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門赴邀,有意爭執

冬雨對廚房的“執着”旖景早從羅紋口裡得知,不需猜就知道是小謝氏的囑咐,於是利用單氏的嘴,使小謝氏生疑,最終導致了小謝氏藉着廚房施壓以“試探”冬雨的忠心,旖景十分好奇,冬雨會想出什麼辦法“暗探”廚房,可等了兩日,卻沒等來冬雨的行動,反而到了她去龍府做客的日子。

龍太夫人邀請旖景用午膳,不好太早登門,趕在巳正時恰好,當旖景下車,及目已經是白晃晃的一片日光。

龍家的女眷以朱氏爲首,已經候在了二門。

旖景從軟轎裡下來,才一擡眸,便見一個身着湖水綠暗花比甲的半老婦人,髮髻上帶着牡丹花冠,儘管滿臉的笑,可眼睛裡仍掩飾不了兩道厲色,又因一張嘴脣太顯單薄,委實看不出慈和的模樣。

旖景目光在朱氏身後中年婦人的一身妝花錦禙上一頓,不着痕跡地移開。

一個姨娘,竟然與娟娘並肩迎客。

朱氏一見旖景拾階上來,將動作放得極緩地一個屈膝,是行禮的架勢,可顯然等着世子妃客套,免了她的禮。

到底是來做客,旖景也沒有太擺宗室的架子,虛扶了朱氏一把,又一手扶起娟娘:“姨母免禮。”

可笑的是朱姨娘也順勢直了腰,還暗暗推了身邊的龍大娘子一把。

龍大娘子尚未及笄,挽着一對花苞,這時翻着一雙略呈三角的媚眼,肆無忌憚地打量着旖景的穿戴,微不可見地一撇嘴角,說不清是羨慕還是妒忌,禮倒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下去,口裡卻喊了聲“五姐姐”。

旖景故作訝異地看向娟娘:“這位是……”

不待娟娘說話,朱氏已經忙不迭地引薦:“是老身的長孫女兒,閨名喚作婷蘭。”心裡未免不滿——世子妃出閣前,明明在宴會上見過大娘,黃氏還專程引薦過,世子妃年紀輕輕,記性怎麼這麼差。朱氏還想重點引薦一番,卻見世子妃已然上前一步,親親熱熱地拉了二孃卓蘭的手,喊着蘭妹妹。

朱氏狠狠瞪了娟娘一眼,終究忍了這一口氣,抖着銳利的脣角上前,請世子妃移步正廳,暗暗打量了緊隨旖景身後的四個丫鬟,與一個管事裝扮的嬤嬤,考量着等會兒難道要當着這些人的面兒提說婚事?

好在世子妃讓丫鬟們候在廳外,只帶了個嬤嬤入內。

嬤嬤是祝嬤嬤,旖景今日特意找老王妃“借”來的。

正廳首坐,朱氏當然要先讓旖景,論理旖景是親王世子妃,莫說朱氏僅僅是一品誥命,就算旖景繼母黃氏這樣的公候夫人,在她面前也要恭敬讓座,不過朱氏以爲,她到底長着旖景兩輩,旖景應當會讓她首座。

果然,世子妃“不敢”在她面前擺架子,笑着坐在面東的賓位,又稱夫人不需拘禮。

朱氏心裡滿意了,笑容這才舒緩了幾分,於首座落坐,待丫鬟們捧上了茶,由娟孃親手接了過來,呈了一盞給旖景,再呈了一盞給朱氏,自己侍立在朱氏身旁。

兩個小娘子當然也不敢擅自落坐,都垂手站在一邊兒。

“大娘二孃自去花廳裡坐吧,世子妃不是外人,當不會介意。”朱氏心裡裝着事兒,當然要打發了小輩,見旖景對“不是外人”的說法並沒有介意,心裡更歡喜了幾分,又指了指賓位後頭設着的錦墩:“雲娘也坐,世子妃是貴客,咱們當陪着好好說會子話。”

