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

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

朱翊鈞作爲君王,他不能在看到大明百姓蒙受苦難的時候,選擇視而不見,所以他做了,他把孔尚賢的義子,那個殺人的兇手餵了狗。

兗州孔府既沒有仁,也沒有孝,這就是孔府,他們連夫子的楷木像都沒有保存好,幾次三番的丟失,甚至仿造,這讓朱翊鈞對兗州孔府的孔家店愈發的輕視了起來。

朱翊鈞將案子完全交給了王崇古,兗州孔府罪孽深重,問斬已成定局,即便是張居正,也無法阻攔,連賤儒都不會答應寬宥,因爲大勢已成。

兗州孔府轟然倒塌,而緊接着關於新任衍聖公的議題開始在朝堂中展開了爭論,而大明皇帝卻遲遲沒有任何的動作,奏疏入了閣,進了司禮監,再到陛下手中,再回到朝臣手中,就三個字,知道了。

衢州孔府的人已經入京,可是陛下卻遲遲不肯冊封,這讓賤儒們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或許鬥爭就是如此,你退一步,你的對手就會進三步,這次賤儒們退了一步,陛下似乎有得寸進尺的想法。

李東陽在的時候,武宗皇帝甚至打算把衍聖公的名號從北孔給奪了去,專門派人去衢州,找到了南宗嫡系的孔彥繩封爲了五經博士,並且准許其子嫡長孫世襲,所以衢州孔氏的嫡系傳人仍在。

武宗皇帝做不到,因爲李東陽離朝,楊廷和爲首輔,武宗不僅沒有廢了衍聖公,甚至還給兗州孔府重新修建了家宅。

楊廷和的理由很簡單,因爲這裡面涉及到了孔洙讓封的典故。

南宋末年,南宋朝廷封的衍聖公孔洙,拒不接受元廷的冊封,而後北宗接受了胡元的冊封,世修降表的兗州孔府自此拿走了衍聖公的封爵。

楊廷和說既然當初孔洙讓封,哪有再要回來的道理?地方多一事,則有一事之擾;寬一分,則受一分之賜。

翰林院五經博士孔聞音就是衢州孔府的宗主。

大明皇帝遲遲不肯接見,讓朝臣們非常的緊張,如此大事,皇帝如此態度,是打算食言而肥嗎?陛下堅挺的信譽要破產了嗎?

五月二十三日,大明皇帝朱翊鈞再次前往西山宜城伯府,朱翊鈞帶着皇后來到了西山避暑來了,五月的天已經酷熱了起來,朱翊鈞懶懶散散的坐在躺椅上,張宏拿着一把大扇子扇動着。

皇帝在釣魚,他的心思完全不在釣魚上,魚咬了鉤還是不咬,他都不提杆,他喜歡打魚,沒羽箭和彈弓,可是箭無虛發,他在思考衍聖公的處置。

武功了得的大明皇帝,不需要水猴子給他掛鉤了。

“先生,這些日子,儒學士們可是沒少叨擾吧。”朱翊鈞樂呵呵的看着張居正。

張居正真的是滿面愁雲,這些個賤儒,整天遞來拜帖,張居正不堪其擾,不勝其煩,這大概也是朱翊鈞的惡趣味吧。

“陛下在猶豫什麼?”張居正也是蠻好奇的,他的徒弟他再清楚不過了,做事果決,這一直不肯接見新的衍聖公,究竟是在猶豫什麼呢?

“衢州孔府,會不會是下一個兗州孔府呢?”朱翊鈞說出了自己的擔心,這就是他一直不肯恩封的原因。

張居正點頭說道:“會,一定會。”

衢州孔府一定會變成兗州孔府,因爲南宗一旦得封,他必然就成了孔氏家廟大宗之首、衍聖人血脈,地位會變得尊崇無比,衢州孔府就會變成人上人,到那時候時,做不做好人,就由不得衢州孔府了。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朕打算把衍聖公府建在京師,也省的放到地方禍害地方百姓了。”

“京師乃是天下學子云集之地,衍聖公府,聖人家廟,在京師最爲合適,陛下聖明。”張居正認真思忖了下,肯定了陛下的想法,再分到衢州去,那是在地方,地方官面對孔府只會束手束腳,還不如放在京師,京師是廟堂之高,衢州孔氏在京,就是做下天大的惡,也不會比兗州孔府更大了。

