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河內城

南洋軍團自全殲法國土著殖民軍後,便着手派出安南人、華人情報員潛入法國人佔領的據點,偵查法軍的佈防情報。

3月24日,利用從三百餘名情報員那裡得到的情報,南洋軍團繪製出一份標有包括道路、障礙物、防禦工事等內容法軍佈防圖。

“河內的城牆分爲內外兩層,內城是一座四周砌有高達5米的磚牆,縱橫均爲300米的四方城邦,城牆上插滿交叉相系的

竹樁,這些竹樁向外突出約2米寬,可以阻擋敵人登城。城牆上部寬約10米,上面架設着四座炮臺和守軍的掩體。

城郭四面的中間各有一座磚砌大橋橫跨在護城壕上,並通向半圓形箭樓的正中,大橋入口處有一扇竹製大門把關,另有一扇木製大

門通過半圓形箭樓和城郭,城郭東門已用磚封閉。城郭四周圍有一條寬約20米、深3米(其中有1米注滿泥水)的護城河,護城河與城郭之間又有一條8米寬的土道,河的坡面極其陡峭,並且用磚石砌成。

在城郭內,有一座高達18 米的塔樓聳

立其中,從塔樓上面可以俯瞰着遠處的景物。爲河內城的制高點。”

一切準備就緒,南洋軍團各部隊集結完畢,南洋軍團情報部負責人樑興向衆人介紹河內城防禦情況。

樑興手拿教鞭,指着鋪開的地形圖繼續道“

城郭四周即是城廂,是由四排磚房或柴泥土屋構成,這些房屋坐落在通往外城四門的道路兩旁。

外城四門全用大塊磚石砌成,東西兩門均已用泥土封閉,南北兩門則可開啓。城門之間有一道防禦工事溝通,是由一堵高4 ~5米的土牆構成,牆上挖有炮眼或雉堞,其上用木塊或柴排覆蓋,使城上守軍可以在開槍施炮時掩蔽。

女牆周圍開有一條寬5米的壕溝,溝中注

滿從附近小河流人的河水。壕溝上有一層用未經修剪的幹茅竹構成的鹿寨。在壕溝和女牆之間還有一道3~4米寬的坡徑,

其上密密麻麻地蓋有一層高達8~ 10米的青竹,把整座城市完全掩蓋起來,使外人無法窺見,這層竹籬在密集的火力下構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

河內城是安南人在北阪地區建造的軍事重鎮,法國人自從輕而易舉的攻佔河內城後,除了利用安南人留下的現有防禦工事進行佈防外,還封死了西門、北門、東門三個方向的出口,只留下城南離江四百餘米的南門出口,並且安置了一艘小型鐵甲艦和四艘炮艦協助防守。

城南方向是河內法軍防禦重點區域,除在江中部署軍艦狙擊我軍進攻外,法國人還在沿江堤岸附近構造炮臺,威脅我海軍炮艦編隊從水上進攻的通道。”

“法國人在城南沿江方向部署了多少兵力?”

“根據城內我方情報人員傳來的消息,城南方向守備指揮官爲法軍少校韋醫,其手下有李維業調派的240餘名海軍陸戰隊士兵、500餘名黑人士兵,如果再包括被法國人強行招募而來修築沿江工事的安南青壯,法國人在城南方面最多可以動用1300餘名士兵進行防守。”

“法軍在其它方向守備力量如何?”

唐景嵩開口問道。

“通過多次火力偵察的結果分析,大致能夠基本推斷出河內守軍的情況,從河內到北寧的正面方向,法軍防守嚴密,兵力較強,但側面的防守則比較虛弱。

因此,我建議從正面進攻河內城,集結主力部隊攻打從河內到北寧方向上的防禦工事,雖然這種進攻方式可能給我軍帶來一定程度的傷亡,但是效果最明顯,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消滅北阪地區的法軍主力部隊。”

“樑部長的建議不錯,諸位還沒有其他想法,儘管提出來。”

梅東興站起身,問道。

“各位大人,職下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唐兄參謀官的職務已經得到本土認可,自然應該多多爲南洋軍團的作戰行動出謀劃策纔對,有什麼話儘管說,但有不足之處,我們討論過後,再做補充就是了。”

“那唐某便直說了。”

