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國 上

海風陣陣、涼意襲人,秋冬交替之際,位屬熱帶溼潤氣候帶的薩爾瓦多城,幸運得迎來了一段涼爽、宜人的節氣。

薩爾瓦多位於大西洋託多斯·奧斯桑托斯海灣,是巴西東北部沿海重鎮。距巴西共和國里約熱內盧市1649 公里,距巴西商業重鎮聖保羅1692公里。

1879年9月初,巴西共和國政府在英國艦隊協助下,向北進軍,收復了一部分被保皇黨控制的土地。

1879年9月下旬,由英國駐巴西公使牽頭,在戰場陷入僵持態勢的共和派和保皇黨達成臨時停戰協議。

雙方以巴伊亞州境內的蒂尼亞雷島、瓦倫薩、塞拉格蘭德一線爲停火線,停火線南歸屬共和派控制,停火線以北的巴伊亞州北部地區、馬拉尼昂州、皮奧伊州、塞阿拉州、北里奧格蘭州、伯南布哥州等一共八個半州歸屬保皇黨軍隊控制。

停火協議簽訂以後,因爲南北雙方各自面臨不同的危機,共和政府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抗擊巴拉圭並收復被巴拉圭侵略失地的戰事中,而巴西帝國政府則在度過復辟初期的混亂後,開始着手解決內部的黑人叛亂以及政權建設等方面問題。

1879年至1889年十年間,經歷大小一百餘場戰役,巴西帝國軍隊在加西亞、埃貝爾等將領的指揮下,以傷亡1.7萬餘人的代價,逐步解決了困擾良久的黑人叛亂問題。

參與叛亂的黑人青壯被集中關押,爲叛亂武裝提供物資、情報支援的黑人族羣被分批隔離、遷移,以往散佈於巴西南部各個城鎮的黑人族羣,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和消失。

將參與叛亂的黑人以及他們的家屬親族從城鎮和市區中遷移出去,是巴西帝國政府官員、將領們一致達成的共識。

巴西北部黑人白人數量比,遠高於巴西共和政府控制的北部區域,巴西帝國政府統治下的國土、自然資源、人力也皆遜色於巴西共和政府,如果依照共和政府的做法,給予黑人與白人同等的參政議政權利,那麼維繫巴西帝國政府復辟的最後一根支柱也將轟然倒塌,因此,爲了鞏固巴西帝國政府的統治,維護以加西亞、福羅伯特公爵、埃貝爾等爲首的農場主、貴族利益,對控制區內的黑人進行持續性的高壓統治,便成了巴西帝國政府的唯一選擇。

懲罰、遷移參與叛亂的黑人及其家屬親族,然後利用他們遺留下來的財產、土地、房屋來安置、獎賞一路追隨而來的保皇黨分子,通過這種方式,巴西帝國政府團結了以中小農場主爲主的少壯派軍官,迅速穩定了國內的局勢。

十年時間過去,儘管因爲堅決平定黑人叛亂的影響,巴西帝國控制區內長久處於戰亂和財政支出超額的境況下,但是卻收穫了作爲統治基本盤的白人軍隊和平民的支持。

保守白人和少壯派用武力捍衛巴西帝國政府的獨裁統治,而巴西帝國政府則以土地、房屋等戰爭紅利,來回饋參與戰爭的士兵、平民。

細細觀察,不難發現巴西帝國的施政綱領中,有着漢國全民動員體制的影子,同樣是以土地、房屋等獎勵來鼓勵平民參與戰爭,同樣是通過對不同族羣的戰爭來獲取本方發展壯大的資本,稍有不同的一點便是漢國的戰爭對象是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國家,而巴西帝國的戰爭對象是參與叛亂、不服從管理的黑人武裝。

南美南部諸國戰亂不休,在數十年的間斷性戰爭中,漢國通過戰爭的方式,不斷的總結與改進本方的缺陷與不足,而歷經數次慘痛失敗的巴西帝國以及其他諸國,也嘗試着以漢國爲模板,進行改革維新。

巴西帝國的統治核心是保皇黨,而構成保皇黨政府統治基礎的,則是以埃貝爾伯爵爲代表的少壯派軍官。

少壯派往往是激進、衝動的代名詞,但是面對外來思想衝擊,他們有時候卻也會變成進步、開放的代表,二十年前,當巴拉圭戰爭失敗的危機在巴西境內不斷擴散、醞釀,當時還只是一名基層尉官的埃貝爾伯爵(1889年,伊莎貝拉女皇登基被冊封爲伯爵),便借鑑南美漢國軍政思想體系,成立了“巴西利亞騎士團”,然後以“巴西利亞騎士團”的名義,積極得在底層軍官中,傳播借鑑和修改的救國思想,由此,藉助在中下層軍官中的影響力,成爲了巴西帝國統治核心的一員。

