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視察宮殿

第271章 視察宮殿

崔澈聞言止步,他矢口否認道:

“太子失德,邳公(蘇威)爲此彈劾,與崔某又有何關係,還請齊公莫要妄言。”

高熲駐足回首,目光深邃的望着崔澈,他明知道蘇威彈劾太子是受崔澈指使,卻也拿對方無可奈何。

如今的崔澈,早就不是十六年前初入相府,需得對他畢恭畢敬的少年。

高熲勸說道:

“諸君之位,乃是國本,豈能輕易變更,廢長立幼,更是大忌。

“燕公若是擔心與晉王的關係招致禍患,老朽願意作保,太子絕無殘害手足之心,更不會殃及燕公。”

如今太子楊勇的處境越發舉步維艱。

此前蘇威在泰山口不擇言,惹怒了楊堅,衆人原以爲他回到大興就會再度被免去官爵,但一封針對太子的彈章,卻化解了這一切。

楊堅與近臣說道:

‘世人都說蘇威狡詐,是在假裝清廉,實際上爲官多年,已經攢下萬貫家資。

‘依朕看來,這完全是一派胡言。

‘但是蘇威也有他的缺點,他爲人處事不合適宜,求名的慾望太強烈。

‘別人順從自己則皆大歡喜,不順從自己則惱羞成怒。’

楊堅爲蘇威的事定了調:雖有小過,但都不是違反法紀的問題。

落在蘇威頭上的懲罰,也僅是訓斥而已。

朝臣們恍然大悟,彈劾太子的奏疏與日俱增。

高熲也是實在沒了辦法,只能出面替楊勇與崔澈緩和關係,哪怕不能把崔澈拉入太子陣營,也得讓他從奪嫡的泥潭裡抽身。

Wшw ▪ttКan ▪co

否則後宮有皇后與楊麗華一同進讒構陷,楊勇就算表現得再好,也無法挽回楊堅的心。

但崔澈卻不領情,他搖頭道:

“齊公或許以爲,儲位更迭,是在廢長立幼,乃取禍之道。

“但在崔某看來,廢昏立明,才能使江山社稷長久。”

話不投機半句多,高熲嘆息一聲,轉身離去。

崔澈也快步跟上,與他並肩而行,不讓半步。

“末將拜見燕公,拜見齊公。”

守衛廣陽門的禁軍將領先後向崔澈、高熲見禮,只是這順序着實讓人感慨世態炎涼。

楊堅的心意,他們這些戍衛宮城的將領最是清楚,如今高熲雖貴爲宰相,卻已然失寵,尤其被獨孤皇后所厭惡,而崔澈官職低於高熲,但聖眷正濃。

更應該向誰示好,無需旁人教授。

離開宮城,行走在皇城之中,由於官員們都去了衙署上值,沿途都很冷清,崔澈開口道:

“聖人如今決意廢儲,連守衛門禁之人都能看明白的事情,齊公爲何執迷不悟。

“齊公有大功於國,勳勞更勝申明公(李穆爲申國公,諡號明)。

“方纔齊公替太子向崔某作保,如今崔某亦爲晉王向齊公作保,只要齊公能從奪嫡之爭中抽身而出,晉王絕不會殃及齊公。”

高熲默不作聲,直到走出皇城大門,將要登上馬車的那一刻,高熲纔回頭與崔澈說道:

“皇位繼承,長幼有序,這是自古以來的法度,如今太子雖有小過,但絕不至於被廢,燕公好意,老朽心領,但恕老朽不能袖手旁觀。”

說罷,便頭也不回的走進了車廂。

崔澈見狀,搖頭苦笑,也登上了自己的馬車。

隨行之人早已在城北的幹福門等候,衆人匯合之後,徑直趨向岐州。

崔澈與高熲都知道對方心意已決,沿途再無交流。

數日後,車馬來到岐州北部,前來迎接的正是土木監封德彝。

崔澈才下馬車,封德彝便靠了過來,與他執手笑道:

“三年不見,子澄別來無恙。”

二人久別重逢,自是歡聲笑語,在與崔澈寒暄過後,封德彝這才向高熲見禮。

高熲只是頷首致意,但也沒有個好臉色。

如果說崔澈是因爲與晉王楊廣的親密關係,被迫摻和進奪嫡之爭。

那麼楊素爲楊廣搖旗吶喊,着實讓高熲厭惡。

封德彝對此倒是泰然處之,本就是死對頭,又何必假以顏色。

也許是高熲來了岐州的關係,楊素並未出面。

既然相看兩厭,倒不如不見,此次視察仁壽宮,全程都由封德彝陪同。

仁壽宮坐落在杜水北岸,北依碧城山,南對石白山,東有童山,西鄰鳳凰山,倒是選了一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周垣一千八百步,地勢西高東低,天台山被圍在宮城之中。

仁壽宮中設有朝寢宮殿、武庫、官寺衙署,自然是方便大臣們隨行,前來避暑辦公。

遠遠望去,其富麗堂皇,更甚大興城裡的大興宮。

只是看了一眼,高熲便黑下臉來,短短三年時間,就建造了一座如此雄偉的宮殿,可見楊素驅使民力,是何等嚴酷。

也難怪常有傳言,聲稱楊素督造仁壽宮,累死了數萬民夫。

封德彝領着崔澈、高熲由宮城正南方的永光門入內,也很快來到天台山腳下。

宮城主殿仁壽殿,便是以天台山爲基座,修建天台山上,畢竟海拔不高,還怎麼避暑。

衆人登上天台山,高熲俯視四周,感慨道:

“塹山填谷以立宮殿,崇臺累榭,峰館凌空,這樣的規模,居然僅僅三年就能完工,可見民夫之苦。”

崔澈聞言沉默不語,封德彝也無力反駁。

實際上正如高熲所言,爲了追趕工期,楊素把治軍時的嚴厲手段盡數用在了民夫身上,可謂是殫盡民力。

崔澈與高熲在岐州逗留了三天,仔細查驗了仁壽宮的禁衛哨崗,以及排水、飲水等各種設施,臨別之際,崔澈還與楊素見了一面。

楊素苦笑道:

“高熲回朝,必然會以濫用民力爲由彈劾楊某,還望子澄在御前爲我美言。”

實際上,楊素愛惜名聲,否則也不會讓李百藥財色兼收。

幾年前,更是將楊堅贈予的南陳樂昌公主送還給了她的夫婿,成就一段破鏡重圓的佳話。

如今卻不顧個人清譽,逼迫民夫,修築了這麼一座壯麗的宮城,哪怕不是楊堅在背後授意,也是爲了討好楊堅。

這樣貼心的臣子,楊堅又怎麼會怪罪。

凌晨還有,我先眯一下,會比較晚。

(本章完)

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99章 放浪形骸請假第75章 雕版印刷第1章 邊疆牧童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299章 遼東之敗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57章 楊廣相求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598章 南郡太守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486章 程郎求親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59章 爲友尚義好消息與壞消息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26章 希望落空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317章 不問前罪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94章 突厥分裂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171章 早做準備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347章 變故突發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77章 南陳奪嫡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88章 私兵國有第32章 天子禪位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55章 徵辟裴矩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55章 徵辟裴矩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558章 禪讓詔書請假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86章 佳人邀見第91章 作戰計劃第80章 前線覓功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308章 造訪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