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

“孫炳福做的很好。”朱祁鈺合上了奏疏,他思考了許久才說道:“讓戶部部議一下,朕要加息。”

加息,是一種常用的金融操控手段,與大明財經事務息息相關。

加息有幾種作用,分別是鼓勵存款、減緩市場投機、降低民間借貸的利潤、壓抑通貨膨脹、壓抑消費、減少貨幣供應。

在大明的語境中,最重要的作用, 就是讓那些地主老財們,把從唐隋開始不斷流入的白銀,從豬圈裡挖出來,存進寶源局中,成爲大明銀根。

戶部曾經粗略估計過,從唐隋開始一直到元末, 持續流入白銀大約有一億兩白銀左右。

兵仗局這七年來, 一共鑄造銀幣不到五百萬銀幣。。

無論是鈔法還是徵倭,朱祁鈺都需要提高大明寶源局的信譽,並且增加百姓儲存的動力,加息無疑是一種極好的辦法。

現在大明的利率是3%,而民間的民信局還有錢莊,極不成熟,沒有銀庫,更沒有信譽可言,朱祁鈺的寶源局優勢很大。

無論是徵倭還是鈔法, 都需要大量的存銀,沒有真金白銀,誰給紙鈔背書,而這真金白銀,就是最實在的背書。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如果有必要,年累計增加利息, 比如一年期年化3%,五年期年化6%, 這樣的話,也可以大幅度增加百姓們儲蓄的積極性。”

“加息和定期, 是朕想到的吸儲的方法, 朕想要解決錢荒,就必須要把這些散在民間的散碎銀兩放到銀庫裡去。”

興安卻猶豫的說道:“陛下,臣和內帑太監林繡、戶部郎中王祜聊了很多,陛下,臣有話要說。”

“現在兵仗局一年御製銀幣爲一百二十萬銀幣,這已經是極高的數字,大約等同於九十億的永樂通寶,大約相當於兩百億的飛錢。”

“但是陛下非但沒能還清大明前面八十年的債,又欠錢了。”

大明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朱祁鈺的新經濟一攬子計劃實施以來,以新貨幣政策爲核心的財經事務改革,取得了極爲輝煌的成果。

這些成果,正在大肆促進大明朝的財經事務的發展。

財經事務的全面發展,必然造成需求貨幣的大量增加,而現在朱祁鈺的兵仗局壓制銀幣都供應不上大明總體需求,這才造成了錢荒。

朱祁鈺也知道這個情況,立刻說道:“兵仗局、寶源局在京師再開設兩個官廠,前些年是因爲銀匠太少,現在兵仗局培養了一批熟練的銀匠,可以再建新廠。”

“這件事工部、戶部已經在着手做了。”

當年兵仗局不能擴大規模的原因,還是因爲銀匠太少,這些年兵仗局自己培養了一大批,可以再建一個新廠,緩解錢荒的壓力。

“治標不治本,陛下。”興安小心的說道。

朱祁鈺靠在椅背上,嘆息的說道:“是啊,行鈔法可以一勞永逸,然後停十幾年,寶鈔變成廢紙一張,受害的還是百姓。”

“沒有銀根的寶鈔就是廢鈔,朕知道鈔法必行,但還不是時候。”

印鈔當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朱祁鈺當然清楚。

可是在依舊是小農經濟的大明,行鈔法,就是加重朘剝,最後還是加碼到百姓的頭上,必須保證大明國帑內帑的銀子佔大明銀子三成及以上,才能印鈔。

至少攢夠三千萬兩白銀以上,才行行鈔法。

而且這不算每年的白銀流入。

朱祁鈺在涉及到大明百姓的時候,就會變得格外的謹慎,絲毫不敢有一點冒進。

無論是藩王、貴勳還是文臣,頂多鬧鬧意見,朝堂之上再波瀾壯闊,也是朝堂上的風浪,和百姓們關係並不是很大。

百姓們真的揭竿而起,朱祁鈺會失道天下,煤山上的那個歪脖子樹就是給他準備的。

朱祁鈺敲了敲桌子說道:“還是得徵倭,誰讓他有金山銀山呢,金尚書是對的。”

“怎麼個徵法,得拿出個章程來,像胡元那般,說風就是雨,打下來也守不住。”

“讓讓講武堂的諸多武勳和庶弁將研究下。”

徵倭並不是一件小事。

倭國這個地方不大,戰略縱深幾乎等同於零,而現在倭國處於多事之秋,各地名田主對室町幕府已經完全失去了敬畏,羣寇並起。

即便是如此,全面徵倭,並不是一個划算的買賣。

朱祁鈺更希望建立一個在倭國的買辦政府,向大明最大程度的輸送白銀,畢竟倭國人跟懂的如何統治倭國人。

把倭國建設成爲半封建半殖民地,纔是朱祁鈺心中的最優解,倭國可沒那個民族韌性,能夠擺脫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運。

