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

王復再次來了消息,事實上,朱祁鈺每個月都會收到一封來自撒馬爾罕的奏疏。

大明朝臣給監國的公文叫啓,給皇帝的公文是奏。

王復依舊堅持自己墩臺遠侯的身份,依舊承認自己是大明的臣子,除了每月日常問安以外,這次王復是在求助,希望大明朝給他一定的幫助。

王復和也先之間的矛盾已經從維持表面和平,變成了撕破臉的針鋒相對,雙方已經無法隱忍,是因爲平衡被打破。

平衡的打破來自於也先長子的死亡,也先和伯顏帖木兒讓阿剌知院前往撒馬爾罕。

阿剌知院並非也先的人,嚴格意義上講,阿剌知院是北元汗廷後裔,是漠南蒙古人,和也先這個漠北蒙古人是異端的關係。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阿剌知院和也先是兩看相厭。

阿剌知院作爲第三方勢力加入撒馬爾罕,無論是也先還是王復,在出手之前,都可以冷靜一下,會不會被人佔了便宜。

如此一來,撒馬爾罕一觸即發的局勢,必然會有所緩和。

可是…阿剌知院就老老實實的待在和林,不肯西進。

也不知道是朱瞻墡前往和林和阿剌知院談得很好,還是阿剌知院知道西行的結果,總之,阿剌知院不肯去撒馬爾罕趟這趟渾水。

所以,沒有第三方制衡的情況下,也先和王復的矛盾就擺在了桌面上,而且是烈火烹油。

王覆在奏疏中表明,他需要大明的幫助,幫他穩固地位。

王復希望大明出使撒馬爾罕,並且承認康國的存在,給予一定的法理支持。

王復同樣希望可以有來自大明的掌令官和庶弁將,讓他鞏固和擴張手中的軍事力量,基層軍官是王複眼下最欠缺的軍事支持。

王復希望大明在西北的擴張持續進行,陝西行都司改制甘肅,大明再增一省,並且建立西域行都司,控制天山古道。

天山古道是西出嘉峪關的商路,目前控制在瓦剌人的手中,這條商道是康國的經濟命脈,也是也先手中最重要的籌碼,如果大明可以控制天山古道這條商路,那麼王復就有了來自大明的經濟支持。

同樣,王復希望,大明可以派一些西席先生,設立在撒馬爾罕和碎葉城的兩座漢學堂已經開課了,但是缺少老師。

這些條件彙總在一起,朱祁鈺心頭閃過了一個人,那就是陳循。

無論是作爲使者,還是作爲教習先生,陳循都是第一人選。

朱祁鈺頂瞧不上陳循整日裡唸的那些經,可是對於蠻荒之地,就如同普降甘霖,畢竟眼下的康國境內,行的沙里亞法,處於奴隸制的社會結構下。

朱祁鈺將手中的奏疏用力的扔了出去,憤怒的說道:“朕給王復臉了?!”

“上一次要了朕五百掌令官和庶弁將,好嘛,這才幾天啊!又來要!”

“朕的水師不要人嗎?”

“他多大臉!”

興安看着生悶氣把桌子拍的砰砰響的陛下,就知道陛下還是對王復有火氣,這個火氣,其實主要來自於王復這廝當初不肯回朝跑去了和林。www.zwwx.com

興安樂呵呵的說道:“陛下說的是,這王復指不定不回來了,咱們支持他,到時候,他自立爲王,嘿,咱們這頭勞心勞力,不是打水漂了嗎?”

朱祁鈺拍着桌上的那封奏疏,大聲的說道:“他威脅朕!王復他好大的膽子,居然威脅到了朕的頭上來了!”

“你知道他說什麼嗎?他說大明不支持他,他就去找羅馬支持。”

“羅馬亡了!滅國了!”

“景泰五年,奧斯曼蘇丹法提赫陸地行舟,攻破了永不陷落的城堡!”

“羅馬亡了,他還找那個君士坦丁,君士坦丁什麼實力?朕什麼實力?”

“君士坦丁有幾個團營?!把那個亡國之君跟朕相提並論!”

“埃萊娜肚子裡懷着朕的孩子,即便是還有羅馬,那羅馬的王也只能是朕的孩子!”

朱祁鈺對王復這麼大的火氣,就是王覆在奏疏中提到了君士坦丁那個紫袍的亡國之君的現狀,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拔都薩萊過得很好,還娶了一個妻子。

興安眉頭緊鎖,陛下這話何其誅心。

三兩句包括了王復已失君臣之義、大明對羅馬的宣稱、皇帝頭銜的合法性等等諸多要害問題。

尤其是拿大明皇帝和羅馬皇帝相提並論,這是對大明皇帝的羞辱!是大不敬!

