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漸揭真相,所謂慈母

檀香靜浮,一室安寧。

皁冠緇衣,盤膝灰蒲,杵擊木魚聲響,指轉念珠輪迴。

這是淨平尼師清修的禪房,偶爾也做待客講禪之所,極少讓人涉足。

旖景齋戒三日,無緣得進。

而這時,她與三皇子已經在門外站了少傾,且見淨平閉目持珠,似乎無所察覺,而三皇子也無擅入之意,就這麼候於檻外。

空谷蒼靄隨着時移,已漸輕薄,彌散處,遠山翠意漸漸分明。

晨光依舊柔和。

旖景微一斜眸,見三皇子安靜的側面,脣角這時抿得鋒利,隻眼睛裡的戾氣終於沉靜了。

兩人之間,距離稍遠。

終於,清亮的木魚聲消。

淨平這才起身,迎至門前,合什一禮。

旖景還是覺察,尼師擡起眼瞼時,目光似乎有些複雜隱晦的意味,似乎欣慰,又似乎有些愧意,依然清和,但並非看向她。

入內,各自跽坐灰蒲。

“殿下可曾事了?”淨平緩緩一問,將手裡的持珠,靜置於面前几案。

“所謂真相,便是出自尼師親口。”三皇子卻並沒有理會淨平的詢問,自顧而言。

旖景見淨平微有一怔,波瀾不驚的兩潭目光總算輕有漣漪,驚疑之餘,似乎有幾分失措。

“五妹妹可知,尼師曾爲太后女官,後調歸皇后,因着尼師歷來穩重,皇后爲顯她太子妃之大度賢良,便將最得太后信重之人,調至母妃身旁侍候,當年我出生不久,多得尼師照管,後母妃薨逝,我雖被皇后親自撫養,但五歲之前,卻多得尼師照顧。”三皇子嗓音微沉,不似往常總帶飛揚戲謔。

這一番舊事,旖景只知一半,卻不知淨平竟照顧三皇子數載,但這時,當然只是頷首,表示知情。

“尼師,你知我自幼記憶出衆,非比常人。”三皇子忽言。

旖景微微一訝,想這妖孽歷來以貌美傳名,下來纔是詩才琴藝出衆,遊手好閒更是無人不知,就沒聽說過他記憶出衆。

“殿下的確有此異賦。”提說前事,淨平似乎滿帶悵惘,完全不似旖景印象中那個世外之人,且聽她繼續言說:“殿下未滿週歲,當聽宛妃吟誦詩詞,便能重複一二。”

旖景:!!!

這也太早慧了吧?

“可宛妃薨逝之後,殿下便再沒開過尊口,直到三歲之時,才喊了一聲母后,當時,皇后欣喜不已。”

“她且以爲我因爲母喪,受了刺激,從此失語。”三皇子輕輕一笑:“什麼欣喜不已,當年我雖還小,卻記得她不只一次看着我說‘就此啞了,倒也還省了我一番事兒’,當時,尼師在一旁可是親耳聽聞吧。”

旖景大訝!

果然是妖孽,三歲時的記憶竟然仍在。

再看淨平,已經滿面尷尬。

三皇子眼角一斜,見旖景滿面驚奇的模樣,心裡忽而一喜,將佈滿胸腔的陰晦衝散了幾分,柔長的眉梢往高一挑:“本不耐煩說話,可我看不得皇后因我不語慶幸的神色,忍不住喚了聲母后,見她大驚失色的模樣,倒與五妹妹這時有幾分相似。”

旖景:……

好吧,她有幾分理解三皇子對皇后的惡感從何而生了。

倘若是她,經歷了“慈母”人前諸多關愛,人後卻說“乖兒,啞了纔好”的陰暗童年,只怕非但不能與之“母子情深”,還會藉着年幼無知,往她身上多尿幾泡泄憤。呃,這不是大家閨秀該有的想法,打住打住。

