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

1881年2月底,河內總督的求援信使抵達廣寧省首府錦普,向梅東興等人通報了法國軍隊屯兵河內城外的情況。

“河內情勢危機,總督大人拒絕了法國人的無理要求後,法夷匪首李維業惱羞成怒,從海防省調派了200名陸戰隊士兵和軍樂號鐵甲艦增援河內,現在河內城外匯聚的法國軍隊和安南叛軍總數將近兩千人,而且李維業還給總督大人送去了最後通碟,要求總督大人在三天內解除河內守軍武裝,將河內省、廣寧省、諒山省三省之地完整移交給法國軍隊!

法夷氣焰囂張,總督大人不願受辱,已經嚴正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但是法夷這次陳兵河內,是有備而來,總督大人擔心貽誤國家大事,特命小人前來拜見諸位大人,請諸位大人看在國朝近年對天朝唐人禮遇敬重的情分上,出兵救援河內城,等到法夷退兵,河內危局解決的時候,總督大人定當親自爲諸位大人請功!”

“河內城內情況如何?駐兵多少?士兵武器裝備情況如何?”

“不敢欺瞞諸位大人,國朝北部地區錢糧稅收

皆被法國人把持,河內省每年上繳的厘金關稅總共約30萬銀元,但是其中,國朝政府能夠獲得的只有10萬銀元,剩餘部分全部被法國人和依附法國人的反叛武裝把持。

河內一省稅收、錢糧所得不足,每次徵調官兵民勇討伐叛逆,只能由地方百姓應付,

總督大人統領河內、西山諸省軍務,雖然擁兵萬餘,但是所徵召的兵員皆是本地百姓三丁抽一應付,戰時應戰,無事屯田,軍隊戰力不足,平時剿辦土匪,尚且能夠應付,但是屯兵河內城外的李維業所部,皆裝備洋槍大炮,兵甲犀利,單憑城內萬餘民壯武裝與之對敵,實難獲勝。”

“安南軍隊羸弱不堪,圍剿本地叛亂武裝尚且力不從心,也難怪法國人步步緊逼,意圖將安南全境納入其殖民統治範圍內。”

梅東興心中暗自爲安南政府感到惋惜,全國坐擁十餘萬大軍,卻對幾千法國殖民軍的入侵束手無策,如果不是南洋軍團幫助安南政府平定叛亂,恐怕用不到法國人進攻,阮氏王朝也會在內部的農民起義中,被毀滅、推翻。

“河內、廣寧、諒山諸省皆爲一體,我兩省大軍斷然不會坐視河內陷入危局而不理,請回稟黃總督,兩日之內,本官會親帥廣寧、諒山大軍支援河內城,還請黃總督堅定守城抗敵之決心,萬不可輕做捐軀報國之舉,致使國朝損失一大賢臣名將。”

即使心中看不上安南政府,但是考慮到當前雙方利益一致的客觀現實,南洋軍團仍然需要在河內危急關頭,拉對方一把。

“來人,從軍中選幾匹好馬,再派兩個人同信使一同回河內,向黃總督表明,我軍堅決支持河內守軍的決心。”…………

送走來自河內城的求援信使,梅東興召集南洋軍團主要軍官,商議應對方案。

“法國駐安南殖民軍總數約五千餘人,根據我軍獲得的情報和安南信使講明的情況判斷,法國人聚集在北部諸省的軍隊當在3000人左右,前線法軍數量與我軍正規軍兵力相當。”

梅東興神情凝重道“法國殖民政府在南部地區仍然留有兩千餘殖民軍,如果北部戰事陷入僵局,交趾支那總督盧眉很可能鋌而走險,抽調南部駐軍乘坐軍艦,偷襲我軍在廣寧省的基地,

法國人在南洋地區擁有海上優勢,我軍在派兵支援河內安南守軍前,需要留下必要的軍隊,以防備法國人來自海上的威脅。”

“法國人派駐在北部地區的3200餘殖民軍中,綜合戰鬥力最強的當屬9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法國海軍陸戰隊皆由白人士兵組成,他們裝備的步槍火炮,在武器性能上,比我軍稍強一些,

但是除去9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剩下的1300名安南殖民軍和1000黑人殖民軍普遍裝備老式的後膛步槍,士兵戰鬥素養不足、作戰意志薄弱,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不是南洋軍團正規軍的對手。

所以,職下認爲,我軍的作戰重點應該放在對付敵軍海軍陸戰隊方面,設法集中優勢兵力,以河內城爲誘餌,圍剿敵海軍陸戰隊一部於河內地區,迫使交趾支那殖民政府,延遲或者放棄武力侵佔安南北部的計劃。”