朱姨娘閨名一個雲字。

朱氏一慣把朱姨娘當作正經兒媳,又因着這是在自家,見旖景一個小輩新婦,還不敢拿腔作勢,越發地“不拘禮”了。

朱姨娘得意地衝依然站在朱氏身旁的娟娘揚了揚脣角,眉飛色舞地道了聲謝,纔剛屈膝尚未挨着錦墩,旖景卻已經站了起身,仍是莞爾的模樣:“姨母是我長輩,她且站着呢,請夫人恕我不敢就坐。”

笑話,眼看着一個姨娘都得了坐,還放任着娟娘侍立一旁,旖景今日不是來示威,倒是來示好了。

朱氏臉色一僵,心裡一堵,語氣裡就有些逼迫之意:“世子妃不知,你姨母是極賢孝的,往常在我跟前兒無時不盡心侍奉。”言下之意,娟娘本就不該落坐,否則就是不孝不賢。

旖景仍是滿面和氣:“那是夫人的福份,夫人不需介意,由得我陪着姨母侍奉您。”

世子妃都站了起來,朱姨娘哪敢坐上錦墩,抿着脣角直了膝,暗暗一個鋒利的眼神,從旖景掃向娟娘。

朱氏的笑意已經徹底無影無蹤,微咪了眼瞼看了旖景好一陣子,才幹着嗓子說道:“您是貴客,老身哪敢失禮……罷了,黃氏坐下吧,今兒個有世子妃在,我也不敢再使喚你。”

這話已經十分難聽了,旖景卻裝作沒有聽懂,扶了娟孃的手坐在自己對面的椅子上,才返身坐了下來,又聽朱氏十分不滿地吐出四字:“雲娘也坐。”

但朱姨娘已經抖擻不起來,眼看娟娘坐的是賓位,她卻只能坐在後頭的錦墩,她還曉得以自己的身份,無論如何都不敢與世子妃同位而坐,隨着屁股捱上錦墩,懊惱便從腸子裡往上攀爬,只用帶着尖刺的目光,一直盯着娟孃的後背。

朱氏穩了半天的神,才平緩了幾分胸膛裡的鬱氣,找回滋潤的音調,不是那麼幹啞地寒喧,先問候了老王妃的身子,聽說康健,道了聲萬幸,轉而就提起了謝妃:“世子妃年輕,應是沒見過娘娘,最是個溫婉賢惠人兒,便連老王妃都讚不絕口,可惜的是天不假年,走得太早,老身有幸與謝妃曾是手帕交,閨閣時情份極好。”

這顯然是開場白,藉着與謝妃的交情開始,將話題轉入正軌,朱氏緊接着又說:“棟哥兒也算是我看着長大的,聽說眼下掌着西山衛所,也算成材了,娘娘在天有靈也會欣慰,那時娘娘在世時就說,想與敝府結成兒女親家,可惜老王妃作主,替棟哥兒定了鎮國公府的娘子,也是一門良緣,只怪敝府沒有福份。”

旖景垂眸,看着裙子上施邐的蘭草卷紋,心說朱氏還當真大言不饞。

謝妃打牙根就沒把她這個奴顏卑躬的閨中知己看在眼裡,便是鎮國公府三房的嫡女,還是謝妃親哥哥的女兒,她都瞧不上,認爲虞棟雖是庶出,到底是宗室子弟,比世家勳貴都要高上一個臺階,三房是庶支,女兒沒有資格成爲虞棟的正室,才蠱惑了老王妃促成與鎮國公嫡女這門姻緣。

當然,旖景不會打斷朱氏的話。

“聽說王府二郎尚未婚配?”朱氏總算入港,眼睛裡滿是迫切,朱姨娘也暫時停止了對娟孃的恨視,貪婪地看向旖景。

“未曾聽二嬸提起。”旖景莞爾作答。

朱氏對這答案非常不滿,可有求於人,只好強顏歡笑:“今兒個世子妃也見着了婷蘭,她兩月後就將及笄了,老身念着當年與謝妃娘娘的情份,還想着續了那未成的緣。”說完,一副世子妃應當懂得言下之意的神情,目光灼灼地直盯旖景。

旖景看了看娟娘,甚是驚訝:“姨母,據我所知,大娘彷彿並非您親出。”

