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百變皇子,何爲真心

中秋宴後,隨着天氣逐漸轉涼,景緻並未蕭瑟,正是秋高氣爽,各種宴事逐漸增多。

旖景自然收到了高高一摞邀帖。

這日正捏着甄府那張怔怔地看,春暮入內稟報,韋夫人與十一娘拜訪來了。

原來,今日韋夫人帶着十一娘,先是去衛國公府當面道謝,那日若無六娘出面轉寰,替韋明玉洗脫“不合禮法”“德行有失”的污名,一番明辨是非卻不失狠厲的言辭,罵得韋明玉如醍醐灌頂,事情還不知會往哪個方向發展,就算聖上寬容,不致降罪,明玉說不定仍會執迷不悟,又兼當衆受三皇子拒絕,就此淪爲笑柄,再無顏見人,更不提姻緣。家人能防備一時,卻不能防範一世,明玉一旦想不開自絕生路,落旁人嘴裡也只是個咎由自取。

就連十一孃的婚事,怕也會受到連累。

而韋夫人來見旖景,卻是另有一事相求。

“聖上天恩浩蕩,爲明玉之事轉寰,答應了賜婚,不過我也有自知之明,就算外人因着聖命,不敢非議明玉,可哪家還願娶這麼個心有所屬的媳婦?聖上想來也不會強人所難,爲着明玉的姻緣,也沒有讓天家煩心的道理,不瞞世子妃,我孃家有個庶出的姐姐,當年嫁去了寒門,她膝下有個嫡子,因怕耽擱了學業,自幼就送到了韋家族學,與大郎也算同窗之誼,常來敝府,早年,三姐就提過聯姻之事,無奈明玉那丫頭不願,我也擔心強迫了她,反而鬧出什麼禍事。”韋夫人說得隱晦,旖景卻明白過來,想必韋夫人的外甥與明玉是青梅竹馬,可惜明玉執迷於三皇子,不願嫁給表哥。

韋夫人又是一嘆:“中秋宮宴後,明玉回去痛哭了一場,臥榻幾日不起,好容易纔想明白了,再不敢有什麼奢望,我三姐也聽說了宮宴上的事,卻仍願爲兒子求娶明玉,只聖上既有賜婚的話,我與相公也不敢自專,事情才過了幾天,怕這時提說並不合適,但明玉好容易想通了,我這個作母親的,是巴不得早些議定了她的親事。”

十一娘其實也已經及笄,因着韋明玉的婚事不定,她也耽擱了下來,難怪韋夫人心急。

“夫人的意思,是想讓我先與太后言語一聲,看天家有何意下?”旖景問道。

“只好勞動世子妃。”韋夫人滿帶感激:“等聖上允了,明玉更定了心,我也纔算徹底安穩。”

因着前些年“挑撥”韋記與卓尚書說服金相放任肅清寧海,旖景有心與韋十一娘、卓應瑜兩個結交,不想後來還真親近起來,韋夫人也正是看着旖景與十一娘交好,纔有請託她出面的底氣。

“夫人寬心,太后與聖上也曉得您爲難之處,我明日就入宮請安,爲您探句實話。”旖景認爲韋夫人所慮不無道理,天子雖當衆承諾賜婚,可一時也難給韋明玉尋得良配,只怕京都貴族都知道韋明玉對三皇子的傾慕之情,私心裡自是不樂見這門婚事落在自家頭上,眼下既有個不介懷的,韋明玉自己又願意,實爲兩全其美,聖上也只會樂見其成。

韋夫人見旖景答應得痛快,又是一番感謝的話。

因提說姻緣一事,十一娘當然不在跟前,而是由安然陪着在花苑裡玩樂,韋夫人與旖景說完了事,兩人一同逛去花苑,當着十一孃的面,韋夫人又是順口一提:“宮宴上經世子妃引薦,十一娘與鎮國公府四娘倒成了手帕交,這回兩個約好了去西郊賞菊。”

想來是韋夫人仍有些遲疑,婉轉試探旖景是否對鎮國公府當真不介懷。

“當真?可惜我這段時日瑣事纏身,不能跟去湊趣。”旖景笑道,看向安然,心念又是一動——安然因一慣不受王府重視,拘得性子沉悶,簡直固步自封,從不出席宴請,便是這回中秋宮宴,她好說歹說也沒能說服安然,依然由得她告了病,今日看着,她與十一娘倒是投緣,於是建議道:“十一娘,我這妹子性情沉靜,可我就是不願看她悶坐家裡,莫如讓她與你們一同去賞菊?”

