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

漢國、德國兩方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年增長,德國資本在漢國本土也受到政府的歡迎和支持,但是,受限於兩國之間的國力差距和華人族羣在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中的弱勢地位,兩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並不是完全平等的。

擁有德國背景的鋼鐵、機械、車牀製造等重工業產品獲准進入南美漢國本土市場,而漢國方面的優勢產業,比如化工、電力、醫藥等領域產品,卻遭受不同程度的限制,難以獲得與德國商品同等的待遇。

除去工業和經濟貿易領域的不平等,在世界政治外交領域中,漢國也遭受了不平等的對待。

1884年柏林會議,德國作爲主辦國,以出賣漢國在剛果河流域的殖民利益爲籌碼,利用歐洲諸國在非洲地區的殖民矛盾,爲德國自己的殖民事業竊取好處。

國家間的合作和交流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的,漢國和德國最初也是因爲利益締結了經濟合作,但是,即便明白這個道理,可是以徐之宣等人爲代表的少壯派軍人,仍然不能原諒德國人的背叛,沒錯,在徐之宣眼中,德國人在柏林會議中的表現,就是對漢國、德國友誼的背叛,是一種令人不恥的行爲。

漢國方面雖然從德國人手中購買了急需的工業設備,利用聘請的德國技術人員、專家,奠定了工業化的基礎,但是這一切的背後,都是漢國全體國民用辛勤勞作賺到的金錢換來的,德國人並沒有看到友誼的面子上,免去漢國購買機械和聘請技術人員的花費。

不提國家間的友誼,在私人方面上,漢國皇帝李明遠先後挽救了德國皇子和德國現任皇帝腓特烈三世的性命,以私人感情而言,德國皇室欠了漢國皇室的恩情,可是面對漢國皇室的恩情,德國人做出的實質性迴應卻非常有限。

增加漢國留學生數量、加強兩國間在新興領域的合作,德國皇室雖然打着兩國皇室友誼的名號實行這兩種政策,但是促使德國人這樣做的主要原因,依舊是其中蘊涵的對德國方面的好處。

柏林會議雖然過去近五年時間,但是柏林會議的影響卻依舊沒有消散,一場由歐洲列強主導的殖民地瓜分利益,讓漢國國民們認清了歐洲列強的本質,很多原本因爲漢德兩國合作,而對德國產生好感的國民、軍人,也在感受到恥辱之後,學會了理智看待本國與西方諸國的合作。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相繼體會到排華風潮和柏林會議顯露出的西方國家真實面目後,殘存在徐之宣身上的少許東方儒家思想徹底消失不見!

唯有國家強大,方能贏得西方國家的尊重,柏林會議強加在南美漢國國民身上的屈辱,也唯有用軍人的鐵血和英勇洗刷!

心中壓抑着一種雪恥的血氣,因此,在陪同德國軍官教導團前往新京府的整個過程中,徐之宣雖然臉上保持着對德國人的尊重和禮儀,但是卻一直沒有在除軍事和軍工技術以外的領域中,主動與他們交談。…………

1889年4月2日,經歷一週跋涉,德國軍官教導團團長和德國駐漢國公使羅伯茨男爵如期抵達新京府。

在新京府舊時的皇宮內,德國公使羅伯茨男爵開口第一件事情便是就五年前的柏林會議,對漢國方面做出解釋:“在舉行柏林會議之前,威廉一世陛下和俾斯麥首相閣下,都希望邀請漢國和漢皇陛下作爲非洲地區利益相關國代表,派出外交使團,到柏林參與會議,但是,因爲英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四國的強烈反對,威廉一世陛下和俾斯麥首相閣下不得已放棄了邀請漢國代表參會的計劃。

五年前,德意志帝國通過普法戰爭統一了德意志,但是法蘭西國的實力仍然沒有遭受根本性損害,在事關歐洲大陸的國際事件中,德意志帝國很難在大英帝國、法蘭西共和國、比利時王國、意大利王國的一致反對下,通過邀請漢國參會的決議,

柏林會議雖然是在德意志帝國的倡議下舉行的,但是德意志帝國卻無法饒過大英帝國、法蘭西共和國等國家的意見,主導會議的方向和議程,這一點,還希望漢皇陛下能夠理解。”

