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112出發斯德哥爾摩

第164章 112出發斯德哥爾摩

陳慕武趕快站起身子,他甚至跑到了奧本海默身邊。

“羅伯特,你說的那個廣告在哪?給我看看!快給我看看!”

“好的,陳老師,容我找一下。”

陳慕武接過奧本海默遞過來的這份打開的《紐約時報》的第二十四版,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幾乎佔據了整版的皮草廣告。

在版面的右上角,有一個佔了不足整版十分之一篇幅的豆腐塊,密密麻麻寫着文字,應該就是奧本海默所說的那個異想天開的天文學家所發表的文章:

《螺旋星雲其實是恆星系統:哈貝爾博士證實了它們是與我們自己相似的“島宇宙”的觀點》。

“華盛頓,十一月二十二日。

“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下轄威爾遜山天文臺的埃德溫·哈貝爾博士,通過使用該天文臺強大的望遠鏡觀測,證實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在天空中以旋轉雲的形式出現的螺旋星雲,實際上是遙遠的恆星系統,或者說應該叫它們‘島宇宙’。

“……”

估計是負責排版的編輯犯了錯,在文章標題和內容中的每一處地方,都把哈勃的名字Hubble給錯誤拼寫成了Hubbell,所以人名也就跟着變成了哈貝爾。

但這並不妨礙陳慕武能夠辨認出來,此哈貝爾,正是彼哈勃。

無論是他的名字埃德溫,是他的工作地點威爾遜山天文臺,還是這篇“新聞”的標題,都最終指向了,這個人正是哈勃。

但是,爲什麼哈勃不把他自己的這個大發現,刊載到天文學學術期刊上,而是首先使其發表在《紐約時報》上呢?

而且看這個意思,哈勃多半還是像奧本海默說的那樣,他是自費刊登,畢竟這個版面上除了他這篇“新聞稿”之外,其他的都是廣告。

哈勃太空望遠鏡。

第2069號哈勃小行星。

月球上的哈勃環形山。

……

在陳慕武的記憶當中,有了那具太空望遠鏡加持的哈勃,應該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天文學家了。

但是,如今的實際情況和陳慕武腦海中的印象有些出入。

現在的哈勃在美國天文學界根本沒有話語權,他只不過是一個投入天文學研究剛滿五年的菜鳥新人,是威爾遜山天文臺中一個和其他人沒什麼區別的普通工作人員而已。

在當前主流的天文學和哲學認知裡,銀河系即是宇宙,宇宙即是銀河系,兩者之間是等價的。

但是哈勃的觀測結果,卻推翻了這個認知。

仙女座“星雲”到地球之間的距離,遠遠比人們測定的銀河系半徑要大得多。

這表明銀河系並不是宇宙,在我們生活的銀河系之外,仍然有像銀河系一樣的恆星系統存在。

雖然在1920年,美國天文學界曾經就此事展開過一場大辯論。

傳統一方,支持“銀河系即是宇宙”這一觀點。

而新興一方,則支持“銀河系外還有星星”。

雙方在那場大辯論中,基本上打了個五五開,誰也不能說服對方。

不過在那次辯論結束之後,傳統一方的發言人,哈羅·沙普利,他在不久之後,就被任命爲了哈佛大學天文臺的臺長。

後世有人就陰謀論說,沙普利之所以會成爲傳統一方的發言人,支持銀河系即是宇宙,實則是向保守的美國天文學界交了一張投名狀,所以他才能如願入主哈佛大學天文臺。

哈勃的觀測結果,對現在的天文學界來說,屬於是極其“大逆不道”的。

他如果把自己的結果拿去和同事們討論的話,估計迴應他的應該不是心平氣和的學術爭論,而是直接一紙解僱通知書。

而把這一結果發表到天文學期刊上,估計也只能處處碰壁,根本就過不了同行評審這一關,只能收到無數封早就印製好了的退稿信。

所以哈勃才別出心裁地把自己觀測並計算之後得到的這個結果,自費發表到了《紐約時報》上。

至於他的名字爲什麼會被拼錯,那就是一個歷史疑案了。

終於看到了這個令他魂牽夢縈了許多天的消息,陳慕武甚是激動。

沒想到自己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採訪文章,居然和哈勃給他自己的研究發現買的廣告,居然出現在了同一天的報紙上,這也真是巧合。

