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襲擊又至

這一番驚心動魄的談話,終於在三皇子決然的一個轉身,與淨平哀哀哭泣聲中落下帷幕,而幽谷山林裡,霧氣已散,疊幛峰巒外的天穹,雲層仍低,透出一抹恍惚的微醺。

正殿佛香正濃,三皇子大步從這寂靜穿過,及到眼前開闊,似乎才深深呼出了一腔胸中濁氣。

旖景有些遲疑地跟在身後。

“我對母妃唯一的印象,便是那日。”眼前,灰瓦白牆已在晨光中漸次分明,林中鴉雀已醒,振翅穿飛,偶爾一聲長鳴,似乎哀音。

又聽三皇子語音潺潺,不帶悲切,平靜地述說那一段過往:“母妃情知在劫難逃,她懇求皇后將我交給她,臨終話別輕聲低語,她說,讓我不要記得,讓我閉上眼睛,不要看。”

身爲母親,應知孩子有天賦異稟,死別前萬千牽掛,不及出口,只有那一句叮囑。

“那時的我,雖將皇后之言銘記於心,可很長一段時間,卻不知死亡真正含義。”三皇子垂眸,鴉青長睫掩下,瞼底微有暗影:“我終究是沒有聽進母妃的叮囑,睜大眼睛看着兩個賤婢,用白綾將她縊死,而那日之後,不斷提醒自己莫要忘記,將耳聞目睹,時常溫習。”

旖景垂落的視線裡,有一角玄素飛揚。

“我雖早開懵懂,可還參不透人心善惡,那時的我,不敢輕信旁人,便是聖上與太后,無論諸多疼愛,我卻連想也不曾想過,將真相訴諸。”三皇子繼續說道:“等漸漸長大,看慣了宮人虛僞醜惡,人前人後的不同嘴臉,我大概曉得,選擇沉默無錯。”

一個稚子之言,當然不能指證皇后爲殺母真兇,只怕他即使說了,太后與聖上也會以爲是宮人教唆挑撥。

而宛妃已死,當時儲位並非穩固,便是真相大白,聖上可會爲此將皇后處死,自斷一臂?

“五妹妹,我沒有騙你,自從漸知人事,我便開始盤算。你說我若是暗害太子,使儲位空懸,皇后至疑至忌之人是誰?她一定不會眼看着老四奪得儲位,而太子一死,便只有自幼被她撫養的我,才最親近。等那一日,登極大位,我再告訴皇后,太子是死在我的手裡,而多虧了她,我才得以登基,想想她那時的瞪目結舌,如雷轟頂,真是大快人心。”

分明是番狠戾無情的話,可這時聽在旖景耳中,只餘萬千感慨,早先那番震驚與激憤,竟一絲不存。

說到底,三皇子也是個可憐人,旖景自問,換境而處,自己也會將皇后恨之入骨,只怕就算她死,也不能化解憤恨,只有還諸於身,眼看皇后痛不欲生,悔之莫及,才能略平怨恨。

“其實我不恨皇后,以她的立場,當然不會對敵人心慈手軟,不過既然她因爲某些顧忌,沒有將我斬草除根,我總不能讓母妃含冤白死。”三皇子冷冷一笑:“不過我也知道,暗殺太子而不留線索,這事大不容易,稍有疏忽,便會陪上自己。”

所以,還是猶豫不決?

旖景這纔回過神來,想到自己的盤算,雖知人微言輕,難以化解三皇子日積月累的恨意,卻還想盡力一試:“皇后雖惡,不值寬恕,可與太子卻無直接幹聯,殿下要爲宛妃申冤,並非僅此一途,再有,殿下也決非那般絕情,之所以猶豫,當是念及聖上與太后的緣故。”

三皇子輕輕一笑:“怎麼,五妹妹不是認爲我一貫狠辣?”

