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陛下只想要你一人的性命

朱由檢和祖大樂不禁感到錯愕不已,他們沒想到禁衛軍會在這個時候出現。

數萬蒙古韃子也沒想到此刻會突然出現一支有生力量,而且還是火力很強大的部隊,沒幾個照面,便是無數韃子被射倒在地。

蒙古韃子只得從左右兩翼撤離。

而這邊,已經衝到哈密衛城下不足百步的西征軍見此也立即調頭朝禁衛軍這邊殺來。

祖大樂和朱由檢等不明白禁衛軍爲何會突然出現在這裡,他們來不及去細想是不是當今陛下又選擇饒恕他們。

他們只知道要衝上去,與這羣禁衛軍匯合,問個清楚,或許真的還有生還的可能。

蒙古韃子明顯已不是曾經南宋時期的蒙古鐵騎,一直在逐漸衰落的他們在一遇到比自己強悍的軍隊後便開始自然而然的後撤。

這邊,朱由檢和祖大樂等已經來到了禁衛軍跟前,祖大樂現在也再沒有因爲自己是關寧軍而對禁衛軍有嫌隙之意,便親自下馬拱手朝一禁衛軍指揮使拱手道:“末將乃西征軍總兵官祖大樂,敢問這位將軍高姓大名?”

這位禁衛軍指揮使對祖大樂沒什麼好感,也就沒搭理他,因朱由檢在禁衛軍待過些日子,曾也混到指揮使一級,便只是朝朱由檢行了個軍禮。

而這時候,身後則出現一輛華麗的馬車,數十禁衛軍步兵護衛者,一待停在朱由檢和祖大樂跟前,這些禁衛軍步兵便立即以這輛馬車爲中心戰列成一個圓形。

朱由檢探頭一看卻發現馬車背後還有一營禁衛軍步兵,且還附帶着好幾車糧食與淡水以及其他肉食。

但就在這時,馬車裡卻走下一個人,禁衛軍步兵忙豎起槍來,大喝一聲:“敬禮!”

……

從馬車上走下來的正是當今次輔李明睿。

不過,朱由檢與李明睿的交集並不大,李明睿是從天啓七年開始發跡,而朱由檢卻恰恰是天啓七年開始被朱由校冷落。

因此,朱由檢並不認識李明睿。

而祖大樂也就更加不可能認識李明睿,作爲一個常年在關外的地方軍事貴族,他見過最大的文官就是遼東經略,因而在見到此人也身着朱袍且胸前也是雲鶴補子時便以爲這或許也是一位經略,亦或是陝西的三邊總制孫承宗。

而朱由校倒從他的腰間玉帶和冠上樑之數目甄別出此人乃是內閣閣臣,便先問道:“不這這位閣老是?”

李明睿朝朱由檢略施了禮,捋了捋鬍鬚,笑道:“信王殿下倒是好眼力,下官正是文華殿大學士李明睿。”

“敢情是李閣老,不知道李閣老不遠千里,來到這西北風沙之地,所謂何事,難不成皇兄讓你一堂堂閣老來監軍督戰不成?”

朱由檢雖然與李明睿未曾謀面,也對李明睿有所耳聞,也知道此人是自己皇兄身邊最信任的重臣之一,如今卻突然出現這裡,的確不由得不讓他感到好奇。

而祖大樂對於內閣次輔李明睿突然的到來也大感驚訝,他雖然沒有資格得見這些天子近臣,但對於朝中的幾位內閣閣老也是有所耳聞。

據他所知,當今首輔錢閣老就是一紙糊的閣老,除唯陛下馬首是瞻外別無長相,但端的是心狠手辣,爲達個人目的不擇手段,自斷子孫不說還燒了東林書院,而這位李閣老則是出了名的笑面虎,表面和氣,求賢如渴,實則卻是兩面三刀,北宗孔門之案就由此人謀劃。

武人中最爲親近的則是盧象升,也不只是禁衛軍體系的將領,包括祖大樂等非禁衛軍系統的武官,也都認爲當今盧閣老纔是真正可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賢臣。