或許當天上帝在擲骰子的時候剛好扔出來了一個豹子,才讓把這兩篇文稿安排在了一起。

只可惜,哈勃在《紐約時報》的文章當中,並沒有給出各個星系離地球距離的具體數據,相當於只是向世人們公佈了這一項現象而已。

這可就有些不太妙了。

陳慕武手裡的這張《紐約時報》,是十一月二十三日出版發行的。

但這並不意味着,今天是二十四號或者二十五號,事實上已經來到了十一月的最後一天。

因爲在美國印刷的《紐約時報》要在港口被裝上輪船,穿越整個大西洋,才能被送到哥本哈根陳慕武的手上。

這一段行程當中,自然也需要花費一個星期的時間。

而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又在下個月十號,從哥本哈根出發到斯德哥爾摩,路上至少要留出兩天的富餘量來。

所以留給陳慕武的時間不多了,他想要在頒獎典禮之前得到各個星系距離的具體數據,就必須要去函向哈勃索要。

而且寫信是一定來不及,只能發電報。

陳慕武這次沒有再去民囯駐丹麥公使館麻煩徐兆熊,兩封發往美國的電報,而且還沒有幾個字,這些小錢不值得再搭進去一個人情。

之所以是兩封電報,是因爲陳慕武不知道哈勃現在人在哪裡。

是在華盛頓的卡耐基研究所,還是在加州帕薩迪納的威爾遜山天文臺?

爲了保險起見,陳慕武覺得還是往這兩個地方都發一下比較好。

看着陳慕武在看完這頁報紙之後就匆匆離去,讓奧本海默又是一陣詫異。

他走這麼急幹什麼?

難道是看上了報紙上的皮草廣告,也打算搞一件來穿?

還別說,就自己老師的這個身高、體型和顏值,他穿什麼衣服都能駕馭得住。

……

在卡耐基研究所裡,哈勃正在做着最後的準備。

他打算在一個月之後的美國天文學會的新年會議上,向他的同行們展示自己的最新發現。

所以他沒有再返回加州的洛杉磯,而是留在了華盛頓特區,爲即將到來的元旦演講撰寫演講稿。

當他讀完了陳慕武從哥本哈根發來的電報之後,哈勃頗有些“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陳慕武在電報中表示,自己站在哈勃這一邊,站在真理這一邊。

他還列舉了一箇中囯俗諺“天的外面還有天”,來堅定支持“在銀河系外還有其他的星系存在”這個觀點。

之後,陳慕武向哈勃索要各個星系的具體數據。

並且他還在電報中向哈勃表示,如果能得到發現者的授權的話,陳慕武願意在即將到來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向全世界公佈哈勃的這個重大發現。

哈勃沒想到,自己的新發現居然這麼快就飄過了大西洋,傳到了歐洲。

而且在大洋彼岸,也很快就有人站出來支持自己。

這個人還不是什麼無名之輩,而是新晉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發現者,在物理學和天文學上都頗有建樹的陳慕武。

在美國科學界一切都向歐洲看齊,以歐洲爲尊的最後幾年時間裡,陳慕武雖然年輕,但他的學術地位卻也是非常高的。

並且這個從前完全和自己沒有交集的陳慕武,他居然表示願意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公佈這個大發現。

電報上的內容,實在是讓哈勃受寵若驚。

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舉世矚目程度,遠比美國天文學會的一次例行會議要高。

雖然沒有廣播轉播,但是一定會有大量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記者,全程跟蹤報道這個一年一度的科學盛會。

如果陳慕武真能在頒獎典禮上,向全世界公佈他哈勃的這個重大發現。

且不論,這將是無比光榮的一件事。

關鍵是,說不定自己近幾年的工作成果,也就能很順利地被世人所接受。

美國天文學會那幫冥頑不靈的老傢伙們,或許也不會再一味地否定河外星系這件事,而是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激動到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的哈勃,在最終平復好心情之後,就立刻找出自己測量得出的數據,跑到電報局,按照陳慕武留下的電報地址,給哥本哈根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發出了回電。

他之所以這麼着急,當然也是因爲陳慕武在去電的最後註明,時間緊迫,他可能馬上就要離開丹麥,而前往瑞典領獎。

如果哈勃不能及時覆電的話,很可能就會錯失這次機會。

……

最終,陳慕武還是有驚無險地拿到了這些星系距離的具體數據。

哈勃一共發來了十七個星系的距離,其中有十四個都在斯里弗於1917年論文觀測的那二十五個星雲之中。

剩下三個星系則是頭一次見,因爲沒有對應的速度,也就只能被陳慕武排除在外了。

現在速度和距離都有了,能揭示宇宙正在膨脹的數據被陳慕武攥在了手裡,他終於能按照原計劃進行這個即將到來的演講了。

不過他現在可能沒什麼時間,因爲去斯德哥爾摩參加頒獎典禮的賓客,已經陸陸續續地集結到了哥本哈根。

從英國出發的卡皮察一行人,走的是陳慕武的老路。

他們也從諾維奇港乘船離開英國,但是並不在丹麥的赫爾辛格棄船登岸,而是直接去往瑞典在北海沿岸的港口城市哥德堡,然後再從哥德堡坐火車直接去斯德哥爾摩,不會來哥本哈根和陳慕武匯合。

