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111紐約時報的廣告

第163章 111紐約時報的廣告

“丹麥天文學的歷史很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十六世紀的弗雷德裡克二世時期。

“國王陛下把厄勒海峽當中的汶島賜給了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並且還撥款一噸黃金,在島上給他修建了全歐洲第一座天文臺。

“第谷離開丹麥之後,1637年,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又出資修築了圓塔天文臺,這是世界上第二個國家天文臺,僅次於荷蘭共和國的萊頓國家天文臺。

“圓塔天文臺便是我們哥本哈根大學天文臺的前身,因爲那座天文臺在哥本哈根市中心,光污染和交通因素帶來的震動都比較強,所以在1861年,哥本哈根大學纔在這裡修建了一個新的天文臺。……”

哥本哈根大學天文臺的臺長,埃利斯·斯特羅姆格倫,親自向到訪天文臺的陳慕武,介紹丹麥天文學和哥本哈根大學天文臺的歷史。

“春風得意馬蹄疾”,作爲新科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陳慕武最近風頭正盛。

而作爲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發現者,陳慕武在天文學上,也被視作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新星這個詞,也是在丹麥被首次觀測到並提出來的。

而他的提出者,正是這位天文臺臺長剛剛纔說起的第谷。

第谷纔不是如館長所說的離開丹麥,他是被繼任國王給趕走的。

斯特羅姆格倫絲毫不敢怠慢眼前這位年青人,萬一他來天文臺的目的是要借用此處的天文望遠鏡,發現太陽系第十大行星的話。

那麼說不定到時天文臺就可以在天文望遠鏡旁立個牌子,寫上“陳慕武發現太陽系第十顆行星時所用的望遠鏡”,然後對想要參觀的遊客收取門票錢,用以充當天文臺發展的經費。

同樣都是大學的天文臺臺長,斯特羅姆格倫的商業頭腦遠遠超出了劍橋的愛丁頓。

後者只希望他最近撰寫的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能夠趁着其提出者陳慕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機會多賣出去幾本,然後靠着掙來的版稅,來貼補慘淡經營的劍橋大學天文臺。

聽說前段時間,英國王室專門給卡文迪許實驗室撥了一筆每年一萬英鎊的經費,怎麼這種好事,永遠也輪不到自己這裡?

只可惜,陳慕武這次要讓斯特羅姆格倫失望了。

他並不是來借用天文望遠鏡,也不是來發現什麼第十顆行星,只不過是想要借閱幾本天文學期刊罷了。

“斯特羅姆格倫臺長,我這次來不是爲了看什麼星星,而且白天也根本就看不到星星,不是嗎?

“我只是最近對仙女座星雲到銀河系的距離問題比較感興趣,聽說美國那邊已經對這幾個星雲做了長時間的觀測,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出沒出結果。”

聽陳慕武說完他的來意,斯特羅姆格倫又開始自作多情地嘆起了氣:“陳博士,我知道,你是看不上我們天文臺的設備。

“就像你看到的這樣,我們丹麥的天文學研究,雖然祖上曾經闊過,但是現在的光景真是一年不如一年。

“就拿天文臺圓頂下面的那臺望遠鏡來說,我們1895年安裝了一臺十四英寸的折射鏡。

“這臺望遠鏡已經花費了當時天文臺的全部財力,可就在兩年之後,財大氣粗的美國佬兒就在威斯康星州的葉凱士天文臺,建造了一架四十英寸口徑的折射鏡。

“天文學觀測本來就是需要花費大量金錢的一項活動,歐洲越來越窮,而美國越來越有錢。

“唉,也不知道丹麥作爲近代天文學的發源地,天文學什麼時候才能復興。”

陳慕武在心裡默默吐槽了一句,沒機會了,君不見,你們丹麥的天文學家德萊爾都跑到了英國,還當上了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會長。

他心裡雖然這麼想,但是表面上還是客客氣氣地安慰着這個垂頭喪氣的天文臺臺長,畢竟他有求於人。

“斯特羅姆格倫先生,美國的經濟也只不過是虛假繁榮而已。我想用不了多久,他們的這個經濟肥皂泡就會破裂掉,化爲烏有的。”

