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鮮女性移民二

ps:感謝書友20180518155635512同學300起點幣打賞支持!

漢國的移民工作主要針對的是華人,不過因爲要考慮到國內男女比例失衡的影響,從1870年爆發於朝鮮北部的“已巳大災”開始,漢國政府通過設立在朝鮮王國耽羅島的貿易據點,從平安北道、平安南道等地招收朝鮮女性難民。

1870年往後幾年時間,朝鮮和大陸都遭受了非常罕見的大災荒,農田中顆粒無收的朝鮮災民們熬不過飢餓之苦,抱着與其餓死,不如求生的願望,要麼接受漢國的要求,把自家女兒和女性親屬交給漢國駐耽羅島的商隊,再由船隊運送至漢國本土,要麼是冒險進入東北地區,在土匪和清朝官兵的威脅下求生。

朝鮮官員們面對難民逃離本國採取默認態度,因爲靠近朝鮮北部,最初很少有朝鮮女性難民願意移民到數萬裡之外的漢國,後來,隨着東北地區忽然涌現出大批裝備洋槍的土匪對朝鮮難民進行鍼對性的劫掠,生命受到威脅的朝鮮女性難民迫不得已之下選擇更安全的求生方式,答應移民到南美洲。

持續數年的朝鮮大旱災製造出了大量的青壯難民,不過因爲大陸地區的難民數量更爲龐大,李明遠並沒有興趣接收朝鮮男性難民,然後發揮兄弟民族一家親的精神,花費不小精力將他們同化爲漢人或者是允許他們以朝鮮人的身份生活在漢國境內。

朝鮮的移民行動只侷限於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的能夠生育的女性,從第一批運輸朝鮮女性移民的船隊啓程出發開始算起,漢國在朝鮮進行了二十四批次的移民行動,總共運輸了約三萬名朝鮮女性。

運輸朝鮮女性的行動規模不大,每批次抵達漢國的朝鮮女性數量人數不多,而且隨着朝鮮旱災的逐漸減輕,願意移民到漢國的朝鮮女性數量越來越少,因此,和規模龐大的華人女性移民相比,朝鮮女性移民的受關注度很低,楊光宗和王二狗等人對於朝鮮移民行動的內容知之甚少,只有曾姓車伕由於有親戚在船隊當水手的原因,得以瞭解運輸朝鮮女性的一些細節。

朝鮮女性出於求生本能選擇移民到漢國生活,而日本女性下南洋賣身則是日本政府獲取維新改革的一項財源收入。

日本多山地、少良田,火山、地震等地質災害爆發頻繁,而因爲日本缺少一個像李明遠一樣的重生者,可以利用先知先覺的優勢爲日本維新改革帶來財富支持,因此,爲了獲取維新改革所需的資金,日本政府一方面提高稅收,以實現國家富強的名義壓榨國內百姓的經濟價值,一方面鼓勵日本女子到海外賣身,用賣身得來的錢支持國家建設。

十九世紀下半葉的南洋是列強殖民亞洲的核心地區,大量出洋討生活的華人經過前期的辛苦勞動,大部分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資金,而在華人下南洋的經濟利益刺激下,由商人控制的日本女性迅速涌進南洋,很快成爲南洋地區賣身女性的主力,並且利用溫婉順從的日本女性特點從華工手中賺取了不菲的賣身錢。

日本女性大規模涌進南洋時,漢國已經完成了對南洋地區的佈局,隸屬於國防部的外圍情報組織太平會統合了南洋華人勢力,在南洋地區,是除了列強勢力外,最強大的勢力。

太平會麾下不僅有十多萬分散在南洋各地的民間武裝,而且由於得到漢國本土的支持,太平會手中還有一批數量接近萬人的核心武裝力量。

近萬人的武裝民兵每人裝備一支漢國本土生產的仿德萊賽步槍和二十枚手榴彈,設立在叢林深處的秘密倉庫中,藏有二十萬發步槍子彈、一百挺加特林機槍、三十五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以及藥品、食物罐頭、火炮彈藥等補給裝備。