但是除了他們之外,無論是從德國哥廷根出發的布萊克特,還是從法國巴黎來的德布羅意、葉公超和艾芙。

歐洲大陸上來的這些人如果想要去瑞典的話,就必須從德國的羅斯托克港下海,先到丹麥的蓋瑟港,然後再到哥本哈根,接着渡過厄勒海峽到達瑞典的馬爾默,最終從馬爾默坐火車抵達斯德哥爾摩。

哥本哈根處於這條路線的必經之路上。

首先到來的布萊克特,兩人自從四月份在布魯塞爾分別之後,已經有七八個月的時間沒有見面。

雖然布萊克特和老朋友陳慕武見面之後,就迫不及待地擁抱了後者一下。

但是在見到玻爾等其他人之後,布萊克特仍然表現出一如既往的那般木訥和不善言辭。

看來哥廷根那些呆板的德國人,並沒能改變他的性格。

布萊克特和他上輩子“命中註定的劫數”奧本海默,也禮節性地握了握手。

但和上輩子不一樣的是,奧本海默在得知布萊克特和卡皮察一樣,都是陳慕武在劍橋大學最好的朋友之後,他一下子就對這個英國傻大個兒尊敬了起來。

“陳,恭喜你獲得諾貝爾獎!哦對了,現在應該叫你陳博士。沒想到你比我晚到劍橋大學,晚進入卡文迪許實驗室,卻先戴上了那頂讓人羨慕的博士帽子。”

“多謝你,帕特里克。”

好在布萊克特曾經在寄給陳慕武的信中說,他預計在明年就能博士畢業,否則這個話題,還真挺令人尷尬的。

“對了,我這次可不是空手而歸。”

寒暄結束之後,布萊克特把手放進了西服內兜。

他摸索半天,掏出來的不是禮物盒,而是一枚信封。

“聽說我要來參加你的頒獎典禮,這是哥廷根大學的馬克斯·玻恩教授在臨行前特意找到並交給我的,他想邀請你在領完諾貝爾獎之後,到哥廷根去訪問半個月的時間。

“他還特意叮囑我說,愛因斯坦教授也很期盼着你能到訪德國,如果你最終真的能去哥廷根的話,愛因斯坦也會從柏林趕到那裡,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你見上一面。”

陳慕武聽後苦笑,愛因斯坦這哪裡是想要和自己見上一面?

他分明就是想興師問罪,甚至還要跑到哥廷根來線下單殺自己。

如果不在即將到來的頒獎典禮上,發表反對愛因斯坦場方程中宇宙常數項的演講,說不定陳慕武還真想接受玻恩的這個邀請,去和愛因斯坦鬥幾次嘴,順便和他打打麻將,把回英國的盤纏錢給贏回來。

但是陳慕武馬上就要給愛因斯坦送上一份“大禮”,這一面還真沒法見。

他怕和愛因斯坦見面之後,對方不是紅着眼就是紅着臉,也可能兩者都紅。

陳慕武決定在頒獎典禮結束之後就速速返回英國,當然也可能是法國,先把愛因斯坦晾上一段時間,等之後再和他慢慢解釋。

“帕特里克,真不湊巧,我答應了盧瑟福爵士,要趕在年底之前回到英國,和他一起去過聖誕節。

“恐怕這次是不能去哥廷根赴約了,等今天晚上,我就給玻恩教授寫一封信賠罪,通知他這個遺憾的消息。”

在旁邊陪着陳慕武接待客人的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玻爾,對布萊克特這個從哥廷根來的年輕的實驗物理學家並不感什麼興趣。

不過,他敏銳地捕捉到了兩人對話中的信息。

當初自己也跟在盧瑟福身邊學習工作了幾年的時間,但是老師爲什麼一次也沒有邀請他去家裡過聖誕節?

