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

康國的建立並不是像大明朝那般有着超過九成的漢人組成的共同認知的羣體,康國的向心力從一開始就極爲薄弱,這也是康國最開始採用在撒馬爾罕諮政大院議政、地方高度自治的原因。

當某個共同認知的羣體,在這個國家人數超過了六成以上,這個羣體就會獲得天然文化和政治上的優勢。

政治這東西歸根到底,其實比的就是人多。

地方高度自治是王復一直擔憂的事兒,康國倘若曇花一現,如何去維護大明在西域的利益?

王復坐直了身子對着王越頗爲鄭重的說道:“康國地方突厥、蒙古、波斯、土庫曼、烏茲人等雜居,用的語言不同、文字不同、所用度量衡不同、錢幣不同,行商仍需粟特人這樣世代行商之人,換算麻煩,百業凋零,民生多艱,文教不興。”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

雖然各地名義上已經形成了省、府、州縣的科層制度,但是這些制度只是虛有其表,整個康國仍然維持着一種周天子分封制的格局。

“想要廢分封,實在是太難了。”王越不是很贊同王復的想法,他繼續說道:“康國的局勢好不容易纔平穩下來,如果這個時候,搞大一統,怕是民亂四起,造反連連。”

王復立刻說道:“要的就是亂起來,若是不亂,不就要西進了嗎?”

“嗯?”王越手中的筆一頓,擡頭滿是驚訝的看着王復,這個熟悉的戰友,第一次變得這麼陌生起來。

“康國的確是康國人的康國,康國首先是是大明的康國。”王復非常確切的說道:“如果讓也先拿到了金帳汗國的位置,那康國就真的是康國人的康國了。”

“我知道這很殘忍,但是對康國人而言,這未嘗不是一個機會,成爲大明人並不是一件讓人很難接受的事兒。”

王越這才鬆了口氣,他還以爲王復已經心懷二志,要用康國爲棋盤和也先對弈,爭奪康王的名分,王復是實質上的康王,如果再要名,那王越就要懷疑王復真正的動機了。

王復到底是要做大明的康國公,還是要做康國人的康王?

如果王復真的背棄大明,他王越又該如何抉擇?

王越不相信絕對的忠誠,他認爲絕對的忠誠並不存在,只是背叛的籌碼不夠而已,這是人性。

康國這個籌碼,還是不夠,還不足以讓王復背棄國家,背叛陛下。

“那就做吧,我同意的你的想法。”王越贊同了王復要在康國搞大一統的做法,這是建立在康國田制‘分屯別居,編爲民戶’基礎上的政令。

王復眉頭緊皺的說道:“而且我不認爲,有人會造反,或者民亂,赫拉特大捷,大軍剛剛大勝,無論是誰,在這個時候,都不敢當這個出頭鳥。”

“除非所有的部族能夠精誠合作,團結一致,但他們若是能夠真的團結一致,還需要我們去搞大一統嗎?”

王越用力的繞明白了王復這番話的邏輯,沉思了片刻,纔開口說道:“那就幹吧,大不了咱們帶着夜不收、掌令官、庶弁將們,回大明唄!玩砸了,也就砸了,回去了陛下頂多罵咱們一頓,還能殺了咱們不成?”

“幹!”

王復、王越在康國做事是有退路的,大不了跑到使團,藏在使團之內,狼狽逃回大明而已。

王復點頭說道:“那就這麼着,我來擬大明基本單位、輔助單位等度量衡,你來負責定製量具,先辦着。”

有退路,就是可以爲所欲爲。

統一度量衡的先決基礎是什麼?

是廢除封建。

何爲封建,意爲:‘封國土、建諸侯’。

裂土分封,諸侯林立,就是當前康國的狀態,統一度量衡事小,廢封建事兒大。

在王復展開廢封建之初,也先不斷的催促着王復西進,詢問何日西進,而王復的回答一直是一切按計劃進行。

也先終於忍無可忍,宣王復入蘭宮,親自問詢。

“見過大石。”王復站在月臺之下,對着月臺之上的大石行禮,禮節周全,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也先拄着柺杖,從寶座上站了起來,一步步的走下了月臺,來到了王復的面前,示意王復坐下說話,而也先也坐在了王復的旁邊。

也先頗爲疑惑的說道:“我的安答,聽說你最近在忙着要廢除封國和諸侯,我不明白伱這麼做的道理,你們儒學士講究崇古,法三代之上。”

“三代之上那些賢名的君王,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沒有誰能把它廢除掉,在這蠻荒的土地上,我們爲什麼要廢除它呢?”

