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

霞光灩麗時分,半池瑟瑟紅瀾,粉蓮婷婷照水,風過時,捲起瓊花無數零落,像是一場早來的雪。

闌珊處中,半庭浮香,水邊蔭下,一幾,一席,一琴,一人。

琴音遲遲不響,男子蒼白的指尖長久的留連在絲絃上,僅只而已。

這把玉琴沉吟已久。

就像這處宮苑,自從建成,來者不過寥寥,一直一直,幽寂着。

斜陽欄杆處,從無自憑人。

霞影裡,天子身上的黯藍錦衣色澤沉晦,與這豔麗的傍晚似乎格格不入的一襲暗淡。

很久很久,一聲長嘆,他擡眸,看着花蔭下追逐嬉戲的一雙鶯鳥。

“真希望夫君不是太子。”耳畔似乎有魂牽夢縈的說話聲,天子脊樑一僵,攸而側面,恍惚間似乎看見當年那個年華正好的女子,趴在几案上,半仰面頰朝向他,莞爾柔情。

“可若你不是太子,我們也不會相識相遇,更不會這麼攜手。”女子的纖纖玉指,似乎就要撫上他的掌心。

天子這時微微攤手,沒有預料中的溫軟覆上,只落下一掌瓊花,又被傍晚的風一卷,唯餘虛空。

也許世上,只有這麼一人,不是因爲他尊貴的身份留下來,可是到底被他的身份所累,白首終老成了一句空諾,甚至沒有惜別,在這深宮冷清裡,她如此淒涼又慘烈的死亡,他甚至不知道最後的那一刻,她有沒有懊悔。

用生命換來的,也只是與他共處不多的時光,她原不該涉入如此險惡。

這一天,天子下了聖諭,孔家抄滅滿門,皇后廢位,追封宛妃爲皇貴妃。

“藍珠,我終究什麼都給不了你。”收回的指掌微微顫抖,覆在絲絃上:“爲了三郎,他要留在你出生長大的國度,朕允准了,放他離開,就是朕唯一能做到的事,可是,朕再不能封你爲後,讓你成爲我名正言順的妻子,就連這點,都做不到……藍珠,到時你會笑話我無能吧。”

這一人喃喃,一琴默默,直到霞影散盡,日沒西山,夜色一寸寸地吞沒園中景緻。

遠慶九年七月,未至深秋,已見肅殺。

世人大多爲皇后與孔家的敗落震驚,鮮少有人知道他們的君帝在這個夜晚再一次昏厥。

醒來時,夜色已經漆深。

天子耳畔只有更咽的一聲“顯兒”。

昏昏沉沉的視線好一陣才清晰,天子看清榻旁是他的母后,雙鬢霜白,臉上尚餘淚痕。

這一回天子久久無力坐起,他已經清楚的感覺到死亡的逼近。

可是他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完成,他的江山,還沒有擇定的繼承人,能放心交付。

經過御醫一陣忙亂後,天子意識更清醒了幾分,漸漸有了力氣喘息着說話。

摒退閒雜,寬敞又森涼的殿堂裡,只餘這一對母子。

“母后,江院使怎麼說,兒子還有多長的時間?”

一句話就讓太后淚如決堤,側過身去,一手摁在胸口,好一陣才能不那麼哀切的答覆:“別亂想,江先生說只要靜養,放寬心緒……”若是保養得好,挺過這個秋冬還是不難,不過這話實在不能帶來任何欣喜,太后到底說不下去,緊緊掩住了嘴。

天子搖頭苦笑,靜養?他這時已經沒有時間了,一刻一息都彌足珍貴。

“母后,前幾日您見過孔氏。”天子終於撐着身子半坐,說這話時,並沒有看向太后。

“見過了,她能說些什麼話,顯兒想必也有預料。”太后好容易才讓語氣略微平復,拭去臉上的淚意,這才轉過了身子,看向面色灰青的兒子,重重吸了口氣。

皇后當日跪求太后力保東宮,那一番話——

“孔家滿門抄斬,妾身也將廢位,太子再無母族倚仗,母后,太子將來唯有依靠您,依靠嚴家,太子孝順,必對母后唯命是從,嚴家輔佐君帝,威望更重……倘若另立新儲,皇子們各有妻族母族爲靠,勢必會排斥異己……”

太子妻族韋家並無太重威望,依靠的衛國公府,而嚴家卻是大長公主的外家,與蘇家緊密相關,太后也一貫信重蘇家,蘇嚴兩家並無矛盾,太后把控太子,又有蘇家輔佐,將來嚴家便能權傾朝野,躋身權貴之首。

太后微微冷笑:“孔氏也太過小看哀家,誠然,哀家出身嚴氏,要顧及家族尊榮,可哀家也是天家之婦,是顯兒你的母后,決不會只爲孃家權勢,就橫加干涉朝政……哀家當初並不贊成易儲,是擔心一旦廢嫡,諸子相爭,引來皇族闔牆,再蹈諸子奪位引發內亂的覆轍。”

