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仗勢欺人,欺得徹底

在虞二郎的十八年生涯裡,投懷送抱的美人多了,他應酬起來早就駕輕就熟,可被這滿面腫脹的丫鬟攔腰虎抱還是首遭,本就悶熱的天兒,又感覺胸膛上沾滿了“委屈滿懷”的眼淚鼻涕,虞洲頓感那股粘糊噁心從胸腔激盪開來,忍了好幾忍,才說服自己把高高舉起的手臂,輕輕落在冬雨的肩膀上。

“知道你受委屈了,五妹妹原本性情最是溫婉的,誰叫關睢苑裡一慣規矩嚴呢,她現在管着那院子裡的人事,稍有疏忽,只怕也得受長兄埋怨,這事說來也是你不仔細,又不是兒戲,怎麼找了個這般幼稚的藉口,一隻貓……若真就讓你這般混了進去,長兄現在哪還有命?”

冬雨越發哽咽了,她也不想,可實在找不到別的法子,羅紋雖說被她籠絡住了,可光憑這麼個本就受忌的丫鬟,也沒辦法混進廚房重地,越是幼稚的藉口,才越不引人懷疑,便是被捉了現形,也不會以爲會用這般莽撞的法子混進廚房去使壞,否則這回她可不是捱打這麼輕鬆,說不定會被趕出王府。

虞洲只覺那鼻涕眼淚浸透了外衣,實在忍不住,才推開了冬雨:“你到底是關睢苑的人兒,只要還有長兄,我便不好開口要了你過來,只有沒了他,將來等我成了世子,我與你纔有將來,但這事也不容易……我現在擔心的就是,五妹妹被長兄哄得服服帖帖,一門心思替他打算,說不定會說服了祖母,把王府中饋握在手裡,等到那時……天家本就看重長兄,太后又疼愛五妹妹,定是要爲他們撐腰的,一個聖旨下來,勒令單獨開府,母親與我也再護不住你。”

這番話讓冬雨心驚膽顫,想到自己的將來,感受着臉上火燒火燎的刺痛,暗暗下了決心,可她實在想不出法子,要是祖母在就好了,有她老人家支招兒,還怕找不到漏洞,但眼下她還不敢讓王府裡的人兒往外頭遞信,要不求求將軍夫人?

鶯聲那賤人剛死,家裡遭遇了禍事,若祖母這會子來求世子妃許自己回一趟私家,也是情理之中。

冬雨在這頭緊鑼密鼓的謀劃,這一日龍家也不得消停。

原本爲了招待世子妃,朱氏悉心準備了酒席佳餚,哪知事情完全演變成她意料之外的情形,世子夫婦前腳才走,朱氏立即就要發落娟娘,龍姨父忍無可忍,一掀袍子跪在地上:“母親,今日朱氏衝撞的可是世子妃,冒犯皇族,追究個大不敬也是應當,依重處置,便連兒子也得入罪。”

朱氏揮舞着巴掌,一下下地拍着几案:“我就不信!還不講究個長幼尊卑,她一個小輩,便是天家……當年哀帝那般獨斷,也不敢忤逆了肖相!”

龍姨父只覺耳畔一片轟鳴:“母親,尊卑先講的是品階,世子妃是皇室宗親,便是衛國公與國公夫人眼下也得對她持臣禮,哀帝與肖逆您還敢再提,難道是要看着龍家被誅九族才滿意?”

朱氏火冒三丈,顫抖着手指朝向龍姨父:“你竟敢不孝?!我就算明日就要抵命,今日也得處置了黃氏才行!”當即就令兩個婆子,去押黃氏前來,哪知一慣賢孝軟弱的娟娘,卻早就回了孃家,藉口無所挑剔——

建寧候太夫人患疾,娟娘這個親生女兒回去盡孝了。

朱氏一腔怒火找不到發泄的出口,在家裡打砸了一通,氣得沒直接殺到建寧候府去要人,還是朱姨娘被身邊嬤嬤提醒,曉得這事她是擋在前頭的盾牌,一個疏忽就會挨場好打,再也擡不起頭,立即勸說姑母,請了兄長朱潛來商議對策。

