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

“李巡撫,下官有一事不明,還請李巡撫解惑。”陳宗卿憋了一天了,終於在回去的路上,說了出來。

李賓言點頭說道:“你問便是。”

“李巡撫之前是不是不打算回京任事?”陳宗卿好生整理了一番自己的話,才問出了這個問題,他其實在問,這在回京述職之後,李賓言前後變化這麼大,是不是這個原因。

李賓言笑着說道:“是,陛下聖眷,臣子自當肝腦塗地,松江府已然走上正軌,本欲下西洋,奈何去不得。”

李賓言從到了松江府之後,兢兢業業,是爲了能對得起陛下的聖眷,把松江府打理好之後,他打算前往天邊,這是他的夙願,這也能夠解釋一些他之前辦事絲毫不留餘地的原因。

這滿地腌臢的官場,李賓言着實是待膩了。

在回京述職後,李賓言清楚的知道,自己去不了天邊,那這官兒便要繼續當下去,所以李賓言變得世故了一些,也情有可原了。

“如此,下官瞭然。”陳宗卿恍然,他的這位上官,也不是不知道變通,之前是不肯而已,志不在此,可還是那句話,這天下又有誰能萬事如意,事事順心?

李賓言坐正了身子,頗爲嚴肅的說道:“今天你可看到了,這吳塔宋氏何其豪奢之家,家財萬貫,可欠了寶源局的錢,那是生了百般的辦法,非要賴着不還。”

“今日所獲大大出乎下官預料,這就是折買,少數也兩百萬銀幣了,既然如此豪奢,他們爲何不肯還錢呢?”陳宗卿滿是疑惑的說道。

今天李賓言主持抄家,從吳塔宋氏抄出了上田三千頃,按照吳塔地價,這三千頃地就超過了一百五十萬銀幣。

大明立國初,新離兵革,人少地空曠,上田率不過畝一金,也就是一兩現銀;至景泰八年,民浸馴善,役輕省費,生理滋殖,田或畝五金,也就是一畝地漲到了五兩銀子或者五枚銀幣。

田畝價格可以客觀的反應當地的人口密度。

比如從順治到康熙末年,這江南的地價,就始終在一畝一兩銀子到一兩五錢銀之間不等,一直到了雍正末年,才漲到了三兩。

這三千頃上田,其價值就超過了一百五十萬銀幣,這還僅僅是田契,查抄的財貨之中,還有現銀四十餘萬兩,五十畝上等園舍就高達四處,這一處價值就是十萬銀幣以上,各種金銀彩幣、綾羅布卷數萬匹之多,還有各種南洋、西洋寶物,這些實物其價值便很難去衡量。

關鍵是還抓了近三十多個伶人,這些伶人是吳塔宋氏專門養着貢自己家喪葬婚娶所用。

而吳塔宋氏欠了寶源局不過二十萬銀幣罷了。

李賓言嗤笑了一聲說道:“我和應天巡撫李賢,可謂是兇名在外,江南地面,人人都稱我二人爲酷吏,可是如此酷吏治下,他仍然如此大膽,而且還不止吳塔宋氏這一家,這次事涉過十餘豪奢之家。”

“爲何這般,膽大包天?”

李賓言把陳宗卿想說卻不敢說出口的話說了出來,雙李惡煞臭名昭著,抄家的手藝路人皆知,如此酷吏治下,這吳塔宋氏,如此豪奢,可就是敢膽大包天到這種地步,要從虎口拔牙。

陳宗卿想不明白,這其實是他第二個不解之處。

“胡少師教訓的是啊。”李賓言頗爲感慨的說道:“這胡少師曾問我,朝廷,什麼纔是朝廷?其實在百姓眼中,我們這些當官兒的就是朝廷。”

“在京師的時候,陛下叫你什麼?”

“陳青天。”陳宗卿略微有些含蓄,卻帶着幾分自豪的說道,名字會起錯,但是這外號一般不會叫錯。

他是在京師各路拜訪,想要仕途暢通無阻,但是這路他也沒走通,至少爲官至今,他對得起陛下叫他陳青天。

李賓言打量了一番陳宗卿才繼續說道:“青天,在松江府百姓眼裡,你就是青天大老爺,他們頭頂上的老天爺,這便是胡少師所言:朝廷,在百姓眼裡就是咱們這些當官兒。”

“之前官紳沆瀣一氣,一個鼻孔裡出氣,還是以吳塔宋氏爲例,他們想要把這炒糧食的損失攤到朝廷的頭上,是因爲之前便是一直這麼做的,終歸損的是公家的東西,使些銀錢,便可以報個災荒,糊弄了事。”

“朝廷查下來,巡撫爲知府遮掩,知府爲知縣遮掩,知縣爲豪奢戶遮掩,這遮遮掩掩,一筆稀裡糊塗的爛賬,最後理不清,弄不明,不了了之。”

“從來便是如此,所以就蕭規曹隨,變得理所應當,進而理直氣壯,再到查處之時,則恨得咬牙切齒,你看那宋氏上下,恨不得吃了我的肉,喝了我的血,才肯罷休,卻從來不想,這事兒,本就不對,他們從寶源局借到了錢,卻不肯用於申報途徑,挪做他用,欠債不還。”

從來如此,便對麼?