張居正甚至連理由都給陛下找好了,每三年一次,大明學子云集京師,瞻仰便極爲方便了。

有好處必然也有壞處,大明的文教中心來到京師,和政治中心在一起,必然會助長大明賤儒們的囂張氣焰,會給皇權帶來很大的麻煩,尤其是在風力輿論方面,賤儒們會聚集在孔府的門下。

有舍有得,就看陛下取捨了,目前來看,陛下還能鎮得住,如果日後子孫不孝,鎮不住了,也殺不得,那再把衢州孔府封回去便是。

朱翊鈞靠在躺椅上,看着魚竿,面色平靜、語氣平淡的說道:“嘉靖年間山東萊州府昌邑有一個墩臺遠侯叫趙齊,在嘉靖四十二年,刺探北虜時,不幸遇難,一直到隆慶五年他的信牌才被找到,他回來晚了,被大雪堵在了山裡,塞外的雪都是白毛風,上下左右前後,都分不清楚,應該是活活餓死,屍首被山中走獸所分食。”

“找到的時候,就剩下一些殘留的骨頭和碎衣。”

“趙齊有個女兒,叫花妞,花妞五歲沒了爹,這次凌部堂在山東查案,花妞成了娼妓,根據凌部堂的瞭解,趙齊沒有回來,他家裡就被吃了絕戶,吃絕戶的理由是趙齊投了北虜,做了漢兒奴,吃絕戶的不僅僅有萊州張氏,還有花妞的叔叔伯伯。”

“花妞有兩個哥哥,這兩個哥哥,一個跟人辯解,說自己的父親絕對不會投敵,跟人打架,結果被打死了,另外一個,則是跟人爭水,村裡人不讓他家澆地,這個哥哥就跟人去爭論,這一去就再沒回來。”

“花妞的娘,只能把花妞給賣了,而後自己投了河。”

“凌部堂找了許久,找到了花妞,花妞已經成了娼妓,染了病,命不久矣,大抵是要死了。”

朱翊鈞平靜的講述着他看到的那些案卷,就這麼絮絮叨叨的說了好多好多起案子,這背後有的是兗州孔府指使,有的是孔府的爪牙自己做的,陳竹的案子,不是孤例,趙齊的案子,也不是孤例,無數的這樣的慘劇,在山東地面,不斷的重複上演,重複輪迴。

“朕恨不得把孔府滿門還有他們的爪牙,統統喂狗!”朱翊鈞講着講着終究講不下去了,咬着後槽牙,面色猙獰的說道。

朱翊鈞真的很生氣,只是把孔胤林喂狗,他不是很滿意,可大理寺卿陸光祖、海瑞、李幼滋等人的反對犬決的理由也很充分,做到這一步已經是當下世勢的極限了。

如何減少賤儒對大明的損害,是朱翊鈞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先生,朕究竟該如何分辨賤儒呢?”朱翊鈞詢問着張居正。

張居正抖了抖袖子,摸出了一本奏疏,打開看了看,又放了回去,而後又拿了出來,略顯遲疑的說道:“陛下,臣有本奏疏,還請陛下過目。”

“是什麼讓先生如此猶豫。”朱翊鈞拿過了奏疏只看了一眼,就立刻瞪大了眼睛,認真的研讀了起來,怪不得張居正猶豫,這本奏疏,討論的內容是賤儒的通病,奏疏的名字叫《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

張居正當然要慎重,因爲他這本奏疏很容易傷到善類,他其實不想呈送給陛下,可是思前想後,他還是拿了出來,陛下已經親政了,他的奏疏只是一個參考和意見,陛下如何決策,那是陛下的事兒。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一共從八個方面三十二個特徵入手,供給陛下參考。

第一個方面則是平日言行上,則是異於常人,別人睡覺他唱歌,別人唱歌他睡覺,喜歡無病呻吟,常陷叵測於不測,惶惶不安,憂慮重重,杞人憂天。

第二方面則是做事中,這山望着那山高,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大事做不成,小事不肯做,做事粗枝大葉,漫不經心,遇到困難則退縮,今日事推明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第三方面則是就學上,不尊聞道於先之師長,讀書虎頭蛇尾,一知半解則覺得自己已經全然明白,學問全空卻沾沾自喜。

