 受驚失眠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63章 楊堅建隋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299章 遼東之敗第45章 賞功罰罪第72章 誇大成果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330章 騎卒張楨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492章 入府慰問好消息與壞消息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233章 奪取處州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225章 圍困無錫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84章 涼亭桂樹第58章 失意之人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366章 君臣訣別第45章 賞功罰罪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75章 雕版印刷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46章 鋃鐺入獄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40章 孝寬之疾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49章 婚姻之言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433章 幼子爲質番外發不出來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58章 失意之人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78章 同姓聯結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168章 誰可爲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