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

已經“貞靜”了一陣的秦子若,這時心裡暗暗着惱,越發肯定了蘇旖風是有意與她作對,袖子裡的蔻甲重重一掐指腹,藉着痛意摁捺心底怒火,呈出滿嘴角的柔婉來:“六娘,如你之言,韋七娘既是光明磊落,德行無傷,三殿下豈非更不該折辱於她?”

冰雪聰明的秦子若並沒留意,她屢屢指責三皇子,已經讓聖上輕蹙了好幾回眉。

“韋七娘雖是出於赤誠之心,坦承仰慕之意,卻不該以死相逼,威脅殿下妥協,試想,若君子對淑女逑而不得,便行強擄逼迫,那便不是雅事,而是惡事,當受千夫所指、國法嚴懲。”旖風的話也毫不留情:“韋七娘仰慕殿下才華風度,雖不可恥,但若執迷不悟,因逑而不得而自傷髮膚,於己是不自愛,於父母更是不孝,於君上也是不忠,自輕自賤者,如何能得人愛重?而殿下之言,雖爲嚴厲,卻並非折辱,實爲光明磊落坦承拒絕之意。”

“正是風兒這話!”天子忽然肅顏,沉聲說道。

秦子若臉色一變,徹底“貞靜”了下來。

四皇子眉心一動,遙遙看向天子,這顯然是要維護老三了。

陳貴妃眸光微黯,脣角似乎抿着哀怨。

三皇子眼角一挑,一絲笑意微噙脣角。

“韋七娘,你先平身。”天子話音才落,韋夫人已經迫不及待地上前,不由分說將花容失色的女兒摻扶起來,退至一旁,手上狠狠用力掐着韋明玉的小臂。

“朕這三郎,歷來言辭尖刻,也不會顧及小娘子的心情,難免讓七娘傷心,又覺得失了顏面,一時認爲天地失色、再無活路,其實大可不必,韋相與夫人爲人父母,回去當好生勸解,今日中秋,本是慶事,七娘所作詩賦得入‘三甲’,藉機向朕與太后懇求賜婚,也是情難自抑,朕念其赤誠之心,又光明磊落之舉,故不加追究冒昧之處。”天子話音一頓。

衆人哪裡不明白言下之意,天子都不加追究了,別人更不敢私下非議韋七娘的德行。

“七娘,朕雖知你仰慕三郎才華,不過這姻緣之事,不能勉強,三郎之意既已坦承布公,你也當收拾心情,京都子弟,不乏才德兼備的郎君,你的婚事,朕替你留心。”

天子竟然親口承諾要爲韋明玉賜婚。

便是皇后,都蹙緊了眉頭,聖上此舉,無非是要爲三皇子收拾殘局,聖上心裡,三皇子竟有這般重要?不免想起宛妃,指掌忽然握緊。

而韋家衆人更是憂喜參半,喜的自然是韋明玉今日貿然之舉並未獲罪,連婚事也不用韋家操心,憂的則是就怕韋七娘還不清醒,一意求死,倘若真出了事,一家子都得受她連累。

韋夫人連忙拉了女兒上前,又再跪倒,狠狠地掐着韋明玉的手:“快謝聖上隆恩。”

韋明玉原也有些才智,情知眼下形勢,再不容她執意妄爲,雖仍是淚落如雨,哽咽不能,卻恭恭敬敬地叩首領恩,不再提“無顏苟活”。

風波漸平,歌舞又起,漸漸有談笑風生。

韋家人自是不敢逗留,向太后告辭,領了韋明玉回去,一番苦勸,又責令丫鬟侍婢嚴加看管,切不可絲毫大意,更將剪子簪子等物收拾一淨,不給明玉尋死的機會。

又說旖景,見天子解決了這事,也歇了規勸韋明玉的心思——韋相與韋夫人又不是傻子,當曉得鬧到這般境地,萬不能讓明玉尋死,有家人勸慰,旁人又不敢拿這事非議,韋明玉倘若還要尋死,那就是鐵心如此了,神仙難阻。

