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目標河南

第420章 目標河南

東隋永昌元年(公元605年)四月十九日,杜如晦與來到晉陽的家人們小聚之後,便與李密匆匆啓程,前往青州。

崔澈親自爲二人送行,囑咐他們好生輔佐世子。

送走了杜如晦與李密,南下的各項準備也已經就緒。

崔澈計劃以代州都督麥鐵杖領戰兵一萬,統御代州府兵,守衛河東的北面門戶。

如今東突厥正陷入內戰之中,都藍可汗與啓民可汗尚未分出勝負,麥鐵杖所面臨的防守壓力並不大。

實際上,啓民可汗被崔澈與都藍可汗的勢力夾在中間,崔澈沒有率兵北上,啓民可汗就得燒香慶祝了,哪還敢再來招惹崔澈。

他巴不得崔澈將注意力全放在中原,好讓自己能夠心無旁騖的與都藍可汗一決雌雄。

而西面的防守,崔澈則交給了蒲州都督秦瓊,還額外派遣高雅賢、周侃、張恆、王慶四部共計兩萬戰兵,歸入秦瓊麾下。

秦瓊將統御三萬戰兵以及蒲州府兵鎮守蒲阪,他原本麾下就有一萬戰兵。

崔澈又以裴樂、李敏、麥孟才、劉通仁四人領戰兵兩萬留守晉陽。

其中,裴樂領兵五千,負責晉陽公的宿衛,同時監視楊諒。

裴樂、李敏、麥孟才、劉通仁都是崔澈的親族,一個義子,三個女婿,他們有的人,甚至從未上過戰場,但忠心不二,是他們最大的優點。

二十萬戰兵,崔澈分出了六萬人留守,以十四萬戰兵的規模,發起這場中原大戰。

隨同南下的將領有李靖、程咬金、蘇定方、竇建德、劉黑闥、盧明月、王拔、裴仁基、裴行儼等將領。

依舊以大丞相府主薄魏徵主管軍中後勤。

河東、河北兩地軍政,則由大丞相府長史房玄齡與中外府長史劉方分別處置。

二人忠心耿耿跟隨崔澈二十多年,又是兒女親家,都是能夠信任之人。

崔澈爲了這場南征,準備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在春耕以後,房玄齡陸續在河東爲崔澈徵調二十萬民夫,以供應這場大戰所需。

否則麾下戰兵都在晉陽周邊,哪需要這麼長時間的戰前準備。

過去崔澈在與異族的戰爭中,都是在草原上驅趕牛羊作戰,只需招募內附奚人放牧牲畜即可。

但中原不是漠南草原,沒有那麼多草場,可以讓崔澈驅趕牛羊作戰,只得回到農耕文明的作戰方式,徵召大量民夫運輸糧草。

當然,崔澈在河東緊鑼密鼓的備戰,西隋也不是瞎子、聾子。

西隋內部,正爲崔澈是要效仿楊諒,由蒲阪入關,長驅直入奪取關中。

還是向南,渡過黃河,直取河南而爭論不休。

大多數近臣認爲崔澈會走蒲阪,爭奪關中。

如果大興失守,一旦楊廣不能及時出逃,朝廷中樞被崔澈控制,其餘各地,大概率是能夠傳檄而定。

楊廣爲了防止有人效仿崔澈舉兵叛亂,早已經下詔廢除了各州總管。

但也有一部分認爲崔澈將會南下奪取河南。

楊素、宇文述等人便在其中。

他們認定關中易守難攻,崔澈絕不會冒險西進,而是南下爭奪謀取河南。

一旦崔澈奪佔河南,便能切斷關西與兩淮、江南、荊襄等地的聯繫。

南方的糧食再想運來關西,就只有走川蜀這一條路線。

且不說蜀道如何難走,兩淮、江南的糧食經由川蜀送往關西,很明顯這事就不現實。

河南若是丟了,時常爆發旱災的關西地區,根本無法依靠自身的水土,去承載一百多萬戶的龐大人口,遷都也是早晚的事情。

朝廷南遷,被拋棄的關西又能堅守多久。

經過一番爭論,楊廣還是採用了楊素等人的觀點,認爲崔澈必將謀奪河南。

楊廣與崔澈算是老交情了,對於這位兒時的好友,也算了解。

楊素、宇文述等人的判斷,在楊廣看來顯然更貼合崔澈過往給自己的印象。

只不過這一次楊廣並沒有以楊素爲主帥,而是讓他留在關中,以防萬一。

楊廣派遣右翊衛大將軍於仲文,許國公,左衛大將軍宇文述,以及大將段文振、楊義臣等人東出,分鎮中原各地。

以於仲文爲河南道行軍總管,河南諸將,皆受其節制。

於仲文是八柱國之一於謹的孫兒,此人素有謀略,屢立戰功,深受楊廣的青睞。

他曾在高壁嶺一戰時,察覺到軍中情況有異,苦勸楊素不要再開殺戒,只是楊素並未聽從。

不僅是中原各地府兵被徵召,荊襄之地的府兵也被再度動員,隨時支援河南的戰局。

與此同時,楊廣並沒有一味的防守,他隨即下詔,徵召兩淮府兵,交由大將來護兒節制,伺機收復青齊等被崔澈佔據的黃河南岸各州。

河東大戰剛剛結束才幾個月的時間,一場中原大戰也已經箭在弦上。

東隋永昌元年(公元605年)四月二十五日,崔澈於晉陽城外誓師。

一直以來被拘禁在晉陽宮的楊諒,也被放了出來觀禮。

楊諒的氣色很不好,雖然崔澈立誓不會害他性命,甚至一日三餐,也是珍饈美味供應着。

但政治上的失意,還是讓楊諒鬱結於心,眼瞅着一天天消瘦下來。

爲崔澈送行的楊麗華、楊阿五望見楊諒瘦骨嶙峋的憔悴模樣,也是心疼得很。

只不過心中有愧,二人不敢與他當面。

楊諒站在城樓上,眼神複雜地望着崔澈在城外高臺,慷慨激昂地與將士們誓師。

此時此刻,楊諒心如死灰。

先前,他聽信皇后之言,以爲崔澈會跟宇文護一樣,給到自己機會,這纔沒有北奔代州,而是留在了晉陽。

卻不曾想到,崔澈哪怕已經更換了晉陽宮的守衛,還是輕易不會入宮。

哪怕是朝會,他也不曾出席。

當然了,這所謂的朝會,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真有什麼軍國大事,崔澈也不會拿到朝會上與衆臣商討,早早就在私底下與他的幕僚們有了決議。

如今,好不容易等崔澈離開晉陽,留守將領全是他的親族,楊諒根本就沒有出逃的機會。

也讓楊諒陷入了絕望。

今天應該沒有了,我整理下思路,關於中原大戰的。

明天五更。

(本章完)

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40章 孝寬之疾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95章 天子賜婚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59章 爲友尚義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33章 暗中投效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428章 夜襲山谷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92章 可汗夜遁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28章 雄主崩殂第8章 周主滅佛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229章 殺人脫身第41章 吃瓜羣衆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574章 天子出巡請假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29章 孝子阿贇第35章 避難關東第352章 漢燕爲盟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48章 崔郎可友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26章 希望落空第94章 突厥分裂新章在審覈第88章 私兵國有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99章 放浪形骸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1章 邊疆牧童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80章 前線覓功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268章 蘇威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