王復俯首說道:“大石,先王非不欲去之也,勢不可也。勢之來,則必行也。”

“堯、舜、禹、湯的事,離我們現在太遠了,記錄不算周詳,但是到了周代記載就很詳備了。”

“周朝佔有天下,把土地像剖瓜一樣分割開來,設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了許多諸侯。”

“這些諸侯,像繁星似地羅列,四面遍佈在大地上,集結在周天子的周圍,就像車輪圍繞着中心運轉,就像輻條集中於車轂,諸侯會聚集起來朝見天子,分散爲守衛疆土的臣子、是天子的擁躉。”

“自此有了鄉胥、縣大夫、諸侯、方伯、連帥,而後有天子也。”

也先靠在椅背上,愣愣的問道:“這不是很好嗎?諸侯有自己的封地而安穩,天子垂拱而治,不一直是你們儒學士的追求嗎?”

王復十分確切的說道:“周夷王需要親自出城去迎接朝見的諸侯,大石願意出城去迎接瓦剌諸部的臺吉、突厥諸部的特勤、蒙古諸部的鄂拓克、烏茲諸部的哈乃菲嗎?”

也先搖了搖頭。

王復繼續問道:“周宣王南征北戰,勤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再覆宗周朝見,可是周宣王依舊無法決定魯國國君爲何人,在周宣王三十一年、三十六年、三十九年,徵原戎、條戎、奔戎、申戎、姜戎之時,諸侯無一勤王,更不襄助。”

“大石願意日後無法決定某省方伯,敵人攻破撒馬爾罕的時候,無人襄助,就像我們攻破撒馬爾罕之時,這些諸侯們作壁上觀那樣?”

也先再次搖了搖頭。

王復繼續說道:“周平王將把國都向東遷移到洛邑,把自己排列在諸侯同等地位上。”

“從那以後,問周天子傳國九鼎的輕重的事情出現了,用箭射傷天子肩膀的事情出現了,討伐天子大臣凡伯、逼迫天子殺死大夫萇弘,這樣的事情也出現了,天下開始喪亂,再沒有把天子看作天子的了。”

“大石希望康國日後如此嗎?”

也先再次搖了搖頭。

“那秦國實行郡縣制而不用分封制,但是仍然是短短十五年便亡國了,這郡縣制也不見得比這分封制好在哪裡。”也先仍然不太同意。

他不想王復節外生枝,因爲這會耽誤西進,此時的也先,迫切的希望西進,獲得可汗的位置,擺脫對大明的依賴。

王復立刻回答說:“秦亡秦制未亡。”

“始皇帝徵召百姓動輒數十萬計,民生嗟嘆,刑罰愈加嚴酷,那些扛着木棍的民夫,只要稍微有人挑唆,面對強弓勁弩的秦軍也毫無畏懼,秦亡於百姓,而非亡於郡縣。”

“守天下從不依靠強甲利刃,而是民心。”

秦朝,是歷朝歷代的士大夫們,最喜歡討論的一個朝代,就如同一個流星劃過了天穹,璀璨而短暫。

秦朝爲何要亡,早就辯論的明明白白。

秦亡國亡在了百姓,不斷加重的稅賦、勞役,使秦朝上下離心離德,給野心家們創造了機會和舞臺,並非郡縣制的原因,否則後代千年,也不會沿用此制了。

也先點頭又搖頭,他同意王復的說法,但是他仍然不同意在康國廢封土、滅諸侯,他繼續問道:“那些有封國的諸侯,一定會把他管轄的地區當作自己的土地盡心治理,把他管轄的老百姓當作自己的兒女悉心愛護,使那裡的風俗變好,把封國治理好。”

“郡縣制的州縣地方官,抱着得過且過的心理,一心只想升官罷了,怎麼能把地方治理好呢?”