關健是自己三歲時能懂什麼,三皇子竟能不動聲色地施以諷刺報復,委實不愧“妖孽”二字。

可以想像當年皇后剛剛一句“啞了纔好”,便聞一聲“母后”時的悲憤心情。

“在我五歲之時,尼師自請出家,當再謀面,已是八年之後。”三皇子繼續說道,漸至正題:“當時,父皇已經登位,賜我再外開府,而宮中漸有謠言滋生,稱母妃並非病逝,而是被皇后謀害,爲此,父皇大發雷霆,查根究底,將劉才人賜死……我卻以爲,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委實皇后虛僞我自幼便知,又豈信她與母妃‘情同姐妹’?”

淨平長長一嘆:“殿下十三歲時,奉太后旨意,請佛像入宮,便問貧尼當年之事……原本是先帝下了緘口令,貧尼不該違令,但想到一來宛妃的確含冤,殿下畢竟是她親子,二來,殿下已對皇后生疑,若是不以實情告之,只怕心中戾意會漸積漸重,將來衝動妄爲下……”

旖景大是疑惑,聽淨平之言,當年宛妃之死的確別有隱情?

“母妃並非病逝,當年她身子雖然孱弱,可經精心調養,已在漸漸康復。”三皇子微微垂眸,掩示眼睛裡的晦沉:“當年,北原先失朔州,後又失了歸化十郡,被逐出大隆國境,可昭康氏野心不滅,竟欲侵吞西樑,以此威脅大隆西南邊關,西樑卻與大隆和親,結秦晉之盟,共同抵禦北原。”

話到於此,三皇子膝上指掌,微一緊握:“不想母妃宮女當中,竟有北原佃作,爲瓦解大隆與西樑之盟,竟將母妃勒殺!”

旖景再度被這秘事震驚,竟一時不察其中蹊蹺。

卻又聽淨平哽咽說道:“那宮女是當年採選時入宮,有官籍可考,本是良家子,有誰能料到……因她伶俐,頗得宛妃娘娘喜愛,往常都是她貼身侍候,那時娘娘身子仍是羸弱,只好將照管殿下之責交由奴婢……”

淨平情緒甚是激動,便連自稱都改了。

“當日,殿下午睡時突然醒了,也沒哭鬧,奴婢便想抱着殿下去娘娘跟前兒,豈知……竟親眼目睹娘娘被佃作勒斃!”

三皇子微微閉目:“當時父皇遠在福建,先帝聞訊趕來時,兇手已經服毒,後,追根究底,才察明兇手是朔州人士,官籍倒沒造假,但其父卻是北原兵士,因着高祖時收復朔州,遂隱姓埋名,一直在以大隆百姓的身份潛伏朔州……爲了兩國邦交,先帝下旨緘口,於是我的母妃,便成了病逝。”

音落,滿室寂然。

半響,旖景纔有些乾澀地質疑:“難道這事,聖上竟也不知?”

三皇子睜開眼瞼,眸底情緒仍是晦暗不明:“當然知情,可父皇歸京時,母妃死骨已冷,早已下葬。”

“如此,爲何當年聖上還會因殿下剋母之說,而數年冷落?”旖景總算找到了大惑不解之處,卻一時不察另一個更爲重要的關鍵。

三皇子輕輕一笑:“這便要問尼師了,當年,應是您向太后諫言,勸說聖上對我佯裝冷落的吧。”

旖景驚訝側面,卻見淨平神情一僵。

“尼師,我曾告訴你我記性很好。”三皇子擡眸,眼中森冷:“兩歲那年,你曾在我身邊嘆息,自言自語,那些話我一字不曾忘卻。”

淨平瞪目結舌。

“你說,你會竭力保我平安,不受皇后忌憚,你說,只有如此,才能略微安心。”