興安趕緊拿起了王復的奏疏,看了半天,一臉茫然的看了看奏疏,又看了看陛下的臉色,又看了半天的奏疏,還是一臉茫然。

興安實在是沒看出王復有任何威脅的意思。

王復每個月的奏疏,都要彙報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情況,畢竟君士坦丁十一世是埃萊娜的叔叔,雖然羅馬亡了,可君士坦丁到底是大明的皇親國戚,這不得彙報下?

興安眼睛珠子一轉,佯裝憤怒的說道:“王復真的是好大的膽子!臣這就去尋盧忠來!讓大明夜不收傾盡全力鋤奸!”

“讓夜不收把王復的腦袋帶回來!”

“再讓胡尚書把王復乾的事兒,寫清楚,寫明白!讓王復遺臭萬年!”

“陛下消消氣。”

朱祁鈺嗤之以鼻的說道:“行了,行了,戲過了。”

“過了嗎?臣這是義憤填膺!”興安一副要出去找盧忠的模樣,可是腳底跟粘了膠一樣,紋絲不動。

朱祁鈺在王復的奏疏上批覆了陳循二字之後,將奏疏扔到了興安手裡說道:“過了,太假了。”

“把奏疏給於少保送去,若是於少保沒什麼意見,就送文淵閣擬詔,派陳循出使吧。”

“臣這就去。”興安拿着奏疏,奔着于謙而去。

興安很理解陛下爲何發火,他也知道陛下的心病在哪裡。

興安一直以來,對聖眷二字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聖眷的這東西是需要維護的,所以興安時常勸陛下把李賓言、李賢這些臣子召回京師見一見。

就連徐有貞在做完景泰安民渠之後,也抽空入京領了個奇功牌,過程不是很愉快,也露臉了。

陛下多久沒見過王復了?上次見面,還是在奉天殿上因爲與民爭利吵得天翻地覆。

大明對王復支持,到底能不能收到回報?撒馬爾罕距離京師數萬裡之遙,大明能獲得什麼利益?

王復真的大權在握之後,真的捨得放下手中權力?王復、王越會不會回京?

這些都是說不清楚的問題,所以陛下才會對王復又愛又恨。

于謙十分認真的看完了奏疏,又和興安交流了兩句,頗爲不解的說道:“某與胡尚書也聊過大秦國,大秦國最最鼎盛的時候,和大明的差距也是雲泥之別。”

“陛下這話裡話外,倒是真的看的起大秦國。”

于謙和胡濙切實的討論過羅馬,那些通事們翻譯的羅馬著作于謙也認真拜讀過,對於羅馬帶來的度數旁通,于謙也是極爲認同,他也研究過尺規作圖和螺旋線,圖文互表,更加清晰明確。

但是羅馬和大明還是不能相提並論,這是于謙驕傲,也是大明的驕傲。

于謙將奏疏還給了興安說道:“至於王復,本就是我作保,否則陛下不可能信他,若是王復背主,我定帶大軍追擊至天方之地,也不會放過他。”

“王復不會背主,他是無我之人,早就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了。”

王復從軍,是在於謙手下當掌令官,王復當夜不收是于謙作保,甚至王復跑去和林搞和林情報,也是和于謙進行過交流。

無我,微斯人,吾誰與歸。

是明明白白、確確切切的知道了自己到底要什麼,在選擇的時候,不會產生任何疑慮。

而王復要的,和大部分夜不收要的都一樣,和陛下也一樣,要的是大明國泰民安。

興安一樂呵,拿着奏疏離開了,時至今日,于謙看人的本事,興安是信得過的,于謙說王覆沒問題,那就不會有問題,即便是有問題,于謙也會解決問題。

陳循接到了出使的敕諭時,就開始積極籌備,和老友一一作別,陳循知道,這一去,再無回京之日。

陳循沒什麼要抱怨的,他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寰宇通志》上會寫上他的名字,他已經完成了二十餘年的夙願,著書立傳,青史留芳,他陳循還有什麼不滿的?

大明吏部左侍郎、反腐廳郎中王翱在快過年的時候,又搞出了幺蛾子。

繼大明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之後,王翱又提出了官員誥敕封制。

確切的說,一品到四品大員授誥命夫人,四品到九品授敕命夫人,存者叫誥封,歿者叫誥贈。

所有的命婦,都要登記造冊,命婦直系親眷亦有名錄。

其目的非常簡單,連坐。

一旦官員違反《綱憲事類》的反腐條例坐罪,則命婦及命婦親眷也在調查範圍。

這一通折騰,百官哀怨,沸反盈天。

王翱反腐抓貪的花樣,實在是太多了,羣臣是應接不暇。

其實沒人知道,這是王翱和陛下對弈,輸了一下午後痛苦的領悟。

此時依舊在御書房批閱奏疏的朱祁鈺,心裡有一萬個不明白。

根據興安、盧忠的走訪調查,王翱搞出的誥敕封制,朱祁鈺立刻變成了命婦之友,官邸中的命婦對朱祁鈺硃批的誥敕封制,拍手稱快。

朱祁鈺滿腦門的官司,頗爲奇怪的問道:“朕記得當時搞官邸法之後,這些個夫人們,就對朕一頓誇讚,朕能理解,畢竟不回家的丈夫,終於回家了。”

“但是這次又是爲了什麼呢?這連坐妻家親眷,她們不罵朕也就罷了,爲何還覺得好呢?”

