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仗義執言,誰真誰假

“只是個‘榜眼’?”

皇子脣角彎彎,立在聖座旁邊,似謔似訝地一問,語氣極其溫柔。

一聲輕輕地嗤笑,從人羣裡發出,不知是誰沒忍住緊繃的情緒放鬆後,泄露出來的興災樂禍。

旖景有些同情地看向韋明玉——

這時的她錦衣華服,明媚鮮妍,即使匍匐的姿態,也難掩與生俱來的優雅氣度,又想起上一世長姐臥病在牀,探望時,也見到了韋明玉,原以爲寧舍金閨玉質的身份,甘爲侍妾與心上人相守的女子,宿願得償後應是神彩飛揚,心滿意足,怎能想到短短數載,當初如花似玉,敢於挑戰世俗的女子,卻是一副形容枯槁,心如死灰的模樣。

旖景甚至記得當年長姐的嘆息——都是可憐人罷了。

禍害的根源是癡心錯付,良人無情。

旖景不知道韋明玉似乎後悔過,當初轟轟烈烈地爭取,得到不過是曇花一現的幸福。

而眼下,三皇子顯然連曇花一現都不願施捨。

“可是‘狀元’已爲人婦,閨閣當中,臣女詩賦已爲翹楚。”韋明玉有些愣怔地解釋,語音輕顫着,微仰了面頰,尚且滿懷期待的看向讓她魂牽夢縈的男子。

“怎麼,今日太后娘娘竟將孫兒當作彩頭,要賜給奪魁的貴女不成?”三皇子目光微微一掃,似乎滿帶委屈地看向太后。

人羣裡越發有了嗤笑之聲,一些勳貴女兒已經毫不掩飾鄙夷的神情了。

韋明玉滿面蒼白,仍是癡癡仰望。

“三郎休得淘氣。”太后有些嗔怪地看了三皇子一眼,輕輕一嘆:“你若不願,也就罷了。”

“是,孫兒最厭惡那些自恃才高,不知輕重的所謂才女。”妖孽尚且不肯善罷甘休,只微側了身,衝太后一揖,神情尚且溫和。

韋明玉顯然被這句話刺穿了希望,兩眼迅速模糊,又再匍匐下去:“臣女對殿下確是早生傾慕,雖知蒲柳之姿,難配金玉之質,可一片赤誠之心……殿下若棄之不顧,臣女再無顏苟活……”

旖景暗歎,韋明玉雖有膽識,也不乏才智,可卻爲心中執念矇蔽了理智,兩次以死相逼,實在是……落了下乘,倘若她清醒些,便知就此罷休,天家也會爲她轉寰,不至淪爲笑柄,大家談論起來,無非就是一樁韻事。

可眼下看來……旖景擡眸打量了一下正座的幾位,除了皇后神色自若,天子與太后多少有些不愉,看向韋明玉的目光已經略帶厭煩了。

“既有自知之明,尚且以死相逼,實在愚不可及,如此德行,還敢奢望皇子妃位?”三皇子這時毫不留情。

別說韋明玉已經癱軟在地,便是韋相父子,也再站不住,遠遠跪地待罪,韋夫人更是如雷轟頂,當年女兒纔剛及笄,說出非三皇子不嫁的話她就狠狠罰了女兒一場,勒令慎言,也曾打算先給明玉定了親事,打消她的妄念,哪知明玉誓死不從,鬧了幾場,當母親的到底心軟,又擔心太過強硬,真害了明玉性命。

原本打算再等幾年,或者三皇子妃位一定,或者明玉隨着年齡增長,自己能打消了妄念,豈知韋記又拜了相。

皇后娘娘召見,又曾問起明玉,韋夫人與韋相一商議,認爲女兒未必沒有希望,也就並不着急……哪知明玉這個傻丫頭,竟然在宮宴上甘冒大不諱行事,三皇子又全不領情!