朱潛一聽發生了這事,先是目瞪口呆,指責了一通朱氏:“我的親姑母,不是我說您,也得有些自知之明,世子妃始終只是黃氏的外甥女兒,便是黃氏,也算不上世子妃正經的尊長,您這算什麼祖母……好了好了,事已至此,也只好想着對策,世子妃當然是要爲黃氏撐腰,雲娘是我親妹妹,我當然不能容她受屈,建寧候府算個什麼東西,想當年金相……算了,事過境遷再說無益,這世子妃可不是建寧候府,但咱們也不能任由他們欺負。”

“我就是這麼說,當年老王妃還顧忌着恃強凌弱的名兒了,何況一個新媳婦!”

“這可不同,當年老王妃生活在市坊,不懂得這些個尊卑貴賤的禮法,世子妃可是打小被寵大的,不過咱們不敢硬碰硬,卻還有那些書呆子御史,橫豎今日這事也沒有鬧開,咱們光腳的還怕穿鞋的,便是豁出去讓妹子捱上幾板子,也得讓楚王府坐實了這仗勢欺人的名兒。”朱潛咬牙——這到底是家務事,聖上也不能太過偏心,他家姑母好歹是個一品夫人,也不是誰都能欺的,再者,眼下對楚王世子懷恨的可不是一家兩家,這由頭一起,又與新制無關,正好趁機彈劾個世子仗勢欺人。

立即與朱氏商議一定,於是次日,當王府長史前腳纔來提審朱姨娘,朱氏就穿着命婦朝服,跪在了楚王府面前請罪。

聲聲哭求,請楚王府恕罪。

朱氏這麼一跪,當然驚動了王府諸人,小謝氏一聽旖景走了一趟親戚竟然惹出這等風波,興致勃勃地就趕去了榮禧堂,鴛鴦高高挑起簾子,小謝氏正聽旖景意氣飛揚就是一句:“祖母,讓她跪,原本就得治朱氏冒犯皇族之罪,她倒是自覺。”

小謝氏一瞄老王妃興災樂禍的神情,就知道老虔婆又犯糊塗了,連忙入內緊聲地“勸言”:“母親,這事可不好,龍夫人畢竟是一品誥命,景丫頭也是,多大的事兒,怎麼鬧成這個地步,你就算要幫姨母,也不該把禍事往王府這兒引。”

旖景張大了嘴:“二嬸,我可是爲了二弟才反駁的龍夫人,難道二嬸樂意讓龍大娘子給二弟爲正妻?”

小謝氏原本不知其中詳細,聞言後吃了一驚,連忙追問仔細,旖景仔細說了一番:“龍夫人說了,這姻緣還是當初謝妃娘娘定的,不過她空口無無憑,我也不信她說的話,這不是笑話嗎,二弟是宗室子弟,難道二嬸要讓二弟娶個庶女爲妻?”

“失心瘋的老婆子,居然敢無中生有!”二嬸怒火攻心,罵了一句,立即又回過神來,滿腹孤疑地問旖景:“龍夫人當真這麼說?”

“祝嬤嬤昨日是親耳聽聞,二嬸不信問一問她。”旖景全不在意小謝氏的質疑。

於是朱氏原本裝模作樣地一跪,結果就從辰初跪到午正,自己已經搖搖欲墜,心裡將楚王府諸人恨得千刀萬剮,哪知午時三刻,王府角門一開,一個渾身浴血的人就被丟了出來,長史大人一見朱氏,上前草草一禮:“龍夫人,審理已畢,貴府姨娘的確有冒犯宗室之實,已經捱了刑罰,龍夫人也不必跪在這裡請罪,回府去吧,對了,朱氏傷得不輕,龍夫人還是請個大夫給她瞧瞧纔好,大熱的天,傷口潰爛得快,龍夫人可得抓緊。”

