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帝國 完

“既然大家對遣返叛亂武裝人員達成了共識,那麼這件事就交給加西亞元帥和埃貝爾將軍施行。”

伊莎貝拉女皇坐在主座上,給遣返黑人方案定下了最終決調,接着,她把目光轉向坐在前排的皇室姻親—海軍總司令德烏伯爵:“德烏伯爵,接下來一件事關帝國海軍的要事,就由您爲大家介紹吧。”

“是的,陛下。”

德烏伯爵站起身,開口道:“1879年,南北分裂初期,帝國政府控制區域包括中北部沿海九個州,在英國人插手帝國內部戰爭後,共和叛逆份子從帝國軍隊手中奪取了巴伊亞州南部地區,自此以後,帝國與共和叛逆份子的對峙線由巴伊亞州、米納斯吉拉斯一線,退後至蒂尼亞雷島、瓦倫薩、塞拉格蘭德一線,因爲實際控制區域減小、南北兩方一線對峙線後移,帝國臨時首都薩爾多瓦一直面臨着共和叛亂軍隊的威脅。”

德烏伯爵單純得敘述南北分裂後,巴西帝國面臨的局勢,臉上看不出明顯的情緒變化:“1879年至1883年期間,帝國海軍繼承了佩德羅二世陛下時期的主要海軍實力,因此,在面臨共和叛逆政府的陸上軍事壓力時,可以憑藉海軍優勢,維持雙方前線武裝力量的平衡。

不過,從1883年起,情況起了根本性變化,隨着共和派叛逆集團從英國訂購的先進軍艦陸續返回南美,帝國海軍原本具有的海上優勢迅速被抵消,南方叛逆集團對帝國本土,尤其是距離前線對峙線的帝國首都薩爾多瓦的直接威脅,越來越大。…………”

“薩爾瓦多是中北部地區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如果因爲南方共和派集團的軍事威脅,遷移帝國中央政府機構,恐怕會在帝國控制區域內,引起普通臣民的恐慌和不可預測的政治騷動。”

聽完德烏伯爵的話,直觀認識到前線陸海軍軍事力量失衡,導致的聯動效應後,福羅伯特公爵第一時間感受到事情的嚴重性。

“遷都並遷移帝國中央政府是最後一步,不到前方對峙線崩潰到無可挽回的情況下,不能走出這一步。”

福羅伯特公爵思索片刻,開口道:“除了遷都之外,伯爵閣下是否還有其他應對方案?”

“有的,福羅伯特首相。”

德烏伯爵給了福羅伯特公爵一個肯定的答覆,解釋道:“根據歐洲方面(主要是葡萄牙皇室)和一部分傾向於帝國政府的南方海軍軍官傳回的情報分析,南方共和集團海軍目前擁有包括三艘向英國訂購的5000噸級裝甲巡洋艦、一艘即將完成建造的4000噸級中型巡洋艦,三艘排名量2000噸級左右的老式鐵甲艦,十餘艘小型岸防炮艦在內的,總噸位在2.4萬噸到2.8萬噸之間的海軍艦隊。

對比帝國海軍方面,海軍各分艦隊總共擁有各型艦船31艘,總噸位2.5萬噸,在海軍總噸位方面,帝國海軍與南方叛逆集團掌控的海軍力量處於同一水準,

但是,在實際的海上作戰方面,因爲南方共和集團擁有的海軍主力多是新近購買的先進裝甲戰艦,而帝國海軍主力戰艦都是繼承自佩德羅陛下時期的老式鐵甲艦,所以,如果爆發大規模海上衝突,帝國海軍難以承擔起保衛帝國海上安全以及協助帝國陸軍守衛本土的重任。

而要抵消南方共和集團對帝國本土的海上軍事壓力,應對方法主要有兩個,

一是恢復海軍購艦計劃,尋求向英國、法國或者德國等歐洲國家購買先進戰艦,進而逐步扭轉南北兩方海軍實力對比失衡的問題。

二是跳出海軍軍備競賽的圈子,從其他方面對南方共和集團進行政治、經濟、軍事多方面打擊,削弱南方共和集團的總體軍事力量,爲帝國政府恢復經濟、發展軍事力量贏得時間。”

“帝國本土平叛戰爭結束,等到遣返黑人計劃完成,帝國本土潛在的叛亂風險消失,那時候可以將一部分用作平叛經費的財政資金轉移到購置新式戰艦方面。”