兩個仗義執言的貴女,都得了天子“果敢”一詞爲贊,太后更是分別賞賜,一時成了貴女們結交奉迎的對象。

秦子若自然長袖善舞、八面玲瓏,跟沒事人一般。

六妹妹依然還是保持沉默寡言、不假辭色,也跟沒事人一般。

中秋次日,旖景果然收到了三皇子府孔妃的邀帖,這事自然不能瞞着虞渢。

“你若不想去,就不去罷,便有閒言碎語也傳不到你耳裡,不需理會。”不用旖景明說,虞渢也知曉她的顧忌。

“也沒什麼好避忌的,六妹妹那句光明磊落,倒讓我有如醍醐灌頂。”兩人婚後,都下意識地規避三皇子這人,旖景自然是存着愧疚之意,這時卻也想通透了,主動提及:“三殿下於我是有救命之恩,可我對他也早有明言,恩情我記着,若有機會償還必然不遺餘力,唯不能以情爲償。”

這話讓虞閣部聽着十分舒坦,笑容可掬。

哪知只隔了一日,寧妃竟親自登門拜訪,卻是來道歉的,稱皇子府的宴會取消。

原來中秋過後,寧妃就到三皇子面前告了暗狀,將孔妃如何“不敬”楚王世子妃,當衆挑釁的話繪聲繪色地說了一遍。

於是三皇子便喊了孔妃前來,問她是不是在籌辦賞秋宴。

孔妃尚覺莫名其妙:“這事不是對殿下早提過一回?殿下親口應允的。”

“宮宴上出了那樁事,眼下不宜設宴,別辦了吧。”三皇子當機立斷。

孔妃大驚失色:“殿下,帖子妾身已經送去了各府……若這會子取消,妾身豈非鬧個沒臉?殿下可得顧及妾身體面。”

三皇子冷冷一笑:“你一個妾室,又不是正妃,我何需顧全體面?”甩手而出,下令孔妃禁足,又讓寧妃去向皇后請安,把孔妃挑釁旖景的話原原本本說了一遍,順便稟明孔妃受懲之事。

皇后先是氣孔妃不顧大局,好端端地招惹旖景,又覺得三皇子不過如是,旖景已經成了世子妃,他還念念不忘,行事越發乖張,就算聖上縱容些,也不足爲患。

孔妃禁足,寧妃自然要替她收拾殘局,親自去了各個王府高門致歉:“原本是孔妃一時興起,就想籌辦賞秋宴,沒有先知會殿下,待帖子發了,纔想起來稟報,殿下本就有些着惱,怪孔妃未稟先行,加上宮宴的事,殿下更沒了心情,這才讓我登門給各位告罪。”一番話就把孔妃踩到了泥底——她又不是正妃,原本沒有籌辦宴會的資格,自取其辱罷了。

皇子府的宅鬥旖景自然不會插手,客套了一番,送走寧妃之後,便將這事拋之腦後。

陳貴妃經過宮宴,卻叫了四皇子在跟前,一番叮囑:“先不提太子,倒要留意三郎,我原本以爲聖上對宛妃也不過如此,不曾料聖上待三郎到底與衆不同。”

四皇子對早逝的宛妃知之不詳,自然要一問究竟。

“雖先帝與太后都稱宛妃是病故……哪有這般突然,當時聖上不在京都,我卻常常探望宛妃,明明見好的,無端端就在某天病死了,其中當然有蹊蹺,宛妃之死絕不簡單,能讓先帝不加追究,也只能是皇后下的手!聖上原本多疑,豈能不知宛妃死得蹊蹺,可宛妃在世時,聖上疼寵有加,哪知竟容她死得不明不白,更有一段時間對三郎也甚是冷漠,皇后又將三郎教養得遊手好閒,還故作大度地緩和聖上與三郎的父子情份。”陳貴妃冷哼一聲:“聖上登基之後,建了闌珊處,便是爲了宛妃,但倘若聖上當真顧念舊情,如何能容皇后依然統御後宮?所以我才覺得聖上對宛妃的情意實在有限,三郎不足爲患。”