朱氏目瞪口呆,氣得半死,可想到朱潛的話,狠狠一捏拳頭——越是這般,楚王府可不坐實了仗勢欺人的名兒!等着瞧,雲娘這頓板子也不是白挨的。

次日朝會,便有一個公正嚴明的御史上了摺子,說楚王世子爲了私怨,以勢壓人,致朝廷誥命夫人跪在王府門前。

這御史也是個楞頭青,被人挑唆了幾句,又想得個“不懼權貴”的清名,就上了摺子,委實不知其中厲害。

御史彈劾直抵天聽,但天子自然不會理會這等家長裡短的小事,轉給了宗人府處理。

朱潛又去攛掇寧家,一番巧舌如簧,還真把寧大人說動了心,去找親家孔斷事商議,結果受了當頭一個雷霹:“昏了頭不成,這事也是摻和得的?朱家是個什麼東西,區區一個五品……楚王世子是誰?世子妃是誰!皇后娘娘籠絡還不及,你居然敢得罪?!千百個朱家,都抵不過世子一片腳指甲!”

寧大人滿腹委屈:“若只是朱家的私事,我就這麼糊塗?不是還牽涉到新制麼?”

孔斷事氣得險些吐出一口黑血:“咱們是什麼門第,朱家是什麼門第!朱家人害怕丟了官職,可咱們卻是太子助力,將來太子登位,還怕子弟沒有出路!眼界放寬點,新制對皇權大有利益,秦懷愚都沒說什麼,你這是跳的什麼樑?我警告你,朱家得罪了楚王世子,必不會落着好,你家不過是娶了個庶媳,算得什麼要緊!我若是你,趕快把朱氏休棄了事,要麼就把她丟到家廟裡不聞不問!”

寧大人被罵得暈暈乎乎,回去就稱了病,閉門謝客。

又說朱潛,的確是個愛惜手足之人,尤其護短,尤其是龍家對朱家還有益處,他自認爲自己是反對新制的主力軍,與國公府、楚王府始終楚河漢界,想到朱家要躋身成爲大隆望族,只有投機,眼下就是個機會,若能反駁了新制施行,就能聚集一派維護舊制的黨羽,兼着寧家被孔家一罵,徹底迷茫了,也沒心情再理會朱潛,朱潛見寧大人“默許”,越發有了底氣,一封奏摺石沉大海無所謂,朱潛緊跟着鼓勵了這些時日攛掇的黨羽紛紛上書。

於是接連好幾個朝會,虞渢之名出現在奏摺的概率爆漲。

宗人府終於做出了處理,實際上是太后親自處理。

朱氏被詔入宮。

龍夫人這個一品誥命,也就是萬壽、元旦時跟着大流纔有入宮的機會,單獨獲詔還是首例,這跋扈的老太太非但沒有半分忐忑,反而喜不自禁,以爲這段時日朱潛的努力有了成效,太后這是要詔她入宮撫慰。

大早就沐浴更衣,盛妝金冠,昂首挺胸地去了神武門。

哪知一到慈和宮,就被責令下跪!

朱氏大驚失色,她就算跋扈,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當然不敢在禁宮撒潑,跪了足有兩個時辰,也沒見着太后的面,只有一個朱袍太監出來宣旨,稱朱氏以下犯上,冒犯宗室,論罪當杖,念其年高,特從輕處罰,奪其誥命,罰於午門之前跪至宵禁。

朱氏險些沒有昏厥,全身癱軟地被兩個小太監拖出了午門。

朱潛得知此事,肝膽俱裂,當晚趕去龍家,在因着跪了整整一個白晝癱軟在牀的姑母榻前指天發誓,稱必與楚王府誓不兩立,這也不是朱潛不知輕重,實在他也醒悟過來,曉得這事不能善了,楚王世子妃爲了姨母,是必須整治朱家,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憤起一搏。

可朱潛決心是有,一時沒有計劃怎麼憤起,又恨黃氏可惡,先挑撥了龍夫人逼着兒子休妻:“姑母,國法不可違,但黃氏卻僅是龍家的媳婦,您是尊長,要休就休,世子妃又能奈何?倘若黃氏不依,便以不孝打殺了她也合宗法,天家總得顧及宗族禮法!”

