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英才匯聚

李維業所部被圍困後,北阪地區法軍驚慌失措,一度欲棄城而逃。

但接替盧眉任交趾支那總督的沁衝很快就鎮定下來,着手採取補救措施,他任命交趾支那駐軍司令波滑將軍爲北阪地區的最高指揮官,指揮可以從交趾支那調動法軍和大部分新招募的安南土著士兵,配備充足的槍炮彈藥,火速出發前赴河內。

同時請求法國政府派來2500名士兵和三連炮兵組成的增援隊伍,其中1500人組成遠征軍到北阪地區。

在接到李維業被圍困的噩耗的第六天,交趾支那總督府已調集總共500名陸戰隊、土著殖民軍,準備前往北阪地區援助李維業。

到3月10日,由於援軍的陸續到來,北阪地區法軍及土著殖民軍數量已約達2600人。而在3月5日,法國政府剛剛通過給安南地區增派2500名援軍、撥款550萬法郎的法案。

現在,遠在千里外的法國政府也急忙派遠征軍前往北阪地區,這支遠征軍包括每營600人的三個法國步兵營,每連125人的四個土著步兵連等共約2000餘人;任命孤拔爲東京灣海軍司令,以加強海軍的指揮力量。同時還任命何羅榿爲東京特派員,前往管理北阪地區的行政事務,使法軍能集中力量對付南洋軍團。

如此一來,南洋軍團很快將面臨孤立作戰、海軍力量對比失衡的嚴峻局面。

爲了對付法軍的反撲,李明遠在繼續命令駐法國公使加強與法國政府談判的同時,也給南洋軍團下達作戰指示,命令梅東興等人利用法國援軍尚未抵達安南的空隙時間,

解決李維業等部法軍部隊,加強南洋軍團的防禦能力,以預防法軍在優勢海軍力量協助下,對南洋軍團發動致命性打擊。

接到李明遠的明確作戰任務後,梅東興立刻做出應對方案。

首先在獲得本土政府許可的前提下,動用鴻基煤礦、商業交易、走私等方面獲取的收益,大力在安南、泰國、宋卡、大陸等地區,以每月四兩銀元的標準,招募青壯從軍。

其次,本着料敵與寬,多多益善的考慮,梅東興在動用儲備武器裝備的同時,指示設立在香港、澳門等地區的情報站點,多多購買火槍、火炮、彈藥、中西醫藥材等重要物資。

最後,不再等待安南政府軍的援助和配合,自行調動可用的正規軍和各地華人武裝,在一個時間內,對河內城發起總攻,解決掉法國人紮在安南北部的釘子。

和安南接壤的大陸地區,滿清朝廷內部仍然有一部分漢人官員尚懷有國家大義,這些人

很不滿意清政府的懦弱膽怯,紛紛上奏分析利弊,指出法國不足畏懼,滿清政府仍應堅持助派兵入越抗法的正確決策。

如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張佩綸提出:“

中國確實很貧窮,法國也不是十分富裕,現在雙方主客形勢變化,中國佔有地理優勢,這個時候朝廷尚且怯惴不安,遊猶豫不決,不敢做出果斷決策,等到藩屬國安南被法國人攻滅,倖存的如朝鮮等國家必然對列強心生畏懼,與朝廷離心,實在是鑄爲大錯,悔之已晚。”

他還指出,梅東興等人雖然早年起義造反,但是他們到了安南以後,不再與滿清朝廷爲敵,也沒有回到大陸地區從事叛亂活動,現在滿清國事艱難,國家不宜多樹強敵,應該主動與漢國修補關係,放棄一直敵視海外華人的政策。

吏部候補主事唐景嵩奏稱:中國如不敢抗法,則連梅東興所部不如,

“梅東興所部早年不過太平軍一殘部,帶領數數千流民、青壯,馳檄文,敗敵將,法國人行跡狼狽,被梅東興所部分割包圍在幾個孤立據點,進退兩難,而堂堂天朝上國,諸多文武大臣以老成持重爲託詞,不敢出兵與法國人交戰,雖然表面有說辭來應對安南政府,但是怯弱畏懼至此,難道不怕億兆國民和太平軍餘部恥笑嗎?”

主戰派官員的建議,毫不意外的遭到清政府的駁回,而像唐景嵩一樣,在奏摺中言行過激的官員,則以不體朝廷苦心,思慮不當的說法,遭受一番訓斥後,以考察安南局勢的名義,發配到局勢危機的北阪地區,任其自生自滅。

滿清政府對外屈膝退讓,對內殘暴壓迫的本質,在鎮壓太平軍起義後的幾十年中,越來越顯露無疑,先是在遠東方向步步退讓,致使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被沙皇俄國吞併,接着小小日本也上來打臉,

1874年日本入侵臺灣,隨後滿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北京和約》,和約規定,清政府以“撫卹”及支付“修道、建房”費用爲名向日本侵略者賠償50萬兩白銀,同時,