眼下就算聖上不降罪,明玉也會淪爲笑柄。

“臣女有言,聖上、太后與皇后娘娘容稟。”突然又有一把清亮的嗓音。

秦子若從人羣裡行出,恭謹一福身,兩眼明亮。

“今日才女們倒是活躍,這中秋宮宴越發有趣了。”天子微微收斂了情緒,說出一句打趣的話來。

太后也是頷首:“子若說吧。”

貴女們無不興奮,難道又出來一個坦承心跡的不成?秦夫人心驚膽顫,暗悔看熱鬧看得太投入,沒注意自家女兒的異狀,竟來不及阻止她,子若這是要鬧哪出?

“臣女是覺韋七娘不顧女子矝持,坦承心意,確爲對三殿下仰慕之情已難自抑,雖有違禮法,可一片真心,也讓人動容,三殿下不該出言污辱。韋七娘出身名門望族,若論身份,足配皇子正妃,韋相又爲國之重臣,三殿下身爲皇子,也應有所禮讓,這般當衆折辱,實爲將韋七娘逼至絕境,女子聲名何等重要,殿下此行,實在是……有些過份。”

竟是爲韋明玉不平,言下之意,似乎也有逼迫三皇子“負責”的意思。

秦子若當真一鳴驚人!

韋記雖是臣子,到底位及中樞,爲大隆丞相,即使實權有限,可天家也多少會顧及韋家顏面,韋明玉心裡明白這點,纔會挑在中秋宮宴時坦承心意,以閨閣之身,懇請太后賜婚,不過她沒想到三皇子會當衆折辱,心神大亂下,言行舉止越發荒謬,情勢眼看已經僵持,卻有秦子若“仗義執言”“拔刀相助”。

在場諸人,雖不敢貿然議論,不過都暗暗興奮起來。

四皇子瞄着三皇子,忍不住輕揚脣角,被秦相孫女兒這麼一逼,聖上或許會賜婚也不一定,老三這回只圖口上暢快,眼看就要娶個笑柄回去了。

皇后原本有意韋七娘爲三皇子妃——韋記這個丞相雖遠遠不及金榕中當年威勢,不過他既然與衛國公府交好,當然有利用之處,就算沒有太大作用,三皇子也並非她親生,依靠不得妻族,也只好和太子榮辱與共。

總之,皇后是樂見其成。

陳貴妃更是巴不得三皇子夫婦不合,最好就爲這事與聖上生隙。

旖景看了一眼“光明磊落”的秦子若,微微蹙眉。

這姑娘是何用意?

毫不諱言韋七娘“有違禮法”,婉轉點明經此一遭,韋明玉會落得個“聲名狼藉”,這究竟是“拔刀相助”還是“火上澆油”?三皇子分明表示了對韋明玉的厭惡,秦子若卻跳出來指責他“存心折辱”,是將韋七娘逼至絕境,一副正義同情的面孔,逼迫三皇子妥協。

三皇子豈是這麼容易妥協的人?

子若姑娘似乎是要挑唆生事的用意呀,就算聖上爲顧全韋相顏面,彰顯天家寬容,當衆賜婚,說不定三皇子也會拒絕,韋明玉一再遭拒,又有“聲名狼藉”的暗示,只怕悲痛欲絕下,真會以死明志,韋相身爲人父,就算明面上不敢如何,私心裡豈能不對三皇子心存抱怨?一旦太子儲位不保,三皇子與四皇子奪儲之爭拉開序幕……

韋記就算無足重輕,可逼死朝臣之女的惡名,也能讓三皇子飽受詬病。

何況韋記終究身任丞相,韋家也屬望族,爲此與三皇子敵對,對四皇子也算有利。

更有“絕妙”之處,秦子若不過豆蔻少女,誰也不疑她會有這麼深沉的心機,不過以爲是同情韋明玉,方纔仗義執言罷了。

三皇子應當也不在意得罪韋家。

可憐可惜的,只有韋明玉。

旖景雖想明白了這點,但她立場尷尬,也不好在這場合多言——被封郡主時,已經鬧了一遭救命之恩,後來又鬧出清平庵遇襲一事,當時大多數貴族都以爲她是三皇子妃的不二人選,雖聖上賜婚,平息流言,又因衛國公府與楚王府聲威赫赫,旁人不敢再有蜚語,倘若這時她牽涉進這樁……只怕沒人相信她是爲了韋明玉,且以爲與三皇子依然糾纏不清。