朱氏神情一僵,她未必不知庶出的女兒配不上宗室,但一來想着王府里老王妃是個糊塗的,旖景這個世子妃又是娟孃的外甥女,只要她肯從中說合,也未必不成,再者不就是個名份嗎,大不了把婷蘭記在黃氏名下,可不就成了嫡女?當即就張了口:“雖不是親出,但不是也得喊媳婦一聲母親嗎,老身早有想法,把婷蘭記在媳婦名下。”

說完,嚴厲地盯着娟娘:“媳婦應當不會不願意吧。”

旖景再度莞爾:“龍夫人,您是姨母的婆母,我也不將您當外人兒,有的話,我就直說了,這嫡庶之分,可不是僅看是記在誰的名下,二弟是宗室子弟,身份貴重,這話我可不敢回去跟二嬸提,我勸夫人也打消了這想法,您聽說哪個宗室子弟的元配娶的是庶女?更別說大娘的名聲……當着貴女們的面,就敢對嫡母口出不敬,別說宗室子弟,只怕略微顧及體統的人家,也接受不了。”

其實旖景可以把話說得婉轉幾分,但今日她就是有心激怒這性情暴戾的老太太,和不知天高地厚的朱姨娘。

朱氏被這番話堵得肝膽俱脹,一雙爲了顯示“慈和”略咪的眼睛頓時青突了出來——她原本不是個和氣人,因着朱文在東明哀帝時巴結肖氏一黨,她這個妹妹日子過得本就十分跋扈,後來大隆建國,風水轉向,朱家敗落,爲了家族復起,朱氏無奈之下才在貴女面前極盡討好,後來嫁入望族,朱文與朱潛又攀結上了寧氏,家族復興,朱氏哪裡還會忍聲吞氣,待龍太傅過世,她成了龍家一言九鼎的主母,越發專橫武斷。

朱氏又一心把旖景看作小輩,論來她可當得一聲姻祖母,哪曾想旖景竟然“不賢不孝”,非但不按她授意行事,反而冷嘲熱諷!

不過朱氏尚未發怒,朱姨娘已經摁捺不住了:“世子妃,您可不能只聽那些閒言碎語,這分明就是心懷叵測之人有意中傷大娘。”

朱氏被這一提醒,忍了忍怒火,循着朱姨娘的目光陰沉地盯向娟娘:“黃氏,可是你有意敗壞大娘閨譽?”

娟娘雖與旖景早有溝通,這時還是要裝裝樣子,誠惶誠恐地起身:“母親,媳婦是大娘嫡母,自是不會行此糊塗事。”

旖景看向朱氏:“龍夫人,這可是許多人有目共睹,姨母從未說過大娘一句不是。”

朱姨娘一聽這話,忍不住從錦墩上一躍而起:“世子妃,你這是指責長輩冤枉黃氏,可別以爲身爲世子妃就能仗勢欺人!”

好個仗勢欺人,當年朱氏可不也指責過老王妃這個罪名?

旖景冷笑,見朱氏一臉嚴厲,顯然贊同朱姨娘的說法,看向娟娘:“姨母,我一直還在納悶,不知這位是誰?”

娟娘滿面尷尬:“是朱姨娘。”

朱姨娘尚且不知她已經“以下犯上”“以卑犯尊”,兀自滿面跋扈,不是她不知好歹,委實自從進了龍家,有朱氏這座靠山,她就從沒把其他人看在眼裡,又屢屢出席宴請,見那些夫人太太對她也是輕言細語,越發高高在上,殊不知那些貴婦樂得看笑話,又都知朱潛是個小人,冷不丁地就會咬人一口,平白無故事不關己也沒人多事得罪他,這才由得朱姨娘自我良好。

再兼着朱姨娘得了朱氏多年教導,仗着長了些歲數,把天下年輕人都看作小輩,以爲但凡小輩都得對她們這些尊長“盡孝”,更何況旖景的確是娟孃的外甥女,名符其實的小輩,朱姨娘底氣十足,認爲搬出這頂尊長的帽子,就能壓服堂堂世子妃。

旖景根本就不屑與朱姨娘對嘴,只笑笑地看了一眼祝嬤嬤。

祝嬤嬤只覺得一股涼氣從足底透上,她可將世子妃那句話銘記在心——能奪奴婢性命者,不僅手握身契之人!什麼意思,無非是指別以爲只有小謝氏與鎮國公三房才能左右她兒女的性命。