接着德烏伯爵的話,加西亞元帥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雖然加西亞元帥出身於巴西陸軍,但是軍銜和職務達到他這一等級,考慮問題的範圍便不只侷限於陸軍一處,陸軍是對抗南方共和集團的主力,海軍也是對抗南方共和集團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在大局面前,讓渡一部分利益用於發展海軍,也是應有之議。

“未來兩年,帝國政府可以擠出總計35萬英鎊的外匯資金(摺合庫平銀125萬兩),用以訂購一艘5000噸左右的裝甲巡洋艦。”

聽過德烏伯爵的介紹,福羅伯特公爵知道南方共和政府在1885年訂購的5000噸級裝甲巡洋艦阿奎達班號訂購價格爲34.5萬噸,所以在阿奎達班號報價的基礎上,多加了5000英鎊。

“巴伊亞州是帝國控制區域內,平叛活動進行最徹底的地區,而且因爲巴伊亞州與南方共和叛逆集團控制地區接壤,最近七八年時間內,總計有超過十萬對共和集團施政措施不滿的白人越過邊界,進入帝國政府控制的巴伊亞州中北部地區,如果因爲海軍方面的原因,做出遷都的決定,將使平叛戰爭取得的有利條件徹底喪失,所以,單單是爲了巴伊亞州境內十餘萬追隨女皇陛下的臣民,也不能做出妥協和退讓的舉動。”

遣返黑人計劃是埃貝爾心頭的頭等大事,作爲巴西帝國目前的統治核心,巴伊亞州中北部地區的白人數量已經達到14萬人,其人口占比也增加到總人口的百分之32,而且隨着轄區內參與叛亂的黑人被遷移、遣返,以及南方地區持續涌入的白人人口,巴西帝國控制的巴伊亞中北部地區,白人比例很有可能在未來五年內,增長到百分之50。

爲了遣返黑人計劃順利實行,埃貝爾跟隨加西亞元帥的角度,同樣同意了一定程度向海軍方面傾斜財政資金,訂購新式戰艦的方案。

應對南方共和政府威脅、保衛巴西帝國是衆人的一致利益所在,因此,訂購新式軍艦,部分抵消南方海軍的軍事優勢,成了衆人的共識。

“帝國領土的核心區域被南方叛逆集團佔據,依靠中北部沿海地區八個半州的財政收入與南方共和政府進行海軍軍備競賽,對帝國政府不利,因此,在拿出一部分財政資金,盡力發展帝國海軍的軍事力量同時,聯合外部力量,牽制、分散南方共和政府的軍事力量,則是帝國政府當前必須要重視的方面。”

略過訂購新式軍艦的具體細節不提,德烏伯爵把接下來的重點放在了聯合外部力量、共同對抗巴西共和政府的威脅方面:“帝國南北分裂以來,南美洲局勢發生了本質性變化,巴拉圭國王小洛佩斯雖然通過巴西共和政府軍力空虛的機會,佔據了南馬託格羅索州和戈亞斯州一部,但是巴拉圭內部動盪不安,加上小洛佩斯身患重病,對巴拉圭國內的控制力度逐步降低,即便帝國政府拋棄之前的恩怨,主動與巴拉圭聯合,也達不到有效牽制南方共和政府的目的,

除了巴拉圭之外,秘魯、玻利維亞經受鳥糞戰爭影響,內部割據武裝勢力林立,同樣沒有能力替帝國政府分擔軍事壓力。

排除巴拉圭、秘魯、玻利維亞幾國,曾經與帝國政府敵對的的漢國方面,人口和軍事實力居於南美洲首位,是當前唯一有能力對南方共和政府進行武力壓制和威脅的國家,

而另一方,漢國綜合國力遠超過南美各國,與漢國合作,雖然有利於緩解來自南方共和集團的軍事壓力,但是在未來,也可能因爲漢國實力進一步增長,給帝國政府帶來更大的軍事、政治壓力。”

收到漢國方面通過席爾瓦傳來的合作意向,德烏伯爵情感上不願意同意與往日敵國合作事實,可是面臨南方共和集團的軍事威脅,在個人利益以及整個巴西帝國存亡的考驗前,德烏伯爵最終還是將席爾瓦轉達的合作方案,在會議上提了出來。