朱氏頓時心血澎湃,立即叫了龍姨父來榻前,勒令他寫下休書。

龍姨父本就被這段時間的糟心事折磨得心神不寧,一聽他親孃還不消停,竟然要逼他休妻,一雙眼睛登即充血:“母親,您可不能再聽外朱家挑撥生事,難道真要禍及家族才知悔?”

朱氏哪裡罷休,見一慣孝順的兒子這回鐵了心的忤逆,氣得頭冒清煙,可娟娘尚在孃家“侍疾”,朱氏拿她一時無可奈何,只得先散佈謠言,稱娟娘不孝不賢,犯了七出,又讓家中奴僕將朱姨娘改口稱了太太。

正在這個時候,龍家收到一封請帖,卻是靖安候生母嚴老夫人下的帖子,邀龍郎中之妻宜人黃氏親赴壽宴,朱氏立即來了精神。

第六百零三章 惶懼劫數,再應當年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間,兒女情長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敞心扉,委婉相勸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離心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三百八十二章 鬧市刺殺,孤閣纏綿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佈局,一方收網第五百二十九章 兩國貴女,禮教之爭第七百四十一章 “反旗”高舉,開誠佈公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婚次日,不速之客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審案,世子旁觀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預料之中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潛入大京第兩百三十四章 戲已開演,各歸各位第二十一章 一見牽心,盤算姻緣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七百三十六章 挑釁有因,獠牙畢現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癡心狼心,生不如死第五百九十四章 徹底摧毀,一筆勾銷第兩百九十三章 恩冊郡主,各人心情第兩百九十章 村落遇險,“一箭中的”第六百零一章 留書提醒,事實真相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知厲害,自尋死路第六百九十五章 風雨間歇,如此犒賞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輕視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門,所爲姻緣第兩百八十二章 籌資賑災,悍婦下場第六百五十二章 絕決相逼,生死你定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響雷,猝然當頭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發衝突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謀劃,歪打正着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舊情,福王審案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計,更改姻緣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兩百五十章 爭分奪妙,不及辭別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發威,王妃駁回第一百七十章 問罪甄府,慈母悲聲第兩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見第四十三章 故作懵懂,擢升櫻桃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十五章 一段遺恨,隱埋禍根第六百一十六章 等着應招,不妨見面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韓聯姻,已成定局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願達成,一變突生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歎服第六百八十四章 忽生變故,傳言四起第兩百四十四章 悔在當初,癡心錯付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間,細數疑惑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韓聯姻,已成定局第七百二十九章 還未揚眉,又再屈膝第六百一十四章 暫時“和諧”,苦無良策第五十二章 情竇初開,驚變頓生第七十章 拈花識香,實有內情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勢,險惡難避第五百三十五章 正欲滅口,天降救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羅紋之意,灰渡之忠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情天家,誰主輸贏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見殷氏,得證實情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悉真相,天子“惡意”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一百六十章 雖未攜手,早已並肩第三百六十章 儲位爵位,各方利益第七百四十二章 關鍵在於,誰將上位第三百八十三章 順利落毒,自行揭發第四百零三章 仗義執言,誰真誰假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爭取後路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一百八十一章 並非安慰,深度分析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九十一章 勝負委實,定於最初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兩百五十四 驚人隱情,滔天惡行第四百六十八章 開幕落幕,“真相大白”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五百章 恩封確實,將有險關第三百五十六章 改制在即,誰將作亂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八十六章 一事變遷,混亂全局第五百六十三章 順勢而行,錦瑟“立功”第三十章 何故禍心,漸露端倪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願此生,緣斷不續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已逝,含冤難雪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無詔,唯一見證第六百一十三章 隱忍僞裝,爭取脫身第五百三十八章 數樁喜事,又有恩封第八十二章 逼迫之辭,徹底否定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五百零七章 諸子弒母?人倫悲劇第二十五章 宋氏之計,釜底抽薪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四百零二章 兩個棄權,一個請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