……

朱翊鈞看完了這本奏疏,十分確信,自己問對人了,張居正對賤儒十分的瞭解,甚至比賤儒自己本身還要了解他們,這是張居正給皇帝的一本遴選循吏的參考,也不是讓陛下完全照着上面挑選。

在某個方面上,有些這種習性,那不是賤儒,是缺點,人無完人,是個人都有缺點,但是八個方面,三十二個特徵,樣樣都佔了,必然是賤儒無疑,絕不可任用。

“先生大才。”朱翊鈞將這本奏疏放進了袖子裡,日後遇到了不知如何任免人事的時候,那就拿出來比對一下,這個人能不能用,自然一目瞭然。

賤儒一定做不成事,把他們留在京堂是噁心至極,把他們安排到地方,那是流毒無窮。

朱翊鈞和張居正聊了很久,月上柳梢頭,燥熱的天氣終於涼爽了起來,因爲是山裡,朱翊鈞也蓋上了褥子,看着天空的明月,忽然開口問道:“先生,你說,大明會亡嗎?”

張居正沒有任何猶豫的說道:“會。”

“先生大膽!竟敢咒我大明亡國!”朱翊鈞滿臉笑容的說道。

馮保和張宏互相對視了一眼,彼此都是驚駭無比,一個敢問,一個真敢說!

這對君臣,這都是討論的什麼問題。

張居正滿是感慨的說道:“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更替,國祚何永昌。”

“其實嘉靖年間,世宗皇帝曾經問過藍神仙一個問題,世宗皇帝問,真的有人長生久視嗎?藍神仙說沒有,世宗皇帝大怒,要責罰藍神仙,後來還是沒有下旨,世宗皇帝是知道的,這世上沒人能長生,與天地同壽。”

“沒有長生之人,也沒有國祚萬萬年。”

萬歲,萬歲,萬萬歲,不過是美好的祈願。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那爲什麼會亡國呢?”朱翊鈞又問了一個問題。

“要臣來說,那就是天下困於兼併,陛下,這個天下,是我大明天下,何嘗不是歷代之天下呢?”張居正也不介意陛下的訓斥,現在可不是文華殿上奏對,既然陛下問,他自然要照實了說,而不是說好聽誆騙陛下,那是讒臣之道。 談,沒什麼不能談的,他們要的是大明中興,目標是一致的,論政,才能更好的調整政策的方向,讓大明國祚綿長。

張居正十分確信的說道:“兼併,兼併的是生產資料。”

“陛下,世家也好,地主也罷,縉紳亦是如此,我們將其統一稱爲肉食者,肉食者是自我增殖和繁衍,就決定了天下的財富,在不斷的向肉食者聚攏,而這些肉食者一定會把獲利投到預期可以獲利的地方,繼續聚攏更多的財富。”

“就像王崇古握着晉商的錢,在精紡毛呢的生意裡,賺的盆滿鉢滿之後,抽身而去,投去了南衙。”

“可是大多的百姓們,手裡的資財會越來越少,土地、貨幣、甚至是連勞動都會變得低賤,而肉食者們發現自己獲利無論投到什麼地方,都無法獲利,就會把銀子埋豬圈裡,肉食者們的銀子,埋在了豬圈裡,那百姓手裡的資財會更少,最終就迎來了天下大亂了。”

“對付兼併的手段是清丈,是還田,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均平。”

張居正在丁憂的期間也沒閒着,他在觀察,觀察了許久許久,他逐漸的研究出了一些門道來,今天陛下正好談起此事,張居正就把自己觀察所得,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和經濟危機十分類似,都是週期性的人禍,都是週期性的帶來巨大的動盪,都是週期性的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苦難。

張居正繼續說道:“歷朝歷代都給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秦皇漢武,對外擴張,土地就是最大的生產資料,攫取更多財富。但是很快,新闢土地,就和腹地連接爲了一個整體,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再次付諸於武力,開疆拓土,可往往王朝中後期會陷入無法振武的陷阱之中,這個時候就會陷入內亂之中。”

無法振武的陷阱,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張居正沒有講的更加詳細,恐懼戰敗、恐懼戰敗帶來的惡劣影響、畏懼振武對皇位的衝擊、皇帝本人懶散、文貴武輕的風力輿論、不要無端製造殺孽的道德要求等等,許許多多的因素影響到了振武的效果。