顯然不對。

可李賓言和李賢,卻得了個酷吏的名聲。

“李巡撫,下官還有一事不解,爲何李巡撫抄了家,拿了人,卻留下了幾個不一道拿下?”陳宗卿頗爲疑惑的問道。

今日在吳塔宋氏家中,拿人卻沒拿完,只拿了幾個,留下了一堆人,這事兒,讓陳宗卿有些想不通。

李賓言卻微眯着眼說道:“他們心裡有怨氣,就會鬧起來,鬧起來好啊,鬧的越大越好,最好鬧得人盡皆知,鬧得江南地面人人議論,最後鬧到不可開交,這個時候再殺雞儆猴,這等事,日後便不會有了。”

陳宗卿不自覺的打了個哆嗦,他這纔想起來,李賓言也是個讀書人,這陰損的招數,可謂是防不勝防。

這顯然是打算拿吳塔宋氏的這些人做餌,做一個殺雞儆猴的局。

李賓言貴爲大明巡撫,是地地道道的貴人,諸事繁雜,總不能每次出一次事兒,便帶人抄一次家,雖然很有趣,李賓言也很擅長,但他真沒那麼閒,既然要辦,就要辦的富有成效,辦到日後無人犯禁爲止。

鬧的越大,收場的時候,震懾的作用就越大。

這是立規矩。

在陳宗卿看來,江南地方送李賓言這個酷吏的名號,真的是名副其實,確實是狠辣。

不出李賓言所料,這件事很快就在江南地方形成了廣泛議論,這吳塔宋氏是被抄了家,可是這人脈尚在,這遮奢豪戶的姻親們也心有慼慼,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自然有些人花了些許銀錢,讓這江南詩社的筆正們,開始四處煽風點火。

這火越燒越旺,連這茶社裡的說書人,都開始說起了這段,不過卻是借古喻今,把李賓言假託這南宋朝的秦檜,把這案子顛三倒四的傳播開來。

理越辯越明,遮奢豪戶的聲音大,可是這事實就是事實,各知府知縣衙門張榜公告,將事情的原委說的清楚明白,這風向立刻就變了。

人不患寡患不均,普通中人之家,一年爲十幾枚銀幣奔波,這遮奢豪戶本就豪奢,居然能從寶源局拆解到如此多的銀幣,借到了居然去炒糧食,簡直是罪不可赦。

把糧價炒起來,最後吃虧的是誰?總不能是吃皇糧的李巡撫、陳青天吃不起飯,餓肚子吧。

遮奢豪戶們的筆桿子們,自然不肯氣弱,各種歪理帶着風向,一時間這兩股風力,頗有些針鋒相對。

最後是皇帝一封聖旨至松江府,這件事纔算是落下了帷幕。

皇帝的聖旨裡怒氣沖天,大發雷霆,要求松江巡撫、應天巡撫,聯合江蘇、浙江、鳳陽巡撫,各知府、知縣衙門,嚴查郡縣安南之戰中,囤貨居奇商賈之家,重懲不宥,但凡是哄擡糧價者,殺無赦。

大明皇帝朱祁鈺的詔書裡,從來沒有殺無赦這種詞,這種不分青紅皁白一刀切的詞語,是當今皇帝的禁忌,向來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的皇帝,用出了這等詞語,可見皇帝,這次是動了真怒。

這一下子,筆桿子們立刻啞了火,他們背後的那些金主們,怕是躲不過這一劫了。

李賓言想起了當年,正統十四年十月末,大明京師之戰大明大勝瓦剌,京師人人歡欣鼓舞之時,慶幸大明還有於少保,還有陛下。

大明皇帝主持朝議,除了恩賞,便是處斬了一批從八月到十月哄擡糧價、囤貨居奇的商賈,並且在奉天殿內,以奸商二字稱之。(八十章)

在京師之戰中,陛下就曾經明言:戰時囤貨居奇、哄擡糧價、以空賣空、斂財斂地,導致民不聊生的人,不配活着,倒賣糧食的奸商,立刻斬首示衆!朕要求,立刻,馬上!

