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

楚王朱華奎很贊同阮大鋮所言,雖然他自請削去自己俸祿和獻出部分田產,但同其他被強行罰掉一年甚至兩年俸祿且取締世襲罔替的犯事藩王們相比也差不了多少,一想到回武昌後就會要朝廷官員來他王府討要,他就感到心疼。

“照先生所說,孤順從皇上的旨意也罷,還是抗旨不遵,都只有淪落爲庶民這一個下場?”

朱華奎心裡自然也有這方面的焦慮,因他態度較好,所以在這金陵城,朱由校纔沒將他看管那麼嚴,准予他考察金陵城的商業尤其是皇家工業公司和大明日報這類的皇家資本,但一想到其他被軟禁在紫禁城中不肯自請減俸而不被放出來的藩王們,難免有一種兔死狐悲之感。

阮大鋮點了點頭:“當今陛下欲中興大明,本無可厚非,但像王爺您這樣的藩王、我這樣的士紳等就成了最大的阻礙,不除不足以挽救國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秦之商鞅、宋之王安石,還有前朝的張江陵,所做之事哪件不是對我們這類的人下手。”

“縱觀古今,王朝百年之後,積弊甚重是在所難免之事,我朝歷經兩百餘年,天下錢糧土地已大部掌於我等之手,庶民無法謀生故而起而謀反,但自古鮮有庶民做的了天下之主的,因爲他們反的就是我們佔據天下財富的達官貴人!”

“唯獨本身就是達官貴人之人才可得天之眷顧,重整天下!”

阮大鋮一番長篇大論讓楚王朱華奎很是興奮,也暗歎此人之睿智,竟將天下大勢看的如此明白,不由得問道:“那依先生之見,爲何是你我這樣的達官貴人得天下了。”

“因爲只有我們這些士紳才懂馭天下之王道,庶民如何知道,王爺您本就是皇室後裔,可號令羣雄,而如今陛下已經得罪了天下藩王和士紳,雖因君塵之誼和軍隊壓着,但都心裡憋屈着呢。

“其實,自古以來,這土地大量集中在我等士紳手中造成的國家貧困乃至滅亡的現象也不過是屢見不鮮之事,但只要有人在這時候起兵謀反,且得到我等士紳官員支持,就可通過屠殺大量庶民和底層士子以及那些冥頑不化要做遺老遺少的官紳,而解決土地被少數人佔據,大多數人無地可種的窘境,也正因爲此,每個王朝開國之處都會荒涼窮困且人少地多,而可建文治盛世。”

“自古你我這樣的達官貴人要想在這種時局變化之際倖存下來且繼續享用這榮華富貴,要麼就自己起刀兵做這天下之主如隋唐李家,要麼投靠崛起之豪傑,如宋之楊業,而如今正是這鼎革之際,王爺您是大明王爺,如果您登高一呼,響應您的人自然不在少數,不奪士紳田產且保其私,通過屠殺人口而使得幸存之順民有田可種,則必然會士紳影從,百姓服威。”

阮大鋮說完就朝朱華奎拱手道:“王爺,何不謀之!”

阮大鋮的大逆不道之言嚇到朱華奎當即就站了起來,指着阮大鋮半天說不出話來。

雖然朱華奎一開始就從阮大鋮的話裡聽得出此人有反骨,但本也有些對朝廷不滿的他也沒有揭穿,而且正如阮大鋮所言,他也瞧出來,如果大明任由自己這些藩王官紳們驕奢淫逸腐化下去,大明的確會出不了幾十年就會滅亡。

而且,他雖然作爲大明的藩王但本質上卻也是一個大地主,所以,他不想在將來讓楚王府也跟着大明陪葬,他也有要交好下家的意願,以前關外後金勢力崛起,他還暗地裡讓人去給皇太極送過賀禮,和蒙古的幾位部落領也是如此,因爲即便是現在,大明的人也擔心自己會不會走兩宋的路子,在最後是被草原上的人竊居江山。