興安猶豫了下,才說道:“誥命夫人也好,敕命夫人也罷,那也是在吏部掛了名,陛下可別小瞧了這掛名二字,就不一樣了。”

“名正,則言順。”

“陛下有所不知,其實這寵妾滅妻之事,歷來不算什麼罕見,把妾寵上天去,把妾室的地位擡到比妻子還高,甚至休妻,也不罕見。”

興安話沒說完,宣德年間,宣德皇帝廢了胡善祥的後位,纔有了後來孫皇后弄權之事,這件事廣爲詬病,大明講究嫡庶有別。

若是真的要庶子登基,將當今陛下生母吳賢妃尊爲太后便是,當下大明朝也是這麼做的。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大明,朝廷這邊的誥敕封制,算是正式給這羣夫人們在朝廷這裡掛了名,一旦有什麼寵妾滅妻之事發生,那朝廷自然會過問一句。

就是這過問一句,就是命婦們求之不得的甘霖,是大明皇帝給她們兜的底。

“原來如此。”朱祁鈺這才瞭然。

“孫太后那邊也送來了懿旨,盛讚陛下英明。”興安說着話,看着陛下的反應,朝廷命婦都是太后在管着。

景泰元年,皇帝太廟鬧一出廢太上皇帝號大戲,孫太后大年初一不再接見命婦,自此之後,命婦之事,都交給汪皇后管理,但是按制,權還在孫太后手中。

孫太后這道懿旨,就是個態度,陛下做的,她不攔着。

朱祁鈺手指有一下沒一下的敲着桌子,忽然停下說道:“嗯,朕知道了。”

“若是有朝臣提遷宮之事,無論是誰,都留意下。”

興安眼神變得銳利了許多,俯首說道:“臣領旨。”

陛下始終對孫太后有警惕之心,畢竟陛下在太廟殺了孫太后的親兒子,而後又握着稽王朱見深滿門,不讓稽王府上下見到孫太后。

無論陛下做什麼,孫太后做什麼,陛下和孫太后根本就沒有和解的可能,維持彼此的體面,已經很難。

孫太后無論做什麼,陛下始終還是那個不肯服宮中水食的陛下,將泰安宮上下打造水潑不進的陛下。

興安仔細打量了下陛下的臉色,確定陛下心情尚可,纔開口說道:“最近禮部一直攛掇着給陛下再選一次秀女,上次選秀女已經是七年前了,明年春闈之後,陛下南下江南,也需人隨行。”

朱祁鈺嘴角抽動了一下,泰安宮那幾位娘娘足夠他耕耘了,這文官們發現沒什麼地方下手,準備玩紅顏禍水,把他榨乾的把戲了嗎?

“讓陳婉娘隨行便是,泰安宮巴掌大的地方,哪裡要那麼多的秀女,現在這樣挺好。”朱祁鈺否了禮部選秀女的奏疏,勞民傷財不說,朱祁鈺也沒那個心思。

“陛下襄王殿下快回京了,還寫了篇稿子,想在邸報上博個頭版頭條來,陛下現在看看?”興安拿出了一本奏疏,放在了陛下的面前。

朱祁鈺拿起了奏疏笑着說道:“皇叔這趕着過年前回來,定然是想着過年團圓之事,皇叔還是很喜歡朕這個侄子的嘛。”

朱祁鈺認真的看着奏疏,越看越認真,朱瞻墡這份奏疏,的確值得一版頭條,頗爲感慨的說道:“皇叔大才,若非皇叔無意,朕這寶座讓給他也未嘗不可啊。”

興安沒吭聲,陛下這話說的比唱的的還好聽,陛下肯讓,哪也得襄王殿下敢坐纔是。

上一次監國,襄王殿下還很胖,坐在四方凳上,如坐鍼氈,一刻都不敢多呆,生怕哪個緹騎一刀剁了他的腦袋。

陛下真的肯讓,大明上上下下也不答應不是?

再說了,陛下也不可能讓。

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寫在十月末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寫在十月末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九十三章 冠軍旗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