大明皇帝朱祁鈺其實是個很好說話的人,你要是炒其他東西,皇帝也不惜的管,市場規律,願賭服輸,比如當初南衙有些人炒煤最後被煤山給埋了,大皇帝也是好說好商量,三番五次下詔,這個財不能發,他會出手。

但是炒糧食不行,不行就是不行,沒得商量。

“這宋氏還了錢,還有這等事兒?這宋氏剩下那些人不鬧騰,把事情鬧得這麼大,驚動了陛下,還能惹出這等天塌地陷的禍事兒?”李賓言看着裝在錦盒裡的聖旨,只能搖頭。

“李巡撫真是料事如神。”陳宗卿心服口服,事情的發展一如李賓言的預期。

李賓言卻搖了搖頭說道:“若是知道陛下如此盛怒,我決計把宋氏都抓乾淨,陛下是性情中人,下的詔書都這等措辭,可見陛下的怒氣之盛,陛下生氣會跟自己置氣,氣到了陛下,是臣子不應當,失了恭順之心。”

李賓言並沒有預料到會氣到陛下,若是預料到,他萬萬不會讓這樣的事兒發生,十多年前的事兒了,李賓言也是收到了詔書纔想起陛下對哄擡糧價的商賈是何等的憤怒。

胡濙曾經跟李賓言說爲官之道第一要,便是要有恭順之心,李賓言謹記於心。

“事已至此,就只能想辦法讓陛下消消氣了。”李賓言渾身氣勢一變,又變成了那個人人都怕的酷吏模樣,陛下下了旨,讓他督辦此案,他自然要辦,而且要辦的陛下心氣兒順了才行。

這案子辦了一月有餘,終究是將一份名單呈送到了京師,所有案犯都會押解京師,入刑部大牢,最後由三司共審,做出處置,陛下說殺無赦,那也要講流程,死刑三複奏,那也要層層過關。

這案子之所以辦了一個月就辦妥了,歸根到底是大船到港,糧價雖然有短暫的波動,但並沒有造成社會性的危害,倒是這炒糧的勢要豪右,賠了個底朝天。

真正造成一定影響的一共有四個縣,包括了吳塔在內,名單很短,一共就四家,這四家也在因爲欠寶源局不肯還錢被抄家的名錄之上。

李賓言辦這個案子,還專門去了封書信到應天府,因爲這裡面有一家,背後似乎是是魏國公徐承宗。

徐承宗一聽這事兒,立刻表示,此家和自己沒有任何的瓜葛,誤會中的誤會,完全是對方胡亂胡亂攀附,還請松江巡撫明察,爲此徐承宗還專門上書陳情。

魏國公徐承宗雖然在郡縣安南之戰中,就起到了一個喝彩的作用,可是無論怎麼講,徐承宗都是扈從陛下親征的勳貴之一,那可是領了功賞牌的,徐承宗當然要陳情,保住自己爲數不多的功賞牌。

徐承宗有恭順之心,陛下覺得煙雲樓的五樓能看到南京皇宮僭越,要徐承宗拆了煙雲樓的五樓,徐承宗直接就把煙雲樓給拆了,名聲赫赫的煙雲樓直接煙消雲散了。

陛下爲了郡縣安南,親自至廣州府,徐承宗真的不敢在後面賺這個錢,有些錢能賺,比如在婆羅洲開金礦,比如去倭國行商,有些錢,徐承宗看都不肯看一眼。

這案子鬧得沸沸揚揚,一直到六月中,纔算是結案,斬首名單上只有吳塔宋氏的一衆七人,其餘三家最後的處置也不過是流放雞籠島。

之所以如此處置,完全是這四家炒糧食非但沒賺錢,還賠錢,弄的大明皇帝看了都直搖頭,直接把皇帝給逗笑了,這麼做買賣,遲早把祖產賠的乾淨。

沒有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朱祁鈺也沒有啓用非刑之正,直接下旨處斬,而是讓三法司處置了。

吳塔宋氏這七個人被斬首的原因,還不是囤貨居奇,炒作糧價,而是通倭。

通倭在大明雖然是個框,什麼罪名都能往裡面裝,但這次吳塔宋氏的通倭,確有其事,證據確鑿。

本來是錦衣衛查吳塔宋氏囤的糧食賣到了哪裡止損,這一查順藤摸瓜發現,這吳塔宋氏和倭國幾個大明內外勾結,吳塔宋氏在海外養了一股倭寇作爲打手,在景泰六年還曾經侵擾大明海疆,被大明水師、巡檢司擊退了。

三法司就是想要手下留情,這也沒法留情,只能判斬立決了。

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