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

ps:感謝秦…鷹氏趙政同學600幣、海華帝國大帝同學500、雲海書遊詩同舟同學1000、黑楓野牛500打賞支持!

戰場上的硝煙漸漸散去,孤零零的海面上漂浮着數不清的船隻遺骸和碎片,而李漢、梅東興帶領的船隊此刻已經立刻交戰海域,帶着繳獲的人員和物資返回納土納羣島。

發生在安達曼海域的戰鬥順利結束,作爲勝利的一方,國防軍海軍不僅俘虜了三十六艘可堪使用的海盜船隻,更重要的是俘虜了五千多名海盜和十多名華人甲必丹。

五千多名被俘虜人員分屬十三家華人海盜和十七家華人甲必丹,其中十三家海盜勢力的頭子有四人在戰鬥中死亡,剩餘九人被俘虜,而十七個華人甲必丹和來回串聯的英國人柯比沒有一個死亡,全部老老實實的做了國防軍海軍的俘虜。

按照李漢和蔡九事先商議好的分配計劃,七百名沒有大惡的華人海盜被分配給基斯馬尤據點,剩餘四千五百多名俘虜中,除了四百餘人罪行累累被直接處決,其他人被分配到安南北部、宋卡、納土納羣島三地,作爲修建防禦工事的主要勞動力使用。

五千多名俘虜人員的處置方案很容易得到衆人的共識,但是在討論九名海盜頭子和十七名華人甲必丹的最終處置方案時,幾人間卻產生了明顯的分歧。

李漢帶領的海軍艦隊是伏擊海盜船隊的主力,從軍人的角度方面考慮,李漢認爲除惡務盡,既然把這些海盜頭子和華人甲必丹全都抓了起來,自然要將他們全部殺了,一舉解決困饒移民運輸船隊的海上安全問題。

而梅東興從漢國在南洋據點的長久安全方面考慮,卻不同意李漢的觀點。

“李將軍,華人甲必丹們依附荷蘭人和英國人存在,不解決荷蘭人、英國人在南洋的殖民勢力,即使殺了這些甲必丹,洋人們很快會扶持一批新的華人頭目取代他們的位置,所以,殺了十七個華人甲必丹們不是件困難的事,但是這些華人甲必丹畢竟是荷蘭人和英國人的附屬勢力,一旦我們將他們全都殺了,荷蘭人和英國人會怎麼看?他們會不會認爲我們想要煽動南洋地區的華人與他們對抗,亦或是漢國野心膨脹,想要染指南洋殖民地?”

梅東興仔細解釋道“漢國的核心利益在本土地區,陛下在南洋建立中轉據點,最主要的作用是爲國內運輸華人移民,而不是取代洋人的位置,將南洋佔爲己有。

李將軍,閣下要明白,海軍艦隊在南洋停留時間有限,現在得罪了洋人,和他們徹底鬧僵,受限於海軍艦隊的威懾,荷蘭人或許不會輕舉妄動,但是十天半個月過後,海軍艦隊護送吳小姐返回本土,荷蘭人沒了顧忌,很可能唆使英國人一同對我們發起報復,所以,爲了陛下的大計和南洋據點的安全,咱們還是要忍耐一時,暫時放過這些華人甲必丹。”

“梅大人,在下有些不明白,襲擊運輸船隊的海盜是由荷蘭人背後支持,現在他們全部被我軍剿滅,難道我們不是已經與荷蘭撕破臉皮?就算我們將被俘虜的華人甲必丹們釋放回去,荷蘭人當真願意吞下啞巴虧,與我們和平相處?”

李漢反問道。

“荷蘭人想將我們的勢力驅逐出東印度羣島不假,不過荷蘭人在南洋兵力不足,如果兩方撕破臉皮全面對抗,只會導致兩敗俱傷。”

梅東興邊說邊看向俘虜的幾艘老舊炮艇,解釋道“荷蘭人已經不是兩百年前的海上馬車伕,他們原本在非洲、美洲的殖民地要麼被法國人搶去,要麼低價出售給英國人,現在剩下他們的殖民地主要是東印度羣島一塊,對於東印度羣島的佔有權,荷蘭政府十分重視,只要我們不在明面上與荷蘭撕破臉皮,他們不敢對納土納羣島和我們附屬的太平會勢力動手。”

領土面積和人口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主要因素,兩個因素中領土面積往往佔據更重要的地位。

大航海前期,荷蘭人口和英國人口數量差距不大,後來第一次工業革命到來,受益於面積更廣闊的領土,英國人口增長迅速,很快與荷蘭拉開差距,使得荷蘭在與英國爭奪海上霸權的戰爭中處於劣勢,最後落得失敗下場,殖民地和海外貿易市場被英國奪去大半,僅剩下東印度羣島等幾塊殖民地落魄度日。

