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

旖景對衛家的自恃清高冷漠無情原本就很是鄙夷,無非是看着虞渢對外家還有眷念,想着他那些年的孤苦,心裡不忍,當初纔會對衛舅舅一家小心討好,後來看着衛舅舅當真是個明白人,並不似外祖般固執,衛昭表妹也實在討人喜歡,儘管衛舅母一直維持着刻板冷漠,旖景也不以爲意,仍然以禮相待。

那日她親耳聽見衛舅母對虞渢的冷諷與詆譭,實在忍不住,回以諷刺,與衛舅母鬧得不歡而散。

這時太后有旨,又只能讓旖景去衛家詔人入宮,虞渢纔會心懷歉意。

“舅母的心思我能體會幾分,無非是認爲受了王府的連累,說不定還怨怪當年聖上強迫舅舅入仕之事,想趁着這個機會,與咱們劃清界限罷了。”虞渢輕輕一嘆,手臂更摟緊了旖景的纖腰:“你不需隱忍,明日就稱是太后懿旨,將來舅舅也好,外祖也罷,若有怪罪由我來應付。”

旖景轉過身子,衝着人莞爾一笑:“有閣部這話,我可真不忍了,你別操心,明日我自會應對,要麼把舅母得罪個徹底,要麼讓她反過來示弱,再不會說那些冷嘲熱諷的話。”

世子妃拿定主意,無論衛舅母如何,衛昭表妹的將來她還是要盡心竭力的,起碼得先摸清楚太后究竟是個什麼意圖。

於是次日,待送了虞渢早朝,旖景處理好家務,也梳妝更衣,並沒有先往胡家巷子侍郎府,而是先遞了牌子入宮。

太后見旖景這麼早來甚是驚訝,卻不見衛昭,訝異更添一分。

“妾身當初聽了娘娘的話,揣摩着皇家到底還沒下旨,不好把話說得太明,只稱是娘娘中意阿昭的品性,有意讓她入宮小住一段兒,留意着給阿昭指門好親事。”旖景先解釋了一番。

太后笑着頷首:“知道你是個穩當人,才把事交給你。”

“不過舅母聽了這話,心裡忐忑不已,擔心着昭妹妹不通宮廷禮儀,反而惹娘娘不愉,辜負了您的美意,這一段兒風波不斷,舅母越發擔憂……娘娘就疼一疼我,有的話我真不好對舅母直說,莫不如請個內侍去衛家傳詔,連着舅母一併詔來慈安宮,讓舅母得個安心,免得她埋怨我沒把話說明白。”旖景撒嬌道。

太后當然不以爲意,立即就讓慈安宮主管內侍走一這趟,見世子妃炯炯有神地盯着自己,這才笑道:“多虧你那時沒把話說明,哀家原來是屬意三郎和昭丫頭……聖上也是允了的,哪知鬧出了後來的事,哀家是不信三郎會做出那等蠢事來,可這當頭,也不好就提婚事,總得等風頭過去。”

這話旖景只信一半,太子遇刺一案真相不似表面那般,太后必有洞悉。

的確,太后這時已經察覺三皇子的“殊重”,也旁敲側擊了一番,天子沒再隱瞞,表明是想易儲,母子之間一場談話有些激烈,不過太后聽說天子有意讓嚴家女兒爲將來新儲正妃後,態度又有了保留。

一時後悔起當初讓旖景去衛家“提點”的事來。

這回讓衛昭入宮,太后實際上是產生了反悔的心思,想着讓衛昭在身邊住上一段,以示天家恩眷,將來給她指門另外的良緣,讓衛昭高嫁,不至於讓衛家埋怨天家出爾反爾。

旖景那番解釋,正中太后心頭,壓力大減,當然是欣喜不已。

“三郎性情有些執拗,哀家也是擔心他與昭丫頭今後合不來,漸漸有了猶豫,打算讓阿昭入宮小住一段兒,哀家也好仔細看看這兩人性情是否真能相合,若是沒有那緣份……就如你說的那話,哀家今後可得爲阿昭再尋個良配。”太后又說。

旖景明白過來太后已經改了主意,徹底鬆了口氣,笑着說道:“能得娘娘作主,這可是阿昭的福份。”

於是等着衛舅母入宮,太后就把旖景當日的話又重複了一遍。

旖景並沒有插話,冷眼看着衛舅母明明忐忑不安,卻強自摁捺着刻守禮儀,到底沒敢說出半句反駁的話來,對太后的恩典謝了又謝。

倒是衛昭一直是落落大方的舉止,竟能當場說了好些趣話,與旖景一唱一合,逗得太后合不攏嘴,立即就讓如姑姑把慈安宮的廂房收拾出來,領着衛昭下去安置。

外命婦入宮等閒不被留膳,接近午時,旖景就陪着衛舅母一同出宮。

一路之上,衛舅母甚是沉默,旖景也只與跟着送出來的如姑姑說話,沒主動搭理衛舅母。

衛舅母心裡十分不是滋味,自從來了錦陽,眼看着世子妃諸多討好恭順,她只道楚王府是因爲心虛,越發覺得衛舅舅被強迫出仕是因爲虞渢諫言之故,心裡滿是埋怨,兼着年初旖景說起太后那番話,衛舅母更覺憤憤,認爲楚王府利用衛家第一世家的聲譽,用來固結權勢。