他的心裡多少泛起點兒醋意。

……

在臨離開巴黎之前,德布羅意早就派人給陳慕武拍來了一封電報,通知他預計到達丹麥的時間。

可是艾芙一直都被矇在鼓裡,她始終認爲,自己這次來到哥本哈根,是給陳慕武的一個驚喜。

所以在到了理論物理研究所的大門之後,艾芙就開始弓着身子跟在體型寬大的葉公超後面。

她希望能在見面的時候,嚇這個許久未見的陳先生一下,就當做是對他離開法國之後,給自己寫信不夠勤快的懲罰。

“漢臣老兄,很久未見,真是想煞小弟也!”

到現在爲止,葉公超還不知道陳慕武邀請他自己來丹麥的“良苦用心”。

他是打心眼兒裡替自己這位世交感到開心,葉公超雖然不懂物理,但是他自幼就在歐美浸淫,自然懂得諾貝爾獎的含金量。

所以一見面,葉公超就大步流星地朝陳慕武走去。

“公超,你在法國的學業如何?你寫得那兩本小說,可是在英國賣出來了了不得的成績。給我一個賬戶,我讓人把約定好的款項打給你。”

“主要還是漢臣老兄的創意和點子實在是太好,小弟只不過是出了一把子力氣而已。”

突然得知自己發了一筆橫財的葉公超,心裡當然很高興。

只是他完全忘了在剛剛進門之前,艾芙交待他要放慢腳步這件事。

於是現在就出現了很尷尬的一副局面:陳慕武和葉公超在前面握手寒暄,而弓着身子的艾芙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一旁的德布羅意樂呵呵地看着場上的笑話。

漲紅了臉的艾芙索性破罐子破摔,三步並作兩步地跳到了陳慕武面前。

“嘿,陳先生,好久不見!”

她這次說的是英語。

善良的陳慕武沒打算戳穿艾芙挖空心思給自己準備的這個“驚喜”,他還是裝出一副很驚訝的表情。

“艾芙,你怎麼來了?”

邊打招呼,兩人邊按照法國人的方式,來了一個擁抱禮。

這又讓一旁的玻爾看了個目瞪口呆。

據已經回家過聖誕節的海森堡在之前發回的線報,陳慕武應該是一個不近女色的正直之輩。

他在那場專門爲他舉辦的歡迎舞會上,根本就沒邀請哥本哈根的姑娘們跳哪怕一支舞。

除了和那個已經離開研究所的仁科芳雄聊天之外,就一直在報告廳裡幹坐了幾個小時。

玻爾一開始以爲,這是東方人特有的傳統,才讓陳慕武在女性面前有些拘謹。

沒想到在今天,他卻見到了陳慕武無比熱情的另一面。

玻爾覺得自己的這個師弟,還真是深不可測。

不過有一說一,這個小姑娘確實長得很漂亮也很水靈,和陳慕武站到一起,稱得上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不知道是誰家的姑娘,也不知道如果這兩個人交往的話,究竟是誰便宜了誰。

這次見面,最終還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作爲哥本哈根的東道主,玻爾想要安排衆人去上次海森堡帶泡利去住的那間旅館裡住下。

沒想到從剛剛開始就一直站在旁邊不聲不響的法國人卻突然開了口:“玻爾教授,不必麻煩了,我已經讓僕人在城裡最好的旅館開好了房間。”

德布羅意只不過是陳述一個事實,畢竟身爲貴族的他,出行時的衣食住行一向都是優中選優。

但是在玻爾心裡,他對這個法國闊老兒的評價很不好。

不就是有幾個臭錢嗎!要不是抱上了自己師弟陳慕武的大腿,僥倖撿了一個電子衍射的實驗,誰知道你德布羅意是誰?

雖然這輩子已經不會再有哥本哈根學派,但是玻爾和德布羅意兩個人,還是站到了彼此之間的對立面。

……

既然將要前往斯德哥爾摩的衆人已經到齊,頒獎典禮的日子也很快就要來到,那麼也就沒有再在哥本哈根此地盤桓的道理。

陳慕武原本規劃的路線,是從哥本哈根北上,到赫爾辛格(Helsingr)坐船,去往瑞典的赫爾辛堡(Helsingborg)。

赫爾辛(hels)在丹麥-瑞典語系裡指脖子,於此處指的是厄勒海峽最窄處。

這兩個城市隔海峽相望,彼此之間的間隔只有四公里,這是丹麥和瑞典之間最近的距離。

所以比起從哥本哈根到馬爾默的十六公里,在船上的時間也要相應地短上不少。

之前從英國到丹麥,陳慕武差點死在北海上,所以他現在對坐輪船有些恐懼,自然是希望時間越短越好。

不過,玻爾卻早就否定了陳慕武這個想法,因爲赫爾辛堡沒有通鐵路,他們沒辦法從那裡直接去斯德哥爾摩,也沒辦法前往和斯德哥爾摩之間有鐵路相連的哥德堡或者馬爾默。

無奈,陳慕武只能跟着一行人在哥本哈根的港口上了船。

登船之後,他緊緊地扶住座椅旁的扶手,還害怕地閉上了眼睛。

冰雪聰明的艾芙很快就猜到了爲什麼陳慕武會變成這樣,於是她又有些調皮地把嘴靠近陳慕武的耳邊,輕聲說道:“陳先生,除了不善跳舞之外,我又發現了你的一個小弱點,那就是害怕坐輪船。