同時因爲丟失巨量的海外利益,荷蘭的工業發展速度遠低於英法兩國,荷蘭海軍裝備的鐵甲艦和維持殖民地統治的軍艦與英法兩國相比也有巨大差距。

李漢、梅東興等人都能看到荷蘭統治東印度羣島實力不足的窘境,不過因爲荷蘭背後站着英國,梅東興一直不敢小看荷蘭殖民者,在處理十七名華人甲必丹時,更多考慮的是維持兩方表面上的和平,不將事情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戰爭只是一種手段,國家間的利益爭奪更多的是背面的利益交換和妥協。

聽到梅東興的解釋後,李漢雖然明白直接將十七名華人甲必丹處死不合適,可是讓他把他們放了,卻又覺得十分不甘心。

心有不甘的不止李漢一人,蔡九以及許多參與戰鬥的中高層軍官們也不願意白白將抓到的華人甲必丹們放了,因此,經過一個多小時討論,梅東興和李漢、蔡九等人達成了處置俘虜的最終方案:一李漢挑選四艘性能完好的海盜船隻作爲淄重運輸船,劃歸國防軍海軍管轄,剩餘俘獲船隻全部交給運輸船隊,用作運輸華人移民和保護航路安全。

二九名海盜頭目全部處決,國防軍海軍接收他們遺留在老巢的財物和家眷老幼,地盤則由投誠的海盜頭目劉五接收。

三十七名華人甲必丹按照每人二十萬兩到四十萬兩不等的贖金數額,由他們的親屬和手下支付,總共約需要500萬兩銀子。

四警告荷蘭殖民政府,要求東印度羣島總督取消針對華商的歧視性政策,用以換取十七名華人甲必丹的安全和漢國對此次事件的諒解。

四個條件中,針對荷蘭殖民政府的只有一條,當然讓荷蘭政府取消對華人設置的高額稅收不太可能,不過利用這次事件,給荷蘭殖民者施壓,減輕他們對東印度羣島華人的剝削,對於漢國政府爭取南洋華人尤其是富裕華商的支持有很大好處,

十九世紀下半葉,荷蘭、英國等國還沒有完成對南洋地區的全面掌控,華人武裝勢力和華商在當地的地位比二十世紀初高出許多,

華商們對他們本身的私人財富掌控力度也比二十世紀初強出不少,而這個時期的清政府對南洋華人羣體並不重視,導致南洋華人富商雖然身家不菲,但是卻不敢將資金抽調出來投資大陸地區,使得大量資金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而漢國國內發展迅速,重工業、輕工業、商業等行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爲海外華人提供安全保障,進而吸引海外華人的投資資金是梅東興十分重視的工作,也是漢國政府對南洋地區負責人的要求之一。

剛進入實習公司,一更

第一百九十六章 迴歸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動第十章 軍中比武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鷹第三十章 秘魯軍馬場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後第九章 實力擴增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永福歸順第三百七十四章 京城新氣象第十七章 掃蕩第七十一章 拜見第三百九十四章 經濟危機與機遇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奧斯易手第三十七章 發現山洞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前第三百一十章 整頓三第八十九章 接見信使第九十七章 和談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將 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擊炮和商談購買工業機械第二百六十三章 鳥糞戰爭爆發第一百零四章 大戰前的休整第一百一十章 大勝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動第四十四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馬尤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鳥糞戰爭爆發海軍十年建設(書友北風著)上第二百九十九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四百三十章 德國人 完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發展第三百四十二章 閱兵與大婚第十三章 秘魯反應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風波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擊炮和商談購買工業機械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十七章 掃蕩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九十八章 華人獨立軍反應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員選拔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談破裂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棧第二百三十章 剛果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與共識第二百六十六章 實力對比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一百一十五章 掃蕩第六章 杜拉亞礦場第465章 無題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一百六十六章 納土納島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三百七十一章 鐵甲鉅艦時代第三百二十九章 蘭芳來人第四十六章 授軍旗第一百八十八章 貸款博弈第三百零八章 整頓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設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二百八十七章 劉永福的心思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軍投降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納西翁第一百三十章 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國反應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進佔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九十七章 和談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分土地第二十章 傳遞情報第九十四章 決戰前第一百三十三章 瓜伊巴河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國 上第一百零二章 斷巴西聯軍後路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會 完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三百五十八章 英才匯聚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納西翁 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經濟貿易合作第一百一十章 大勝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談完成,初步安定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一百九十九章 軍政分離第七十六章 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