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四、中國式民主的優勢

四、中國式民主的優勢

中國式民主具有的優勢,是相對於中國如果實行西方式民主將出現的情況而言所具有的優勢。這些優勢主要在於:保持社會穩定,治理效率更高,人民權利實在,執政團隊卓越。

保持社會穩定。西方式民主的一個典型做法就是,搞一人一票的競爭普選。這極易導致民衆對立、社會分裂。這樣的做法在西方發達國家,由於經濟發展程度高,公民有較優良的民主素質尚且可以,而一旦移植到不發達國家,就會造成血與火的災難。事實證明,在不發達國家推行西方式民主,帶來的不是和平和穩定,而是戰爭和動亂,西方式民主拯救不了世界。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裡,許多國家舉行自由的民主選舉後,便立即進入戰爭狀態。如: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開打、厄瓜多爾和秘魯開打、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開打,還有布隆迪—盧旺達的大屠殺,導致一百多萬人喪生。在2010年後,嘗試實行西方式民主的埃及、利比亞、烏克蘭、泰國、敘利亞等國也接連引起了分裂動盪。對此,中國式民主顯得十分冷靜、清醒,現在只在村、鄉和城鎮社區的基層實行直接選舉,在縣以上則實行間接選舉,不搞全國性一人一票的普選。而無論是直接選舉還是間接選舉,中國也都不搞兩黨制或多黨制的競爭選舉。中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它們和共產

黨形成了“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關係,和共產黨一道爲中國式民主的發展建言獻策、出力使勁,而不像西方國家的多黨制或兩黨制那樣,爲了爭奪執政地位,爲了各自的政治利益而彼此對立,互相傾軋,從而有力地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治理效率更高。西方式民主的議會制,導致了惡性競爭,不同的政黨出於私利,使決策久拖不決,效率十分低下。日裔美籍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批評了西方式民主缺乏治理效率,指出現代民主體制要與三組制度相結合,即國家、法治和問責機制。福山這裡提出的問責機制,就是國家治理需要效率的問題。在中國式民主之下,中國的人大制度和黨委、政府的責任制,保證了效率。鄧小平說:“社會主義國家有個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幹一件事情,一下決心,一做出決議,就立即執行,不受牽扯。我們說搞經濟體制改革全國就能立即執行,我們決定建立經濟特區就可以立即執行,沒有那麼多互相牽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就這個範圍來說,我們的效率是高的,我講的是總的效率。這方面是我們的優勢,我們要保持這個優勢,保證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鄧小平對國家治理有三條標準:“第一,黨和行政機構以及整個國家體制要增強活力,就是說不要僵化,要用新腦筋來對待新事物;第二,要真正提高效率;第三,要充分調動人民和各行各業基層的積極性。”

人民權利實

在。西方式民主只講公民的投票權利,而忽視公民廣泛參與的民主權利,選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從這樣的實際情況看,西方民主不過是徒具形式、內容空空而已。而中國式民主,正如習近平所說的,“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中國式民主通過協商民主這樣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能夠把人民最廣泛地、最大限度地涵蓋進來、包容起來、動員開來,有效實現了人民羣衆的各項民主權利。

執政團隊卓越。西方式民主依靠選舉上臺的領導者,只要口才好、能言善辯,提出的政綱能吸引眼球,擁有選舉的金錢財富資源,儘管沒有什麼執政經驗,也能上臺,但治國能力和水平就不好保證了。而在中國,進入中央領導層的領導者,往往要從基層歷練起,經過層層篩選,因而治國理政能力強。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評價習近平“影響力令人印象深刻”。基辛格雖然僅同習近平見過幾次面,但感受到他的“堅定意志和勇氣”。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論世界與中國》一書中認爲,習近平的經歷“充滿更多磨難”,有着“鋼鐵般的意志”。

(本章完)

|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二、中國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論和目的|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一、共治的理論依據|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二、共治的主要方式方法|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三、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的不懈追求|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三、中國政府治理建設的途徑和任務|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一、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的關係|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一、何謂現代化|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二、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結構|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三、改革和完善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一、中國政府治理制度和組織結構|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三、中國政府治理建設的途徑和任務|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一、何謂現代化|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三、中國式民主的特色|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二、國家治理的類型和轉型|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四、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二、共治的主要方式方法|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一、共治的理論依據|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點|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五、正確認識和處理黨與法治的關係|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三、德治建設的重點和途徑|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五、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思路|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三、治理的傳統和當代含義|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一、國家治理法治化的進展和藍圖|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態|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機構|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二、共治的主要方式方法|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五、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思路|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一、以德治國的豐富內涵|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三、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的不懈追求|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三、共治實踐發展的典型|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四、中國式民主的優勢|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一、國家治理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三、德治建設的重點和途徑|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五、正確認識和處理黨與法治的關係|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五、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思路|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二、共治的主要方式方法|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四、中國式民主的優勢|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三、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的不懈追求|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三、共治實踐發展的典型|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二、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的內涵|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一、中國政府治理制度和組織結構|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態|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一、共治的理論依據|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三、中國政府治理建設的途徑和任務|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點|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三、共治實踐發展的典型|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三、中國政府治理建設的途徑和任務|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二、國家治理法治化的創新觀點|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一、國家治理法治化的進展和藍圖|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四、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一、以德治國的豐富內涵|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三、共治實踐發展的典型|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一、共治的理論依據|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一、現代國家的建構|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四、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二、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與執政方式|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三、中國政府治理建設的途徑和任務|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機構|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四、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第五化”|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三、改革和完善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二、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的內涵|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三、中國政府治理建設的途徑和任務|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二、治理的演進發展|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五、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思路|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機構|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態|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三、改革和完善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一、以德治國的豐富內涵|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二、國家治理法治化的創新觀點|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一、國家治理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三、共治實踐發展的典型|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向|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態|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二、共治的主要方式方法|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三、共治實踐發展的典型|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四、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第五化”|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一、共治的理論依據|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一、國家治理法治化的進展和藍圖|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一、何謂現代化|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三、治理的傳統和當代含義|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三、中國式民主的特色|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三、改革和完善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二、國家治理法治化的創新觀點|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一、共治的理論依據|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三、中國國家治理的發展階段|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二、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結構|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四、中國式民主的優勢|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