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

祖大樂的一席話讓祖寬不由得閉住了嘴,除了氣呼呼的哼了幾聲以外也別無他法。

而祖大樂對此也只是搖了搖頭,並朝朱由檢走了過來,朱由檢則很坦然的朝祖大樂坦然一笑:“祖軍門,我們該出發了吧。”

兩人是篤定了都要成爲被陛下朱由校拋棄的人,因而便也有些惺惺相惜之感,誰也沒多說什麼。

“回信王殿下,待到半個時辰就出發,爭取在午後抵達玉門關,據哨騎來報,現在的玉門關有赤斤部的五千韃子駐守,因爲嘉靖時曾總督曾經有收復河西玉門之志,而攻打過這裡,所以韃子在這裡加強了城防,不光城中有五千韃子,在玉門關周圍也常有數千韃子游弋,我們要想攻破玉門城,得趁着城外的韃子去玉門關南部獨狼溝取水時,迅速攻破玉門關城,否則要想一勞永逸的攻破玉門關便難上加難!”

祖大樂雖然是總兵官,而朱由校不過是副總兵,但祖大樂並沒有因此輕視朱由檢,既然朱由檢詢問,他便也如實回答。

朱由檢聽後也只是笑着點了點頭,從玉門關到哈密衛,需要攻打的堅城倒不多,而難就難在這一路上無數的韃子騎兵。

所以,朱由檢倒也不由得好奇地問祖大樂:“軍門以爲此次西征有幾成?”

“爲將者不過是奉命行事,以死報國耳,對於勝算幾何,不過是朝廷內閣與兵部所慮之事,末將一介武夫,哪敢隨意揣測。”

祖大樂藉口打了個哈哈,他素來行事謹慎,即便是在朱由檢面前,他也不敢表現出對朝廷的不滿。

朱由檢見祖大樂如此謹慎,也只得嘆了口氣道:“祖軍門說得對,爲將者唯有以死報國耳,我朱由檢雖是皇親貴胄,掛着個信王的虛爵,但也事實上不過也是一介武夫而已,與你總兵官還有幾萬關寧軍不同,我這個副總兵官可是連半個私兵也沒有,所求者也只有馬革裹屍埋於這青山的份咯。”

祖大樂除了好言安慰了朱由檢幾句,也沒有多說什麼,他並沒有什麼政治野心,因而朱由檢這個親王在他面前也不過是個可憐人而已,也就談不上政治資源。

再說,他祖大樂也知道即便自己聯合朱由檢,現在也對抗不了朝廷。

與其這樣,倒不如與朱由檢這個政治敏感體保持一段距離,以免連馬革裹屍的機會也沒有。

午飯過後,西征大軍略休息了幾刻鐘,便開始朝玉門關進發而來。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一帶本就是風沙惡劣之地,如今正值春季,就更是嚴重,大軍行進在浩瀚無垠的沙漠上,即便用面紗遮面,也擋不住風沙往鼻孔裡鑽,再加上氣候乾燥,沒多久便覺得口渴難耐。

而由於海拔更高的緣故,空氣明顯要比遼東稀薄,所以陽光也就更加毒辣,曬在臉上是火辣辣的疼。

但爲不貽誤戰機,西征軍也只得咬牙前行,如果是祖大樂和朱由檢等高階將領是逼不得已,那麼底層的關寧軍士兵們則是習慣了數十年跟着祖氏將領征戰而沒有選擇逃跑。

不過,在行進的距離越來越長,氣候越來越惡劣嚴酷之後,也有不少關寧軍選擇當了逃兵。

然而,祖大樂並沒有阻攔,他此時就像是心甘情願的選擇撲向烈火以求死的飛蛾一般,而沒再有心思去管自己的士兵們是否願意跟着自己一起尋死。

總之,整個西征軍的士氣是沉悶的,沒有朝氣也沒有戰敗後的頹廢之氣,大家似乎都在得過且過,都在等着命運的宣判。

而當他們順利避開遊弋的韃子騎兵且順利到達玉門關城下時,他們也沒有表現出一絲的欣喜來,而是很自然的按照攻城的程序來進行。

即該組裝圓木撞擊的組織圓木,該準備架雲梯的架雲梯,而朱由校也主動請纓,和祖寬各帶一部兵力朝玉門關東西兩城門進攻。

駐守玉門關的韃子倒也沒想到時隔數十年後居然會有大明的軍隊出現,倒也有些淬不及防,但作爲少有的幾個控制在手裡的西北重鎮的韃子們倒也不願意就此放棄玉門關。

因此,這些韃子便迅速組織反擊,雖然作爲騎兵的他們並不熟稔守城,守城的武器也沒有那麼豐富多彩,但他們射箭很厲害,因而在漫天的箭雨下,倒也成功阻止了明軍的第一波進攻。