他這可是透露了一個天大的機緣,如果斯特羅姆格倫的經濟頭腦再強上一些,說不定能從美國股市裡賺出一個兩百釐米口徑的折射望遠鏡來。

……

奧本海默到天文臺跑了許多次,帶回理論物理研究所了那麼多從美國漂洋過海來到丹麥的期刊,但是這些期刊當中全都沒能找到哈勃的論文。

不可能說陳慕武只來一次,就恰巧找到他想要的答案,那他也太天選之人了。

但他此行也不算是空手而歸,因爲在哥本哈根大學天文臺的資料庫裡,陳慕武找到了一本1915年出版的《大衆天文學》。

其中有一篇題爲《星雲的光譜觀測》,作者是洛厄爾天文臺的臺長助理,維斯托·斯里弗。

從1912年開始,斯里弗就使用塗有感光乳劑的底片記錄星雲的光譜,並通過光譜的移動,來計算星雲的速度。

在1915年的這篇論文當中,斯里弗給出來了十五個螺旋狀星雲的移動速度。

而在1917年,發表在《美國哲學學會彙刊》的另一篇題爲《星雲》的論文當中,斯里弗已經測量出了二十五個星雲的移動速度。

所謂的哈勃定律,就是指遙遠星系的退行速度與它們和地球的距離成正比。

這個定律背後的物理意義,就是說宇宙並不是靜態的,天空中的那些星星,正在加速離我們遠去。

在哥本哈根大學天文臺,陳慕武已經拿到了這麼多“星雲”的退行速度。

他把這二十五個星雲的移動速度,全部謄抄到紙上。

又仔細檢查無誤之後,他才告別了斯特羅姆格倫,離開了天文臺。

陳慕武現在所需要知道的,就僅剩下這些星系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了。

他只期盼哈勃在威爾遜山天文臺那邊別出什麼幺蛾子,能夠按照歷史的進程,把這些距離的數據發表出來。

……

時間一天接着一天地過去,這期間,奧本海默又往天文臺跑了幾次,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他雖然很好奇,自己的老師總是看天文學的期刊幹什麼。

但是奧本海默從來也沒向陳慕武請教過,這個問題的答案。

他估計即使陳慕武告訴他,自己應該也聽不懂。

陳先生的知識儲備比大西洋的海水還要深,自己一定要跟在老師身邊努力學習!

雖然沒有哈勃論文的消息,但陳慕武倒是陸陸續續收到了之前發出去的幾封電報的回覆。

他大哥直到到了哈邇濱,纔給陳慕武拍了封回電。

時值年末,錢莊生意正是忙碌的時候,商人重利的二哥陳慕平自然是不會放棄掉賺錢的機會。

而老太太則是以年紀大爲由,堅持不肯離開故土。

所以這次到斯德哥爾摩參加他的頒獎典禮的家人,只有大哥陳慕僑一個。

而大哥的旅途也不是一帆風順,處處充滿了坎坷。

交通部下轄的南洋大學不差錢,大哥以教務長的身份,申請到了一筆出洋考察教育的經費。

爲了能在頒獎典禮之前趕到歐洲,那麼耗時四十多天的蒸汽輪船自然是坐不得了。

所以只能走陸路坐火車,在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飄蕩上度過半個月的時間。

然而,直系和奉系正在華北打第二次直奉大戰,雖然津浦鐵路暢通無阻,但是京奉鐵路卻早就已經斷了交。

陳慕僑只能從仩海坐輪船北上,先到達裡安,再從旅順口換乘中東鐵路的支線,也就是南滿鐵路,一直到達終點站哈邇濱。

在哈邇濱的領事館辦好蘇連簽證,買到去歐洲的火車票之後,陳慕僑這纔給小弟回了電報,告知他車次和預計到達的時間。

陳慕武沒想到,只來了大哥孤家寡人一個。

看來,家裡人應該都對這個諾貝爾獎不怎麼感興趣。

或許在他們眼裡,這個獎還不如大總統曹錕派人送到家裡的那個勳二位章。

畢竟,這勳章在清朝,那可是一個實打實的侯爵。

沒辦法,只能等過一段時間,再使出那一招絕學了。

劍橋大學那邊來了不少人,除了陳慕武在電報中邀請的那三個,卡皮察說有一個《曼徹斯特衛報》的科學記者,詹姆斯·克勞瑟也要一同前往。

不過他的差旅費將由報社那邊出錢,這位三一學院出身的記者,此行的目的只有一點,那就是給陳慕武這位新晉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做一個專訪。

說到記者,在他獲獎的結果公佈之後,陳慕武在丹麥哥本哈根也接受過不少人的上門採訪。

玻爾乾脆騰出來理論物理研究所一樓的那間報告廳,像上次在格林尼治天文臺那樣,也給陳慕武開了一場小型的記者會。

其中有哥本哈根本地的記者,也有英國《泰晤士報》、法國《費加羅報》,還有美國《紐約時報》派駐丹麥的記者。

當然,他們還有他們的讀者們,都不會對深奧的科學話題感興趣。

所以針對科學話題,他們只例行公事般地拋出了幾個問題。

其中最吸引在場的衆多記者注意的,是《柏林日報》的記者的提問。

“陳博士,在不久之前,愛因斯坦博士在接受我的同事的採訪時候曾經說,他既不贊成您提出來的量子力學,也不贊成您的概率波,更是覺得您提出來的不確定性原理是不可理喻原理。

“請問您如何評價他的這種說法?”