“不過是個女人罷了。”並且還是個屍骨已寒的女人,四皇子不以爲意,突地想到黃陶,笑容更是舒展:“母妃安心,對老三兒子早有留意,且容他一時,待我出手,必將他置於死地。”

四皇子回到皇子府,立即叫來了陳長史,詢問黃陶的動向,得知黃陶這段兒除了在寥家附近置產安居,便是去見了幾回殷崎。

“屬下廢了些心思,纔打聽得原來黃陶是想撮合廖家與殷家聯姻。”陳長史說道:“廖大有個幼女,尚且待字閨中,模樣生得極美豔,最得廖大夫妻歡心。”

“可殷崎好歹還是個正四品的僉都御史,倘若黃陶仍是太子賓客,看在他的顏面上,纔有幾分可能,這會子黃陶丟了官,殷崎哪看得上商賈出身的廖家?”四皇子頗感疑惑,摸着下巴好一番思索,挑眉說道:“廖家也是大戶,家財還算豐厚,若是能爭取過來,爲咱們所用……”

“殿下,當心打草驚蛇。”陳長史扶了扶腰,暗忖殿下手頭當真這麼緊張?聽見個商賈就想訛詐一筆。

“不怕不怕,黃陶讓廖家與殷家聯姻,無非是想替廖家拉個助益,起初原本是擔心被候府察覺,這會子橫豎都被除了族,想來也不會再有顧忌,與其討好一個四品御史,莫如討好堂堂皇子,只要我與廖家那女子來場邂逅,黃陶未必不會動意,至於老三那條蛇,黃陶若無法子安撫住,此人也不足爲用。”四皇子重重一拍椅柄:“這就留意着,別讓這婚事成了!”

四皇子其實也錯估了黃陶,他對廖家侄女還真有幾分疼愛,一門心思地想要替她尋個佳婿,殷崎是寒門出身,雖爲四品,並不顯赫,他家那個二郎才華橫溢,人品德行無不上佳,風度氣質更是出衆,謙謙君子,實在不錯。

經過甄夫人從中撮合,殷崎原本也有幾分意動,當然不是看重廖家的家財萬貫。

殷家原來就是商賈,雖非世宦望族,卻也不缺資財。

當然,黃陶這個候府庶子、太子賓客也不是他心動的原因。

廖三孃的傾國絕色就更不值一提。

殷崎之所以心動,全在黃氏這個衛國公夫人,他是仕途中人,哪能不知衛國公與楚王是天子信臣,深沐君恩,早想攀結,正愁沒有門路——須知新制雖將推行,入仕可走科舉,不過將來兒子仕途是平坦還是坎坷,除去自身努力,還是離不開得用的扶持,假若能得衛國公與楚王府一二關照,絕對有益無害。

殷崎倒還有些遠見,深明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論是官制怎麼改革,也離不開人脈扶持,眼下他雖然得了秦相一、二青睞,但並不算受重,還遠不能安枕無憂。

廖家看着不起眼,甚至算不上衛國公夫人正經親戚,可據甄夫人暗示,國公夫人私心裡極爲看重廖家。

這事聽着有些匪夷所思,甄夫人是太子妃之母,殷崎雖不疑她無中生有,但也懷疑甄夫人是輕信廖大誇口,故而還在猶豫觀望,哪知黃陶被候府除族,竟堂而皇之與廖家開始了來往,世人皆曉,黃陶與國公夫人是一母同胞,這回又得他親口承認——國公夫人的確看重廖家,只明面暫時不好表現而已。

黃陶又稱,國公夫人雖是世子兄妹繼母,卻也是姨母,又將那三兄妹視如親出,極得世子兄妹愛重。

別說世子蘇荇將來會襲爵,前途無量,那廣平郡主更是楚王世子妃!