不過,抱定了必死決心的朱由檢和祖寬等明軍倒也沒有因此而畏懼依舊不要命的往城牆上爬。

朱由檢自己重重的從雲梯上摔下過一次,但好在摔落的高度不高,再加上土地是沙土,也就沒什麼損傷,他便爬起來繼續衝。

但恰恰正因爲不怕死,最終還是衝上了玉門關城,朱由檢等明軍也顧不得疲憊和自己這邊衝上城牆的兵力並不多就開始朝城牆上的韃子殺了過來。

朱由檢也不知道自己殺了多少個韃子,反正到日落之後,他沒有死,而玉門關卻因此成功易主!

駐守玉門關的韃子在城破之後,並沒有選擇繼續固守而是果斷的撤出了玉門關城。

明軍這邊一佔領玉門關,便立即派兵報知給陝西行都司,再由行都司上報給三邊總制孫承宗,然後由孫承宗上報兵部和朝廷,最後由朝廷和兵部決定派誰來駐守玉門關。

這個程序比較長,祖大樂也只得分出部分兵力暫且代管玉門關,自己則和朱由檢帶着關寧軍大部主力繼續向西進發。

但等他們剛離開玉門關不久,便遇到了大股韃子的騎兵進攻。

很明顯,韃子也不是笨蛋,你趁我不便奪走了我的玉門,那我便也趁你不便直接在野外襲擊你。

不過,祖大樂和朱由檢等關寧軍也沒管這些韃子騎兵有多少,戰鬥力如何,反正自己是來求馬革裹屍的,也就沒管什麼,直接就拔刀縱馬衝殺了過來。

殺!

眼看着前方的明軍殺聲震天地衝了過來,倒讓赤斤部的蒙古韃子很是驚愕,暗道幾時這些漢人騎兵如此悍不畏死了。

蒙古韃子們驚訝之餘倒也不敢遲疑,便也立即衝殺了過來。

一場廝殺直到黃昏後才停歇了下來,這些由各部組成的韃子最終還是因爲大明西征軍的無畏而敗下陣來,而西征軍再吸犧牲掉近千人後便又繼續向西進發。

第一百零五章 無權節制毛文龍第三百四十章 滿徑春雪因雨溼第一百九十八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三百九十九章 伽利略想當外籍院士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悔的儲戶們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三十三章 拆東林書院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舉改革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一百零四章 酷吏錢謙益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一百八十四章 逮捕袁崇煥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六百零二章 開發美洲(上)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檢押解進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軍方人物楊嗣昌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軍陸戰隊對戰五萬土著第一百四十五章 朕要送你一場大富貴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四百零八章 禁衛軍突然出現第二十四章 血戰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營初試牛刀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三百章 入學就捱打的學員與總兵當班主任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八十一章 巡查禁衛軍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清洗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九章 早朝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間四月雪紛飛(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錢謙益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內廠第一百五十七章 銀行開張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五百一十章 讓祁彪佳去西伯利亞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敗緬甸第兩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三百三十九章 無心處理政務的朱由校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脅與沿海海盜劫掠第三百九十七章 伽利略眼中的大明第兩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三百五十章 鄭芝虎敗象已現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視貴州與陳眉公第一百一十五章 韃子掠京畿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營初試牛刀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六十章 天啓八年就此開始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這位大能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膽直陳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們第兩百零五章 南宗來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與商景蘭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條鐵路幹線通車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兩百一十七章 讓孔氏父子跪在文廟前第一百四十九章 閣老納小妾(一)(第三更)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兩百四十八章 朕想要的不止一個第四百五十八章 克倫威爾照會錦衣衛第十七章 結黨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兩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