探查法國在南洋地區的軍事實力,是軍事情報部近年情報工作的重點方向,利用散佈在整個南洋地區的華人華僑爲掩護,樑興獲取了不少有關法國殖民軍兵力數量、駐軍分佈的軍事情報。

“職下同意樑部長的看法,法國人在安南的殖民統治,無非是相互挾制那一套,利用收攏的安南叛逆,協助法國人治理佔領區內的百姓,再從非洲殖民地抽調一批黑人軍隊,利用黑人士兵性情暴虐、經常襲擾安南百姓的惡性事件,在安南殖民軍和非洲殖民軍中製造衝突,進而起到阻止兩方殖民軍隊合流、維持法國殖民統治穩定的目的。

但是依附法國人虛張聲勢的安南殖民軍和非洲黑人軍隊,畢竟只是炮灰級部隊,不可能對我軍造成較大威脅,

盧眉手下的海軍陸戰隊士兵,大部分被調派到北部地區,對安南政府進行武裝威懾,留在南部六省的法國殖民軍,海軍陸戰隊不過300餘人,即使他們乘船從海上對廣寧省發動襲擊,也不需要太過擔心,留下1000名正規軍和1500民兵武裝佈防各地,足以應對法國人可能發動的襲擊,

而剩下2000餘南洋軍團主力和1500餘民兵部隊,大可以匯合陸之平、李亞生等華人武裝,穩步向河內方向行進,待與河內總督取得聯繫後,再根據法國軍隊反應,做進一步安排。”

“中央政府的重點在本土地區,安南遠離本土不下萬里之遙,如果戰爭規模擴大,同樣對南洋軍團不利。”

梅東興綜合兩人的建議,做出應對的決定道“進軍河內的行動以爭取和平爲主要目的,若是法國人執意挑起戰端,南洋軍團自上而下,不能有一份猶豫,必須抱定痛擊敵軍的決心,

南洋軍隊雖然期望南洋地區和平穩定。但是和平不是退卻讓步換來的,而是打出來的,只有打痛敵人,讓法國人感到步步欺辱南洋軍團的後果,他們纔會正視南洋軍團和大漢將士的勇氣、實力,我們纔能有機會逼迫法國人坐在談判桌上,用等值的條件交換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而不是單純靠手中的槍炮去搶!”

梅東興語氣鏗鏘,站起身堅定道“河內局勢一日三變,爲防止意外發生,我決定,明天中午之前,各出徵部隊集結出發,同時命令陸之平、李亞生等武裝勢力,迅速向河內方向挺進,就近與我軍主力部隊匯合,各武裝勢力必須在三日內趕到指定匯合地點,逾期不至者,按照貽誤戰機罪論處!”…………

安南北部各個華人武裝加起來有四千餘人,這些華人武裝平時接受南洋軍團的糧食、武器物資補給以及南洋軍團教官的訓練,因此,雖然他們分佈在安南北部各個省份,卻直接受命於南洋軍團指揮,一旦面臨對外戰爭威脅,南洋軍團也會動用潛藏在各地的華人武裝勢力,對敵軍發動攻擊。

第一百五十四章 叢林槍聲第四百零七章 少壯派軍官 二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六十八章 演習開始前第八十七章 戰鬥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三百四十章 無題第三百八十四章 排華與覺醒第三百二十七章 宋卡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無煙火藥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馬尤四第十七章 掃蕩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設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變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一百五十四章 叢林槍聲第二百九十一章 戰後發展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迴歸第二百九十九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一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個問題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二百五十八章 應對與佈局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亂第二百六十六章 實力對比第三百零七章 無題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鐵甲艦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變 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軍購艦方案 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國干涉第一百零六章 俘獲鐵甲戰艦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少壯派 下第五十四章 狩獵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分土地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營地失守第二百二十五章 漁民的兒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納西翁 完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河內城第二百零二章 輕工業發展第三十四章 交談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整頓 完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第四十八章 滲透戰術教學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國政策轉變 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業之基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將 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迴歸第二十七 激戰完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叢林槍聲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戰略第二百六十 剿滅第三十八章 發現寶藏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應第二百二十四章 軍艦二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二十七 激戰完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變故第四百一十章 英國政策轉向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個十年計劃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亞開發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亞開發第二百六十 剿滅第九十三章 戰後分配第一百五十五章 叢林槍聲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會與留學生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八十二章 進入印第安村落第二百六十三章 鳥糞戰爭爆發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雲動第一百零三章 解決男女失衡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亞 完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蘭迪第四百二十三章 潛水艇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三百四十章 無題第一百九十六章 迴歸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軍購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