韋十一娘立即贊同,只安然有些躊躇,下意識就想拒絕,又怕當着外人的面掃了嫂子顏面,唯唯諾諾,把臉漲得通紅。

旖景又勸她:“二妹妹,你今日與十一娘也算認識了,既談得投契,將來正該常來常往,四表妹與咱們原本就是親戚,又不是外人,難道你還怕生?乾脆讓十一娘下個帖子,再邀上我六妹妹、七妹妹、八妹妹三個,人多更熱鬧些。”

安然因在衛國公府聽學,與六娘幾個早就熟識,聽了也有些意動,旖景又再蠱惑她:“莫如你探探安瑾口風,她若願去,也可一同。”

安然總算答應下來。

旖景看她雖紅着臉,但神情卻有些期待,知道心裡還是樂意的,拍了拍安然的手,就算說定了這事。

韋夫人聞言達意,曉得世子妃是當真不介懷鎮國公府,纔算踏實。

其實,她私心裡也樂意與鎮國公府聯姻,只因二兒子已經定性,讀不進書,將來不指望他能入仕,望族嫡女自是看不上一個白身,鎮國公府雖說大不如前,好歹也是公候之家,根底還是有的,當日是聽說鎮國公府得罪了大長公主,纔不敢再與謝夫人深談,哪知竟是謠言,世子妃壓根不介意,大長公主自然也不會介懷。

次日,旖景入宮,把韋夫人的話轉告了太后,太后果然就拍板作主了:“如此,也算了了這樁公案。”

旖景大功告成,心裡輕鬆,陪着太后說了好一會兒家常,足有一個時辰,太后才放了她出宮,卻在慈安宮外,與三皇子遇了個正着。

冤家路窄,但旖景想到“光明磊落”四字,自是不會迴避,上前大大方方行了一禮,三皇子也還了一揖,一脣角的溫和:“堂嫂今日是來請安?”

堂嫂兩字出口似乎十分自然,不過旖景始終覺得違和,擡眸瞧見三皇子一本正經,那慣常的妖豔戲謔收斂得一絲不見,遂也越發光明磊落,果真拿出堂嫂的語氣:“來替殿下善後。”

三皇子一揚眉梢:“韋七娘的事?”

“正是。”卻不多加解釋。

“當日一時氣憤,沒注意控制語氣,倒給堂嫂添了麻煩。”三皇子又是一個長揖,直腰時,不見笑意:“皇子側妃按制只有兩位,韋七娘若有自知之明,寧願做個侍妾,我也就笑納了,她不該圖謀我正妻之位。”

人家好歹是相府千金,怎能做個沒有名份的侍妾!旖景才生怨氣,又忽而想到韋明玉在那一世的“奮不顧身”,頓時泄了氣,不願再與這自以爲是的妖孽糾纏,更不願過問三皇子的私事,頷首說道:“此事已了,多說無益,便就告辭。”

“還未當面恭賀堂嫂與遠揚大婚。”三皇子似乎對“告辭”二字充耳不聞,仍是垂手而立,語氣和緩。

“這便是當面了,謝殿下恭賀之辭。”旖景也是緩緩一笑,毫不猶豫地與三皇子擦肩而過。

朱牆間,青甬寂靜,她的影子拉得纖長,離開的步伐堅決而沉穩。

三皇子側身目送,眼角飛揚,眸光卻沉靜如水。

對你而言,轉身離開或許從來不用半分猶豫的吧。

詭異的笑容,在脣角稍縱即逝。

不多時,慈安宮的偏殿,就響起讓門外候立的如姑姑毛骨悚然的撒嬌之聲——

“祖母,您就消消氣吧,孫兒一連幾天都來請罪了,您就是不理人,一見我就端茶送客,要不您乾脆抽我一頓鞭子得了。”

太后一口茶水險些噴了出來,三皇子連忙上前捶肩抹背:“還是寧妃出的主意好,祖母總算被我逗笑了。”

太后瞪了滿面殷勤的三皇子好一陣,才長長嘆了口氣:“你這孩子……明年眼看就到冠歲,婚事哪能遲遲不定,皇后有意韋七娘,哀家原本也覺得不錯,她中秋那晚是冒昧了些,你就算不願,話也該說得婉轉,到底是小娘子,哪受得住那麼重的話,若真因爲受辱,一時想不開做了傻事,可是條人命,她父親是丞相,聖上也不好交待。”

三皇子連聲認錯,態度十分真誠。

太后卻沉肅了顏色,見沒外人,壓低了聲音問道:“三郎,你與祖母說句真話,是不是還惦記着景丫頭!”

三皇子自是矢口否認:“祖母,事已至此,孫兒自是不再妄想,剛纔在門口正巧遇見五妹妹,我還稱她堂嫂了……不過將來正妃,總不能差五妹妹太遠,否則豈不是在遠揚面前擡不起頭來,孫兒的確不喜韋七娘,眼下也沒有意動之人,便是祖母硬要給孫兒娶個孫媳婦,不合心意的話,也只是個擺設而已,白白耽擱了人家。”

太后氣得擡手打人:“婚姻大事,你倒拿來與遠揚攀比了?”