“我一向很尊重愛因斯坦博士,因爲如果沒有他到遠東去講學,沒有他把我推薦到歐洲,我想要取得現在這麼多的成就,可能會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

“他是我走上科學道路的領路人,我很感激他。

“但是,愛因斯坦博士畢竟也是一個人,而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那麼他不能理解上帝是怎麼想的也很正常。

“所以他當然也會犯一些錯誤,這並不是一件值得稀奇的事情。”

陳慕武的口氣之大,讓在場的記者們頓時來了精神,紛紛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他剛剛所說的這段話,不敢遺漏掉哪怕一個字母。

大家都以爲陳慕武是批評愛因斯坦之前對他的批評,而陳慕武其實是在爲自己的諾貝爾獎演講在做着鋪墊。

有關科學方面的問題提問完之後,現場的提問氛圍終於活躍了起來。

在陳慕武取得了多個物理學、天文學以及奧運會的成就,最終獲得了代表着科學的最高榮譽——諾貝爾獎之後,大衆的視線終於落在了他這個人身上。

大家都對這個神秘的東方人充滿好奇:他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個能夠看清未來的先知?

也有人開始就陳慕武私人生活上的問題進行提問:

“陳博士,您平時都喜歡什麼運動?”

提出這個問題的記者,很快就遭到了同行的嘲笑。

他也意識到了自己問題的愚笨之處,於是立刻改正成爲“平時除了游泳之外,還喜歡哪些運動?”

陳慕武想起這幾天在研究所裡打的那幾場乒乓球,於是就給出了這個回答。

也有人向他提問,最近除了物理學的書籍之外,還看了些什麼書。

這個問題簡直就正中陳慕武的下懷,於是繼奧運會的記者會上向大家推薦《巴黎快車謀殺案》之後,他再次通過這些報紙,向全世界各地的讀者們推薦英國偵探小說新人作家錢德勒·約克的第二本小說《無人生還》。

爲了表示親近,《東京日日新聞》的記者甚至操着音調怪異的蹩腳漢語站起來提問:“陳博士,恭喜你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中囯第一個諾貝爾獎,也是全亞洲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我作爲一個亞洲人,也與有榮焉。

“貴國的西楚霸王曾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請問您獲獎之後,有沒有回國的打算?如果回到中囯之後,會不會考慮去本講學?”

本人對中囯的文化真是一知半解,這個例子舉在這裡也不怎麼合適。

因爲在《史記》裡,項羽剛說完這句話,別人就罵他沐猴而冠。

“回國自然是有回國的打算,但是去本講學這件事,目前並沒有在我的計劃之內。”

陳慕武的這個回答已經很客氣了。

美國他都不去,更何況是本呢?

陳慕武倒是不害怕自己會被暗殺,只是害怕如果真乘坐輪船東渡本,可能剛到橫濱,就會被扣下來和一百個本少女關在一起,強迫借給她們種。

當然也有人對陳慕武的情感生活產生了興趣,問他是否結了婚,或者有沒有正在交往的對象。

如果沒有的話,那麼他的意中人需要符合什麼要求?是想和中囯人結婚,還是歐洲人也可以?

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陳慕武只能裝傻充愣,語焉不詳,敷衍了事。

……

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布萊克特,也給陳慕武寫了回信。

他一方面祝賀陳慕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另一方面,也對他能支付自己回家的路費而表示感謝。