“若真如此,殿下爲何還會放過尼師。”

“放過她不是我心軟,也不是感念她曾有幾年維*顧,不過是我早發覺她對母妃心懷愧意,與其讓她死,莫如讓她飽受煎熬,我越是寬容諒解,只怕她越是滿腹愧疚,說到底,是因她活着,比死了更解恨。”

旖景:……

好吧,是她錯估了三皇子,這妖孽果然不是寬宏大量之人。

“更有一點,便如殿下所言,暗害太子不留痕跡並非易事,於殿下來說是鋌而走險,便是宛妃娘娘在天之靈,應當也不願殿下爲了舊怨,搭上自身安好,還望三思。”

話音才落,卻見三皇子忽然側面,兩人目光不期而遇,那一雙眼,突然迸發的明亮,讓旖景忽生懊惱,下意識便避開對視。

“五妹妹是關心我?”

百轉千回,終於還是觸及了這個話題。

旖景長長一默,決定還是矢口拒絕的好,莫讓三皇子再有期望,便鄭重地屈膝一禮:“殿下心意,我深領之,卻不敢承愛。”

“五妹妹心有所屬?”三皇子終於還是脫口而問。

旖景卻不願將虞渢扯進這番糾葛,垂眸默認,卻不答言。

“方纔五妹妹曾有一言,任我如何,你只能敬而遠之,眼下我同樣以一言迴應,任你如何,我也不棄不離。”三皇子也沒逼問,卻沉聲而語。

而今日目的,於他而言已經達到,至少一番傾心,沒引得這丫頭冷嘲熱諷,那壁磊森嚴,是否終於浮軟了根基?

又再試探:“今日我是奉皇后囑咐,來迎五妹妹回宮,眼下既然諸事已了,五妹妹還是隨我回宮覆命吧。”

這便是承認,今日此番,當真不是巧合了。

旖景這會子卻也沒有心思糾纏此點,只說了一句:“今日家祖母會來拜訪尼師,順便接我回城,不勞殿下。”

分明一句婉拒的話,卻讓三皇子暗生欣喜——果然博取同情有效,佳人到底心軟,明知自己此行別懷目的,卻也不復當初厲色冷語。

三皇子當然不曾料想,旖景這時眼見將過巳正,料及祖母應已“中伏”,也許清平庵外也會有人犯亂,不欲讓三皇子牽涉其中,使事情更加複雜,琢磨着勸他先行,又怕反而與奸黨賊人半途而遇,正猶豫不決。

但已爲時晚矣。

清平庵原是東明皇家寺院,規模相比普通庵堂自更恢宏,便是這處正殿,座於高臺雲階,隔了千尺纔是庵門,可幽谷靜謐,寺外突生刀戈相擊之聲,依然讓立足殿前的兩人耳聞。

三皇子神情一肅,腦中一個閃念——難道是他那四弟尚且賊心不死,非要謀他性命不可?

“五妹妹莫慌,去後院尋個隱*暫避,容我看看究竟。”三皇子正欲落階。

卻覺衣袖一緊,回眸,但見旖景滿面沉着,卻甚是堅決。

“殿下留步。”旖景才說了四字,卻見寺門處已有親兵往內飛奔。

來者有國公府親衛,當然也有三皇子隨行。

“殿下,有歹人襲擊。”

“郡主,還請依計從後門撤退。”

兩撥人不約而同開口。

“殿下請隨我來。”旖景只微微頷首,處變不驚。

這讓三皇子大訝,看這情形,丫頭早有準備?那這些賊人,應當不是衝他這個皇子。

的確當日,此行前夜,衛國公便已有分析——即使金氏叛黨視大長公主爲首重,但爲周全,應當也不會放過旖景,自然,得知公主將往清平庵,叛黨不會先襲旖景打草驚蛇,多數會待伏擊公主車駕的同時,突襲清平庵,防的便是倘若不能制服公主,協持公主之掌上明珠,也能要脅公主屈服。

