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情天家,誰主輸贏

羣臣大譁,當然有爲皇后喊冤者,天子登即令人將淨平尼師帶到當場,由她口訴當年真相,並下決斷:“此案由朕親自察明,確鑿無疑。”喊冤之人啞然失語,緊跟着又爲皇后求情,懇請天子看在皇后誕下儲君,併爲元后,從輕處置。

四皇子黨對這般局面當然喜聞樂見,便有言官持笏力諫,稱皇后因懷妒忌殘害妃嬪已屬失德,更何況爲了隱瞞罪行竟欲刺殺皇子,早失統御後宮的賢德,更有損害與西樑邦交之罪,殃及國政,理因廢位幽禁。

皇后到底是元后,依據禮律,非謀逆大罪一般不會處死,廢位已經是極爲嚴重的處置。

兩黨朝臣尚且爭執不休,天子卻自顧起駕,拋下勢不兩立的一衆人目瞪口呆。

諭旨未下,禁居坤仁宮“靜養”的皇后總算想盡辦法得知了這個晴天霹靂。

其實自從六月,皇后久久沒有等來關於三皇子魂斷建昌的消息後,已經預料事有變故,她又往絕境滑下一步,倘若三皇子沒有成爲一具屍體,就算孔家刺殺一事沒有敗露,當三皇子返還京都,太子儲位也是難保,孔家必然會遭滅門之災。

太子雖能出入坤仁宮,但這位尚不知建昌事變,直到他得到建昌回傳的消息驚慌失措正打算告之皇后時,天子卻將他詔入乾明宮,嚴令警告不得再往坤仁宮打擾皇后“靜養”,太子一句質疑都不敢,就此龜縮在東宮,兼着隨後孔執尚入獄,孔家滿門被禁,太子越發膽顫心驚,再不敢輕舉妄動。

他尚且以爲只要與孔家劃清界限,唯天子之令是叢,儲位還是能夠保住,舞蔽一案他全不知情,就連刺殺三皇子與散佈那些傳言,他也沒有真正插手,孔家是必不會將他供出。

就算朝議之時,皇后被天子定罪,太子也不敢發言,木愣愣地旁觀着外家一方黨羽與四皇子黨據理力爭。

其實事已至此,太子明哲保身的做法的確是唯一選擇。

而皇后經過數月,也總算買通了一個看防着她的宦官,別的大事不敢做,泄漏幾句外頭髮生的事故還是會讓一些貪圖財銀的宦官鋌而走險,不過這位宦官本事有限,當然也非天子親信,打聽來的消息有限,而且多數是已成事實,諸如六月孔執尚獲斬,刺殺三皇子一案敗露,也就直到七月西樑使臣抵京,朝會上天子將皇后定罪,坤仁宮裡這才得知了晴天霹靂。

皇后已經無法顧及三皇子的死活,自知已經一敗塗地,孔家保不住,後位也是難保,唯有掙扎着保住太子的儲位。

就算將來她死在冷宮,還有一線希望,只要太子登基!

一定能替孔家與她這個母后報仇血恨,西樑不過蠻夷,哪能敵過大隆鐵騎征討,只要太子登基,以發動戰爭爲脅,必能逼迫西樑王將宛妃的孽種交返,有太子爲她平反,追封得死後哀榮,牌位照樣能入宗祠,而那孽種也會被五馬分屍,償還孔家滅門之恨。

皇后這時已經瀕臨崩潰,所思所圖只往好處,哪會理智衡量,憑太子之能,就算克承大統,也會被權臣控制,孔家已被滅族,又有哪個權臣會記得皇后的冤屈,豁出與鄰國的邦交,逼迫三皇子回國領死。

不過瀕臨絕境之人懷有一線希望,總歸比萬念俱灰束手等死要好過得多。

於是這日,天子置太和門外兩黨爭執不顧,剛剛返回乾明宮不久,就得報坤仁宮皇后求見聖駕,並以天子若不詔見,便焚燬宮禁爲脅。

“聖上容稟,據小人所聞,皇后娘娘這時手持白燭,關閉殿門……說倘若兩刻之後等不到詔見,即焚宮自毀。”詹公公抹着冷汗稟報,膝蓋一陣發軟。

天子冷冷一笑,轉過身來,二話不說擡腳就往坤仁宮去。

這對天下至尊的夫妻,也走到了恩斷情絕的地步。

隨着久閉的宮門暗啞的開合,一衆膽顫心驚的宮女宦官跪了滿地,唯有詹公公緊隨天子步伐到了正殿之前,喘着粗氣拉着嗓子稟報“聖上駕臨”,殿門開啓,親手拉開殿門的婦人髮帶九龍四鳳冠,身着深青五色翟鳥褘衣,朱錦碧垂大帶上加系玉革,深青朱邊翟紋蔽膝,竟是全副中宮皇后的禮服裝扮。

正殿內簾幕重重,擋住了炙亮的天光,朱紗垂幕四周,數十支玉燭燃燃,那一角尤其輝煌。

帝后目光相遇,一樣的冰冷徹骨,多年來的恩義已經耗盡,坦露出來的是早已存在的森涼與怨恨。

隨着天子步入時微一揚手,詹公公上前一步合上殿門,斥退階下跪着的宮人。

天子大步到了正殿寶座前,轉身落座:“你還有什麼話說?”

