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世子相求

第419章 世子相求

趙文等人已經平安抵達了河東,正在趕來晉陽的途中,信使快馬加鞭,提前將消息報知了崔澈。

崔澈看過來信後,立即將房玄齡喚來中外府。

房玄齡得知此事後,興奮道:

“微臣這就前往獄中,爲大王將克明(杜如晦字克明)帶來。”

崔澈搖頭笑道:

“玄齡屢次向孤舉薦杜如晦,能得玄齡的欣賞,孤深信此人有經世之才。

“如此大才,豈能輕慢,孤當親往。”

一番話,聽得房玄齡很是受用,他也不再堅持,轉而回了大丞相府處置政務,等下值後,再與杜如晦相見。

如今杜如晦的家人都被接了過來,沒有了後顧之憂,房玄齡相信杜如晦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

晉陽大獄陰暗潮溼,崔澈在獄卒的指引下,來到一處牢房。

牢籠之中,一名年輕文士閉目靜坐,直到崔澈命獄卒開門,這才睜開了眼。

年輕文士正是杜如晦,他看着崔澈,說道:

“來者可是燕王?”

崔澈過去是沒見過杜如晦的,他走進牢門,疑惑道:

“先生怎知是孤來了。”

杜如晦平靜道:

“我與玄齡爲友,然而來到晉陽,玄齡卻不曾入獄探望,必然是礙於大王之令。

“今日卻有貴人探監,不是大王親至,又能是何人。”

崔澈撫掌讚道:

“先生慧眼,不知先生又能否猜到崔某今日爲何而來。”

杜如晦並未沉思,他只是深深看了一眼崔澈,問道:

“杜某的家眷此時應該也快到晉陽了吧。”

崔澈驚訝道:

“先生莫非神人!”

杜如晦解釋道:

“玄齡是我的知己,我清楚他的性情,他也瞭解我的才幹。

“但杜某卻一直被拘禁在獄中,仔細想來,也只能是大王與玄齡要爲杜某免除後顧之憂。

“杜某所憂者,唯家眷耳,如今家眷都在關西,大王自然是要先將他們接來河東。

“我被押解晉陽已經月餘,大王今日來到獄中,面有喜色,如果杜某所料不差,自然是杜某的家眷已經從關西脫身。”

崔澈聞言鬆了口氣。

他還以爲這杜如晦能掐會算,原來也是通過這些線索推理出來的。

崔澈也不顧牢房骯髒,席地與杜如晦對坐,向他道歉:

“晉陽城內,多有細作,崔某唯恐殃及先生家眷,只得委屈先生受困於牢籠,還望先生見諒。”

杜如晦搖頭道:

“大王行事周密,理應如此。”

崔澈見他並未因這段時間的牢獄之災而心生怨恨,心中一喜,正色道:

“崔某今日前來,是爲請先生輔佐,還望先生切莫推辭。”

杜如晦站起身來,隨即向崔澈俯身而拜,鄭重其事道:

“大王處處爲我着想,不惜大費周章,受此恩德,若是不思回報,又與朽木腐草何異。

“但凡大王不棄,杜某願效犬馬之勞。”

崔澈聞言大喜,他將杜如晦扶起,激動道:

“我得先生,如魚得水。”

二人攜手走出晉陽大獄,崔澈將杜如晦帶去提前爲他準備好的府邸,府裡早就安排了奴僕、婢女,崔澈讓他稍等,再有幾日,家眷就能抵達晉陽。

畢竟人都到了河東地界,難不成還能給走丟。

杜如晦也再次向崔澈表示感謝。

崔澈與杜如晦道別後,便回到了中外府。

大丞相府執掌政務,中外府掌管軍事,由於崔澈計劃即將南下中原,軍事纔是重中之重,因此他常駐中外府,督促戰前準備。

而大丞相府則完全放權給了房玄齡與魏徵。

二人雖然沒有歷史上房謀杜斷的名聲響亮,但房玄齡與魏徵也是相交多年,配合默契,如今東隋在他們的治理下,也能稱得上政治清明,朝堂內外井井有條。

崔澈回到衙署不久,便接到了益都來信,起初崔澈以爲是青州發生了變故,看過信件後,才知道崔棄疾此次來信,是爲了兩件事。

第一件便是他希望能從青齊之地十萬步騎之中,挑選三萬精兵,以征討盤踞曹州等地的來護兒。

對此,崔澈自無不允,他對崔棄疾抱有很高的期望,只是不敢奢望自己能當李淵,可以坐享其成罷了。

第二個請求,則與人事有關,崔棄疾希望崔澈能將好友李密派往青州,入職幕府。

對於這項請求,崔澈猶豫再三,便也同意了。

崔棄疾不是翟讓,翟讓那人,既沒有雄心壯志,又沒有統率瓦崗軍的才能。

這樣的人物,自然不能使李密臣服。

而崔棄疾的才能是得到崔澈認同的,況且背後還有自己這尊大佛,倒也無需擔心他步了翟讓的後塵。

再者說了,如果崔棄疾真的被李密取代,行李代桃僵之事,倒也不完全是件壞事。

至少能讓崔澈認識到嫡長子不堪重用的現實,一個青州都守不住,將來怎麼守這份家業。

當然了,話是這樣說,但崔棄疾終究是自己最看重的兒子,爲了以防萬一,崔澈決定越級提拔杜如晦,以杜如晦爲青州總管府長史,輔佐崔棄疾治理青州等地。

同時也同意崔棄疾的求情,以李密爲青州總管府司馬,協助崔棄疾處理青州等地的軍務,成全他們這對好友重逢。

這兩人,打小的時候就整天膩在一起,不過這也是因爲崔棄疾小小年紀,就被崔澈趕去了渭水書院的原因。

崔澈爲崔棄疾安排這一文一武,足見他對世子的重視。

李密少年時在渭水書院學文,但成年後,卻喜好鑽研兵法,如今滿腹韜略,總管府司馬一職,他是能夠勝任的,若非有如此才能,又怎麼可能在原時空率領瓦崗軍盛極一時。

這項人事任免很快便被通報給了李密與杜如晦。

李密對於能去青州,在崔棄疾的麾下效力,自然是求之不得。

相比較師兄崔澈麾下人才濟濟,顯然還是在輔佐好友崔棄疾更容易出頭。

而杜如晦也並不覺得崔澈如此安排,是輕視了自己,畢竟崔棄疾怎麼說也是燕王世子。

他欣然接受了這項任命,而崔澈也沒有急於催促杜如晦出發,而是准許他現在晉陽等候與家人團聚。

在杜如晦被釋放的第三天,他的家眷便平安抵達了晉陽,一路上無驚無險。

今天更新會很晚

(本章完)

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10章 少年出遊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315章 搶奪隋羊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125章 禮輕意重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60章 孝子賢孫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66章 深夜來客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272章 一場好戲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317章 不問前罪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203章 崔澈嫁女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4章 初入崔府第268章 蘇威來訪第11章 近春雅會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91章 作戰計劃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71章 一喜一憂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94章 突厥分裂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617章 消息真假第48章 崔郎可友第156章 重整旗鼓請假一天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617章 消息真假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45章 賞功罰罪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37章 共誅國賊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33章 暗中投效第39章 姑母有命第3章 鄴城來人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299章 遼東之敗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90章 反擊突厥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240章 各有去處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366章 君臣訣別第29章 孝子阿贇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298章 震懾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