榨乾倭國所有的銀礦之後,倭國將會變成無用之地。

朱祁鈺一直在尋找這種可能性,而且這種可能性很大,袁彬等人在山野銀山,也建立了自己的勢力,也成爲了倭國的名主。

大明還能等幾年,若是錢荒加劇到朱祁鈺無法控制,並且嚴重的阻礙了大明的發展的時候,朱祁鈺也不得不全面徵倭,爲大明寶鈔背書。

“希望大明能撐到朕謀劃成功的時候。”朱祁鈺看向了東方,朱祁鈺把季鐸給派了過去,希望能夠加速這一過程。

興安砸了咂嘴,陛下總是在低估大明百姓的承受力,他笑着說道:“陛下,大明自然能撐到那個時候。”

“皇叔到大寧衛了吧,這官道驛路到大寧衛也就十多天的時間,這都三個多月了,皇叔怎麼還沒給朕寫奏疏?”朱祁鈺有些奇怪的問道。

這嫡皇叔有一個月沒信兒了,這是去哪裡遊山玩水了?

興安俯首說道:“皇叔出了北古口之後,車駕至大寧衛未入,而是轉道去了兀良哈諸部的領地,一個月前到了捕魚兒海,算算時間,皇叔應該快到和林了。”

朱祁鈺瞪大了眼睛,滿是擔憂的說道:“和林?他封瘋了嗎?那麼惜命一個人,他跑和林幹什麼去了?不要命了?”

“那可是瓦剌人的底盤,那個誰,阿剌知院還帶着三萬人駐紮在杭愛山,這不是瞎胡鬧嗎?”

“即便是阿剌知院走了,那邊也是瓦剌人的地盤,去那邊做什麼?”

朱祁鈺給襄王的權限極大,這可是至德皇叔,除了朱祁鈺的奏疏能夠限制襄王以外,誰還能控制襄王行蹤?

襄王要在韃靼的領地轉一轉,畢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即便是到兀良哈諸部也是無可厚非,畢竟從永樂年間起,一直到萬曆年間,兀良哈諸部都是大明忠誠的鷹犬,不敢拿襄王如何。

可遊山玩水到了瓦剌諸部,襄王真的很危險。

興安滿臉笑意,搖頭晃腦的整理的奏疏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瓦剌人的地盤怎麼了?瓦剌人的地盤就去不得了?”

“眼下阿剌知院還未細心,他在和林,把襄王殿下抓住了,也只能好吃好喝的供着,然後送回大明。”

“我要是阿剌知院,我就權當不知道襄王殿下去了和林,襄王殿下愛做什麼做什麼,若是殿下有什麼閃失,招惹天怒,那阿剌知院怕是失去了根基。”

Www¤Tтkā n¤¢ o

朱祁鈺恍然大悟,朱瞻墡跑去和林的目的很簡單,碰瓷去了!以身爲餌,釣魚去了。

阿剌知院比朱祁鈺更怕朱瞻墡在他的地盤上出問題!

興安說的沒錯,此時的朱瞻墡已經到了和林,甚至還見到了阿剌知院和賽因不花。

朱瞻墡從捕魚兒海到和林走的時間並不算長,也就月餘,延着當年太宗文皇帝的路,到了和林,還見到了天山爲鐔,瀚海爲鍔,一統山河,永清沙漠的石碑,順便給文皇帝上了一炷香。

朱瞻墡喊朱棣爲皇爺爺,而且是嫡親皇爺爺。

和林的龍庭大帳之中,阿剌知院和賽因不花看着坐在主位上的襄王,就是一陣頭疼。

這位大明正經的皇爺怎麼到這鳥不拉屎的和林來了!

“襄王殿下,臣不知殿下駕到,多有怠慢,還請殿下贖罪,我自罰一杯,還請殿下海涵。”阿剌知院只能賠酒謝罪,他很早就知道襄王奔着和林來了,一直當沒看到,結果襄王自己到龍庭大帳尋他。

“好說,好說。”朱瞻墡雖然和阿剌知院說話,但是眼睛一直盯着賽因不花看,思量着賽因不花的腦袋是不是值一塊奇功牌。

賽因不花,原名楊漢英,是漢人,土木堡之變後投奔瓦剌,一失足成千古恨,到現在賽因不花的人頭不值一枚奇功牌,價值一塊頭功牌綽綽有餘,這可是鋤奸。

朱瞻墡認真的思考了下,最終還是算了,看在賽因不花的妻兒都在大明爲人質,賽因不花當初夥同王復解救了八十二名夜不收俘虜的面子上,朱瞻墡不打算在和林爲難這個叛徒了。

朱瞻墡看向了阿剌知院,老神在在的說道:“阿剌知院,你此行西行,怕是有血光之災啊。”

阿剌知院一口酒剛嚥下去半口,差點噴出去,他掩飾着自己的震驚,用力的嚥了酒。

賽因不花也瞪着眼看着朱瞻墡,他都不知道這件事,襄王是從哪裡知道的?