所以,在祖大樂看來,即便是要來一位閣老,也應該是盧閣老而不是這位李閣老,誰都知道李閣老是不參與軍隊的,這在朝中可是大忌,盧閣老是武英殿大學士又兼着兵部尚書,且是禁衛軍的創始人,他參與軍隊之事倒是無可厚非,但其他管戶部或者管禮部或者管吏部的閣臣突然若是參與軍隊之事便有僭越之嫌。

但現在的事實偏偏就是李閣老李明睿出現在這裡。

李明睿自然也知道他們會感到疑惑,便主動解釋道:“本官奉陛下諭旨前來只是要問信王殿下幾句話,並非是領兵來協助信王殿下和祖總兵西征,不知信王殿下可否與下官在馬車中一敘?”

朱由檢有些錯愕不已,他不知道這李明睿賣的是什麼關子,也不明白自己那位皇兄將李明睿派來到底有何目的。

但既然無懼生死,他也就沒什麼好猶豫的,便點了點頭。

李明睿便親自朝朱由檢擺了擺手:“那就有請信王上車。”

朱由檢走進了李明睿的馬車。

李明睿是內閣閣臣,位高爵顯,即便所乘馬車,其規格也比一般的要員要高檔闊氣得多,進入裡間猶如進入一船舫一般,寬敞而又便於議事。

兩人便以八仙桌爲中心對面而坐,且待坐定後,李明睿便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信王殿下只怕已經知道陛下派你參加西征的用意了吧?”

朱由檢沒想到這李明睿一上來就直接問這個,他也沒想過再避諱,便點頭道:“皇兄不能容我,我自然明白,大丈夫死得其所,便也算是一種幸運,能夠馬革裹屍倒也算是大丈夫之死,在此煩請李閣老替我轉達給我皇兄,愚弟在此多謝他的恩賜!”

李明睿聽了朱由檢這話倒也有些意外,他倒也沒想到這位信王殿下會看得如此開,但他此次來是奉了朱由校的諭旨的,自然也不敢違背朱由校的半點意旨,便笑問道:“信王殿下倒也坦然,下官倒是佩服得緊,但下官斗膽問一句,殿下難道想讓車外的三千餘西征軍的將士們也跟着你一起馬革裹屍,他們從嘉峪關一路打到哈密衛,歷經惡戰無數,若能倖存必能爲我大明建立開疆擴土之功!如今卻只能跟你埋葬於此,信王殿下於心何忍?”

“非我願意讓這些好男兒隨朕一起死,而是你們也沒想過要放過他們!他們跟我一樣,都是當今皇帝陛下不能容之人,不是嗎!”

這時候,朱由檢突然爆發起來,朝李明睿大吼了幾句。

李明睿卻是淡淡一笑:“不是,陛下並未要所有的西征軍將士死,甚至祖大樂,陛下也沒想過讓他死,陛下只想要你一個人的性命!”

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發酵在軍事上的運用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兩百四十九章 衝突第三十三章 拆東林書院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州之圍解除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兩百五十六章 鴉片貿易帶來的天啓盛世第六百零二章 開發美洲(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閣老納小妾(三)第五更!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許官員經商(第一更)第五百三十八章 要販煙先禁菸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要搞大清洗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一百五十七章 銀行開張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一百零五章 無權節制毛文龍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佔赫圖阿拉城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哥薩克遇見毒氣彈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五百二十二章 爲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輔第兩百四十三章 劉孔昭倒戈與朱由校動屠刀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二章 紅丸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一百一十五章 韃子掠京畿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變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誆騙奧斯曼與羅剎國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門居住權第兩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啓二十七年的大明現狀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與商景蘭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五百九十七章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兩百四十七章 遊行第兩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見鄭家船隊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亞開礦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一百一十七章 韃子來了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難的皇太極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談判開始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當好皇帝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十七章 結黨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兩百四十九章 衝突第兩百五十二章 鎮壓第兩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個活口第兩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兩百四十九章 衝突第三百零四章 下獄(下)第五十七章 朕的好兒郎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極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兩百六十四章 輿論的發酵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四百一十八章 略輸一籌的錢謙益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四百二十一章 贖罪銀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軍陸戰隊對戰五萬土著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內廠第六十八章 皇家工程院的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