旖景:兩歲!!!好,殿下當真威武。

當旖景再看淨平時,卻發現她竟然淚流滿面,而一番解釋下來,更是哽咽難止:“殿下也知,皇后並不如面上那般賢良,您畢竟不是她親生,身份又是這般貴重……奴婢是擔心,皇后會視您爲太子威脅……若聖上對您太多疼愛……所以,才向太后進言。”

“故而,旁人都以爲是陳貴妃的話起了作用,而皇后卻以爲父皇當一見我,便思及母妃,難免悲痛,才幹脆冷漠以待,皇后妒忌不已,於是非得勸說父皇莫懷芥蒂,見她如此賢良,父皇撐了幾年,才順水推舟。”三皇子一笑搖頭:“尼師,你爲何自請出家?不是要竭力保我平安麼?”

旖景這時已經覺得腦子僵化了,只盯着三皇子,完全無能釐清疑惑。

而淨平,整個人都僵化了。

三皇子冷笑:“當年我已五歲,漸懂人事,皇后再也不放心由你照管我,可無緣無故更換侍奉女官必引太后與聖上生疑,故而,才逼你自請出家的吧?”

“奴婢不知殿下此言何意。”淨平已經是滿面蒼白,再不復清和淡然的神情。

“我說過,我記性很好。”

第三回耳聞這話,旖景只覺得一股寒意從脊樑升起,胳膊上爬滿顫慄。

三皇子目如冷電,脣角含笑:“這麼多年,我不問你,不代表我忘記了,只是覺得沒有意義而已。”

而接下來那一句話,震驚得旖景直接從蒲團上一躍而起——

“皇后,當着我的面令人勒殺母妃,她當日一言一辭,我尚且刻骨銘心!”

那時,三皇子未至兩歲……

“兩個兇手,便是皇后身邊陪嫁親信,如今皆已病死。”三皇子不顧淨平大變的臉色,沉聲、淺笑:“她當日怎麼說的?區區蠻夷女子,也敢狐媚惑君,不過一個賤妾,竟能與正妃平起平坐,何稱體統禮法?她還說了什麼……讓母妃別怨她心狠,她能容忍後宮三千,卻不能容忍母妃威脅她的正妃之位,要怪,也只能怪父皇太過寵愛,只能怪母妃西樑王室的所謂公主身份,她說她對母妃最後的憐憫,就是讓她死前再看一眼親生骨肉,‘多乖巧的孩子,可惜了,以後得稱我爲母親’,她抱着我說‘顥西,你母死於我手,可惜,你這一世,都將認我爲母’。”

旖景聽到這裡,已經退後數步,以掌掩脣。

“母妃最後一句話,稚子無辜,求太子妃善待。”三皇子冷冷吐出一句:“尼師,那個所謂佃作,是你親手一杯毒酒鴆殺,想來她的家人,也早被皇后斬草除根,屍骨無存,而你,原是太后信重之人,你之所言,太后無不盡信,而那宮女之父,應當的確是北原兵士,因不捨妻女,才未隨北原王室撤離,皇后爲尋這一個替死鬼,當真楚心積慮。”

淨平滿面灰敗的神色,已經足以證實三皇子所言,確鑿無疑。

宛妃當年,深獲儲君寵愛,假若僅是普通出身,或者不致引皇后鋌而走險,大廢周折,藉着儲君遠赴福建之機,行此歹毒狠辣之事,顯然,皇后對宛妃不僅僅是忌恨,更擔心的是將來儲君繼位,會立宛妃爲後!

