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國反應

河內戰後,在如何對待安南的問題上,法國政府和軍內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以新任內閣總理兼外交部長茹費理爲首的一些人,主張安南事件擴大化,傾向於繼續從歐洲本土調派兵力,支援交趾支那殖民政府。

而以海軍將領米樂將軍爲首的一些軍人,則認爲根據河內戰役的結果,表明南洋軍團具備不遜色於交趾支那殖民軍的戰鬥力,南洋軍團裝備着精良的火槍、火炮,戰略物資儲備充裕,其主力部隊人數高達萬人,如果法國軍隊捲土重來,南洋軍團仍然是法國佔領安南最大的敵人。

米樂等海軍將領向法國政府提出建議,主張分兩步完成侵吞安南的計劃,

首先派遣三到四千人左右的法國軍隊支援西貢,穩定法國在南阪地區的統治,同時在與漢國方面的談判中,表現出願意妥協的誠意,答應一部分漢國方面提出的條件,用南太平洋地區一些面積狹小的島嶼爲條件,換取南洋軍團佔據的安南北部地區,從而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掉法國殖民政府佔領安南全境的最大阻礙。

其次,在與漢國方面達成協議後,逐步向順化朝廷擴張影響力,扶持親法派大臣,選擇一部分可以利用的安南宗室爲傀儡,以備在合適時機,由交趾支那殖民軍出面,支持其取代嗣德帝,成爲安南新一任國王。

米樂等海軍將領的主張得不到內閣總理茹費理的認可,幾名高級海軍將領還因此遭受政府內部官員人攻訐,以至失去領軍支援安南的機會。

4月7日,茹費理以外交部長的身份,向漢國方面傳達出雙方議和停戰的三個條件:

一、法國與安南爲往來邦交國,兩國訂立有正式的通商章程和稅關規則,漢國方面強行干涉法國、安南兩方關係,指使華人軍團襲擊交趾支那軍隊,挑釁在先,理應向法國政府賠款致歉,歸還華人軍團私自扣留的海關稅收、僑民資產等財產物資。

二、法國與安南合作緊密,安南政府在實質上已經接受法國政府保護。依照當前情形,漢國方面不能限制或攔阻法國保護越南之權利。

三、漢國方面撤離駐留在安南的華人軍隊,

將鴻基煤礦等礦產資源區交由交趾支那政府管轄,作爲對等條件,法國政府願意就法屬波利尼西亞、剛果地區主權歸屬問題與漢國政府進行協商解決。

法國人意圖用條約的形式,一舉完成對安南全境的吞併,並且在和談條約中,將發動戰爭的責任歸於漢國方面,否定南洋軍團抗擊法國殖民軍團侵略的正義性,繼續迷信於法國軍隊的武力,對漢國政府執行進一步的欺詐與勒索政策。

爲了達成上述目的,法國內閣命令中國海分艦隊司令利士比少將,率領麾下艦隊主力,趕往安南海域,對南洋軍團進行海上威懾,協助法國遠征軍對安南北部地區的進攻行動。

五月初,法國遠征艦隊抵達安南,根據法國政府的指示,遠征軍司令孤披、中國海艦隊司令利士比、南阪守軍指揮官波滑三巨頭在交趾支那殖民總督府所在地西貢聚會,商討如何佔領安南的軍事計劃。

南阪指揮官波滑認爲:“順化是衝突與鬥爭的策源地,從那裡發出了(一切)在北阪地區繼續戰鬥的命令及向南洋軍團請求援助

的呼籲。一旦順化政府被打敗,在安南北部的抵抗失去了領導,將導致安南人的抵抗意志迅速消失。至於南洋軍團,在安南屈服之後,失去安南政府的支持,將喪失繼續抵抗的動力。”

交趾支那殖民政府三巨頭就解決安南問題互相交換了意見,隨後達成了共識,決定

實行雙管齊下、兩路出擊的計劃,

即由利士比率領7艘艦艇和1000名法國陸戰隊士兵攻取順化,波滑率2000餘法國士兵、600名阿爾及利亞士兵、1700名安南土著士兵攻打南洋軍團和黃佐炎防守的北阪各地區。