祝嬤嬤一念及此,哪還敢袖手旁觀,上前沉着臉就是一句:“區區妾室,也敢在貴人面前大呼小叫,出言冒犯。”

朱氏眼下已被氣得七竅生煙,自是曉得謀劃孫女兒嫁入宗室無望,卻不甘白忍了這口氣,冷哼一聲:“世子妃,您的這個奴婢可算大膽。”

旖景一挑眉梢:“龍夫人,這位嬤嬤原本是祖母跟前的教管嬤嬤,眼看着有人以卑犯尊,爲護主而出言喝斥,纔是她的職責。”

一提尊卑,朱氏也是眉梢高挑,凌厲的目光直視旖景:“那世子妃可曾將老身當作尊長?老身論來,也當得你一聲祖母了。”

旖景端的是“失語”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悶棒,等你出洞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絃幽寂,爲一人吟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來人,青州寄信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終場,盛世開端第兩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後重逢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關注,風浪將來第兩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險,無可選擇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五百零七章 諸子弒母?人倫悲劇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悶棒,等你出洞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計,更改姻緣第兩百八十四章 兩地不同,一樣月色第兩百三十四章 戲已開演,各歸各位第七百七十八章 黃氏收場,故事未完第六百五十五章 果然如此,劍指白衣第六百二十八章 被逼無奈,自找恥辱第三百四十五章 計議已定,直言不諱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兩百三十五章 金蟬脫殼,反擊螳螂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六百零六章 發現屍身,卻令毀容第四百九十五章 秦妃挑釁,旖景不忍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兩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節不閒第四十四章 宋輻何人?田阿牛也第三百三十五章 狹隘狠毒,虞棟夫妻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楊二女,誰更“諸葛”第兩百二十三章 春心萌動,欲擲孤注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離間,高低顯然第四百六十七章 “神醫”出場,氣焰熏天第三百九十九章 籌謀收買,一石二鳥第七百二十八章 舊怨在心,扭曲人生第一百四十八章 姨娘眉氏,一反常態第十六章 婉弱母親,強勢女兒第七百五十一章 衛冉歸來,當堂爭執第一百零四章 心計較量,更勝一籌第五百二十五章 有意秦晉,各方思量第五百一十八章 閨閣趣話,暗藏心機第七百零八章 決斷不易,步步相逼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甘吃虧,直言分家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舊情,福王審案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師”,遼王示誠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預料之中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竄下跳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爭,世子警言第七百七十八章 黃氏收場,故事未完第四百九十三章 抉擇不易,無奈而爲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三十五章 心腹既有,着手計劃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襲得手,反被威脅第三百零三章 婚事未定,已有籌謀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險失清白第一百零四章 心計較量,更勝一籌第四百章 將來弟婦,眼下判者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親迎,再無遺憾第六百五十二章 絕決相逼,生死你定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三百六十三章 鄭村死者,隴西歸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呂氏婆媳,朱氏祖孫第四百七十一章 更改計劃,點醒祖母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對策,婚事仍懸第兩百三十五章 金蟬脫殼,反擊螳螂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七百三十三章 擺開陣勢,好戲開鑼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復得,完壁歸趙第五百九十一章 “青雀”之用,忠義難全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兩百五十九章 巧“斷”疑案,蘭心“晦”質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三百九十八章 深不可測,無奈折腰第兩百一十九章 羊脂魚佩,或有內情第十九章 猝然重逢,果然隔世第兩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時,死也及時第四百六十三章 “風波”連連,“風光”回門第三百九十九章 籌謀收買,一石二鳥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蟬脫殼第一百章 心有抱負,強勢而立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第三百零五章 策動前夕,偶然偷窺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離心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見,良禽擇木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七十四章 水蓮庵裡,委實風流第四百七十一章 更改計劃,點醒祖母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喪心病狂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牽涉黨爭第五百零一章 又來貴客,平樂心動第兩百章 所謂慈母,蹊蹺內情第六百零六章 發現屍身,卻令毀容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惡母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