兼着這段惡浪風波不斷,衛舅母也感覺到儲位之爭,生怕衛家被波及其中,恨不能與楚王府劃清界限。

那日她忍耐不住,藉着衛王妃的事指責王府包庇真兇,就是想幹脆撕破面皮,就算將來會被衛舅舅責備,只要大義凜然地聲稱是爲家族安危榮辱打算,也能站穩立場。

哪知卻招來了旖景出乎意料的反諷,衛舅母被噎得面紅耳赤,回程途中,完全摒棄了禮數規矩,竟沒忍住在女兒面前抱怨起世子妃的刁蠻來。

衛昭全不給衛舅母留顏面,跺着腳說道:“母親那番話真真不怨得嫂子反駁,世人誰不知道是鎮國將軍心懷惡意,非但害了姑母,還險些害得表哥早夭,母親竟還當面責備表哥不孝!母親明明知道姑母當年薨逝,祖父與祖母是個什麼態度,女兒是未能目睹,聽家中僕婦議論起來,也覺得祖父祖母當真狠心,咱們自己冷眼袖手不聞不問,母親竟還能埋怨王府不以實情告之。”

衛舅母惱羞成怒:“你當我真這般恬不知恥?無非是擔心你,也不知世子夫婦在宮裡說了什麼話,才讓太后盯着你不放,宮廷險惡,一旦涉及其中……”

“爲了自保而損毀於人,豈合衛家家教?”衛昭簡短一句,就讓衛舅母目瞪口呆。

就在今日,當內侍來詔,衛舅母仿若被五雷轟頂,忍不住摟着衛昭哀哀哭泣,自然又有抱怨之辭。

衛昭忍耐已到極限,正色說道:“母親若真爲女兒着想,何不對太后直言拒絕,相信太后不會強人所難。”

衛舅母大怒:“難道是要逼我爲你一人,將衛家闔族置於險境?”

衛昭搖了搖頭:“母親既知這個道理,何苦埋怨表哥表嫂,難道衛家不敢枉顧聖命抗旨不遵,兄嫂就理應凜然不懼爲我求情?母親,衛家是大隆臣子,得享尊榮,全靠天恩,這些年來能夠安順無憂,也有楚王府的庇護之義,別的不說,祖父當年婉拒出仕,引來聖上震怒,若非姑父與表哥斡旋求情,衛家早被降罪,母親自幼教導女兒,名門之後,當謹守禮義仁信,爲何這時不思知恩圖報,反而爲求自保心生埋怨?”

見衛舅母“無語凝咽”,衛昭語氣才緩和下來,拉着母親的手:“不需爲我擔心,宮廷諸多險惡女兒已經料及,會記得謹言慎行。”

事已至此,衛舅母深知埋怨無用,她原本以爲世子妃當日所言是不盡不實存心隱瞞,今日見了太后,親耳聽聞了那番話,越發不知天家詔衛昭入宮是個什麼屬意,衛舅母往日自恃清高,不耐與京中權貴來往,邀宴能推則推,唯一來往的家族,無非是姻親舊好,大多遠離朝政,關於時勢,這些內宅女眷更加懵懂不知,打聽不出什麼有用的消息,更別說商量出什麼應對。

衛舅舅不在家,衛舅母真真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

這時也只好在世子妃口裡,纔有望能得句準話。

想到衛昭的安危,衛舅母總算顧及不得太多,當在神武門外,眼見旖景就要登與離開,才厚着臉皮上前,邀請旖景去家小坐。

普通命婦入宮,轎與是不能進入皇城的,衛舅母沒有世子妃的特權,只能步行出皇城。

見衛舅母主動示弱,旖景也沒再小器記恨,熱情地邀請了衛舅母上車。

她今日有意說服太后直接詔衛舅母與衛昭入宮,就是要讓衛舅母明白,天家的“恩德”不是那麼容易推拒,風浪來襲,作爲官宦之家,想要獨善其身固然不能算錯,可也得看天家允不允你袖手。

目的達到,旖景倒是再沒瞞着衛舅母,不過關於天家反悔的事,也必須說得隱晦:“不瞞舅母,年初時我那番話的確有所隱瞞,並非是爲欺哄舅母,實在是……有的事情天家沒有定論,不能明言,而詔阿昭入宮小住也非太后本意……不過今日太后所言舅母儘可當真,的確是阿昭投了太后的緣份,她的婚事,太后必然會好生考慮,不至於委屈昭妹妹。”

