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渡河北上

第385章 渡河北上

自從來護兒就任青州總管以後,他就將青州總管府青州益都縣(今山東青州)遷來了齊州歷城縣(今山東濟南)。

此舉也是爲了更好的應對河北可能出現的變故。

在獲知崔澈分兵,相州空虛以後,來護兒正面臨艱難抉擇,究竟是否要領兵北上,這讓他搖擺不定。

只得將青州總管府長史崔君肅喚來,徵詢對方的意見。

崔君肅出自清河崔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其父崔彥穆歸順在成皋舉義,歸順西魏。

因此,雖說是關東士族出身,但崔君肅一家與博陵崔氏的崔弘度、崔仲方等人一樣,也歸屬於關隴勳貴的行列,故而能在清河崔氏已經半公開支持崔澈的情況下,依舊被委以重任。

聽說來護兒的猶豫以後,崔君肅勸說道:

“來公,漢王叛亂,已由蒲阪領兵入關,朝廷無暇顧及關東。

“平寇公(李景)敗亡後,崔逆在河北再無對手。

“若是放任其全取河北,屆時崔逆領兵南下,來公又該如何抵禦賊寇。

“依下官之見,何不趁相州空虛的大好時機,襲取鄴城,若得崔逆,河北自定。

“河北既定,便可揮師西進,威脅河東,漢王首尾不能相顧,叛亂可平矣。”

崔君肅一席話,終於讓來護兒下定了決心,畢竟真要能趁此機會,拿下崔澈,就能以最小的代價平定這場叛亂。

但要是放讓崔澈坐大,將來平叛,也不知要虛耗多少錢糧。

況且正如崔君肅所言,真要坐視崔澈全據河北,再領兵南下,來護兒也的確沒有把握能夠守住齊地。

雖然秦瓊等人早已棄官逃往河北,但誰又知道齊地各州縣,還有沒有崔澈的內應存在。

只不過李景迅速敗亡,已經沒有時間再讓來護兒去清查內鬼了。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十月十六,哪怕已經到了冬季,但由於氣候變暖,黃河水面尚未結冰。

只是進入枯水期的黃河,最深處竟然不及馬腹,這也是黃河不能像長江一般,被稱爲天險的原因。

一旦遇上結冰期或者枯水期,無需舟楫、浮橋,兵馬可以涉水而過。

當天,青州總管來護兒都督青、齊、濟、密(原爲膠州,開皇五年更名爲密州)、萊(原爲光州,開皇五年更名爲萊州)、莒、沂、淄(開皇十六年所置)、曹九州兵馬,共計十四萬大軍,北渡黃河,抵達淄州。

淄州(治貝丘縣,今山東臨清),爲隋文帝開皇十六年所置,與相州相距不過三百里,信使傳遞消息,不過一天的時間。

實際上,崔澈甚至在來護兒開拔以前,就已經得到了他將領兵北上的消息。

甚至哪一州出多少兵馬,準備了多少軍糧,崔澈全都瞭如指掌。

齊地對於他來說,可以說是單向透明。

而前往聯絡鹽兵、鹽工們的使者也早已南下。

鹽工、鹽兵們對於朝廷的不滿由來已久,隨着白晝變長,鹽工們每天需要再鹽田裡工作的時間也隨之延長,而負責巡視鹽場,守護鹽田的鹽兵們自然也不可能休息。

而自從崔澈離任以後,每日三餐縮減成兩餐,剋扣糧餉也越發變本加厲。

起初貪官污吏們還只敢從鹽工們的伙食上入手,到後來,就連鹽兵們也成了他們剝削的對象。

這些年來,不滿一直在醞釀,只是缺少一個宣泄的口子。

沒有人是傻子,除非遭逢鉅變,否則只要是能夠活下去,誰又願意冒着掉腦袋的風險,在這大隋盛世謀反。

如今,變故來了,崔澈在幽州起兵南下,勢頭迅猛,在很短的時間內便佔據了相州。

而鹽兵、鹽工們又是他一手招募、組建。

雖然二十年過去,有人走,有人來,但年輕人耳聞父輩提起當年大家在崔澈麾下的好日子,也會對他萌生好感。

此番南下組織鹽兵、鹽工舉事之人,在齊地頗有威望,正是秦瓊之父秦愛,以及程咬金之父程婁。

秦愛當年曾被崔澈邀請出山,只是在幫助崔澈賑濟過災民後,便匆匆辭官而去。

一如當年他決定不仕北周,秦愛也不肯當隋朝的官。

當然,也僅僅是不願意出仕關西政權,在與秦瓊一起逃到河北以後,秦愛再度迸發鬥志,積極參與崔澈在起兵前的各項準備。

在秦愛眼中,彷彿崔澈反隋並不僅僅是爲了他自己的個人利益,而是在朝堂上遭受排擠的山東士族共同的利益。

當崔澈爲究竟該派誰南下而煩惱的時候,秦愛拉着程婁向他主動請纓。

崔澈在深思熟慮後,又派人詢問過秦瓊、程咬金的意見,這才應允。

這二人,也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

秦愛與程婁心懷故國,終身不仕,二人的氣節,也讓他們在地方上享有崇高的聲望。

其次,秦愛、程婁都是當地士族出身,而程婁甚至做過濟州大中正,他們在齊地的人脈,也是崔澈麾下其餘人所不具備的。

同時,崔澈當初爲鹽兵團選拔中低級軍官,除去他們個人的勇武外,就是趕着年輕人挑,如今二十年過去,這些人普遍都在四十多歲,並沒有離開鹽兵隊伍。

秦愛之子秦瓊就曾經擔任鹽兵團第一營校尉,有這層關係在,當秦愛奉崔澈之命,最先抵達青州鹽場的時候,很快就得到了鹽兵第一營軍官們的一致擁護。

而鹽工們就更不用說了,繁重的苦役早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盼這一天,可盼了好些年頭了。

在秦愛、程婁拖着老邁的身體爲崔澈四處奔走、串聯之下,青、密、萊、莒四州共計一萬鹽工、六千鹽兵決定在十月十九日,也就是來護兒北渡黃河的三天後發動起義。

來護兒的出兵計劃,早就被泄露得差不多了。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十月十九日,當來護兒以每日行軍六十里的速度西進,距離鄴城尚有兩天路程的時候,叛亂的陰雲,已經籠罩在了青、密、萊、莒四州的上空。

有點事耽誤了,所以更新晚了,今天還是隻有四章

(本章完)

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66章 深夜來客第236章 平定叛亂新章節被屏蔽了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95章 天子賜婚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89章 有子名樂第33章 暗中投效番外發不出來第98章 新婦奉茶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17章 初至聞喜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請假第177章 貴妃入彀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89章 有子名樂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69章 晉王設宴大家不要等第361章 奚族生亂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21章 稚子擇師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66章 深夜來客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534章 議和班師還要晚一點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154章 大興獻俘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18章 崔家兒拳第45章 賞功罰罪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535章 重回關中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504章 李家母女新章節被屏蔽了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161章 刎頸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