“太子雖然才幹不足,不過這孩子也不存歹毒之心,對於多數手足兄弟,他這個長兄還是愛護有加,皇族子嗣繁榮強勢,虞姓統治才能穩固,哀家擔心若在位之人太過多疑狠絕,會使宗室權望更加削弱,反而助長外戚權臣之勢,哀家是想着,太子將來若有賢臣輔佐,守成還是不難。”太后搖了搖頭:“哀家到底還是小看了孔氏的野心,顯兒瞧得明白,剷除孔家這個隱患,哀家是支持的。”

見天子似乎想急着說話,太后握緊了兒子的手:“顯兒,母后明白,你身爲帝君,設想得必然比哀家要周全,孔氏以爲哀家爲助嚴家權傾朝野,會把控朝政弄權,她是以己度人,嚴家也從不曾有這般野心,哀家所爭取的,不過是延續名分上的尊榮罷了,可是這一切都是次要……顯兒,你是母后唯一的兒子,纔是母后心頭最重,只要你的決斷,母后都會支持,無論你把帝位交託哪個皇子,母后與嚴家都會盡心輔佐新君。”

太后眼角再泛淚光,擡手輕輕撫過天子汗溼的髮鬢,她心裡也有怨恨,怨恨上天無情,她的兒子髮鬢未白,正值壯年,可是卻被疾病折磨,轉眼就到生死之別。

天子握緊太后的手,心裡也是一陣絞痛,卻強自摁捺着酸楚,長吸了一口氣:“母后,父皇臨終諄諄交待,兒臣不敢有半點懈怠,立意改革官制,是爲培養新興勢力漸漸取代舊權貴……爲的是最終實現軍制改革,規範兵權皇權大統,可是兒子無能,是沒有時間實現了……眼下還不是守成的時候,太子懦弱無能,毫無主見,雖有賢臣輔佐,可朕擔心將來他不能明辯事非忠奸,而被弄臣蠱惑,權勢二字讓人心貪婪,心懷慾望者絕非僅只孔家。”

“關於軍制改革,朕與遠揚已經商定詳細計劃,不能急於一時,必須徐徐圖之,而要實現,也離不開蘇、楚兩府脅力相助,居於帝位者,必須與他們同心無隙,實行改革必會傷及世家勳貴權勢,一旦君臣生隙,就會受人挑唆,以致功虧一簣。”天子輕輕一嘆:“朕雖信蘇、楚兩府之忠,可無論何人,必存自保之心,一旦兩府察覺自危,未必不會……故而將來新君,必須果斷堅定,還要善察人心,不能輕信人言也不能太過多疑,朕兒子雖多,觀察下來,的確只有三郎。”

說到這裡,天子面色更顯灰敗:“事到如今,再提舊話無益,朕也明白,三郎是指望不上了……衛國公是二郎的岳丈,論來,必會竭力輔佐二郎,可朕擔心的是二郎並無果決之能;四郎頗有才幹,可是他的缺點是太過多疑,秦家與陳家野心並不輸孔家,若由四郎繼位,必不會信任衛、楚兩府,會先用秦、陳黨羽,他們覷覦兵權多時,一定會勸服四郎壓制蘇、楚兩府,難保不會急功近利奪權。”

秦、陳黨羽多爲文臣,一旦與衛、楚兩府爭鋒相對,必然會引文官與武將勢不兩立,也許就會引發內亂。

而太后更有一層擔心,她雖信得過蘇家,可是對於楚王府……就算沒有衛國公府這門姻親,楚王府手裡的兵權也足以威脅帝位,何況虞渢多智善謀,更關鍵的是楚王是高祖子孫,是虞姓宗室,一旦起事,名份上總比外臣更近。

倘若天家一直恩厚,楚王府應當不會心生二意,可正如天子擔憂,一旦新君受人挑唆與楚王府生隙,被逼無奈之下,楚王府未必不會行謀逆之事。

“五郎善於隱忍,正因如此,朕還看不透他的城府,六郎七郎兩個還不如太子,八郎好學上進,卻缺乏身爲帝君的狠決,若經磨礫,或者能當重用,可惜朕沒有太多時間予他。”至於八皇子以下,年齡更小,性情鋒芒未顯,別說收服朝臣,恐怕還沒有能力對付前頭幾個成年的兄長。

“母后,朕難以決斷,還要再觀察幾個皇子,所以,廢儲一事這時不益發動。”

太后也聽明白了,天子是在二、四、五幾個皇子裡猶豫,倘若堅決要實行軍制改革,二皇子福王無疑最是有利,若廢太子,他便爲諸子最長,並有衛國公府這個強有力的妻族倚仗,楚王府又與衛國公府是姻親,福王日後應當不至於逼害楚王府,可四皇子尚且虎視眈眈,若將帝位傳給福王,就要率先剪除秦、陳兩黨,這又是一番大動作。