“威廉一世陛下和俾斯麥伯爵閣下需要爲德意志帝國的國民負責,我能夠理解貴國當初的舉動。”

柏林會議已經過去五年時間,在一件過去許久的事情上面糾纏不放,除了滿足意識的口舌之快,對漢國方面的利益並無益處。

李明遠無意在柏林會議的問題上抓住不放,不過,利用德國人主動上門的機會,爲漢國留學生們爭取應有的尊重,則是必須提出的問題。

德國是漢國留學生的主要目的地,去除學成歸國的學生,1886年之後,每年留居德國的漢國學生數量平均在一萬人以上,數量日趨增加的漢國留學生逐步分散進入德國不同地區的高校就讀,而在這個過程中,雖然隨着漢國國家實力尤其是科技實力的提高,漢國留學生在德國高等院校教師眼中的印象得到逐步改善,但是,同樣因爲留學生數量的增加,經歷西方工業文明洗腦和德意志統一刺激的部分德國白人平民,卻對進入他們國家的華人留學生充滿歧視和仇視。

他們依舊認爲漢國留學生是和以往一樣,只是一些懂得偷奸耍滑、狡猾懦弱的下等人,不配踏入白人居住的國土。

在柏林、法蘭克福等華人留學生聚集地,激進白人故意欺辱華人留學生的事件時有發生,

漢國駐德國公使館多次就類似事件向德國方面提起抗議,但是效果卻很不理想。惹事的德國激進白人被抓後,往往只是被關起來幾天或者僅僅被處於輕微處罰便被釋放,而遭受欺辱的漢國留學生,卻常常得不到應有的補償。

作爲開眼看世界的第一輩留學生,很難避免到類似的不公正對待,但是,如果能夠利用國家的支持,換取留學生們得到更爲公正的對待,李明遠仍然願意做出進一步的嘗試。

李明遠將漢國駐德國公使館以及留學生事務處上報的情況告之德國公使,然後停止講話,靜靜的等待着對方的答覆。

“抱歉,陛下,對於漢國留學生在德意志帝國境內遭受的不公正對待,我個人感到非常遺憾。”

德國公使躬身行禮表示歉意,然後起身解釋道:“漢國華人和德國人有着相同的遭遇,兩個民族都曾經遭受過艱苦和磨難。德意志地區的人民以前也曾經因爲國家分裂,體驗過被其他國家欺凌、侮辱的苦難,

雖然現在德意志國內的國民們對貴國留學生們存有一些誤解,但是我認爲,只要雙方多一些瞭解和交流,以前一些不開心的誤會,都會消失。”…………

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三百四十章 遠東影響第四百七十章 亞松森 二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發展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十五章 山谷伏擊完第一百九十八章 無題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會 完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談破裂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戰略第七十一章 拜見第四十八章 滲透戰術教學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第四百五十七章 比亞里卡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 二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少壯派 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四百四十三章 本土建設第一百五十五章 叢林槍聲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納西翁 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四百零六章 少壯派軍官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關 完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三十五章 物資清單第一百一十章 大勝第二百六十八章 聖菲第四百零七章 少壯派軍官 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一百七十章 招攬華人武裝第二百六十九章 聖菲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一百九十四章 對策第四百五十六章 無題第三百七十四章 京城新氣象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將 下第三十五章 物資清單第七十章四章 離開秘魯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亂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十九章 買賣華工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納西翁 完第三百零七章 無題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十五章 山谷伏擊完第十七章 掃蕩第四十六章 授軍旗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一章 繳械第三百八十五章 風華正茂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亞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納西翁 完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關 完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三十三章 印加寶藏的傳說第一百零八章 解決灘頭戰鬥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一百七十一章 佈局第三十二章 召見盧斯圖亞特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一百四十二章 農業第二百五十二章 基斯馬尤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十八章 偵查阿雷基帕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九十九章 玻利維亞事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接收軍艦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華工移民中轉站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鐵甲艦第二百五十八章 應對與佈局第三百二十七章 宋卡二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當地居民處理辦法第二百八十七章 劉永福的心思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軍成軍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