倘若他們真將黃氏視爲生母般真心尊重,雖不能認殷家爲正經姻親,私下提攜照顧當然不算什麼。

不過殷崎也並不盡信黃陶所言,當然還是因爲廖家那位,不過是他與黃氏的姨娘而已。

黃陶又說,原本打算在甄家秋宴上,安排殷夫人相看三娘,可才鬧出除族的事,行事越發要當心,在這節骨眼,廖家不能再出席甄家邀宴,免得落人耳目,傳出什麼閒話來,對國公夫人名聲不利,但殷夫人倒可在甄家宴會上,與國公夫人面會。

殷崎意動,打算讓自家夫人先婉轉探探黃夫人口風,再說後事。

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個忠婢,一段前塵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四百六十八章 開幕落幕,“真相大白”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門,所爲姻緣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機會,能否重頭第七百零二章 兩對父子,一樁驚聞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一百九十九章 歸來錦陽,婚前教育第五十三章 重返舊地,苦辣酸甜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楔子第兩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喪盡天良第六百三十六章 總算通信,大勝歸來第六十五章 各懷心思,只待風起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禍心漸起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一百四十八章 姨娘眉氏,一反常態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樂姻定,衛冉入京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三百五十二章 寬慰親懷,江薇辭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機會,能否重頭第六百八十二章 順哥護母,旖辰決斷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細入宮,“雲雀”現形第四百零五章 百變皇子,何爲真心第五百七十三章 蛇蠍相比,也有不及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憑手段第五百七十章 虞棟陷獄,皇子索恩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兩百三十一章 旖景勸言,將計就計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三百九十七章 皇后問責,除族離家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兩百五十九章 巧“斷”疑案,蘭心“晦”質第四百三十六章 翁媳計定,決不買單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生短暫,盡力一次第四十一章 突生禍事,馬*婚第六百二十九章 稱誓在前,決不另娶第三百四十二章 藉機立威,杖責刁奴第三百七十七章 劇毒*,偷樑換柱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審案,世子旁觀第四百七十八章 蠻橫甄母,總算報應第五十六章 虞洲獻計,勢不罷休第兩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喪盡天良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親西樑第七百零七章 子若心急,黃氏被斥第五百六十七章 孔家遭疑,陳家犯案第四百九十七章 脫離掌控,怎生收場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樂姻定,衛冉入京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剛,賢婦風範第兩百九十一章 “死而復生”,無奈示好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會議,挑破隱密第一百章 心有抱負,強勢而立第四百零九章 風雲突生,順勢嫁禍第兩百四十五章 瞎眼老嫗,張或是殷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親西樑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觀者清,精明國相第七百五十一章 衛冉歸來,當堂爭執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擇,皇后將廢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絕陰謀第兩百九十一章 “死而復生”,無奈示好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時習務,閒來踏歌第六百三十三章 有望滲入,確定關鍵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一百一十二章 靈山之約,依時發生第一百七十章 問罪甄府,慈母悲聲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韓聯姻,已成定局第五百七十章 虞棟陷獄,皇子索恩第一百六十八章 唯願灑脫,無奈世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佈局,一方收網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見,良禽擇木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彼之道,還彼之身第六百九十四章 無奈妥協,損兵折將第兩百零三章 各憑手段,誰主沉浮第一百七十九章 箇中真相,委實驚心第三十五章 心腹既有,着手計劃第一百章 心有抱負,強勢而立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塗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兩百六十三章 門外爭執,室裡纏綿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六百八十八章 預算反目,迫在眉睫第七百一十六章 針鋒相對,固執不讓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發殺戮,舅母問責第六百六十二章 聲東擊西,虛實難辨第六百零三章 惶懼劫數,再應當年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一百九十章 要論禍根,無非絕情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發傳言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兩百三十六章 或有紕漏,不及詳察第一百零六章 漸近重陽,途中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