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動

巴拉圭國內局勢的發展不僅影響着漢國政府的戰略部署,同樣也挑動着巴西共和國政府要員們敏感的神經。

原里約熱內盧皇宮,現在的巴西共和政府總統官邸內,共和國總統豐塞卡、議會議長莫拉伊斯、陸軍元帥佩紹託、海軍司令費雷拉等人齊聚一堂,準備就如何應對巴拉圭亂局的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會議正式開始,看到坐在圓桌旁邊的軍政高層沒有一個人主動發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因此,作爲會議的召開者和主導者,巴西共和國總統豐塞卡,一邊用菸斗敲了敲桌面,一邊開口道:“巴拉圭最近的局勢變動,想必大家多少都有點了解,今天把大家聚在一塊,召開會議,就是要就如何應對巴拉圭局勢變動的問題,徵求下大家的意見,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想問的,都可以當場提出來,不用有所顧忌。”

話音落下,議事大廳內,衆人的臉上依舊是一副慎重、沉思的表情,沒有一個人開口接下豐塞卡的話往下面說。

“佩紹託元帥,您是如何看待巴拉圭國內政變的問題的?”

會議大廳內氣氛凝重,豐塞卡不得已把目光轉向自己的搭檔陸軍元帥佩紹託,希望對方能夠爲自己提供一個值得借鑑的建議。

“共和國陸軍對巴拉圭國內可能發生的政治動盪是有所預料的,只不過,根據陸軍方面的分析和推測,小洛佩斯在巴拉圭國內的威壓統治,應該還能夠持續三五年時間,但是,小洛佩斯的突然死亡,打亂了共和國陸軍的事先部署,在此之前,共和國陸軍的戰略規劃是先集中主要兵力用於消滅保皇黨餘孽,等到內戰結束,中北部沿海地區重新歸屬共和政府管轄後,再利用洛佩斯家族政權瓦解的機會,發動對巴拉圭的戰爭。”

“那麼,佩紹託元帥,我想知道,目前共和國陸軍是否具備擊敗保皇黨武裝、收復中北部沿海地區的實力?”

“抱歉,總統閣下,陸軍方面預定對保皇黨武裝發動進攻的最早時間點爲1890年7月,現在,時間提前一年零一個月,陸軍方面各項戰備工作和兵員招募、訓練工作都沒有完成,這個時間點對保皇黨武裝發動全面進攻,共和國陸軍沒有絕對的獲勝把握。”

“海軍呢?最近六七年時間,共和國海軍陸續添置了四艘性能先進的裝甲巡洋艦,海軍艦船總噸位對比1880年之前時期,增長了約一倍,共和國海軍是否能夠承擔起主要的作戰任務,協助陸軍發動對保皇黨武裝的全面進攻?”

沒有從佩紹託那裡得到滿意的答覆,豐塞卡把解決保皇黨武裝的希望,寄託在了海軍身上。

“讓您失望了,總統閣下,雖然共和國海軍在最近十年內添置了多艘新型軍艦,海軍艦船總噸位也漸漸超過了保皇黨武裝名下的海軍噸位,但是,共和國海軍的情況和陸軍完全不一樣,共和國海軍各級軍官和水兵都是白人,他們不僅排斥非白人軍官、水兵進入海軍服役,明裡暗裡違背共和政府派遣的監管軍官進入海軍艦隊的命令,而且由於海軍軍官、水兵們在帝國時期擁有種種特權,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依舊對保皇黨抱有幻想,部分海軍高級將領、軍官,甚至還和保皇派有着私底下的聯繫。…………

同情、傾向於保皇黨武裝的海軍軍官、水兵們的數量不在少數,以共和國海軍目前的局面,我不認爲共和國海軍具備擔任對保皇黨武裝進攻的能力。”

“保皇黨對海軍的深厚影響屬於南北分裂後,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即不能粗暴處理,也不能放任不管。”

豐塞卡臉色沉重,吩咐道:“向海軍艦隊內部安插監管軍官、其他族羣水兵的行動要繼續進行,只要海軍各主力軍艦的控制權掌握在共和政府手中,那些守舊的軍官、水兵們就掀不起風浪。”

“好的,總統閣下,海軍方面會聯合港口守衛部隊,加強對艦船軍官、水兵的監管。”

依次詢問完陸海兩軍相關方面的情況,得到原本預定的對保皇黨方面優先發動進攻的戰略計劃失去可行性的推斷後,議會的論題便又重新回到了巴拉圭事變問題上。

對保皇黨武裝發動全面進攻的時機不成熟,

巴拉圭國內提前爆發政治動盪,失去了在中北部沿海方向的進攻機會,同時在巴拉圭方向上,又得到了一個收復國土、提振國內民心的機會,豐塞卡意識到,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麼巴西共和國最合適的突破方向在巴拉圭。