只好暫時坐視不管,事後想辦法通過韋十一娘,勸解韋明玉放開心懷。

世間多異事,今日尤其多,三皇子也沒想到會突然蹦達出一個才女當面指責他“逼人尋死”,一時不及反應,倒也有些愣怔。

卻忽然又有一人出席。

卻是衛國公府六娘旖風。

“聖上、太后,臣女並不認同秦七娘之言。”

“風兒!”隨着旖風話音才落,今日一直安安靜靜坐在公候夫人席列的黃氏大驚失色,忍不住站了起來阻止,頗有些怨怪的掃了一眼旖辰與旖景,似乎責怪她們沒有阻止妹妹。

旖辰與旖景也是面面相覷——六妹妹一貫不理閒事、寡言少語,兩人根本沒想到她會貿然執言。

天子喜怒不形於面,只微微咪了眼角,沉聲說道:“風兒有什麼見解?”

黃氏見此情景,知道阻止不得,無奈歸座,額上已是一層冷汗,她看不分明秦子若的用意,卻曉得韋明玉今日只怕落不得好,身爲閨閣女兒,竟以死相逼求姻緣事,哪還有什麼閨譽可言,簡直就是自取其辱,就算天子顧及韋家賜了婚,以三皇子的心狠手辣……只怕韋明玉也會落得個“無福薄命”,正覺得秦子若狂妄自大,居然敢公然挑釁三皇子,實在找死,哪知自家女兒也無端端地牽涉進來。

哪怕黃氏一慣謹小慎微,焦急之下,也忍不住對旖辰姐妹露出怨怪之色。

旖風卻不能體會黃氏滿腹焦心,大大方方一福,磊磊落落說道:“秦七娘稱韋七娘‘有違禮法’,臣女不以爲然,禮法只規定婚姻一事當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規定男女不得私相授受,應發乎情止乎禮,卻未規定人不可生傾慕景仰之心,否則也不會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說,無論前朝抑或本朝,也多有郎君或者路遇佳人,或者宴會相見,以詩詞、琴瑟傳達心意之事,世人多以爲雅,並不覺有傷風俗。男子若對女子傾心,不乏上稟父母請媒提親之事,更有深受聖眷之臣子,求天恩賜婚的舊例,可見禮法並無約束真意之說。”

“這話倒有些意思。”天子脣角帶笑。

秦子若卻以爲蘇六娘存心與她作對,這時輕輕一笑:“六娘此言雖也有理,不過韋七娘到底身爲女子。”

旖景一揚脣角,默默垂眸——被六妹妹這麼一岔,子若姑娘歪樓了,從指責三皇子的立場搖身變爲指責韋明玉。

又聽旖風反駁:“我卻不知,原來禮法不是規束德行而是規束性別,敢問七娘,可有哪條禮法規定身爲女子不該有景仰君子之心,韋七娘今日言行,的確不合世俗認知,但卻無傷德行,更於禮法無出。”

秦子若這時也清醒過來,不該執着韋明玉的是非對錯,立即恢復貞靜,只垂眸不語。

天子卻覺得越發有趣:“依風兒所見,世俗認知並非應遵之禮?”

“臣女以爲,世俗認知多有偏見之處,唯以禮法明文規束衡量,才能斷定是非。”旖風平時沉默寡言,眼下當着天子與衆多勳貴世家之面侃侃而談,卻毫不怯場:“如世俗多以爲女子當清閒貞靜,無才爲德,但歷朝皆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傑出女子,不乏馳騁疆場的女將軍,便是太后與聖上,也都鼓勵女子精進四藝,芳林宴與今日中秋宮宴,正是讓女子展現才藝的時機,可見女子無才爲德僅是世俗偏見罷了。”

這時,連大長公主都笑了起來,坦然支持孫女兒之見:“若真以清閒貞靜爲衡量女子的唯一標準,像我這樣的,只怕早不容於世了。”