天子擔心的是,福王沒有三皇子的果決才幹,倘若真剪滅秦、陳二黨,在通過科舉出仕的新興勢力培養起來之前,就再也沒有掣肘蘇、楚兩府的勢力,雖天子對兩府相對信任,卻也只是相對,位於帝位者,絕不能毫無防範之心。

福王若不能掌控收服人心,萬一衛國公手握絕對大權後漸生貪婪……

天子相信以三皇子的手段不至養虎爲患,卻不能信任福王能完全掌握全局,而除三皇子以外,的確只有四皇子顯示了狠辣善謀的才幹,可四皇子又不能與蘇、楚兩府同心。

眼前的情況說穿了就是,天子信任的輔政之臣能竭力輔佐的皇子才幹有缺,而具有才幹的皇子信重之權臣天子又不信任。

抉擇不易,天子一籌莫展,所以他還要先行試探幾個備選的皇子。

太后果如今日所言那般,對於儲位抉擇一事再也沒與天子爭執,而廢后孔氏尚且以爲自己的一番話打動了太后,太子儲位至少有了七成把握能保,即便是被禁冷宮,竟然心平氣和,只暗暗詛咒鞭長莫及的三皇子將來不得好死。

而這時,遠在西南,三皇子正在與薛國相密談。

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四百七十章 終是難免,成人笑談第一百八十一章 並非安慰,深度分析第六百零五章 慘死秋月,救下夏柯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惡人,禍之根源第三十章 何故禍心,漸露端倪第兩百四十九章 隱情不淺,世子出場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辯不脫,破釜沉舟第四百九十三章 抉擇不易,無奈而爲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六百三十八章 獲勝關鍵,讓人膽寒第四百六十三章 “風波”連連,“風光”回門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隨行,愧疚難消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設宴謝師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六百七十一章 乾孃面目,王妃“懷妒”第五百六十三章 順勢而行,錦瑟“立功”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輕視第三百一十章 一語成讖,前路未明第三百八十一章 聯宗族親,原來是你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十一章 當年學堂,驚見舊跡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三百五十一章 彌生之幸,得君傾心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擇,皇后將廢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四百零五章 百變皇子,何爲真心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兩百九十一章 “死而復生”,無奈示好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寬容”,大度求情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六百三十五章 神醫衛曦,再見故友第四十七章 心有靈犀?緣何如此第七百四十章 臨朝監政,死仇重逢第七百三十六章 挑釁有因,獠牙畢現第五百七十八章 當衆揭露,劍指皇后第五百九十章 致勝心腹,故人遠歸第一百二十二章 據實相告,哭笑不得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閣,悲喜難明第六百四十二章 黃恪歸國,史載之宴第五百九十一章 “青雀”之用,忠義難全第二十六章 賜名之喜,責罰之恨第四十五章 爲尋外援,夜探妓坊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六百三十五章 神醫衛曦,再見故友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五百三十三章 和親事定,誰更及時第三百三十三章 劍傷小五,言及謀劃第七百三十五章 當衆揭發,子若強辯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五百九十三章 註定撲朔,慶王出手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當中,風聲暗起第七百零二章 兩對父子,一樁驚聞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開第五百六十六章 無情內鬥,棋子已動第五百一十五章 機鋒對恃,“公主”落敗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見舊詞,卻署新主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書信,請見王妃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見,良禽擇木第兩百二十八章 天災難避,人禍可防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發威,王妃駁回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見舊詞,卻署新主第七百章 忐忑被棄,入宮勸諫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三百一十章 一語成讖,前路未明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賞菊,鬱集黃氏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險爲夷,漸入死地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知厲害,自尋死路第五百二十九章 兩國貴女,禮教之爭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六百零八章 西樑回訊,禁苑佳人第兩百七十六章 舌燦蓮花,欲反黑白第九十七章 蛇蠍比之,尚有不足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書信,請見王妃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觀者清,精明國相第四百零五章 百變皇子,何爲真心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襲得手,反被威脅第五百九十一章 “青雀”之用,忠義難全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悶棒,等你出洞第五十四章 略微挑撥,小小報復第三百零八章 漸揭真相,所謂慈母第六百零三章 惶懼劫數,再應當年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六百一十六章 等着應招,不妨見面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輕視第八十一章 史四恍悟、三順現形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六百二十九章 稱誓在前,決不另娶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羣芳聚宴第三百七十章 仗勢欺人,欺得徹底第七百四十二章 關鍵在於,誰將上位第三百九十九章 籌謀收買,一石二鳥第一百零六章 漸近重陽,途中歸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隱忍僞裝,爭取脫身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漸重,浴室意外第六百六十章 脫身禁苑,銷聲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