德布羅意甚至從法國給陳慕武發來了兩封回電。

一封是陳慕武發電之後的當天下午,告知他自己和葉公超一定會去斯德哥爾摩參加頒獎典禮。

而另一封電報則是在幾天以後才追加的,德布羅意在電報裡說,艾芙突然找上門來,詢問他們去不去瑞典。

在得到肯定的回覆之後,她說自己也要和他們一同前往。

德布羅意請陳慕武放心,他將從自己家裡挑選一名靠得住的女傭,讓她一路上照顧小陳同學的心上人。

不過在又過了幾天之後,陳慕武在收到的艾芙的回信上,看到的卻又是另一番說辭。

艾芙說自己不確定是否能如約赴這場斯德哥爾摩之旅,還要回家徵求她媽媽居里夫人的意見。

這和德布羅意在電報中所說的,並不一致。

不過這封回信上的破綻,很快就被陳慕武給發現了。

那就是在艾芙的這封回信上,來自巴黎郵局的寄信郵戳時間,比德布羅意給他發的第二封電報時間還要晚一天。

也就是說,艾芙應該早就得到了居里夫人的首肯,所以她纔會去找德布羅意,要和他們結伴同行。

而她在回信當中之所以說還不能確定,估計要麼是出自少女獨有的矜持,要麼就是想給陳慕武陳慕武一個驚喜。

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別猜,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

……

除了來自英、法、德三國的回電之外,陳慕武也收到了不少祝賀他獲獎的賀信。

因爲只有很小範圍的人才知道他離開英國到哥本哈根進行訪問,所以這些賀信基本上都是寄到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然後被卡皮察打包之後,給陳慕武轉寄了過來。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卡文迪許實驗室、游泳俱樂部、使徒社的老師和同學,物理學界、天文學界和體育界的同仁,以及在英、法兩國的中囯留學生們,基本上之前和他見過面的,通過信的人都寫來了賀信。

其中讓陳慕武沒想到的幾個人,有約克公爵阿爾伯特王子、有民囯駐法國公使陳籙,甚至還有美國通用電氣那個高價賣給自己真空泵的黑心商人。

國內的信件倒是一封都沒有,估計時間太短,那些信都還奔馳在西伯利亞鐵路上吧?

陳慕武把這些信一一打開查看,信件內容基本上都大同小異。

不過其中也有幾封,在信上寫了一切別的內容。

瑞典王儲古斯塔夫·阿道夫王子,就是在奧運會結束之後,在英國駐法大使館裡和陳慕武見面的那位中囯文化迷,邀請陳慕武在領完諾貝爾獎之後在斯德哥爾摩多住幾日。

因爲瑞典畢竟是這位王儲的主場,他要好好地盡一盡地主之誼。

愛因斯坦也給陳慕武寫了一封賀信。

他在信裡把陳慕武一通吹捧,極力誇獎了他的伽馬射線散射實驗和電子衍射實驗,說些這是物理學史上的大發現,讓物理學取得了巨大進展云云之類的話。

他能拿諾貝爾獎,真是實至名歸。

愛因斯坦如此大獻殷勤,他的這番操作,讓陳慕武有些沒看明白。

不是在不久前,他纔剛剛寫信把自己批判一番,還主動接受了《柏林日報》的採訪,不僅批評了他自己,還讓玻爾也跟着遭了殃麼?

爲什麼現在突然就化身成爲了誇誇教教主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陳慕武翻到了信紙的第二頁,果然看到了愛因斯坦藏在燕國地圖最末尾的那把匕首。

愛因斯坦以一個長輩的身份苦口良言,極力勸說他別再走上歧途,趕快放棄那讓人不能接受的概率波和不確定性原理,回頭是岸,重新踏上因果律的康莊大道。

看完全信,陳慕武哭笑不得,難怪愛因斯坦會在信的開頭把自己給捧上了天。

這連一封求和信都算不上,而是一封勸降書!

這個老頭子還真是頑固,上輩子他到死都不認爲量子力學是完備的,也不知道這輩子,自己能不能讓他接受這一點。

……

看完了這麼多的信,陳慕武待在哥本哈根的時光也就所剩不多。

可是,哈勃的論文卻一直都沒有見諸報端。

時間一天天過去,陳慕武也一天比一天着急。

他甚至都想給美國方面派去一封電報,直接問哈勃本人:你的星雲數據測量完了沒有?不趕緊發表在期刊上,還等着啥呢?