“姑母是女中豪傑,原爲女子典範。”聖上立即恭維。

旖風繼續發表見解:“以臣女之見,今日韋七娘直抒胸臆、懇求賜婚,雖有衝動貿昧之處,卻無違禮法,因她明求君上與長輩許可,並無私會外男、暗許終身等有傷德行之舉,故而其行雖不合世俗,卻也無傷禮法,論來還屬光明磊落,若聖上太后恩許,自然成就佳話良緣,若不許,也談不上‘身陷絕境’。”

旖景頻頻頷首,暗暗讚許六妹妹這纔是仗義執言,將韋明玉從德行有失開脫出來,今後衆人即使談論這事,也不會傷及韋明玉的品德。

不過六娘卻也沒就此打住,話鋒一轉:“如此,秦七娘對三殿下的指責,臣女更覺不以爲然。”

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五百一十八章 閨閣趣話,暗藏心機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剛,賢婦風範第兩百六十九章 當面過招,請猜勝負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長輩,登門問罪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潛西樑,一對兄妹第六百八十五章 隱瞞後着,暫且袖手第五百六十六章 無情內鬥,棋子已動第三十一章 存心試探,初明隱情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機”第三百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第八十八章 一見傾心,是否冤孽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兩百三十章 愚昧之計,哭笑不得第七百七十七章 本來順利,忽再危逼第四百零一章 宮宴之上,各懷心思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閣,悲喜難明第六百五十章 再潛西樑,關鍵一步第兩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駕行宮,勃然而怒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預料之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個許諾,兩世糾纏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六百四十三章 窺破隱情,暗懷算計第五百九十二章 恩斷情絕,同日赴死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應動情,無恥索助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作聰明,子若入陷第三百四十七章 依計施策,天降良緣第六百三十六章 總算通信,大勝歸來第三百零五章 策動前夕,偶然偷窺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長留西樑第兩百一十二章 蘇直歸來,強勢清算第兩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第五百一十八章 閨閣趣話,暗藏心機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甘吃虧,直言分家第四百九十章 鴆殺李氏,遷怒旖景第一百七十九章 箇中真相,委實驚心第九十三章 戲裡戲外,誰主浮沉第四百九十三章 抉擇不易,無奈而爲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風波暗釀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報訊,黃氏發狠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生短暫,盡力一次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動,大不尋常第一百一十二章 靈山之約,依時發生第六百八十四章 忽生變故,傳言四起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一百二十七章 侍婢易主,共赴宴席第七百零五章 你來我往,鬧劇開鑼第五十五章 將軍護女,痛責莽子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關注,風浪將來第三百三十三章 劍傷小五,言及謀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計謀雙方,各自手段第四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薦”,大言不慚第六百九十五章 風雨間歇,如此犒賞第七百二十三章 詔返遼王,將有殺禍第十六章 婉弱母親,強勢女兒第五百九十三章 註定撲朔,慶王出手第一百八十章 痘疹之疾,抑或陰謀第四百九十八章 雷霆手段,旖景之威第四百二十五章 夫妻之間,小打小鬧第兩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節不閒第一百三十三章 步步緊逼,欲揭真相第兩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七百八十一章 旖辰血恨,親往賜死第七百七十八章 黃氏收場,故事未完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禮數,你待如何第六百三十六章 總算通信,大勝歸來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顏如是,無可奈何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敗塗地,秦母求死第五十二章 情竇初開,驚變頓生第五十四章 略微挑撥,小小報復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襲擊又至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潛西樑,一對兄妹第六百七十六章 衛冉“入仕”,子若爲奴第七百四十九章 生死相隨,永不分離第五百五十章 蘇漣趕到,再補一刀第五百二十二章 公主論政,皇子無緣第兩百二十三章 春心萌動,欲擲孤注第二十八章 噩夢驚醒,道出真相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真相!同道中人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會議,挑破隱密第一百五十三章 閨閣之間,小有芥蒂第三十六章 煙花坊裡,疏梅樓外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四十三章 故作懵懂,擢升櫻桃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愛,時日無多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萬千愧意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有情無情,不棄當棄第四百二十二章 挑唆示好,大有成效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兩百九十九章 人已謀事,未知天意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