皇后輕輕的笑了,眉宇間不見哀切,唯有冷諷怨色:“臣妾要聽聖上治罪,必須聽聖上親口把罪名枉加,纔算死能瞑目。”

“枉加?”天子報以輕笑:“皇后,事到如今,你還覺得自己冤枉麼?”

“難道臣妾不該覺得冤枉?”金雲珠飾青舄輕輕踏前幾步,皇后微微仰起下頷,歲月已經在她的脣角留下肅痕,讓那笑意徒添幾分冷厲:“臣妾是殺死了宛妃,那又如何?臣妾爲妻她爲妾,聖上卻欲寵妾滅妻,難道臣妾就該坐以待斃,難道臣妾不該自保?”

“住口!”天子肅聲沉喝,眉心急跳:“宛妃從無野心,對你也歷來恭順,並無半分冒犯逾矩,而你,表面上與她稱姐道妹,親密無間,實際上早懷妒恨,分明是你心懷惡劣,還敢強辭奪辯!”

皇后抖着肩膀笑了出聲,諷刺更是從眼睛裡無遮無擋的顯露:“匹夫無罪,懷壁其罪,聖上應知這話寓意……宛妃即使沒有野心,可她卻獨佔了聖上的寵愛,這便是死罪,聖上,倘若不是臣妾先下手爲強,待鳥盡弓藏之日,聖上豈能容臣妾佔據正宮之位?臣妾唯一悔恨的是,當初沒有斬草除根,聖上,你捫心自問,你有沒有動過廢黜臣妾,使宛氏統御後宮的念頭。”

天子鐵拳緊握:“一派胡言,朕從未想過違背夫妻恩義。”

皇后仰面大笑,眼角漸有淚光:“聖上,事到如今,你還這般虛僞,敢問聖上,僅憑那孽種空口指控,你如何能坐實臣妾之罪?聖上,你早已察明真相了吧,或者先帝與太后也早有洞察,可爲何隱忍不言?因爲當時你儲位不穩,康王之母出身金氏,爲了藉助孔家勢力掣肘金黨,你必須摁捺不言,你對宛氏的寵愛,也不過如此罷了,所謂情深,到底比不過錦繡江山、無上權勢。”

“就算聖上克承大統,眼看金、秦兩黨越漸跋扈,爲了制衡,依然要利用孔家一族。”

“直到物盡其用,金逆被除,衛國公府掌握勳貴之勢,足以制衡秦黨,待官制改革培養新興勢力,勳貴世家之權皆會削弱,聖上再不需要孔家。”

“聖上難道不敢承認,你早生易儲之心,你屬意之人一直就是宛氏之子,虞顥西那些年遊手好閒,寄情風月,欺哄得我對他全無防範,可聖上一直不曾放棄把江山交他繼承,陪着那孽種一同演戲,還打算矇蔽臣妾,讓他與衛國公府聯姻,得這門倚仗。”

“臣妾這幾月在宮中靜養,輾轉反側,倒是想明白了許多事。”

“聖上,難道臣妾不該覺得冤枉?”

皇后這連番質問,卻並沒有引得天子盛怒,緊握的拳頭反倒鬆開,輕輕握向扶柄。

“皇后,朕今日就給你一句明言,的確,朕早生易儲之心,自從生了此心,也的確打算立三郎爲儲。”

皇后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卻並沒有滿意,反倒雙目涌血,狠戾密佈:“聖上總算承認了無情無義。”

“朕是無情無義,卻僅對宛妃一人,於你,實在是論不上這四字。”天子眉棱輕動:“若非你暗害宛妃,朕也不會對三郎懷愧,還有,朕之所以欲廢嫡長,也是因你心懷叵測,皇后,你有意縱容三郎,想將他養成貪圖享樂無爲之人,意在戒防庶子能力太顯,按說朕還能理解,可是你卻有意將太子也養成唯唯喏喏毫無主見的懦弱個性,所圖爲何?”