但朱華奎還真不敢明確提出要自己站出來號令天下,進行謀反,推翻朱由校的江山。

誠然,他作爲大明的藩王有一定的政治優勢,也有許多士紳可以因此找一個自己是忠於大明但不忠於昏君的理由,而他自己也有些野心,但一想到歷代藩王都沒有造反成功和下場結局,他也有些侷促害怕,害怕一旦造反不成功,會比現在還慘。

“阮先生此話不必再說了,此事容孤再想想”,朱華奎說着就着急忙慌地逃離了這裡,且還很是緊張的看了看四周,深怕有東廠的人在暗中關注着,但他能感覺到自己現在心跳如麻,呼吸急促。

朱華奎一走,阮大鋮不由得冷哼了一聲:“堂堂藩王,有這野心卻沒這膽,在王府禮穿龍袍命屬員高呼萬歲的魄力去哪兒!”

“阮先生,你說他會不會去陛下面前揭我們?”

這時候,一直在阮大鋮身旁的那彪雄大漢不由得擔心地問道。

“他沒那麼傻,他應該知道揭我們後,他一樣會死!”,阮大鋮說着就轉身對身旁的這彪雄大漢吩咐道:“你先回湖廣去,暗中多募兵馬,侯中丞那裡我打了招呼,不會管你的,另外,湖廣的禁衛軍現在岳陽操練,你就在武昌城附近募兵爲好。”

“好,那我這就回去向中丞覆命”,這人一走,阮大鋮卻是不由得一掌拍在欄杆上,狠狠地道:“馬士英,你鐵了心,要跟着朱由校幹,得罪天下士紳,如今我們就等着瞧,我就扶持楚王朱華奎,聯合東林餘黨,看我們誰鬥得過誰!”

阮大鋮終究是不甘寂寞之人,從他在初入仕途時起就一會投奔閹黨一會兒投奔東林黨,可謂是鼠兩端,但卻又總是能在屢次跌倒後還能爬起,本來的歷史上,他的最後一次崛起是在南明投靠馬士英後做了兵部尚書,但在這個時空,他卻因爲馬士英選擇了跟隨朱由校改革新政而與他產生理念不合,而使得他的政治路線從投奔馬士英變成了與馬士英成死對頭。

當然,也不僅僅是因爲馬士英,還因爲朱由校。

阮大鋮自然知道是當今皇帝朱由校的旨意才使得鳳陽地區開始了高額的商稅徵收制度,進而破壞了他家族的利益,而且朱由校還殺了他的表舅魏廣微。

官僚士紳間,結親以建立社交關係的不少,當年閹黨得勢,他阮大鋮也能青雲直上,跟魏廣微也不是沒有關係,而且魏廣微還親自教過他應舉學問,所以,在私人感情上來講,他也沒辦法再站在朱由校和馬士英這邊。

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五百章 不平等條約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極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五百四十二章 徹底沉淪的帝王荒誕生活第二百二十六章 雨中江南第兩百章 殺人後的丁憂官員孔聞詩第兩百七十八章 姻緣卦象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兩百零七章 面對祖墳被挖的孔聞詩第一百一十三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穩第三百二十八章 寧遠城外築京觀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八十章 上當第兩百一十二章 包圍孔府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規矩則殺之第五百二十七章 想太多的西洋諸番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兩百一十章 魚死網破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極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劉汝愚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韃子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四百九十九章 逼羅剎國談判第兩百八十二章 胡編亂造第一百三十七章 恣意瀟灑的魏忠賢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與商景蘭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九十章 火炮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州之圍解除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四十四章 封賞第四百三十四章 徹底佔領爪哇國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間四月雪紛飛(第二更)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兩百零七章 面對祖墳被挖的孔聞詩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四百四十三章 伏擊皇太極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閣老斗法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二十八章 抄家(一)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第兩百五十一章 禁衛軍進金陵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層文官間的鬥爭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閣老納小妾(一)(第三更)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六十二章 授課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五百一十章 讓祁彪佳去西伯利亞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啓的進化論錯誤理解方式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第五百六十七章 倫敦條約簽訂第兩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兩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個活口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營初試牛刀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兩百七十八章 姻緣卦象第五百九十七章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錢謙益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清洗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五百九十八章 統一歐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