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佈局與準備

確認了里約熱內盧造船廠具備自行建造4000噸級裝甲巡洋艦能力的真實性後,李明遠最初是有些詫異的。

19世紀80年代末,除去英法德俄等歐洲列強國家,能夠自主完成2000噸級以上鐵甲艦建造任務的國家,也就美國、漢國、日本三國,

而現在,隨着曼德爾海軍上將號裝甲巡洋艦建成服役,偏僻於世界一角、內部矛盾重重的巴西共和國,也踏入了自主建造鐵甲艦國家的行列。

裝甲巡洋艦是近代工業系統發展的產物,也是國家工業綜合實力的象徵,里約熱內盧造船廠能夠建造出一艘4000噸級裝甲巡洋艦,便表明了巴西共和國具備發展爲地區工業強國的工業底蘊。

不過,從曼德爾海軍上將號建造完成耗費的時間、經費兩方面的數據來看,艦船建造過程中,里約熱內盧造船廠內部或許存在船工和技術人員建造經驗不足等問題,但是通過與漢國、日本、美國三個新興工業國家相比,可以肯定的是,負責艦船建造的巴西共和國官員們,一定吃了回扣、拿了賄賂。

艦船排水噸位低於同級裝甲巡洋艦,艦船建造價格是同級外購軍艦的三倍以上,艦船主炮數量和口徑僅僅是同級軍艦的一半!

種種問題疊加在一塊,如果說其中沒有貓膩,恐怕巴西共和國的官員們自己都不相信。

推翻了佩德羅家族的封建統治,建立了名義上的民主、共和政府,然而私底下上做的仍然是收受賄賂、權力交易的那一套。

看透了巴西共和國政府內部運行的本質,李明遠因爲曼德爾海軍上將號裝甲巡洋艦出現在大西洋海面上,而對巴西共和國產生的一分驚訝和好奇,很快消失不見。

巴西共和國就像一棵腐朽的大樹,需要經歷後續的一系列戰爭,逐步削弱它的有生力量,而在此之前,着眼於巴拉圭國內形勢發展,制定積極、有效的應對方案,儘快達成一統拉普拉塔地區的核心戰略,纔是漢國方面最應該着手解決的問題。

自巴拉圭事變發生以來,漢國中樞政府和兩軍總部立刻變得異常忙碌起來,一個接着一個的情報,通過各種渠道被送到漢國國內,然後又以最快的速度呈遞到李明遠和中樞軍政高層要員們面前。

1889年5月30日,距離巴拉圭事變發生剛剛過了一週時間,爲了協調軍政各方力量,及早制定對巴拉圭亂局的最終解決方案,李明遠專門在皇宮內邀請各方相關官員、將領,召開了一場高級別軍政聯合會議。

1889年5月30日召開的軍政聯合會議,即是一場統一內部思想、應對外部局勢變換的高層會議,同時也可以看做漢國全面介入巴拉圭局勢、爲準備戰爭而進行的最終預演。

“巴拉圭人口分佈與巴西類似,西部、北部地區面積廣袤,人口稀少,西部三個省和北部原巴西南馬託格羅索州、戈亞斯州南部兩個地理大區加起來,面積總和達到90萬平方公里,佔到巴拉圭王國領土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一。

而東部地區國土面積約爲20萬平方公里,

但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巴拉圭百姓數量卻達到了35萬,約佔巴拉圭總人口比例的三分之二,其中,巴拉圭王國中央政府所在地,首都亞松森常住人口約爲17萬,其人口數量佔東部地區總人口比例的一半。”

陸軍參謀總長趙永增根據整理、彙總獲得的情報,向宮殿內衆人介紹道:“小洛佩斯死後,巴拉圭國內總體分裂爲三股勢力,一股以伊西多羅組成的四人攝政委員會爲代表,他們於5月22日煽動近衛軍和巴拉圭海軍艦隊挾持卡洛斯,掌控了巴拉圭中央政府的權力,四人攝政委員會是巴拉圭國內政治影響力最強大的勢力,他們控制了亞松森中央政府各部門,並且獲得了多數政府官員、農場主階級的效忠。

目前,根據最新獲得的情報顯示,四人攝政委員會籠絡了巴拉圭陸軍第一旅旅長何塞?培根少將,巴拉圭陸軍第一旅也已經宣佈接受四人攝政委員會的領導。

加上最新歸順的第一旅所部,四人攝政委員會名義上掌控的軍隊約爲6500人,其軍隊數量與由巴拉圭陸軍第三師、第二旅、近衛軍騎兵營三支部隊組成的討逆聯軍相比,約爲聯軍部隊人數的一半。”

“除去四人攝政委員會和討逆聯軍兩方,其他巴拉圭軍隊實權將軍們是什麼態度?”

