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

桂王朱常瀛被押解到了水月閣外,他很不耐煩的甩開把着他雙臂的南o京公o安,依舊是昂看着天,傲氣十足。

而在水月閣外,已經雲集了無數男男女女,且都滿含憎惡的看着這位被押解出來的藩王。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親眼看見這個自稱是桂王的王爺在剛纔殺死幾個女子,雖然風月之人本就命賤,但到底也是大明子民,而這位王爺卻視人命如草芥,任誰看見了也會生厭。

但偏偏這人又是天潢貴胄,沒人敢動他們,倒是剛剛進去的那位貴人似乎有些威嚴,竟然讓這藩王罷住了手,還被帶到了屋外,貌似是被押着出來的。

就在圍觀的百姓和負責警戒的公o安們都在猜測這位殺人的藩王到底會是什麼下場時,朱由校也走了出來,喝道:“還愣着幹什麼,還不讓他跪下!處斬!”

朱由校喊出的處斬兩個字聲音並不大,但卻被在場的所有人聽得清清楚楚。

處斬!

衆人不由得驚呼一聲,素來藩王胡作非爲卻能逍遙法外早被百姓們視爲理所當然,即便心裡不甘也只能忍着,誰讓人家是天潢貴胄呢,但誰知眼前這人一出來就直接命人將這個桂王給處斬。

南o京的公o安們本就對這種在金陵城破壞治安的天潢貴胄不滿,便忙一腳踢下朱常瀛的膝蓋,朱常瀛慘叫一聲就跪了下來,兩眼惡毒地瞪着踢他的人。

“斬!”

一公o安舉起刀來卻也有些下不去手,對這種皇親,有一種本能的畏懼。

朱由校實在看不下去,直接奪過刀來,猛的朝朱常瀛劈了來,刀鋒很快,朱常瀛還沒來得及尖叫,一顆頭顱就滾落在地上,在場的所有人莫不因此感到十分的驚駭,但同時心裡也有一種尤爲的暢快。

在大明朝,藩王殺人被直接砍頭,這是第一次,但卻似乎平息了數百年來百姓對藩王所積累的怨恨一般,頃刻間,人們似乎意識到朱氏皇親也並非能逍遙法外,在大明朝還是有正義的!

在場的所有人都對朱由校投來敬畏的一瞥,在他們看來,能直接敢因藩王殺人而立即處斬藩王的人一定是包拯那樣的大清官,有人已經開始鼓起掌來。

但就在這個時候,人羣中不知是何人突然喊了一句:“我認得他是誰,他就是我大明皇帝陛下!那日,陛下祭祀太祖時,我也在那裡當值,正好看見過,他就是免除我們徭役的大明皇帝陛下!”

在此之前,由於文官和士紳們的詆譭和破壞,在加上社會階級矛盾的加劇,使得百姓們對朱由校這個皇帝沒有多大的感情,但現在因爲朱由校免除徭役給了天下百姓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好處。

再加上宣傳權已經轉移到大明日報,所以在大明日報的宣傳下,百姓們現在對朱由校的感激之情可謂是空前的提高。

畢竟,華夏數千年來,即便是唐宗宋祖也沒有過直接免除天下徭役,還是永久免除,此舉完全可以稱得上前無古人的賢君之舉。

從而,使得百姓們對這個大明皇帝也有了極大的認同感,一聽人說眼前這個人皇帝陛下,然後又有更多人指出來,頓時整個水月閣周圍的百姓們都跪了下來,且很自覺的磕頭在地,高呼道:“萬歲!”

越來越多的百姓聞訊趕來跪下,且想着能否一睹天顏;即便是船上的人也跪了下來仰望着頭,想看看聖上是什麼樣子,有不小心的還直接栽進了河中。

高呼萬歲的聲音猶如洪鐘巨鼓聲般響徹在整個秦淮河畔,朱由校也不由得面露了笑容,他可沒想到還有這麼多百姓愛戴自己,尊敬自己,但微笑之餘,朱由校也覺得有些尷尬,畢竟這裡是在煙花之地,若是被人誤認爲來這煙花之地,估計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回去後得立即讓大明日報的主筆張岱連夜將今夜之事刊載出去,說明真實情況,以免被人曲解。