皇后臉上總算顯露了蒼白之色,步伐下意識往後略退。

щшш¸TTκan¸¢o

天子卻站了起身,步步緊逼:“你之所圖,無非是待將來太子繼位,受孔家與你輕易把控,控制帝位扶助外戚把持朝政,使孔家權傾天下,你便能爲所欲爲,你那點心思,朕一直看在眼裡,又怎會讓你得逞?你說得不錯,朕一直在謀劃,從一開始,就打算要翦滅孔家,而你!當朕明白了你的野心,便生殺意,決不會讓你比朕活得更長久,你必須死在朕的前頭。”

“皇后,太子是你親生,你爲家族私利,對他也只有利用,把他看作傀儡,用心之毒辣險惡,有何面目讓朕對你付之恩義,有何面目覺得冤枉?太子今時今日的處境,少不得你這個生母的‘苦心’造成。”天子似乎再不想多廢言辭,微一拂袖,就要離開。

“可惜了聖上,可惜你寄以厚望的兒子也是不堪重用。”皇后忽而竭斯底裡:“他這般妄爲,就是將儲位拱手相讓,就算聖上屬意於他,他也再無資格奪儲,聖上,太子雖是臣妾所出,也是你的長子,臣妾甘願赴死,可太子無罪,聖上若廢儲,必然引來諸子相爭,難道聖上欲再蹈當年焦月謀逆之覆輒!”

天子步伐微微一滯,冷冷回視:“這已經不該你來關心,皇后,朕已決意滅孔家滿門,而你,廢位禁居冷宮,你作好準備與朕‘同生共死’。”

皇后挺直肩脊,目送天子拂袖而去,淚水悽然而下的同時,脣角卻有一笑舒展。

那又如何,宛氏的孽種已經遠避西樑,此生休想再返大隆,天子既然允准,就決不會追封宛氏爲後,一國之君的嫡子遠留別國,禮法上怎麼也說不過去,而爲了避免內亂,天子在易儲一事上不得不慎重。

皇后喃喃自語:“決非本宮一人心懷慾望,太后不是也默許了太子溫弱無爲?聖上,你不是慈父,不是良配,請千萬做好孝子……宛氏,本宮雖然一敗塗地,可你也不是贏家,你先是輸給了江山權位,又輸給了你的親生兒子,你那孽種,到底無能,最後還是我的兒子問鼎九五,本宮輸給了聖上,卻贏了你們母子。”

於是皇后昂首闊步出了正殿,居高臨下的吩咐內宦:“去慈安宮,稟本宮求見太后。”

她胸有成竹,預料太后必不會拒見。

第四百八十一章 蠢人無敵,可惜安瑾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一百五十六章 當衆丟臉,難捺惡意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舊怨,實爲至交第五百二十五章 有意秦晉,各方思量第八十六章 一事變遷,混亂全局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殺機早伏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敗塗地,秦母求死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見,良禽擇木第六百一十二章 實情相告,夏柯恍悟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九十九章 別出心裁,掌管茶樓第七百零八章 決斷不易,步步相逼第兩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頭,古怪青年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見端倪,終究難測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佈局,一方收網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駕行宮,勃然而怒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時習務,閒來踏歌第五百五十七章 遠慶九年,悄然而至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親西樑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兇案第兩百五十二章 早有安排,美色陋計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二十章 忽得啓發,設計識人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舊怨,實爲至交第五百五十七章 遠慶九年,悄然而至第五百五十七章 遠慶九年,悄然而至第六百二十五章 逼君准奏,強請赴藩第九十二章 誰是棋子,誰是棋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諸美比才,結交新友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漸重,浴室意外第四章 夢時夢醒,愧疚如山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兩百九十三章 恩冊郡主,各人心情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樂禍”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黃氏顯妒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二十章 忽得啓發,設計識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聲東擊西,虛實難辨第二十四章 雞飛狗跳,銀釵墜井第三百零八章 漸揭真相,所謂慈母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無憾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五百章 恩封確實,將有險關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死無疑,絕不饒恕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爭執,風波漸釀第一百八十章 痘疹之疾,抑或陰謀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當初,不該遇見第七百七十八章 黃氏收場,故事未完第三百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絃幽寂,爲一人吟第三百五十四章 隱伏殺意,真相將明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橫第五百七十八章 當衆揭露,劍指皇后第兩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後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三百零五章 策動前夕,偶然偷窺第四百四十六章 權勢二字,當用得用第兩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五百九十三章 註定撲朔,慶王出手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七百二十九章 還未揚眉,又再屈膝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並非無患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樂陽之謀第一百二十七章 侍婢易主,共赴宴席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九十二章 誰是棋子,誰是棋手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願此生,緣斷不續第兩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淺不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有望滲入,確定關鍵第兩百二十六章 張氏歸來,促成姻緣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兩百章 所謂慈母,蹊蹺內情第五百零七章 諸子弒母?人倫悲劇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樑,萬般不願第七百零七章 子若心急,黃氏被斥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團聚,王妃歸故第三百六十章 儲位爵位,各方利益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五百九十五章 慶王拜訪,陰謀逼近第三百零一章 解劍待縛,聽之任之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親,突降豔福第兩百六十九章 當面過招,請猜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