一名將軍開口詢問道。

“王將軍提出來的問題,與我下面要說的巴拉圭國內的第三股軍政勢力有關。”

趙永增繼續道:“巴拉圭陸軍效仿德國軍隊模式,設立四個常備陸軍師、兩個陸軍旅、一個近衛軍,常備陸軍總數約爲4.7萬人,除去直接參與四人攝政委員會和討逆聯軍的部隊外,

剩餘幾支部隊中,哈德羅?彼得森中將的第二師困在南馬託格羅索州的洪水區,由於巴拉圭陸軍第三師師長西爾維斯特雷未遵守小洛佩斯安排,自行決定帶領陸軍第三師主力會同近衛軍騎兵營、第二旅的部隊,向亞松森進軍,導致第二師與後方連接的物資補給路線徹底中斷,

第二師目前不僅面臨彈藥物資消耗殆盡的的困難,還可能遭受印第安人叛亂武裝的進攻,因此,第二師陷在南馬託格羅索州的泥潭中自身難保,暫時不具備干涉巴拉圭國內局勢變動的能力。

而另外兩支師級部隊,巴拉圭陸軍第一師和第四師,分別駐守在漢國、巴西共和國交接區域,各自面臨漢國、巴西共和國一方的軍事壓力,也難以抽調出決定性力量,投入到巴拉圭中央主導權的爭奪中。

“照這樣說來,決定巴拉圭下半年戰爭走向的權力,落在了四人攝政委員會和討逆聯軍兩方手中。”

漢國陸軍第四師師長王建華(1886年改名,原名王大山。)擡頭思索道。

“如果沒有外部勢力介入,巴拉圭王國的新一任國王,將會在兩個勢力之間產生。”

趙永增點頭肯定了王建華的觀點,補充道:“爲了增加奪取巴拉圭最高權力的勝算,在討逆聯軍宣告向亞松森進軍的第一時間,四人攝政委員會便加強了對亞松森軍事和政治等方面的掌控。

5月26日,四人攝政委員會以清算洛佩斯家族罪行的名義,宣佈將洛佩斯家族包括林奇夫人、卡洛斯等人名下的土地收歸政府所有,

5月27日,清算、強制收回土地的範圍擴大到效忠洛佩家族的貴族、政府官員和軍官,僅兩天時間,四人攝政委員會便在亞松森周邊地區,收回六十三萬九千五百公頃的土地和總計四百六十七棟的房屋,至於黃金、白銀和貴重珠寶首飾等易於攜帶的財物,則因爲提前通過帝國公使館轉移和隱藏了起來,被四人攝政委員會查處的數量並不多。

5月28日,四人攝政委員會以強制收回的土地爲酬勞,面向周邊控制地區招募青壯勞力充做兵員,不過,根據參謀總共瞭解的情況,巴拉圭國內總人口五十餘萬,年齡在十二歲到四十六歲之間的男子,百分之七十以上都被調入軍隊服役,四人攝政委員會徵兵告示發出三天,也不過是增加了一千餘名老弱男子。”

“1868年第一次巴拉圭戰爭致使巴拉圭國內損失二十餘萬人口,巴拉圭戰爭結束之後,小洛佩依舊執着於窮兵黷武的對外擴張政策,沒有抓住停戰期間的二十年時間發展國內經濟,所以,即便是帝國本土的人口翻了幾翻,巴拉圭國內的人口,也只是比1868年多了不到十萬。”

有着後世的記憶,李明遠比其他人更加了解小洛佩那近乎偏執的秉性,對於巴拉圭在小洛佩的統治下,落到今時今日的地步,也有着比其他人更加清醒的認識。

“除了四人攝政委員會和討逆聯軍的動作,巴西共和國方面有什麼反應?”