所以,她決定先下手爲強。

可是當着一個孩子的面,親手勒殺其生母……

而偏偏尚在襁褓的幼子,卻有天賦異稟,記憶驚人。

旖景難以想像十餘年間,三皇子是懷着什麼樣的心情與皇后“母慈子孝”,又是懷着什麼樣的心情,一遍遍地回憶那一日的殺戮。

才能記憶猶新。

這時,淨平匍匐於地的哭求與解釋,顯得尤其蒼白無力。

“殿下,皇后當年手握奴婢父兄之罪證,要脅奴婢鴆殺無辜,嫁禍於人,奴婢委實沒有選擇……奴婢自知罪孽深重,若殿下有意,奴婢願向聖上坦承。”

“尼師的苦衷,我一直清楚,所以,才容你苟活多年。”三皇子依然端坐,腰肩筆直:“事過境遷,僅憑尼師之言,又如何能使皇后入罪,尼師但凡有悔過之心,今日所聞,守口如瓶也就罷了。”

說完,方纔彈了彈玄披,落落而起,轉身之時,眼中冷厲已黯,對旖景說道:“五妹妹,事實便是如此,你可還有疑?”

第七百章 忐忑被棄,入宮勸諫第兩百九十二章 關鍵一步,聖旨忽降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發第七百二十八章 舊怨在心,扭曲人生第一百二十三章 攜手合作,並肩共進第兩百四十一章 兩心相許,早在當時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險爲夷,漸入死地第二章 焚書明志,疑惑難解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五百一十八章 閨閣趣話,暗藏心機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三百二十四章 施計試探,莫名好友第兩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險揭真相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於無奈",自曝家醜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六百六十七章 良宵情長,歲月靜好第三百三十一章 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第三百三十三章 劍傷小五,言及謀劃第九十三章 戲裡戲外,誰主浮沉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親,突降豔福第五百五十章 蘇漣趕到,再補一刀第五百九十二章 恩斷情絕,同日赴死第七百八十一章 旖辰血恨,親往賜死第六百九十四章 無奈妥協,損兵折將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門,所爲姻緣第三十一章 存心試探,初明隱情第二十八章 噩夢驚醒,道出真相第兩百九十一章 “死而復生”,無奈示好第兩百零三章 各憑手段,誰主沉浮第一百一十二章 靈山之約,依時發生第兩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時,死也及時第三百八十一章 聯宗族親,原來是你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實陷井第五百七十四章 勸逼指證,虞棟獲死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絃幽寂,爲一人吟第七十九章 小五獻計,皇子請罪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橫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知厲害,自尋死路第兩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兩百三十四章 戲已開演,各歸各位第一百八十一章 並非安慰,深度分析第五百七十三章 蛇蠍相比,也有不及第五百五十四章 歸人在途,又遇故舊第七十三章 新任西席,強勢繼任第兩百九十四章 尚未實施,便有變故第四百六十三章 “風波”連連,“風光”回門第六百八十八章 預算反目,迫在眉睫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知真相,卻有巧遇第四十三章 故作懵懂,擢升櫻桃第七百五十一章 衛冉歸來,當堂爭執第四百二十章 歸化遇襲,一個時機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並非無患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預料之中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師”,遼王示誠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舊怨,實爲至交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該此報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三百八十二章 鬧市刺殺,孤閣纏綿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無詔,唯一見證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劍,坦率阿薇第兩百四十四章 悔在當初,癡心錯付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爭取後路第三十章 何故禍心,漸露端倪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樂姻定,衛冉入京第七百一十九章 大廈將傾,厚聘富嫁第七百三十一章 一人唱罷,一批登場第兩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五十六章 虞洲獻計,勢不罷休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令抵楚,不能饒幸第一百七十章 問罪甄府,慈母悲聲第兩百二十章 不知不覺,已有行動第七十三章 新任西席,強勢繼任第十二章 早生死結,一朝爆發第五百五十四章 歸人在途,又遇故舊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辯不脫,破釜沉舟第三章 細論諸女,蹊蹺宋氏第八十一章 史四恍悟、三順現形第四百九十五章 秦妃挑釁,旖景不忍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彼之道,還彼之身第四百零五章 百變皇子,何爲真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發兇案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見殷氏,得證實情第三百九十一章 呂氏婆媳,朱氏祖孫第兩百八十二章 籌資賑災,悍婦下場第兩百零九章 宮宴歸來,卻有訪客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潛入大京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