吸取李維業輕敵大意、全軍覆沒的教訓,波滑在對南洋軍團佔據的各省份發動進攻之前,不斷派出小股兵力試探南洋軍團的兵力部署情況。

如五月四日,有法國士兵駕駛武裝輪船三艘,三枝桅者一艘,枝半桅者二艘,駛進山西省下轄的瑞香社,南洋軍團有小型炮艇兩艘駐防該處,登即開炮轟擊。炮艇排水量只有一百五十噸,炮位不大,只有一百斤,連發五發炮彈,擊中三桅船頭板片,擊傷法國士兵三人,剩餘船隻倉皇逃竄。

九日,又有輪船三枝桅三艘上駛,直薄山西

省下轄丹鳳口,安南百姓人心驚慌,很多人害怕法軍禍害,攜家帶口向河內等地區遷移。

十日,法人輪船二艘上駛,欲犯山西

省城。華軍截擊於上池社,其船隻到左鳳即行折回。

五月十五日清晨,探報法人由南阪出隊來犯,其衆不過五百名,多系客勇、教民,法兵絕少。華軍派四連出外,分途埋伏,而以勁旅趕先迎誘,後率三連五百餘衆,正面迎擊,殲敵四百人,餘衆狼狽逃竄。

經過幾次這樣的試探後,波滑對南洋軍團的防備和戰鬥力有所瞭解。

五月十八日,波滑向政府法國報告南洋軍團防禦陣地的情況稱:“敵人的南部防線自河內省起,經興安省、太平省、海防市爲一弧形防線,北部防線自太原省至北幹省、諒山省。在河內、海防兩地,有多處軍事堡壘,四周圍有戰壕、隔離牆,沿海和沿河地區設置炮臺,可朝沿河行駛的炮艦進行炮擊。

從寧平到河內的路況極好,完全可以通行。從南寧到河內的公路雖稍差,但亦可通行,其他公路路質較差,但亦並非不能通行...……”波滑認爲他手中目前掌握的兵力不足以在作戰中穩操勝券,還需要一些時間來作準備。但是,爲報復心理所激動的孤拔對他的這種行爲不滿,他向波滑指出:“我們猶豫不決的態度,長期呆在柵欄和壕溝後面按兵不動,給我們因爲河內的不幸事件,已經受到嚴重破壞的威望帶來極大的損害;任何推遲向前挺進都會被我們的敵人視爲一種軟弱無力的跡象,我懇求將軍要加快奪回河內城的計劃,以挽回交趾支那總督府在歐洲的聲譽和形象。”

由於受到這樣的壓力,波滑只得承諾,在第二批就近支援的1700名非洲殖民軍團抵達安南以後,立刻恢復對安南北部地區的攻勢。

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國公使 二第二百四十九 落幕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關 完第一百五十章 整體計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發展規劃第四十五章 會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穩固發展第四百四十一章 佈局與準備第四百四十八章 航運業 完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靈萱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軍成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盜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選擇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國 下第四百三十章 德國人 完第一百三十四章 退役士兵安置點第一百八十八章 貸款博弈第二百八十九章 統一阿根廷第一百一十一章 遠征結束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三十四章 交談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八十七章 戰鬥第一百四十二章 農業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飛龍島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國干涉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鷹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國士精神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結束第三百七十三章 海軍機構重組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二百五十三章 納土納羣島發展第三十七章 發現山洞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河內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遠征結束第一百八十章 戰後影響第二百六十九章 聖菲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員選拔第一百零三章 解決男女失衡第二百章 改造國民性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營制度推廣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關 完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二十九章 佔領阿雷基帕第四十九章 商討訓練方案第五十五章 打賭第四十五章 會議第四百四十一章 佈局與準備第四百四十八章 航運業 完第四百二十六章 閒暇第一百九十二章 糧食自足第九十四章 決戰前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國 上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納西翁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鮮女性移民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四百零七章 少壯派軍官 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瓜伊巴河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國崩潰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飛龍島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馬尤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靈萱第五十九章 視察軍工廠第二百六十 剿滅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勢發展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亞 完第三十七章 發現山洞第一百零三章 解決男女失衡第七十三章 俘虜達丁尼第一百六十六章 納土納島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發展第一百九十三章 營地失守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合演習第一百八十九章 貸款博弈二第四百二十章 社會保障第十五章 山谷伏擊完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四百五十七章 比亞里卡第一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軍競賽一第九十章 作戰計劃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後續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華工移民中轉站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蘭芳來人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