奧本海默看出來陳慕武最近的狀態不太對,所以他想盡一切辦法,想幫自己的老師緩解壓力。

他甚至想像曹操在宛城時問別人那樣,問問哥本哈根本地的同學,“此城中有妓女否”,企圖帶着陳慕武去那個啥來緩解壓力。

當然這個想法只存在於他的大腦中,並沒有付諸實踐。

但是奧本海默還是找到了他的辦法。

十一月的最後一天,奧本海默帶着一摞報紙,敲響了陳慕武房間的門。

“陳老師,《紐約時報》在哥本哈根的記者送來了印有上次記者會採訪內容的新聞。”

“放在那邊吧,我現在沒什麼時間看。”

陳慕武指着房間桌子上的一角,上面已經擺着不少的報紙。

“陳老師,我把這報紙看了一遍,倒是在一版滿是廣告的角落裡,發現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卡內基研究所有一個叫做哈貝爾的博士,他自費在《紐約時報》上刊登了一個廣告,發表了他在天文學上的‘新發現’:

“他居然說螺旋星雲並不是在銀河系之內,而是在之外,就好像當初康德所說的‘島宇宙’那樣。

“這個人可真是異想天開!”

“什麼?你說什麼?”

陳慕武一臉震驚。

報個平安,已經退燒了,今天狀態已經很不錯了。

爭取這兩天把之前的給補上,謝謝大家的關心。

(本章完)

第422章 161希爾伯特的邀請第413章 152我們不是朋友嗎?第46章 46勃然大怒的玻爾第426章 165奧本海默要移民第423章 162國王的晚宴邀請第6章 06領事館內的早餐呃,最新一章審覈了第133章 81僞·菊次郎的夏天第52章 01一枚小小的楔子第237章 185皇家外科醫學院第139章 87漢學家和文物賊第321章 60諷刺大師周樹人第372章 111諾貝爾獎慶功宴第401章 140伊蕾娜悔不當初第436章 175選拔考試的前夜第441章 180同學們,明天再會!第188章 136不是冤家不聚頭第83章 31老熟人和新朋友第171章 119科普利獎章得主第347章 86激動人心的時刻第433章 172東北大學物理系第345章 84實驗助手愛丁頓第216章 164只需要二十英鎊第412章 151斯德哥爾摩來電第157章 105曼哈頓和鈾工程第219章 167摳門的巴黎大學第376章 115講英語的木頭人第304章 43科莫湖畔有所思第255章 203教室內的爭論聲第343章 82人類毀滅的危機第134章 82瑞典王儲的邀請第389章 128美國公使哈里森第313章 52陳慕武幫幫場子第374章 113陳慕武拂袖而去第224章 172數學同樣不完備第283章 22怎麼多出來一個第361章 100人類進化的極限第375章 114愛因斯坦不死心第233章 181劍橋車神狄拉克第280章 19愛因斯坦很激動第219章 167摳門的巴黎大學第441章 180同學們,明天再會!第24章 24與胡適初次相見呃,最新一章審覈了第7章 07我本楚狂笑孔丘第261章 209計劃之外的會面第209章 157騎行健將愛丁頓第13章 13普通家庭陳慕武第395章 134陳慕武的真面目第336章 75見不得人的實驗第175章 123我本將心向明月第332章 71去美國謀個教職第436章 175選拔考試的前夜第102章 50行星一出天下驚第71章 20枯燥無味的實驗第98章 46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32章 80葉公超的富哥們第53章 02一拳超人愛丁頓第429章 168儘快取得新成果第180章 128倫敦鬼魂俱樂部第266章 05不速之客刷新點第59章 08天降橫財陳慕武第362章 101八千英鎊的賭約第314章 53不太愉快的會面第420章 159陳慕武婚禮請柬第171章 119科普利獎章得主第52章 01一枚小小的楔子第222章 170仁科芳雄的推薦第313章 52陳慕武幫幫場子第353章 92彼得的新婚禮物第173章 121一百三十年一遇第135章 83假石頭和真石頭第299章 38遠道而來的客人第418章 157國際數學家大會第71章 20枯燥無味的實驗第327章 66搬起石頭砸自己第309章 48條條大路通羅馬第259章 207不一樣的相對論第275章 14渣男的人生經驗第148章 96尼爾斯的美人計第46章 46勃然大怒的玻爾第340章 79中央研究院聘書第422章 161希爾伯特的邀請第299章 38遠道而來的客人第25章 25八道灣衚衕訪友第322章 61卡皮察的無用功第365章 104駐比使館的邀請第7章 07我本楚狂笑孔丘第282章 21陳慕武的空歡喜第109章 57陳慕武丟了大人第325章 64因果論就是迷信第394章 133格里菲斯的實驗第232章 180一場無形的競賽第366章 105尊重知識的國家第434章 173編纂教材的人選第114章 62索爾維會議合影第300章 39一臉不快的玻爾第396章 135來自坎京的來信第309章 48條條大路通羅馬第362章 101八千英鎊的賭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