王復則是笑了笑,疑惑的問道:“道理的確是這個道理,但是事情往往並非如此。”

“列侯驕盈,黷貨事戎,若做了鄉胥,就想做縣大夫,就想做諸侯、方伯、連帥,做了連帥,就想做天子了。”

“諸侯國內的一切人力物力,都用於戎事,來彼此不斷的征伐,以期許成爲天子,這一切的代價是什麼?是百姓。”

“就如同眼下的康國,一渠水、一畝田、甚至是一隻雞,都能殺的血流成河,所謂的世仇,皆因此而來。”

“這就回到了秦國滅亡的原因之上,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也先忍不住拍手說道:“有理。”

王復是極其擅辯的,至今只在和陛下論與民爭利之事上輸過一次,當初的王復堅定的認爲,民就是黎民百姓,但是後來,王復才發現,到底是誰,將手伸向了百姓米缸裡最後一把米。

也先忽然想起召見王復的本來目的,是勸王復不要廢封土、滅諸侯,他頗爲認真的說道:“我的安答,你這樣做會給你帶來很大的麻煩,我覺得現在就很好,我們抓緊西進,到了拔都薩萊,再這麼做也不遲。”

眼下康國上下之所以對他這個大石沒有任何的尊敬,認定了王復這個康國公的地位,是因爲王復可以給所有人帶來好處,所以纔會被擁戴,王復這麼一搞,立刻損失了大批的擁躉。

也先和王復是利益相通的,王復失利,他也先這個大石,真的能坐的穩?即便是有人重新擁戴了他,他就能成爲實際上的王嗎?

也先確信不會。

正如王復所言,做了連帥,就想做天子,如果換一個野心勃勃的人,在王復的位置,早就殺進蘭宮,一了百了。

而王復至今仍然尊重他這個大石,事事件件都願意和他討論,詢問他的意見。

所以,也先希望王復能夠穩健一些,等到他也先死了,這康國的王、這金帳汗國的可汗之位,給了那個不爭氣的二兒子阿失臺吉,再由阿失臺吉禪讓給王復,也未嘗不可。

這是所有康國的肉食者們,都想看到的局面,包括也先。

“我有把握。”王復胸有成竹的說道,幹砸了,就跑回去。

王復是一切大明優先,康國若不是大明的康國,那完全沒必要讓康國成爲康國人的康國了。

也先沉吟了片刻說道:“我的安答,我已經老了,年輕時受的傷如同蜈蚣一樣在我身上爬行,我聽到了,長生天正在呼喚我,我已經等不及西征了。”

“大石希望什麼時候西征?”王復立刻反問道。

也先沒有任何猶豫的說道:“明年秋。”

“那完全來得及。”王復鬆了口氣,也先如果說今年秋天,那王復自然是極力反對,但是明年秋天,那完全來得及。

今年秋天,肯定不行,大軍剛剛征戰赫拉特,大勝凱旋,雖然得勝,但是軍隊疲憊,需要休整方能再戰,尤其是西進之時,那個虎視眈眈的奧斯曼王國,會如何應對,仍不可知。

若是明年秋天,那王復要做的事兒也就做完了。

“真的可以嗎?”也先頗爲懷疑的問道。

王復看着也先,十分確信的說道:“這件事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大不了就停下,和臺吉、特勤、鄂拓克、哈乃菲們講和便是。”

這是睜着眼睛說瞎話,王復的真實想法是跑回大明,請天兵天將戡亂。

無論如何,康國必須是大明的康國。

“那我沒有什麼疑問了。”也先只關心什麼時候西征,至於怎麼西征,是王復要考慮的問題。

王復離開了蘭宮,剛回到康宮門前,就看到了阿史那儀的父親,阿史那合霍在門前等候。

阿史那合霍眉頭緊蹙的說道:“康國公,街上都在傳聞,康國公要拿回我們世代的封地嗎?”

祝大家國慶節快樂!秦亡於人民,不是我說的是柳宗元說的: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負鋤梃謫戍之徒,圜視而合從,大呼而成羣,時則有叛人而無叛吏,人怨於下而吏畏於上,天下相合,殺守劫令而並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寫在十月末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二十章 登基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八章 有內鬼!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