倒是東廠的人如臨大敵般環伺左右,別看皇帝陛下每日能隨意的在各處遊玩,但背地裡面臨的風險也並不是,可以說每一天都在面臨被暗殺的危險,而在這種人羣衆多嘈雜不堪的時候,就更容易有不軌之徒做大逆不道之事。

謹慎與小心是東廠的事,而朱由校作爲帝王,卻要表現的波瀾不驚,特別是在這種被很多人恭維,可以刷一刷政治聲望的時刻,他就更得做出一副領袖的坦然與親和來。

“諸位請起!我大明以孝治天下,而朕既然爲君父,諸位皆是我大明子民,今日被你們如此敬重,朕真的很高興,只要我大明君民和睦,父子同心,就不愁中興無望!”

朱由校走來說了幾句,還親自將一老者扶了起來,東廠番子忙跟了來,且身子前傾,隨時準備爲朱由校當肉盾,擋暗器擋刀槍。

不過,到底是虛驚一場,朱由校依舊在滿面春風的對這些百姓招着手,一些百姓激動的直接就哭了起來。

但等到朱由校要離開的時候卻現整個金陵城其他地方已經是萬人空巷,而在秦淮河畔周圍卻已經集中了數百萬百姓,且把所有的道路圍堵的是水泄不通,放眼望去,周圍窗子上、巷子口、船舶上。甚至在屋頂上、樹梢和桅杆上都有人在跟朱由校招手或喊着“皇上”二字。

朱由校並沒有因此而感到鬱悶,相反,他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和興奮感。此刻,他明白了,什麼叫做公道自在人心,在朝堂上,在士紳中,他看到的都是他們的不服與憎惡,而在這些樸實的百姓面前,他纔看見了對自己肯定。

倒是楚王朱華奎心裡頗不是滋味,桂王朱常瀛是朱由校的近支皇親,且也同自己一樣答應了朱由校所有的不合理要求,但卻因爲殺了幾個煙花女子而被直接處斬,甚至還是當着這麼多百姓。

不過是想向百姓證明自己是個執法公正的好皇帝而已,但卻爲此直接斬殺了自己的皇叔,着實是個心狠手辣的人!

這是朱華奎此時最真切的感受,他不由得想起阮大鋮對他說過的話來,即他們這些藩王本就是當今皇帝必定要剷除的阻礙,所以無論是聽話或不聽話都不會落得好下場的結局。

而一看見這麼多百姓又如此朝朱由校跪拜,楚王朱華奎在懼怕與厭惡朱由校之餘,也多了一絲羨慕,他不由得暗自幻想起自己若是有朝真的也做了皇帝,是否也會這樣?

第一百八十四章 逮捕袁崇煥第一百零八章 偷襲定邊堡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爾喀部的反應第兩百八十二章 胡編亂造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要搞大清洗第一百零五章 無權節制毛文龍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一百九十八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兩百五十四章 讓閻應元來做巡撫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輕的皇太極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許官員經商(第一更)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國帶兵英國全境遊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六十章 天啓八年就此開始第五百零八章 帝國很忙,帝王很閒第兩百七十二章 廢除徭役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一百四十五章 朕要送你一場大富貴第一百零二章 採取強制措施封推感言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時代的漢文化擴張第兩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兩百一十七章 讓孔氏父子跪在文廟前第九章 早朝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四十四章 封賞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四百五十八章 關於電的研究進展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極更大方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四百四十五章 準備總攻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兩百四十八章 朕想要的不止一個第三百一十五章 宣旨(二)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劉汝愚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四十五張 建立科技體系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四百八十五章 張煌言去漠北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芝龍歸附的條件第三百九十七章 伽利略眼中的大明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兩百一十七章 讓孔氏父子跪在文廟前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掙扎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五十五章 軍官生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五百八十七章 誆騙奧斯曼與羅剎國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鋤奸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四十一章 秦晉百姓若反,則孫承宗必死第八十二章 逃出軍營與杖斃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門居住權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兩百八十二章 胡編亂造第兩百三十九章 威脅與訛詐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請先生救我第七十七章 自以爲是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四百零一章 對峙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規矩則殺之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九十六章 生殺予奪一念之間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三百零三章 下獄(上)第四百八十一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突破口第兩百四十九章 衝突第兩百七十二章 廢除徭役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兩百五十二章 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