三皇子生生捱了兩個爆慄,又再小意討好:“就是句玩笑話,可將來正妃,總得與孫兒情投意合吧,我就是聽見了些風聲,說母后看好韋七娘,中秋那晚被韋七娘一嚇,生怕聖上順水推舟賜婚,纔不敢太婉轉。”這倒是實話,三皇子就算沒把韋家看在眼裡,這當衆下人顏面的事卻也不好多爲,他當日那番態度,也是爲了震懾那些“佳人”——誰再敢圖謀他正妃之位,可得掂掂份量,弄不好就是自取其辱。

太后無可奈何,又瞪了三皇子足有半刻,才搖了搖頭:“罷了,聖上也說讓你再自在些時候,哀家也懶得理會,只找個合適的時機,還得與韋記說兩句軟話,也是個歉意……我怎麼聽說你把孔氏禁了足?”

“祖母真是耳聰目明。”三皇子見太后消了氣,這才落座:“孔氏不知輕重,中秋宮宴上竟然當衆挑釁五妹妹,一副拈酸吃醋的模樣,落人耳目,豈不是對孫子與五妹妹名聲不利,我這是小懲大戒,省得她興風作浪,敗壞皇族聲譽。”

太后見三皇子並不隱瞞禁足孔氏的真實原因,纔算又放了幾分心:“也還罷了,孔氏當真有些狹隘,是該管教。”

三皇子哄服了太后,又去坤仁宮見了皇后,這位倒不需他哄,反而反過來哄他:“是我沒想周全,原該先商量了你……也沒想到韋七娘竟然膽大妄爲至此……就說太后疼你,生不了多久的氣,這下總算好了。”

留着三皇子用了午膳,這纔打發了他離開。

皇后哪裡想到三皇子才一出宮,回到皇子府裡,就私下接見了“親信”,滿眼陰冷地囑咐:“把藥送進東宮,囑咐雲雀侍機動手!”

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發兇案第三百七十章 仗勢欺人,欺得徹底第二十八章 噩夢驚醒,道出真相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斷,廷益清白第五百七十四章 勸逼指證,虞棟獲死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復寵”,六娘出閨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花擊鞠,舊怨新仇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樂禍”第三十三章 窗裡窗外,兩心契合第七百二十七章 鴻門宴近,鬥志昂揚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見殷氏,得證實情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七百六十六章 輸給時間?其實註定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婚次日,不速之客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一百四十章 勝負之間,一步之遙第七百七十二章 陳相投誠,名單到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個許諾,兩世糾纏第七百七十章 大變在即,許氏施令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虛榮,妄自尊大第七百一十九章 大廈將傾,厚聘富嫁第三百四十五章 計議已定,直言不諱第兩百零九章 宮宴歸來,卻有訪客第二十四章 雞飛狗跳,銀釵墜井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來人,青州寄信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樂陽之謀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絕別,九月之喜第六十七章 暗藏心意,問君知否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誇,實非善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佈局,一方收網第六百二十八章 被逼無奈,自找恥辱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花擊鞠,舊怨新仇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三十六章 煙花坊裡,疏梅樓外第六百八十五章 隱瞞後着,暫且袖手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一百零六章 漸近重陽,途中歸人第十三章 細紵有跡,花簪無蹤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六十六章 花簪風波,荷包傳情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連環嫁禍第六十四章 紊亂開場,勝負難說第三百一十一章 離間之計,黃雀之謀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六百零八章 西樑回訊,禁苑佳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當衆丟臉,難捺惡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夫妻之間,小打小鬧第三百九十六章 “風流韻事”,江氏出醜第一百五十七章 諸美比才,結交新友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六百零六章 發現屍身,卻令毀容第三百零八章 漸揭真相,所謂慈母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閣,悲喜難明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莊,世外桃源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九十五章 你既跳湖,我也落水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爲何因第兩百八十四章 兩地不同,一樣月色第六百五十一章 說服金元,萬事俱備第六百零六章 發現屍身,卻令毀容第三百九十九章 籌謀收買,一石二鳥第六百一十三章 隱忍僞裝,爭取脫身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六百三十四章 牆裡牆外,暫不得見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間,細數疑惑第八十一章 史四恍悟、三順現形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四百九十四章 還有後着,滋生嫌隙第一百五十六章 當衆丟臉,難捺惡意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六百八十四章 忽生變故,傳言四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懷抱第六百零五章 慘死秋月,救下夏柯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親西樑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於無奈",自曝家醜第六百一十一章 無情殺戮,冷厲逼問第七百二十七章 鴻門宴近,鬥志昂揚第五十七章 無法疏遠,難捨關切第兩百七十九章 各生毒計,搶奪先機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後事”,睚眥必報第四百四十章 臉面盡失,勇闖青樓第一百一十七章 註定糾纏,放手不易第七百一十章 顯王示意,子若跪地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該此報第三百九十六章 “風流韻事”,江氏出醜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設宴謝師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書信,請見王妃第四百零三章 仗義執言,誰真誰假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癡心,當頭棒喝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有漁翁,皆是蚌鶴第一百一十三章 諸美小聚,惡兆傳開第七章 娘子撐腰,丫鬟樹威第七百四十章 臨朝監政,死仇重逢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韓聯姻,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