巴拉圭國內經濟瀕臨崩潰、兩方掌控主要軍事力量的勢力,爲爭奪巴拉圭最高權力,正積蓄着力量,準備進行最終決戰。

巴拉圭人口稀少,總數量不過五十餘萬的人口中,又有近五萬人被強制性徵召進軍隊中,

內戰一旦打響,原本軍隊數量便不多的軍隊再集中於亞松森附近進行廝殺,那麼,防禦空虛的巴拉圭西部、北部地區,將成爲巴西共和國陸軍肆虐的遊樂場。

以優勢兵力向防禦兵力空虛的巴拉圭北部發動進攻,獲得勝利的可能性極大,不過,即便巴西共和國單獨面對巴拉圭時,擁有着全面碾壓的優勢。

可是,在沒有得到英國的支持以及消除漢國對本方軍隊的威脅前,無論是豐塞卡還是坐在大廳裡的官員、將軍們,都不敢做出派兵進攻巴拉圭的決定。

豐塞卡在等着一個消息,佩紹託、莫拉伊斯等巴西共和國高層內坐在座位上一言不發,也是爲了等待一個決定性的消息,沒有聽到那個消息之前,即便豐塞卡的演說如何豐富生動,也不會有人給予他明確的迴應。

會議由早上開到晚上,傍晚七點,一封發自英國公使館的電報傳到了豐塞卡的手中。

“英國人答應了我們的條件,英國公使代替英國政府做出承諾,原則上支持共和國政府收復領土、打擊洛佩斯政權的正義戰爭,英國方面會爲共和國政府提供外交和物資支持,確保戰爭侷限在巴拉圭領土範圍內,不允許其他國家將戰爭蔓延到共和國本土控制區!”

豐塞卡得到了英國人的承諾,興奮得對其他人宣佈道。

“漢國方面呢?漢國軍隊會不會無視英國政府劃定的交戰原則,在巴拉圭戰爭再次爆發時,派遣軍隊進攻共和國本土?”

佩紹託心中仍然留有顧慮。

“漢國政府有可能無視英國人劃定的交戰原則,直接向共和國本土發動進攻,不過,剛剛漢國外交部發表了公開聲明,明確承諾不會介入巴拉圭內戰。根據我們與那羣東方人數次交戰的經驗推斷,雖然他們對共和國的土地充滿野心,但是他們的保證,大致上還是值得相信的。”

巴西共和國外交部部長站起身,解釋道。

“英國人表明了態度,漢國政府也做出了明確的外交聲明,那麼,即便漢國軍隊在共和國軍隊進入巴拉圭以後,同樣介入戰爭,只要共和國軍隊速度夠快,趕在漢國軍隊前面,消滅巴拉圭殘餘軍隊,佔領亞松森,

漢國軍隊在嚴陣防守的共和國軍隊面前,也討不到大便宜。”

接連聽到兩個好消息,豐塞卡信心大增,高興道:“即便考慮最壞的結果,漢國軍隊攻勢猛烈,共和國軍隊抵擋不住漢國軍隊的進攻,被迫撤回本土防守,那時候,也可以憑藉英國人承諾的安全保證,迫使漢國軍隊在邊境線之前停下攻勢。

巴拉圭戰爭打贏了收穫巨大,打輸了也能夠保住共和國領土不遭受漢國侵犯,無論是輸是贏,共和國方面都有保障,所以,我認爲,共和國政府應該主動介入巴拉圭亂局,利用巴拉圭國內勢力分散的機會,收復被佔領國土、解決巴拉圭對共和國南部邊境地區的軍事威脅。”

“我同意總統閣下的意見,共和國與漢國之間的實力差距越來越大,單純得被動防禦,解決不了漢國對共和國的威脅,而利用巴拉圭內亂的機會,佔領亞松森,把共和國與漢國的對峙線前推至巴拉圭河中部流域地區,對於共和國未來的國土防禦戰略,有着很大的好處。”

“漢國軍隊戰鬥力兇猛,如果共和國軍隊在前線作戰不利,我認爲應該堅持保存實力的原則,軍隊進展受挫,那麼就果斷撤退,將共和軍隊撤回本土,保留共和國軍隊的有生力量。”…………

有了英國人的背書保證,一衆官員、將領們信心恢復了起來,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

“出兵巴拉圭,以保存實力爲上,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果斷撤離。佩紹託元帥提出來的建議很好。”

看到衆人意見達成一致,豐塞卡滿意道:“出兵巴拉圭、收復被佔領國土完全合情合理,我相信,世界各文明國家,一定會支持共和國的正義戰爭。”…………

第三百二十七章 宋卡二第二十六章 激戰三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馬尤 完第七十二章 臨行前第二百七十章 影響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蘭芳來人第六十一章 華人海盜第一百八十八章 貸款博弈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飛龍島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況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變故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一百零六章 俘獲鐵甲戰艦第一百一十章 大勝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亞里卡 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第一百三十章 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第四十三章 城門迎接第一百三十章 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第三百三十六章 鐵路交通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勢突變,巴西求和!第三百九十八章 發展與改革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發展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亞里卡 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發展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軍購艦方案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戰略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國崩潰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勞工問題第五十一章 熱血宣言第八十六章 進攻失利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軍競賽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迴歸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七十一章 拜見第七十六章 衝突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選擇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會 完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選擇第一百三十六章 風波再起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會與留學生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盜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河內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退役士兵安置點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將 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國崩潰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剛果四第三十二章 召見盧斯圖亞特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章與戰功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國大典第一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馬尤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海軍十年建設下(書友北風著)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業之基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員選拔第二百九十九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一百七十章 招攬華人武裝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五十七章 明朝遺民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軍競賽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關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九十八章 華人獨立軍反應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馬尤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四百六十章 英國公使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章與戰功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合演習第一百四十章 船隊歸港,成立外籍軍團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六十五章 《軍法條例》第二百三十五章 學員與新編制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維亞土著第四百七十章 亞松森 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