瞭解了巴拉圭國內各方的情況,李明遠z開始把關注的重點轉向巴西共和國一方。

“巴西共和國最近倒是沒有太過異常的舉動,不過根據我們以及從巴西帝國方面傳來的情報顯示,巴西共和國政府正通過駐外公使館,頻繁得與英國、智利等國家進行秘密聯絡。”

“巴西共和國被帝國軍隊打怕了,沒有得到英國人的支持和安全保證,巴西共和國是沒有膽子冒着與帝國開戰的風險,直接介入巴拉圭局勢。”

陸軍部總長羅林山分析道。

“巴西共和國也不是什麼舉動都沒有做,結合趙將軍剛剛介紹的情況,我估計幾天前的海上對峙事件不是簡單的偶然遭遇那麼簡單,說不定是巴西共和國政府故意而爲,想要藉此展示海軍實力,進而間接試探帝國政府對巴西共和國介入巴拉圭事件的態度。”

李明遠將各個方面獲取的信息串聯在一起,沉思片刻後,決定道“不管巴西共和國是有意試探還是無意爲之,帝國方面針對巴拉圭事變的總方針不變,

巴西共和國不動,帝國軍隊也不動,必須要等到巴西共和國坐不住,首先派兵進入巴拉圭境內後,帝國軍隊再以正義之師的身份,進入巴拉圭國內。”

“陛下,如果巴西共和國不上鉤怎麼辦?”

“他們不可能不上鉤,四人攝政委員會和討逆聯軍即將進行會戰,巴拉圭西部、北部地區防禦力量空虛,不管巴拉圭內戰結果如何,巴拉圭的國防力量都會遭遇重大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巴西共和國政府無論是出於轉移國內矛盾還是出於收復被佔領國土、挽回國內民心的目地,巴西共和國政府都必須做出出兵的決斷。

雖然豐塞卡和莫拉伊斯等人掌控了巴西共和國的中央權力,但是出兵與否的最終決定權卻不是他們說了算,

現在,既然他們顧忌帝國方面的態度,不敢貿然出兵。那麼咱們就打消他們的顧慮,幫助他們做出決定。”

李明遠心中有了應對方略,當下命令道:“唐部長,明天你們外交部對外發個聲明,以中央政府的名義宣佈帝國將嚴格遵守中立國規定,不會向巴拉圭國內任何一方交戰勢力提供武器和彈藥物資,

還有表明帝國愛好和平的態度,勸說巴拉圭國內各方勢力,儘量採取和平的方式,解決矛盾、分歧。”

“是,陛下。外交部會按照陛下的指示,讓巴西共和國看到漢國的態度。”

外交部總長唐景嵩接下李明遠交代的任務,然後一邊遞上一份名單,一邊開口道:“帝國駐巴拉圭公使陳敬瑚反映,逃離到帝國駐巴拉圭公使館,尋求帝國庇護的巴拉圭政要、權貴人員已經超過了兩百人,其中還包括小洛佩斯的情人林奇夫人以及他們的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陳公使請示這些人該怎麼安排?”

“帝國安全部的情報人員在巴拉圭耗費了數年心血,這些尋求帝國公使館庇護的巴拉圭要員們,大部分是情報人員們費心發展的人員。他們的存在,有利於帝國日後統治並同化巴拉圭人。”

李明遠粗略看過唐景嵩呈上來的名單後,吩咐道:“通過安全部在巴拉圭建立的秘密運輸通道,把滯留在亞松森城內的使館人員、巴拉圭要員們安全轉移出來,其中,要特別注意保證林奇夫人和她的兒子、女兒的安全,後面帝國軍隊進入巴拉圭境內後,他們還有用處。”

“外交部會配合帝國安全部,安全得將滯留亞松森城內的人員全部轉移出來。”

“除了外交部和情報部,中央政府各部門要做好物資準備工作,提前將各項需要的作戰物資運運輸到北部預定儲備區,帝國陸軍參謀部要根據蒐集到的情報以及巴拉圭內部局勢的發展,制定多套可能的作戰方案。”

“是,陛下!”…………

負有相關職責的官員、軍官齊聲應答道。

“海軍第一艦隊和近海警備艦隊要做好臨戰演練工作,加強艦隊實戰應變能力和警戒能力。

同時,新型裝甲巡洋艦的選定與建造、艦齡超過十年的鐵甲艦艦載武器的更替與強化也要抓緊時間完成。”

“遵命,陛下。”

海軍部總長陳森、海軍參謀總長李漢兩人起身接下任務,相互間交換了眼神,然後默契道:“陛下,海軍部和海軍參謀總部初步擬訂了購艦方案,請您過目。”

“噢,海軍部和海軍參謀總部的效率挺高,這麼快就制定好了購艦方案。”

李明遠接過兩人親自奉上的文件,仔細查看了十餘分鐘,然後合上文件,笑着問道:“呈上來的五套購艦方案中,海軍部和海軍參謀總部最傾向於哪一個?”