“與漢國合作既有風險也有好處,在今天會議開始前,漢國方面派人私下傳遞消息,想要與帝國政府達成一致應對南方共和政府軍事威脅的協議,只是合作事宜過於重大,我得知消息之後,不敢隱瞞,在得到女皇陛下許可後,才藉着這次會議的機會,當面向各位提了出來,希望經由各位商討後,能夠做出適當決斷。”

“東方人對土地太過貪婪,他們的皇帝總是把目光盯在北方的土地上,和漢國合作,在未來面臨的風險太大。

但是,如果拒絕漢國伸出的橄欖枝,單憑帝國一方面的實力與得到英國支持的南方共和政府對抗,恐怕帝國政府還沒有看到漢國在未來進一步壯大的危機,便倒在南方共和政府與英國聯合的軍事壓力之下。”

漢國軍隊的實力和漢國皇帝對土地的貪婪,經歷數次戰爭,已經被巴西帝國一衆高層們所得知,但是,即便明知道和漢國合作,意味着給漢國壯大實力的機會,

可是,一衆巴西帝國高層們,在面臨迫在眉睫的威脅時,還是選擇了最有利於他們的決斷。

正如一句直指本質的話,會有背叛階層的個人,卻不會有背叛階級的階級。

宮殿內一衆貴族、將軍的利益,依附於巴西帝國和帝國賴以維繫的體質,如果巴西帝國沒了,他們的利益便也沒了,相比南美漢國未來可能的威脅,守住當前的階級利益,孰輕孰重,不難做出選擇。

埃貝爾的一句話,說出了與南美漢國合作的必要性,而接下來,德烏伯爵透漏的一個好消息,則促使猶豫不決的衆人做出了肯定的決定。

德烏伯爵是巴西帝國海軍司令,在管理巴西帝國方面的海軍艦隊事務的同時,他還通過佩德羅二世時期留下來的關係,與南方共和政府海軍內部,一部分傾向於君主制度的高級將領,保持着緊密的聯繫,

德烏伯爵粗略得將自己掌握的秘密說出來與衆人分享,並且透漏了,未來利用漢國與南方共和政府爆發戰爭的機會,煽動南方共和海軍艦隊反正的計劃。

按照德烏伯爵的計劃,如果行動順利,能夠得到一部分南方共和政府海軍軍艦的反正投效,不僅巴西帝國海軍的實力能夠得到增強,而且還可以以此爲突破口,打擊南方共和政府的執政基礎,爲重新統一巴西帝國創造有利條件。

會議過後,巴西帝國內部的官員們再一次緊鑼密鼓得忙碌了起來,

埃貝爾負責執行遣返叛亂黑人行動,

德烏伯爵負責購買先進軍艦、抓緊聯繫、策反南方共和政府海軍軍官,

而福羅伯特公爵和內閣各部門官員,則一方面忙着籌措財政資金,一方面執行內部清理計劃,大規模打壓帝國內部殘餘的異見份子。(包括共和派和對巴西帝國抱有敵意的黑人叛亂份子。)……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軍投降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勢發展第四十五章 會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軍成軍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鷹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華 完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永福歸順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亞 完第二十七 激戰完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會 完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二第九,二章 破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發現奸細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二十九章 佔領阿雷基帕第二百二十五章 漁民的兒子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飛龍島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隊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務安排第三十三章 印加寶藏的傳說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三百零八章 整頓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勢發展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六十五章 《軍法條例》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九十九章 玻利維亞事了第一百零五章 奧利瓦戰鬥第一百七十章 招攬華人武裝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國公使 完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二百六十九章 聖菲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納土納島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七十九章 俘虜逃跑第三十五章 物資清單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勢發展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掃蕩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個十年計劃蠢蠢欲動的周邊國家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亞里卡 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少壯派 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會與留學生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戰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宋卡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礦產資源開採與電力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九十七章 和談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擊炮和商談購買工業機械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關二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一百二十四章 龜島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飛龍島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務安排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制與巴西方面情況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第三百九十四章 經濟危機與機遇第一百八十章 戰後影響第六章 杜拉亞礦場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第二十章 傳遞情報第三百三十三章 醫藥領域現狀第十九章 買賣華工第三百一十一章 整頓 完第三十三章 印加寶藏的傳說第四百五十七章 比亞里卡第二百三十五章 學員與新編制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戰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經濟貿易合作第一百五十章 整體計劃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國反應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擊炮和商談購買工業機械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一百三十四章 退役士兵安置點第三十五章 物資清單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發展與改革第九十七章 和談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盜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