旖景眼下雖有郡主封號,依律,出行最多隻能帶等同於百戶之親兵,即一百一十二人。

而清平庵有前後兩處庵門,皆可通行。

正門外地勢平坦開闊,利於襲擊,而後門通往幽林窄徑,易守難攻,可假若後門不設駐防,歹人必會從那處偷襲,故而,這百餘親兵只好分作兩撥。

而奸黨必然會摸清形勢,合理分配兵力。

既然大長公主纔是首要目標,當然得集中多數人手伏擊,清平庵雖有百餘親兵,可被分作兩撥,只要近百奸黨集中一處攻擊,便不難突破防衛,殺入庵內。

衛國公早有令下,當有歹徒襲擊,親兵先護旖景撤離。

眼下前門既有衝突,當然是要從後門撤退。

只要快馬通過那處密林幽徑,待到山腳,便可與衛國公佈防的禁衛匯合,脫離險境。

旖景這時心中雖有成算,三皇子卻是滿頭霧水,未免一路追問。

“說來話長,殿下莫問,還是隨我先撤出險境。”旖景稍提裙裾,一路疾步。

當到後門處,果然還是一片風平浪靜。

旖景見三皇子也帶着二十餘個隨叢,便下令自家親兵,只隨十人撤離,其餘奔赴正門,阻止奸黨殺入庵堂。

一行匆匆上馬,打鞭急摧,鐵蹄驚醒幽谷,密林深處,鴉鳥驚慌振翅。

——

稍早之前,瀾英山上的一處隘谷。

當先一騎烏騅,唯有四蹄染雪,騅上婦人高挽雲鬢,一枚玉簪清透。

錦披上金鳳振翅,一雙長靴踏鞍。

箭袖束牢玉腕,五指挽繮。

這一處,夾道緩坡,兩端隘口險要。

坡上野樹如抱,草長足可沒腰。

烏騅之前,十餘高騎,騎上親兵玄甲微潤,烏騅之後,落落也有十餘駿甲,馬蹄緩踏,踩在殘敗的一層落葉,慼慼喳喳地碎響。

時急時緩的冷風,送來不知哪處山澗,水聲隱約。

此處距離清平庵,不足五里。

等行出隘口,放眼即望綠樹環抱間,舊剎古宇。

大長公主神情平靜,可她知道,安寧即將打破。

這一路上,也太寧和了些,衛國公幾處伏兵,盡都成了空設,當過此隘,前方一片坦途,已不利於突襲伏擊。

至隘谷半道。

大長公主終於耳聞鐵騎雜亂無章的一片喧囂,在這幽長隘道上,驚起一片鴉雀。

不需回頭,身後一片有若雷響的蹄音,已經張顯了陷井布成。

五指一緊,烏騅一聲長嘶,兩蹄高高揚起。

鐵劍出鞘之聲,震響幽谷。

“大長公主,若束手就擒,倒可免動刀劍。”一騎朱衣躍衆而出,馬上男子怒眉厲目,鐵腰魁武,腰上長劍仍藏,目光卻如鋒芒。

公府親兵,寥寥三十餘騎,而朱衣怒馬,前後卻有百餘,敵我懸殊分明。

大長公主自恃不弱鬚眉,歷來出行,不帶重兵護侍。

長靴輕磕,大長公主持繮上前,鳳目斜飛,眸中含笑,半分沒有落入陷進之慌亂。

“區區毛賊,竟敢大言不慚,大可拔劍相向。”輕笑之間,公主略揚下頷,一手握繮,一手輕垂,鳳披之內,一把長劍,鞘上美玉珠瑙,不似利器,倒像是飾物一般。

賊人也不贅言,五指一攏,寒光暴起,須臾逼近,可那手中力道,卻仍留幾分。

忽聞一聲裂帛之音,再見殷紅四溢。

兩騎交錯而過,一人重重墜地。

眉梢染血,鳳目依然含笑。

卻穩坐鞍上,大長公主手裡寒劍輕垂,血漬亮亮地滴落。

身前數十奸黨,不過眨眼之間,驚見頭領從馬上跌落,仰面瞪天,死不瞑目。

殺聲頓起。

兩邊險坡長草,忽有百餘京衛一衝而下,有箭簇如雨,朝向奸黨齊發。

“中伏!撤!”奸黨大亂,哪裡還敢戀戰,欲往隘口撤退。

又是一片殺聲。

衛國公一馬當先——

“儘量留下活口,莫放一人。”