唐景嵩向着衆人拱拱手,開口道“職下乘船,從紅河進入安南境內時,發現天德江與六頭江匯流處水流湍急,水量極大,而兩河匯流處距離河內城不到二十里,若是提前在兩河匯流處截流蓄水,然後在臨戰時,破堤放水,以湍流衝擊法軍部署在江中的軍艦和沿河工事,稍後,我軍再派遣炮艦趁水量上漲的機會,順流而下,攻擊法軍軍艦和炮臺,掩護主力部隊從南門方向發起進攻,當有更大機率的成功性。”

“天德江水流平緩,匯入一部分六頭江江水後,雖然不能以水淹城,不過用以暫時打亂法軍沿江防線,倒是不難。”

梅東興找到地形圖上標註的兩江交匯處,看了一會後,很快做出決定,採納唐景嵩提出的進攻方案,然後在唐景嵩提出方案的基礎上,做出部分改進,制定了最終的進攻部署:

由李文彩帶領2500名南洋軍團正規軍,從上清坊出發,越過六頭江左岸,沿着

天德江前進,過江到志村塘與陳新桂率領的第二支進攻部隊會合。

而陳新桂則帶領1000餘名士兵,繞過河內被封死的西門,沿水路到六頭江和天德江匯合處登陸,奪取鎮橋及塗山的高地,從側面進攻法國軍隊在天德江的防禦工事,以便李文彩所部通過該處。

兩支部隊的會合一旦在天德江左岸實現,會合起來的這兩支部隊繼續向前推進,攻擊法軍的第二條防線,主要是用軍艦炮火轟擊從中山延伸到拉貝的水壩和從北寧到搭橋的水壩。擊潰守軍後,順勢攻入南門,佔領河內城。

3月27日上午10時,六德江水流暴漲,四艘排水量500噸的炮艦、三艘排水量300餘噸的炮艇順着暴漲的河水,順流而下攻擊法軍,

上午11時,南洋軍團炮艦編隊摧毀四座小型沿江堡壘,順利突破至距離河內城南門六裡處。

中午12時,法國江上軍艦不敵南洋軍團炮艦突襲,一艘小型鐵甲艦受創被俘,兩艘炮艇被擊沉,一艘炮艇趁亂逃離,兩艘炮艇被俘獲。

法國軍艦編隊全軍覆沒,沿岸工事被摧毀殆盡,隨後,下午三時,李文彩部和陳新桂所部擊潰負隅頑抗的法國守軍,成功突破南門守軍防禦,進入河內城。

傍晚五時零七分,河內城大部被佔,法軍守備司令李維業見援軍斷絕、突圍無望,在南洋軍團勸降代表不虐待俘虜、保證被俘法軍人身安全的承諾下,下令全體法國軍隊和隸屬的黑人土著、安南軍隊停止抵抗。

由此,南洋軍團以傷亡300餘人的低價,取得了擊斃法軍189人,傷110人,俘虜白人士兵400餘人的大勝。(黑人土著和安南僕從軍一般不計入軍功記錄。)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一百二十一章 內部不穩的巴西第三百七十八章 無煙火藥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談完成,初步安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穩固發展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第三百四十章 遠東影響第三百八十二章 萬金油第一百零二章 斷巴西聯軍後路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合演習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國公使 完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軍事造船廠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組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貧民第四百三十章 德國人 完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維亞土著第一百八十一章 勢力倍增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隊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談完成,初步安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勢突變,巴西求和!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設備類別第二百三十五章 學員與新編制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國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馬尤 完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一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納西翁 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國反應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航運業 完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況第一百零五章 奧利瓦戰鬥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第八十二章 進入印第安村落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發展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安置華人士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二百八十四章 應敵第四百二十三章 潛水艇第一百零四章 大戰前的休整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亞松森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蘭迪第三百三十六章 鐵路交通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六十八章 演習開始前第九十三章 戰後分配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七 激戰完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五十四章 狩獵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飛龍島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一百零一章 大幕開啓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三十章 秘魯軍馬場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關二第二十章 傳遞情報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馬尤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應對與佈局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礦場到手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發展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上第十九章 買賣華工第六十五章 《軍法條例》第四百六十九章 亞松森第六十一章 華人海盜第三百一十章 整頓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羅薩里奧戰役結束第二百一十四章 經濟貿易合作第二百二十章 留學生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勞工問題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軍競賽一第一百零九章 巴西騎兵之殤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就緒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尋釁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