接受了外來新式思想影響,並且以此逐步借鑑、構築了自己的價值體系,即便經歷時間了打磨,其思想本質也很難再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距離埃貝爾組建“巴西利亞騎士團”已經過去了二十年時間,二十年時間過去,他本人也由當初一名不值的基層尉官,成長爲帝國伯爵和掌握帝國軍隊核心權柄的將軍。

因爲資歷和軍中威望的因素,雖然埃貝爾以中將軍銜屈居於陸軍元帥加西亞之下,但是加西亞元帥年近八十,身體狀況每況日下,軍隊中的日常事務都是埃貝爾在負責,加西亞元帥也只是名義上的帝國軍隊司令,而埃貝爾卻是掌握巴西帝國數萬軍隊的實際指揮官。

察覺了其中緣由,埃貝爾中將對自己在軍中目前的地位並無不滿,可是,作爲一個有着明確政治報復的軍人領袖,埃貝爾的志向並不僅僅侷限於軍隊,借鑑南美漢國創立歷史,由軍隊走向政府領導核心,成爲巴西帝國實際上的軍政領袖,纔是吸引着埃貝爾持續攀登權力高峰的唯一動力!

要想成爲軍政領袖,進而帶領巴西帝國走向統一和復興,需要埃貝爾爲之做出最大的努力和精力,然而,巴西帝國境內當前的發展和局勢,卻並不能讓埃貝爾滿意!

巴西共和政治控制區總人口660餘萬,白人240萬,巴西帝國總人口230餘萬,白人人口48萬。兩方相比,無論是總人口還是白人人口數量,巴西共和國都佔據着領先的優勢。

軍隊方面,巴西帝國因爲借鑑漢國全民皆兵體制,實行義務兵役制,正規軍和預備役民兵總數達到8萬人,其中白人正規軍和民兵4.5萬,黑人、黑白混血兒以及印第安人組成的二線民兵約3.5萬人,可動員兵力5萬人。

而巴西共和政府方面,一線正規軍和民兵總數爲14萬,可動員預備役兵力12萬人。

外交方面,因爲出賣國家利益,共和政府有着英國支持,而巴西帝國政府在南美洲卻僅僅和秘魯、玻利維亞保持着紙面上的同盟關係,如果發生戰爭,兩國能夠提供的實質性幫助卻非常有限。

至於南美漢國,兩方雖然在應對巴西共和政府方面有着共同利益,但是因爲早期巴拉圭戰爭影響,兩方的關係卻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進展。

縱觀外部政治、外交局勢,巴西帝國完全處於劣勢地位,作爲破解外部困境的關鍵,埃貝爾和巴西帝國政府主要官員、將領們,已經開始考慮改善與漢國外交關係的可能,而內部方面,面對黑人叛亂初步平息的大好局面,埃貝爾心中正籌謀着一個重大計劃,一個即可以徹底解決控制區域內黑人問題,又能夠重啓移民大門,爲巴西帝國帶來急需歐洲白人移民補充的龐大計劃。

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風波第二百六十九章 聖菲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軍艦二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將 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鐵甲鉅艦時代第二百九十二章 留美幼童第三百九十三章 進展第八十二章 進入印第安村落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九十九章 玻利維亞事了第二百六十 剿滅第三章 佔領礦場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發展第六十三章 海上戰鬥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七十章 港口見聞第一百六十六章 納土納島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軍競賽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會 完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少壯派 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納土納羣島發展第四十七章 閒聊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員選拔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三百二十七章 宋卡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第九章 實力擴增第一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四百一十章 英國政策轉向第二百八十五章 灘頭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四百三十章 德國人 完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見二第六十一章 華人海盜第一百三十四章 退役士兵安置點第三百四十章 無題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飛龍島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國人的反擊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營制度推廣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起第五十三章 演習結果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九章 實力擴增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河內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發展第二百二十四章 軍艦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整頓 完第八十一章 繳械第六十八章 演習開始前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十七章 掃蕩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二百五十三章 納土納羣島發展第八十七章 戰鬥第四百五十六章 無題第一百九十九章 軍政分離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蘭迪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四百五十五章 強盜的邏輯第二章 暴動第一百五十四章 叢林槍聲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國人的反擊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一百五十四章 叢林槍聲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礦場到手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風波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軍成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實力對比第八十一章 繳械第四百五十六章 無題第三百九十八章 發展與改革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十八章 偵查阿雷基帕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五十五章 輕視第五十三章 演習結果第八章 戰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