南洋尤其是加裡曼丹島地區,土著王公、蘭芳公司等各種勢力混雜,無論是英國人還是荷蘭人對控制區內的統治力度都極爲薄弱。

原本荷蘭人依靠土著僕從軍管理在加裡曼丹島的殖民地,後來,遭受土著多次屠殺的南洋華工和華商聯合起來向太平會彙報,請求太平會爲被殘殺的華人同胞報仇。

於是依託七八百萬南洋華人,已經發展壯大的太平會各分部在主事人樑興的命令下,發動了對土著部落的報復性攻擊。

古晉、泗務、坤甸、三馬林達、山打根……加裡曼丹島上面的二十個華人土著混居地區的土著部落,遭受到華人武裝勢力的強力打擊,三千多名土著在衝突中喪生,十一名土王被華人勢力報復性的殺死,他們的頭顱被砍下來掛在路邊威懾土著部落。

在沒有動用庫存武器的情況下,太平會下屬的各分佈用自制的弓箭、打製的長刀、紅纓槍等冷兵器給了南洋土著一個深刻的教訓,同時團結起來的華人也引起了荷蘭人的重視,他們在評估鎮壓華人可能帶來的巨大損失後,放棄了再次挑撥土著屠殺華人的策略,而是在一些方面減輕了對華人的壓迫和剝削,以圖維持殖民地的穩定。

太平會主導的報復土著行動展示了南洋華人的實力,在日本商人打算派遣日本女性進入南洋地區時,首先找到南洋地區太平會各個下屬分部的主事人商議,最後經過協商後,

兩方達成協議,太平會保障日本商人控制的日本賣身女性的安全,同時日本商人不得阻止日本賣身女性移民漢國。

蚊子再小也是肉,日本賣身女性雖然有些一些缺點,但是同樣位於東亞地區的日本女性比安南女性更符合漢人的審美觀,因此,兩方達成協議後,每年都幾百上千名日本女性在太平會中的華人女性鼓動下移民漢國,其中除了接待過華工的女性,也不乏剛抵達南洋,還沒有賣身的日本女性移民南美漢國,然後嫁給國防軍中士兵或者低級軍官。

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體系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前第二百二十六章 接收軍艦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國 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貿易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合演習第三百三十一章 時代印記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一百二十四章 龜島第九十三章 戰後分配第一百九十二章 糧食自足第三百七十一章 鐵甲鉅艦時代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二百八十五章 灘頭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變故第四百零七章 少壯派軍官 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剛果四第七十九章 俘虜逃跑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軍購艦方案 二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河內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九十七章 和談第四百三十五章 巴拉圭亂局第八章 戰後總結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四百五十章 戰啓第三十九章 秘魯緊急會議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戰第二百二十章 留學生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會與留學生第一百一十五章 掃蕩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國公使 完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二百五十三章 納土納羣島發展第四百一十五章 軍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國公使 補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盜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對策第三百七十一章 鐵甲鉅艦時代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門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況第一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一百零一章 大幕開啓第四章 軍火第一百零六章 俘獲鐵甲戰艦第一百七十二章 穩固發展第二百七十二章 羅薩里奧戰役結束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二百九十章 戰後發展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靈萱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見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羅薩里奧戰役結束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發展彙報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四百二十章 社會保障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二百六十 剿滅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三百九十八章 發展與改革第三百章 被封鎖弊端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九十九章 玻利維亞事了第八十七章 戰鬥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發展彙報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隊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備第四百五十六章 無題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軍競賽一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棧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務安排第四百零六章 少壯派軍官第八十三章 談判破解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三十章 剛果三第四百二十章 社會保障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就緒第十六章 建國地點的選擇第二百三十一章 剛果四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四百二十六章 閒暇第三百四十章 遠東影響第六十八章 演習開始前第二百九十一章 戰後發展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