這纔是真正地敵我懸殊。

大長公主劍已還鞘,那數十親兵牢牢圍護,哪裡容人靠近寸步。

奸黨意在活口,自是不曾準備箭簇,又因早打聽得公主輕衣簡行,爲了不露痕跡,也沒有佈下重兵,原本以爲百餘人對數十,勝券在握。

這下反而成了甕中之鱉。

勝負毫無懸念,不過兩刻,奸黨大敗,多數服毒自盡,卻有少數尚且來不及“咬牙”。

“莫要得意,公主雖有防備,卻不料咱們也是兵分兩路,只怕眼下,郡主已經落網,公主難道就捨得自己如花似玉的掌上明珠!”有人尚且不服,語出威脅。

大長公主自是冷笑,打馬回繮,欲繞過山道,至約定處與旖景匯合。

卻見匆匆一騎,迎面而來,度其衣着銀甲,顯然是京都禁衛。

大長公主神情一肅。

禁衛未待鐵蹄落穩,翻身而下,一步抱拳。

不無慌亂:“稟公主、都衛,郡主她……”

第九十五章 你既跳湖,我也落水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絲剝繭,夏夜繾綣第五百七十章 虞棟陷獄,皇子索恩第五十四章 略微挑撥,小小報復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兩百五十一章 再訪喬縣,攻心爲上第兩百五十八章 朝中風雲,城裡變幻第四百四十章 臉面盡失,勇闖青樓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七百七十五章 領兵出城,直面生死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七百四十章 臨朝監政,死仇重逢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設宴謝師第五百九十五章 慶王拜訪,陰謀逼近第五百八十六章 唯一對手,勸人納妾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謀”第七百六十六章 輸給時間?其實註定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三百九十九章 籌謀收買,一石二鳥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東風及時第四百五十二章 攬事上身,旖辰登門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悶棒,等你出洞第四百七十九章 雖動殺意,仍有顧忌第兩百三十二章 利氏受辱,許氏不平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樂陽之謀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斷,廷益清白第五百九十三章 註定撲朔,慶王出手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七百二十九章 還未揚眉,又再屈膝第七百三十三章 擺開陣勢,好戲開鑼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響雷,猝然當頭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報訊,黃氏發狠第三百三十一章 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萬千愧意第五百九十章 致勝心腹,故人遠歸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悉真相,天子“惡意”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卻明第兩百零五章 又是宮宴,暗涌潮生第兩百三十五章 金蟬脫殼,反擊螳螂第兩百三十章 愚昧之計,哭笑不得第三百七十章 仗勢欺人,欺得徹底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情天家,誰主輸贏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願達成,一變突生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間,兒女情長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七百七十五章 領兵出城,直面生死第一百四十章 勝負之間,一步之遙第六百零九章 虛心求教,怎得芳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雖動殺意,仍有顧忌第六百六十二章 聲東擊西,虛實難辨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詞,連環命案第兩百五十四 驚人隱情,滔天惡行第五百五十章 蘇漣趕到,再補一刀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張氏陷局第四百四十六章 權勢二字,當用得用第兩百五十七章 瘧疾暴發,無法避免第七百四十二章 關鍵在於,誰將上位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爭執爆發第三百三十一章 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頭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證“確鑿”,如何脫罪第兩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險,無可選擇第一百八十一章 並非安慰,深度分析第三百九十六章 “風流韻事”,江氏出醜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駕行宮,勃然而怒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五百零七章 諸子弒母?人倫悲劇第四百零一章 宮宴之上,各懷心思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六百零三章 惶懼劫數,再應當年第兩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二十五章 宋氏之計,釜底抽薪第兩百一十章 長卷之上,共畫來年第兩百零一章 遠人才歸,又將外行第三百六十章 儲位爵位,各方利益第兩百四十九章 隱情不淺,世子出場第三百九十八章 深不可測,無奈折腰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三十五章 心腹既有,着手計劃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五百七十四章 勸逼指證,虞棟獲死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三百五十章 爲君之故,怨痛滿懷第兩百二十五章 不過如此,棋高一着第五百三十八章 數樁喜事,又有恩封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轉頭了結第四百七十四章 試探得因,總算決斷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蟬脫殼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長留西樑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惡浪暗來第三百二十三章 怪人怪事,漸次浮現第兩百五十一章 再訪喬縣,攻心爲上第兩百五十八章 朝中風雲,城裡變幻第八十一章 史四恍悟、三順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