比如戰敗,五路伐夏、明英宗親征等等,都是戰敗的惡劣後果。

張居正面色凝重的闡述着自己的觀點,繼續說道:“到了宋仁宗的時候,就開始謀求變法,暴力的失控,五代十國時最爲明顯,所以變法就成爲了主流,那時候,南北兩宋進行了多次的探索。”

“比如官營壟斷,北宋末年,一斤煤能賣到二百文去,南宋初年,臨安城裡,糞道主都是宋高宗的人。”

“比如借貸,兩宋時候的青苗法,到了後來就成了朘剝的工具,天下資財共一石,肉食者獨佔一石二斗,天下共欠二斗。”

“兩宋都試過了,沒用。”

朱翊鈞沉默了許久,他高度認可張居正的說法,這個太傅實在是名至實歸,總是能給朱翊鈞帶來許許多多的驚喜,皇帝疑惑的問道:“先生覺得該怎麼辦呢?”

“天下,天下人之天下。”張居正說完自己都笑了出來,搖頭說道:“就像是儒學士的大同世界一樣,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一個理想國罷了。”

天下人之天下,如果把天下比作是一個商行,每一個人都持有這個商行一股,而且不可交易,而後每個人都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爲了商行的欣欣向榮而拼搏,這說起來容易,可是如何實現呢?

最基本的,商行運作的規矩由誰制定?他憑什麼制定規則?他要制定這些並且推行這些規則,一定會用到自己人,那麼如何保證制度設計的過程中,規矩不包庇‘自己人’?

在張居正看來,培養一個英明的君主,更加實際一些。

張居正很務實很務實,遙不可及的東西,他根本不去追求,天下人之天下,太難實現了。

朱翊鈞靠在椅背上,點頭說道:“朕聽明白了,解決王朝更替之事,想要國祚延綿萬萬年,就要讓天下變成天下人之天下,可是這又實現不了,所以呢,王朝必然更替。”

天下興亡,人人有責,要想讓國朝萬萬年,就要讓天下人之天下實現,但是這個實現不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培養一個明君來緩解社會矛盾了。

張居正是個儒學士,符合儒學對君子的追求,一以貫之,堅持到底。

無法根本性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只能緩解了,不讓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就要朝廷履行自己調節社會矛盾的基本職能。

這些年,朱翊鈞一直在做這件事。

“陛下,陳竹到了。”馮保看陛下和太傅終於談完了這個要命的問題,擦了一頭的冷汗,這兩位祖宗,日後談這些問題,小點聲,馮保和張宏也能裝作沒聽見!

時光荏苒,馮保和張宏時常伴駕左右,耳聞目染,也已經能夠聽明白陛下和太傅的討論了。

張居正大逆不道,哪有作爲大明的臣子,說大明必然亡國的?而且理由如此的充分!

可這個大逆不道是陛下起的頭兒,到底誰大逆不道,又論不清楚。

“臣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陳竹現在的身份是海防巡檢,是大明的浪裡白條水上飛,官復原職,即將赴任。

“凌部堂對伱有再造之恩,你是一個很有義氣的人,這次朕遣你去長崎,是去打前站,凌部堂要出海去,朕很看重你,大明需要倭銀,有勞大壯辛苦了。”朱翊鈞從三個角度給陳竹派遣了任務,第一方面則是再造之恩,陳竹能報仇,是凌雲翼親自動的手,第二方面則是國朝利益,倭銀入明可是緩解大明錢荒的重要路徑,不容有失;第三方面,就是皇帝請託。

“臣定不負君命。”陳竹再次叩首,鄭重其事。

山東的硬漢子一諾千金,既然答應了,就是搭上這條命,也要踐行自己的諾言。

“這是先生,宜城伯張居正,想來你也有所耳聞,領一塊全楚會館門下的腰牌再走,朕深居九重,朕庇佑亦有不及之時,但你可以去全楚會館找遊七。”朱翊鈞示意遊七拿一個腰牌給陳竹,日後,陳竹就是張居正門下行走了。

朱翊鈞是皇帝,他的庇佑等於大明國國朝意志的庇佑,有着十分強勁的效力,可是他的庇佑很是寬泛,不具體,陳竹要是有些小事,難道還要驚擾天子?而全楚會館門下行走,就容易的多了。

“謝陛下隆恩!”陳竹接過了腰牌,再次俯首謝恩,而後轉身離去。

朱翊鈞看着陳竹的背影看了許久許久,才感慨萬千的說道:“漢室江山,代有忠良。”