“你這個樣子,之後還怎麼會英國?我看不如,乾脆就留在法國,留在巴黎,陪在我身邊好了。”

推一本書,玄幻新書榜六十多名的作品,只能說很強。

卡牌世界,各系神話縱橫無雙。

穿越而來的畫師蘇雁,利用豐富的華夏文化體系,揭開塵封過往,打造鎮壓萬物的東方傳奇卡組!

(本章完)

第427章 166玻爾和愛因斯坦第84章 32未來之路在何方第283章 22怎麼多出來一個第363章第176章 124第一次陳愛論戰第179章 127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章 02語不驚人死不休第7章 07我本楚狂笑孔丘第290章 29殼牌:別來沾邊兒第93章 41世間萬物皆是波第31章 31演戲演了個寂寞第442章 181瑞典王儲的禮物第197章 145康河偶遇老朋友第351章 90一代新人換舊人第81章 29普朗克的小請求第319章 58小馬,你要石油嗎?第405章 144光譜中的新譜線第5章 05滄洲飯店有所思第135章 83假石頭和真石頭第180章 128倫敦鬼魂俱樂部第323章 62另外一個聰明人第229章 177風暴中心的平靜第100章 48洛倫茲的邀請函第426章 165奧本海默要移民第216章 164只需要二十英鎊第328章 67知識變現的後果第161章 109斯德哥爾摩來電第414章 153出軌被抓的丈夫第187章 135布倫納蒙德公司第164章 112出發斯德哥爾摩第405章 144光譜中的新譜線第270章 09縮微攝影初嘗試第92章 40陳慕武的新室友第380章 119我當你的證婚人第109章 57陳慕武丟了大人第400章 139二十英鎊的禮金第421章 160數學家大會開幕第33章 33想個搞錢的辦法第384章 123意料之外的禮物第11章 11人怕出名豬怕壯第87章 35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81章 129肥水不流外人田第93章 41世間萬物皆是波第334章 73家庭教師陳慕武第53章 02一拳超人愛丁頓第328章 67知識變現的後果第329章 68能不能換種粒子第287章 26代人受過陳慕武第429章 168儘快取得新成果第262章 01滿洲俚車站即景第316章 55站着把錢給賺了第414章 153出軌被抓的丈夫第289章 28陳慕武不講武德第399章 138小甜甜和牛夫人第198章 146一花獨放不是春第105章 53不速之客找上門第127章 75抵達忠誠的巴黎第133章 81僞·菊次郎的夏天第197章 145康河偶遇老朋友第148章 96尼爾斯的美人計第196章 144第三次工業革命第297章 36科學院裡的投票第97章 45一種新的同位素第356章 95來自聯美的邀請第40章 40拒絕康奈爾邀請第265章 04南開大學的禮物第159章 107來者不善的泡利第101章 49格林尼治天文臺第238章 186有客自哥廷根來第400章 139二十英鎊的禮金第79章 27普朗克拍案而起第196章 144第三次工業革命第101章 49格林尼治天文臺第384章 123意料之外的禮物第199章 147國民英雄布拉格第232章 180一場無形的競賽第435章 174出其不意的泡利第406章 145輾轉幾次的電報第380章 119我當你的證婚人第329章 68能不能換種粒子第59章 08天降橫財陳慕武第24章 24與胡適初次相見第439章 178不蒸饅頭爭口氣第104章 52時代週刊第一人第151章 99學術小偷狄拉克第54章 03令人頭痛的論文第165章 113樸素的獲獎理由第54章 03令人頭痛的論文第68章 17夫妻諧和的希望第417章 156陳慕武的奇蹟年第387章 126比金子還珍貴的第348章 87如何固定氘原子第144章 92替朋友擋了一刀第36章 36斐克小夥劍術精第132章 80葉公超的富哥們第38章 38如果能回到過去第90章 38漫天要價的通用第281章 20反常的愛因斯坦第100章 48洛倫茲的邀請函解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