和約中竟有“茲以臺灣生番曾將日本國屬民等妄爲加害”,日本出兵乃爲“保民義舉,清國不指以爲不是”的自欺欺人之語。

稍後幾年,1879年,日本正式吞併琉球羣島,滿清政府未言一語,於當時的滿清政府而言,本土的官兵剛剛經歷國內戰爭,有一定的戰鬥力,而日本方面實行維新改革不過幾年時間,如果兩方交戰,日本必敗無疑,結果滿清政府尚且不敢出兵應戰,其懦弱無能之舉可見一斑。

從雄據中亞的沙皇俄國,到兵少國小的東瀛島國,再到侵略安南的法國,滿清政府一直秉承的對外屈膝投降的政策,在與南美漢國取得一場場對歐洲白人的勝利面前,刺痛了一部分有良知的大陸華人的心,自從滿清朝廷明令駁回援越抗法的奏摺建議後,不斷有沿海地區青壯奔赴北阪地區,投奔南洋軍團而來。

3月15日,兩廣人龐振雲帶領200民裝武裝,抵達下龍港,3月17日,廣東民團教頭胡崑山攜帶快槍17杆,民團勇壯140人投奔南洋軍團,3月20日,廣西幫派武裝頭目朱冰清、思州貢生李唐相繼帶領200到300不等的青壯,越過安南邊境,進入南洋軍團控制區。

到了三月下旬,僅僅從大陸地區投奔而來的華人武裝數量便達到了2000餘人,再加上梅東興動用搜集到的資金,大力在安南、南洋等地招募的士兵,南洋軍團正規軍人數恢復到5500人的大編制,同時裝備老式德萊賽步槍和不同型號的新編南洋警備軍人數達到3000人,預備役民兵武裝數量達到5000人。 шшш⊙ тTkan⊙ ¢ O

法國人佔領整個安南地區的野心昭然若揭,爲預防法國人撕破臉皮,進軍北阪地區的最壞局面發生,李明遠早在建立廣寧、諒山兩省移民中轉基地的時候,便指示南洋軍團歷任最高軍政指揮官做好準備。

糧食、醫藥物資充裕,各式火槍、火炮、仿製的加特林手搖機槍彈藥充足,足夠應付一場中等規模戰役,爲期一年的消耗。

在此之前,南洋軍團方面之所以沒有對龜縮河內城、海防等地的法軍發起最後進攻,完全是爲了以被圍困的法軍爲籌碼,策應中央政府與法國政府的協商、談判,但是法國政府認爲漢國與法國同樣距離安南路程遙遠,無法投入大規模軍隊跨海支援,同時法國政府還過高估算了被困北阪各地法軍的戰鬥力,認爲南洋軍團獲取軍事物資補給困難,缺乏重型武器支援,沒有能力在短期內攻下,由法國本土士兵嚴防死守的各個據點。

法國人企圖以被困法軍爲誘餌,將漢國在安南地區的武裝力量牽制分散在各個孤立的據點外,然後等到法國遠征軍隊抵達安南後,協同被圍困法軍一起,將久戰無果、精疲力竭的南洋軍團部隊全部殲滅,解決法國佔領安南的最後一支武裝力量。

南洋軍團自然不會一成不變的按照法國人的設想去做,就在法國艦隊剛穿過蘇伊士運河的時候,梅東興已經完成了對被圍法軍最後一戰的準備工作。

正式下達作戰命令之前,爲了鼓舞士氣,梅東興親自召見了十餘名從大陸地區趕赴而來的武裝頭目,其中尤以唐景嵩最讓梅東興感到重視,因爲他是漢國建立以來,第一個主動投奔的滿清中央官員。

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九十九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一百九十二章 糧食自足第七十一章 拜見第五十八章 傷兵第四十七章 閒聊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後續二第五十六章 城外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動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鮮、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第一百九十二章 糧食自足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三百三十九章 轉型期第三百四十章 遠東影響第四十三章 城門迎接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三十章 投靠第二百章 改造國民性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學員與新編制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一百六十九章 葉成林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應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戰略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起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合演習第八十一章 繳械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第二百四十三章 國士精神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發展規劃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個問題第一百八十一章 勢力倍增第四百一十五章 軍中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國 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軍艦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亂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國反應第二百五十八章 應對與佈局第七十七章 殲滅小股敵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鐵甲鉅艦時代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 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英才匯聚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華 完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動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談破裂海軍十年建設下(書友北風著)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帝國 完第十章 軍中比武第四百零七章 少壯派軍官 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戰後發展二第十九章 買賣華工第四百五十七章 比亞里卡第三百一十三章 對英和談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國政策轉變 二第五十五章 打賭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三百一十一章 整頓 完第七十章 港口見聞第三百零八章 整頓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六十一章 華人海盜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分土地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二百六十八章 聖菲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組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蘭迪第二百二十七章 剛果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會 完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一百九十三章 營地失守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三十九章 秘魯緊急會議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蘭迪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四百一十章 英國政策轉向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第八十一章 繳械第一百五十四章 叢林槍聲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發展彙報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