陳竹前往長崎是給長崎總督府摻沙子,也是打前站,凌雲翼必然是要出海的,畢竟他真的殺了不少的人,名聲不好,在朝中必然被反覆攻訐,可是去倭國,好殺人,就不是缺點了,朱翊鈞總要考慮下凌雲翼的春秋論斷,考慮下他的去處,倭國剛剛好。

“王世貞這個時間,應該死了吧,先生不要埋怨朕,朕給了他機會了,他仍然不知悔改。”朱翊鈞又跟張居正聊起了王世貞,張居正跟王世貞是有私交的,王世貞爲了起復甚至送過張居正的宋徽宗的畫《竹禽圖》。

張居正也是搖了搖頭,無可奈何的說道:“執迷不悟,自作孽不可活。”

而此時人在天牢裡的王世貞,正在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王崇古的兒子,大明的監察御史王謙,作爲都察院的代表,前來送行。

王世貞的隔壁就是孔家案犯,整日裡哭哭啼啼,惹人心煩。

“我給你帶了二兩銀子的席面,父親說你曾和父親有舊,父親不方便,便讓我來了。”王謙也不嫌棄,坐在了牢房裡,看着王世貞說道:“你都要走了,就沒什麼想說的嗎?”

皇帝不讓緹騎們攔着王世貞自殺,王世貞反而不自殺了,他已經社會性死亡,現在即將物理性死亡。

“該說的,都交待了,合一衆背後的縉紳鄉賢,現在已經被駱秉良給抄家了,沒什麼要交待的了。”王世貞打量了一圈牢房,重重的嘆了口氣說道:“我是沒想到,自己會死在牢裡。”

“吃完,就上路吧。”王謙見問不出什麼索性不再詢問。

“其人將死其言也善,我今天這個下場,未嘗不是你明天的下場。”王世貞非常不滿的看着王謙,王謙就是那種典型的、人人唾棄的酷吏,而且還是自己花錢的酷吏!

王世貞看王謙不爲所動,更加焦急的說道:“伴君如伴虎,這個道理,王御史比我更明白!”

“你這話說的。”王謙打了打褲子上的土,笑着說道:“陛下說的沒錯啊,王世貞你不知悔改,死到臨頭還在挑撥離間。”

“張四維先是安排王景龍刺王殺駕,而後在大火焚宮,這可是誅九族的謀逆大罪,還被陛下給抓到了把柄,我爹是張四維的舅舅,本來該一道死的,我現在能坐在你面前,完全是仰陛下聖恩寬宥。”

“我爹、我、我的婆娘、我的兩個兒子,多活一天就是多賺一天,你當我跟你一樣,搞不清楚因果嗎?”

王世貞從來不認爲自己有錯,死不悔改,他弄錯了因果,他全然沒想明白錯在哪裡,也沒想明白陛下爲何要這麼折騰他,根本原因就是王世貞作爲肉食者,作爲治人者,作爲文壇魁首,居然參與到邪祟之事,這就起了不良的示範作用。

可王世貞的話裡話外,意思很是明確,他覺得自己的死,是皇帝性情暴戾。

“還是不讀矛盾說,不讀公私論,總覺得自己聰明,你吃不吃,不吃我端走了,二兩銀子呢!”王謙頗爲惱怒的說道。

王大公子也是個摳門的人。

“吃!”王世貞最終還是沒想明白,但是他不想做個餓死鬼。

吃着吃着王世貞就哭了起來,就着淚,把這二兩銀子的席面給吃完了,王謙也站了起來,示意緹騎動手便是。

王世貞在掙扎,緹騎們將王世貞掛在了三尺白綾上,燭臺將王世貞掙扎的身影打在了牆上,沒多一會兒,光影不再閃動。

合一衆案是王謙花了大價錢,大到皇帝報銷的時候都肉疼的價錢,買通了王仙姑身邊的人,才破獲的,那麼王仙姑案收尾,自然由王謙進行。

王謙不擔心陛下清算,陛下是個說話算話的君王,連七萬兩銀子都咬牙報銷的陛下,是英明聖主,酷吏只要辦好了陛下的差事,那就是不會死的很難看。

王謙抖了抖袖子,摸出一本早已翻卷邊兒的矛盾說,摸了摸,而後揣了起來,檢查了王世貞的確是死了,才離開了天牢。

還是得多讀書。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請假條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