“陛下,我和李將軍都認爲奧蘭多級裝甲巡洋艦最合適。”

“說說你們的理由。”

“奧蘭多級標準排水量 5600噸,

長91.5米,寬17.07米,吃水 6.86米,常壓狀態動力5500馬力,常壓航速 17節,強壓通風狀態8500馬力/航速 18節,續航力10000海里/10節載煤正常狀態900噸,

水線裝甲帶厚254mm(複合裝甲),高1.67米;裝甲甲板厚50-76.2mm,裝甲盒前後隔堵厚406mm(鍛鐵),露炮臺裝甲牆厚152mm,副炮炮塔厚127mm,指揮塔厚305mm,

火力系統方面,配備2門 234mm/32倍後裝線膛炮×2×1,10門152mm/26倍後裝線膛炮,6門6磅速射炮,10門3磅速射炮,

額定乘員 484人,造價21萬英鎊,具備和大型遠洋巡洋艦一戰的能力。”

陳森根據蒐集到的艦船整體性能數據,照本宣科道。

“奧蘭多級裝甲巡洋艦價格實惠,軍艦整體性能也不錯,不過,那個裝甲盒的度是足夠了,寬度太窄,只是一道1.67米高的裝甲帶在實戰中。恐怕不能對機艙鍋爐艙形成有效的保護,

依我看,倒不如把重量節省下來加強到只有2-3英寸厚的裝甲甲板上,取消這個象徵性的裝甲盒。”

“裝甲帶是英國彭布羅克造船廠設計的防護裝置,等到帝國海軍方面定下購艦方案後,可以去找彭布羅克造船廠協調改進。”

陳森附和道。

“英國人的整體造艦水平要比本土三大造船廠高出許多,在艦船建造技術方面,帝國海軍造利用購艦的機會,向他們好好取經學習,而在設計和武器配置方面,如果認爲英國人設計的不合理,我們也要勇敢指出來,做出針對性的改進。”

“陛下教導的是,海軍部、海軍參謀部會聯合本土三大造船廠,認真審查艦船設計、建造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

“多用點學習、反思,總歸是好的,行了,你們的購艦方案通過了,就按照我上次和你們談話的要點,儘量說服彭布羅克造船廠答應購買一艘、本土自建一艘的簡易模式,爲了達成購艦目的,中央政府可以額外爲海軍提供一筆最高不超過100萬漢元的購艦補貼經費。

好好幹,儘快在7月份之前,完成購艦合同的簽訂問題。”…………

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四百二十三章 潛水艇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備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蠢蠢欲動的周邊國家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變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四十八章 滲透戰術教學第十八章 偵查阿雷基帕第二百二十八章 剛果二第二百零四章 延遲的南洋消息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馬尤四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風波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章與戰功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劉永福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國公使 二第四十八章 滲透戰術教學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一百零三章 解決男女失衡第三百二十章 消化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一百三十三章 瓜伊巴河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第四十九章 商討訓練方案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國反應第一百零五章 奧利瓦戰鬥第一百零六章 俘獲鐵甲戰艦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二十九章 礦產資源開採與電力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二十六章 激戰三第五十九章 視察軍工廠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談破裂第四十八章 滲透戰術教學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七十九章 俘虜逃跑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制與巴西方面情況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四百二十六章 閒暇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納西翁 下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長與融合第一百二十八章 佔據托爾蒂島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發展彙報第四百一十六章 無線電報第二百三十五章 學員與新編制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奧斯易手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馬尤三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一百零五章 奧利瓦戰鬥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五十八章 傷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四百四十五章 航運業 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南太平洋島嶼第四百四十五章 航運業 二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二十七 激戰完第一百二十一章 內部不穩的巴西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奧斯易手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合演習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國人的反擊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應第三十五章 物資清單第八十一章 繳械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見二第九十章 作戰計劃第一百一十六章 安置華人士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三百七十章 降將身死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風波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亞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永福歸順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國政策轉變 二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三十二章 召見盧斯圖亞特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蘭迪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戰略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戰下第十九章 買賣華工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況第二百六十八章 聖菲第五章 動員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