阿剌知院當然收到了也先調他去撒馬爾罕的文書,但是阿剌知院還沒決定去不去,顯然還在猶豫。

朱瞻墡一臉高深莫測的說道:“別的不敢說,保命這件事,孤還是有話要說。”

羅炳忠立刻附會的說道:“誒,我家這位爺,活命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羅炳忠可不是拍馬屁,他可是見識過朱瞻墡敏銳的洞察力,畢竟叛軍還沒造反,朱瞻墡就上了馬車從襄陽府到開封府了。

多少次與死亡擦肩而過的襄王,對於活命二字,那是一等一的理解,別人拍馬都比不上。

“還請殿下解惑。”阿剌知院頗爲認真的說道,他也在猶豫,去還是不去。

阿剌知院是元裔,並非瓦剌嫡系,其實他和也先的關係並不好,此番西行,前途未卜。

朱瞻墡看了眼羅炳忠,示意長史解答。

羅炳忠端起了手,將袖子攏了攏說道:“從大明叛出的王復看似死心塌地的跟着也先,可是這天大地大,沒有他王復一個貳臣賊子的容身之地。”

“阿剌知院,您個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阿剌知院用力的點了點頭說道:“他一個貳臣賊子,對恭順王的忠誠又有幾分?”

“恭順王信他,我不信他。王復不過是一個謀求功名利祿的小人罷了。”

羅炳忠嘴角牽動了下,一拍桌子大聲說道:“嘚!阿剌知院明白人啊。”

“負心多是讀書人啊,指望讀書人仗義,不就跟指望母豬上樹?”

“即便是咱們不論這貳臣賊子品行如何,就說這王復手裡握着八萬的烏茲軍,諮政院諸事皆由王復一言而決。”

“此去撒馬爾罕,阿剌知院覺得自己個兒手裡那三萬人,能打得過那八萬的烏茲軍嗎?”

羅炳忠就是在販賣焦慮,逼迫阿剌知院和撒馬爾罕的瓦剌人決裂,即便是不撕破臉,也要達到聽調不聽宣,尾大不掉的事實。

懷疑的種子一旦埋下,便會生根發芽。

阿剌知院猛的搖了搖頭說道:“那八萬的烏茲軍,別說我,就是恭順王二十萬大軍自己吃下,也要崩掉滿口牙,我這三萬人,和王復拼的兩敗俱傷,給恭順王撿便宜嗎?”

羅炳忠一拍大腿,大聲的說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啊,阿剌知院,明白人兒,我敬你一杯。”

“這硬碰硬不行,咱們就來軟釘子,阿剌知院覺得王復這人如何?”

阿剌知院聽到這裡,面色數變,他對撒馬爾罕發生了什麼,知道的一清二楚,王復這個讀書人,實在太陰險了!

他心有餘悸的說道:“我鬥不過他。”

羅炳忠給自己續了一杯酒說道:“別說你一個塞外西虜,就是奉天殿的那羣明公師爺們,有幾個能鬥得過王復?他那些手段,殺人啊,它不見血啊!”

“嘖嘖嘖!”

羅炳忠說的不是空話,王復這麼陰險的讀書人,在大明都少見的很。

阿剌知院舉起了酒杯,一仰頭,一飲而盡。

打仗死就死了,可是死在陰謀手中,他阿剌知院不甘心,他收到撒馬爾罕的消息,就一直輾轉反側,他懷疑海罕造反和也先長子博羅的死,和王復有莫大的關係。

“謝殿下解惑,這撒馬爾罕,真的不能去!”阿剌知院握着酒杯,用力的說道。

“誒。”羅炳忠又飲了一杯酒,便不再說話。

朱瞻墡舉起了酒杯說道:“阿剌知院能這麼想,孤很欣慰,滿飲!”

阿剌知院滿是擔憂的說道:“殿下,若是恭順王不滿我不奉命,前來攻伐,我待如何?”

朱瞻墡嘴角一鉤,邪魅一笑的說道:“這,你就問對人了!”

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