衛舅母長嘆一聲:“只望世子妃明言,今後阿昭會不會入宮爲妃,或者是……居於妾位。”

衛舅母這時也轉過了腦子來,情知隨着衛舅舅踏入仕途,又有楚王府這一門姻親,想讓衛昭免嫁豪門怕是不能,唯一的堅持就是不能與人做小,就算是入宮爲妃也不能接受。

對於這一點,旖景還是有些把握的:“舅母寬心,就算天家有這樣的心意,也會考慮衛家的百年盛譽,楚王府也會爲昭妹妹轉寰,太后今日直言要與阿昭指門良緣,必定不會食言。”

以衛昭的出身,就算給皇子做側妃也算委屈,稱不上良緣,除非是將來入宮封妃,但旖景以爲,這時儲位尚且難以定奪,擔憂這個實在太早了些,太后一貫不會強人所難,更何況有出爾反爾在先,對衛昭多少有些歉意,更不會不顧衛家的意願,逼着衛昭將來入宮。

得了這顆定心丸,衛舅母纔算放心了些,不過服軟倒歉的話始終難以出口,言談始終有些訕訕,卻再不比往日存心生疏,旖景也沒提舊話,只拉着舅母的手安慰:“慈安宮的如姑姑與我很是熟絡,我已經拜託她多多照顧昭妹妹,舅母莫太擔憂,或許過上一段兒,太后就放了昭妹妹出宮,舅母若是有看中的人家,不妨對我直言,到時我再求了太后恩准,由她老人家指婚就是。”

這時沒人預料,衛昭這回入宮,待得太后賜婚出宮之日,已經是十載之後,而那時的太后,已經不是今日這位了。

第四百六十五章 興師問罪,虎狼之心第五百五十四章 歸人在途,又遇故舊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兩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喪盡天良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勁敵,頗有內秀第七十章 拈花識香,實有內情第七百章 忐忑被棄,入宮勸諫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詭異心態第一百八十一章 並非安慰,深度分析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惡人,禍之根源第七百七十五章 要與不要,皆在我心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六百三十章 美名惡名,全靠輿論第四百一十章 勸言留生,何爲夙願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劍,坦率阿薇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長留西樑第三百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兩百零一章 遠人才歸,又將外行第兩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第五十五章 將軍護女,痛責莽子第三百三十一章 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一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盛怒難捺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復寵”,六娘出閨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知真相,卻有巧遇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七十三章 新任西席,強勢繼任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佈局,一方收網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親西樑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斷,廷益清白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兩百八十二章 籌資賑災,悍婦下場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關注,風浪將來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四百五十一章 二孃悔悟,商議家事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第三百一十章 一語成讖,前路未明第兩百五十八章 朝中風雲,城裡變幻第六百零六章 發現屍身,卻令毀容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潛入大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悉真相,天子“惡意”第兩百五十四 驚人隱情,滔天惡行第五十七章 無法疏遠,難捨關切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斷絕後,扼制謠言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舊情,福王審案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關切依然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賞菊,鬱集黃氏第四百九十八章 雷霆手段,旖景之威第七百零一章 陳二太太,爲女爭貴第六百七十一章 乾孃面目,王妃“懷妒”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五百五十四章 歸人在途,又遇故舊第六百二十二章 子若“立功”,黃氏揚眉第四百八十五章 姑嫂情誼,無端挑釁第五百三十二章 怎能無悔?叩請和親第三百零一章 解劍待縛,聽之任之第六百九十五章 風雨間歇,如此犒賞第兩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婦,華北獨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良宵情長,歲月靜好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動,慈安生疑第五百六十七章 孔家遭疑,陳家犯案第十五章 一段遺恨,隱埋禍根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九十七章 蛇蠍比之,尚有不足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惡人,禍之根源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竄下跳第三百零六章 一時衝動,惹火燒身第五百八十六章 唯一對手,勸人納妾第四百五十七章 廖大破產,朗星挨踢第一百三十八章 虞洲來訪,對坐閒談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六百五十章 再潛西樑,關鍵一步第四百四十四章 納妾之爭,姑姑說教第五百零七章 諸子弒母?人倫悲劇第四十二章 巴掌甜棗,俱都給之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彼之道,還彼之身第五百三十三章 和親事定,誰更及時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婚次日,不速之客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調換,挑撥露餡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舊怨,實爲至交第四百四十一章 如此理論,忠義難全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裡,已有暗涌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見殷氏,得證實情第五百七十八章 當衆揭露,劍指皇后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傷,我之遺憾第三百二十四章 施計試探,莫名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