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分取各地

第384章 分取各地

崔澈計劃以鄴城爲新的根基,並不是他未來要定都鄴城。

只不過是相較於從幽州調兵遣將,位於河南南部的相州更適應爭奪中原的需求。

命人將戰死的馮孝慈與自盡謝罪的李景好生安葬,司法參軍呂玉也被押到了崔澈面前。

崔澈問道:

“呂參軍願降否?”

呂玉把頭一撇,冷哼道:

“我乃丈夫,安能從賊,但求速死。”

崔澈也不惱,向麥季才示意,成全呂玉的心願,麥季才手持弓弦將呂玉拉殺。

“與李景、馮孝慈一併埋了吧。”

崔澈吩咐道。

麥季才應諾,領着兩位親衛,將呂玉的屍體擡了出去。

崔澈一面派人向尚未歸附的河北各州送去消息,告知他們李景敗亡,又命人傳訊給魏徵,讓他帶着毛州的物資南下。

與此同時,崔澈也感覺到不能繼續以幽、營二州總管府的名義統治河北南部地區。

他派人往河東,向楊諒勸進,也是給自己討官。

當然了,假使楊諒不配合,崔澈大不了就自封一個河北大都督。

勸進的使者前腳出發,後腳崔澈就已經在搭設河北大都督府的框架。

大都督府長史無疑是如今留守燕地的房玄齡。

房玄齡作爲崔澈最爲倚仗的心腹,在完成了將士家眷的南遷工作以後,自然是要跟着一起南下的。

崔澈將會以房玄齡執掌政務,爲他治理河北。

在房玄齡南下之後,崔澈也將在燕地着手軍政分離,以張武領軍留守,但卻不能干涉地方內政。

幽州刺史將由營州總管府長史董敬擔任,至於營州刺史則被崔澈交給了曾在河北當過兩任縣令的親隨王德。

營州說是一個州,其實也就只管轄了一個縣,憑王德的能力,綽綽有餘。

燕地剩餘的易、玄、恆、燕、平五州刺史,也盡數由親信任職。

大都督府主薄則由魏徵擔任,協助房玄齡處置政務。

至於大都督府司馬,則是從定州將劉方召來。

當然,崔澈自然是要把軍權牢牢握在手中,劉方的司馬一職,更多的是協助崔澈處置河北軍務。

至於定州總管府也將被撤銷,只留定州刺史,由後世被譽爲貞觀十八學士之一的孔穎達接任。

孔穎達與高士廉是在崔澈擔任兵部尚書期間,一起進入到的崔澈幕府。

高士廉是北齊宗室,家眷都在關西,況且他當初投靠崔澈也是趕鴨子上架,並非真心誠意,故而當崔澈違抗朝廷以後,高士廉便與他分道揚鑣。

畢竟高士廉與李靖是同一種情況,親族都在關西。

但孔穎達不同,他是冀州信都人,家眷都在關東,也早早被崔澈接去了燕地,自然做出了與高士廉截然相反的選擇。

孔穎達另外還有兩個同門在崔澈麾下效力,一個是同爲貞觀十八學士之一的蓋文達,以及與他齊名的族弟蓋文懿。

當年崔澈邀請大儒劉焯來幽州授學,孔穎達、蓋文達、蓋文懿隨之而來,因此與崔澈產生了交集。

蓋文達、蓋文懿與孔穎達不僅是同學,更是同鄉,崔澈自然也沒忘了將他們的家眷接走。

崔澈將在全據河北後,將這些追隨自己多年的親信盡數分往地方,以此完全掌控河北南部。

他不只是派遣使者向河北南部各州縣通報消息,在秦瓊取衛州的同時,崔澈命王當萬領騎卒一萬北上,聯合定州之兵,趨向邢州、趙州、欒州。

又命剩餘五千銀鞍契丹直奔往莘州,歸於麥鐵杖的麾下,聯合冀州、瀛洲之兵東進,逼降東部各州縣。

至於毛、貝、魏、洺、莘、相等州將士如今還需重新整編,派不上用場。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十月初二,就在崔澈致力於構建河北大都督府,而做出一系列人事調整的時候。

秦瓊率領兩萬騎卒,在降兵們的配合下,放棄衛州州治汲縣(今河南衛輝),先取黎陽縣(今河南浚縣)。

一舉攻佔黎陽縣城,以及城外的黎陽倉。

由於部分秋糧尚未入庫,此時的黎陽倉並未滿倉,才達到它容量的極限三百萬石的三分之二。

經過文吏的清點,共得糧食二百萬石。

秦瓊留下五千將士守衛黎陽倉,自己則陸續攻取衛州各縣,五日內,拿下衛州全境。

正當他要將黎陽倉的糧食運往相州的時候,崔澈卻命秦瓊暫時不要輕舉妄動,因爲他得到消息,青州總管來護兒見崔澈調兵遣將,攻取河北各地,認爲相州空虛,計劃領齊地之兵北上,襲取相州。

俗話說狡兔三窟,崔澈也有三窟,分別是燕地、定州以及齊地。

他雖然只擔任三年時間的青州總管,但在他任職期間,藉助賑災徹查貪腐,大開殺戒。

齊地各地州縣府衙的吏員,幾乎都是崔澈一手提拔,齊地有什麼風吹草動,崔澈能比來護兒這個青州總管更先知曉。

如今來護兒打算趁相州空虛,領齊地將士北上,崔澈更是求之不得。

他一方面派人與鹽兵、鹽工們聯絡,一旦來護兒渡過黃河,鹽兵、鹽工們就會在黃河以南舉事。

一方面又授意秦瓊、周侃等人聯絡在齊地的舊部。

當初崔澈任職兵部尚書時,將大量親信調往齊地各處府兵鄉團擔任中低級軍官,其中就包括了他在青州總管期間,組建的一支上百人的衛隊。

在他離任前,這支衛隊被解散,成員們被分遣到了各州縣。

來護兒率領一支這樣的軍隊客場作戰,自然是凶多吉少。

故而崔澈特意讓秦瓊不必回師,免得將來護兒給嚇走。

如今相州說是空虛,那也是相較於來護兒麾下大軍而言。

跟隨崔澈南下的八萬五千人,有兩萬騎卒跟隨秦瓊駐紮衛州,一萬騎卒跟隨麥鐵杖以及冀、瀛二州之兵東征,五千皮室軍守衛魏州,五千騎卒守衛洺州。

又有一萬騎卒跟隨王當萬以及定州之兵前往逼降邢、趙等地。

在崔澈依照諾言放歸衛州兵,以及相州兵暫不可用的情況下,崔澈麾下仍有步騎接近三萬五千人,在他看來,足以應付來護兒。

今天沒有了

(本章完)

第272章 一場好戲第26章 希望落空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240章 各有去處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48章 崔郎可友第9章 巡視田宅第171章 早做準備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91章 作戰計劃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535章 重回關中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34章 剖明心跡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250章 回饋宗族第482章 寬赦爲民請假第87章 姻緣已定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24章 爲報君恩第300章 四貴不存第35章 避難關東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46章 鋃鐺入獄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153章 揮師西進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51章 崔府夜話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74章 懲治罪惡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329章 託付家事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332章 心懷憂慮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61章 恢復舊姓第75章 雕版印刷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48章 崔郎可友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43章 尉遲身死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66章 深夜來客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44章 提攜後進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574章 天子出巡請假第530章 難捨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