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

李燧的痛苦並不是自己的舊人,他抱着入獄的心態,進京鬧騰來了,爲了不牽扯無辜,和舊人有約,不過也是在破戶奔走五千裡之前的事兒。

走的時候,他一點都沒打算着自己能活着迎娶舊人。

他在會試放榜的時候,都沒去看,反覆思考之後,纔去敲了登聞鼓。

結果他考中了進士,還真的告了御狀,還告贏了。

來自朝中三品大員的壓力,讓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我想好了。”李燧最終還是不肯屈服,面對威脅還是尊從了本心。

不肯慫,誰慫誰不是男人!

他本就是你這樣的人。

若是肯跪,那當初在鎮雄府就跪了,還用等到京師,等到進士及第的時候嗎?

媒婆和媒人站了起來,離開了會同館。

李燧的眼神中有些黯淡,這老話說得好,是再一再二不再三,這一下,徹底把吏部右侍郎項文淵給得罪了。

第一次拒絕,是正常的,本身婚嫁這種事,就講究個你情我願,不樂意拒絕也很正常。

第二次是項文淵被女兒鬧得沒了辦法,才讓媒人登門。

這第三次,項文淵完全就是奔着面子去了。

他可是吏部的侍郎,雖然平調了右侍郎,朝中幾乎都知道了他項文淵做不得吏部天官,但是也不是李燧一個小小的進士可以得罪的。

項文淵的這種心態,其實並不意外。

李賢得罪了楊士奇,在外面做了十九年的官兜兜轉轉,回京之後就做了個侍中。

王翱得罪了楊士奇,外任做官長達二十五年的時間,若非扈從陛下南下平叛,又在兩廣屢立功勳,這能不能回京還兩說。

李燧最正確的做法,是在第二次的時候,答應了項家的親事,這樣項文淵有面子,李燧背靠岳丈的大樹,也好乘涼。

但是事已至此,李燧也只能搖頭。

李燧對自己的才學很有自信,他在未看榜的時候,就已經篤定了自己可以成爲進士,現在,他的前途已經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哪怕項文淵什麼都不做,朝中有的是人給他下絆子。

媒人到了官邸,遞了拜帖,來到了項府。

“謝過二位媒人了。”項文淵聽完了媒人的描述,嘴角抽搐了一下,一人給了五枚銀幣,送走了這兩位媒人。

等到媒人離開之後,項文淵手中的茶杯終於拿不住了,用力的摔到了地上。

“爹爹,他這是敬酒不吃吃罰酒!”項家三女兒一直在屏風後面聽,待媒人走後,她端着腰上的肉,走了出來,憤怒的說道。

項文淵的眼神有些兇狠,語氣更是帶着幾分壓抑的憤怒說道:“都知道我項某人一朝失了勢,一個小小的進士都開始蹬鼻子上臉了!”

項文淵的妻子崔氏閉着眼,根本不看這對父女。

這件事鬧到這個地步,項府丟了大面子,根本不該這麼做。

這是人李燧的問題嗎?

崔氏面色有點悲苦,這三女兒平時驕縱慣了,這年歲越來越大,到了出嫁的年齡遲遲嫁不出去,就開始一哭二鬧三上吊。

她的夫君最近官運不順,先是爲吏部天官不喜。

這王直年歲已高,去年又因爲和解禎期有點親戚關係,被彈劾的差點下了臺,本來她夫君這天官的位置十拿九穩,結果被一個後進的王翱生生給奪了去。

這一下子,項文淵就是整日裡有些魂不守舍,也變的有些癔症了起來,平日裡他決計不會做出這等事來。

只見這項三女兒依舊忿忿的說道:“不能讓他有好果子吃!定要有一天,讓他跪在我們家門前,求着咱們家嫁閨女!”

崔氏一聽這話,就驚恐的睜開了眼說道:“夫君,萬萬使不得啊,京師緹騎遍佈,要是讓陛下知道了,怕是…怕是…”

“女兒!這都什麼時候了,還想嫁給他不成?回屋去!這裡沒你說話的份兒。”

“夫君,千萬不要意氣用事。”

項文淵恍然驚醒,京師首善之地,可是越是首善之地,越是危險,他要真的做點什麼,要讓陛下知道了,別說右侍郎了,能安穩的告老還鄉都困難。

“娘子說得對,不能做,不能做。”項文淵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這真是稍差一步,就被陛下當成典型了!

項文淵有些心有餘悸的說道:“我也是氣糊塗了,本來仕途就不順,女兒再一吵鬧,就是心浮氣躁,險些就給全家招惹禍患了。”

項文淵又有些意難平的說道:“就這麼放過他不成?”

“你還想怎麼樣?還嫌丟人沒夠嗎?”崔氏一聽就急眼了,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來說道。

項文淵思前想後,將一腔鬱悶,化作了一聲長嘆。

“罷了,罷了,落魄的鳳凰不如雞,之前我做左侍郎的時候,他們什麼模樣?現在又是什麼模樣?這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啊。”項文淵有些頹然。

崔氏又寬慰了幾句,可是這事兒不是可以言語寬慰之事了。

項文淵忽然面如土灰,哆哆嗦嗦的說道:“完了,完了,徹底完了。”

“怎麼了?”崔氏疑惑的問道。

項文淵嘴角哆哆嗦嗦,莫名其妙的說道:“我不動手也會有人動手了。”

他項文淵所料不差,有些人已經對李燧明裡暗裡動手了。

討好項文淵的人,是因爲項文淵還是右侍郎,權勢滔天。

打算藉着這件事是扳倒項文淵的人,更不少,他們等着項文淵倒了黴,空出這右侍郎的位置,只要項文淵掉下去,大家都可以挪一挪。

所以這兩種人,默契十足的形成了一股暗流,李燧就被安排了。

李燧收到了兩條壞消息,他的舊人…嫁人了。

在他離開蜀中第七天的時候,那女子的家人,怕她們家裡受到李燧牽連,逼着他的舊人嫁了人家。

這讓李燧悵然若失。

第二條壞消息,則是李燧做了兵科給事中,去陝西行都司做檢閱邊事兵科給事中。

檢閱邊事兵科給事中,類似的職位還有朱純,就是在宣府做兵科給事中的那位畫家,後來主持了宣府貢市的人。

這個職位一般是給沒有功名在身,恩蔭來的官員做的。

這兩個壞消息壓得李燧喘不過氣來,他有些鬱結,隨後看着天空的眼神愈發的堅定,臉上的鬱結消失不見。

檢閱邊事給事中,就闖不出明堂來嗎?

而此時的胡濙笑來到了聚賢閣,找到了陛下,將此次進士如何安排寫成了奏疏,送於了陛下。

“下盤棋,手談一局。”朱祁鈺拿出了圍棋,胡濙不會兵推棋盤,朱祁鈺就和胡濙開始下圍棋。

朱祁鈺的圍棋技藝大概就是胡濙讓出兩隻手,朱祁鈺都不見得能贏那種棋術,胡濙想放水都沒法放水。

太菜。

“陛下,吏部右侍郎項文淵,逼婚新科進士李燧,鬧得沸沸揚揚,陛下可知此事?”胡濙一邊下棋,一邊說到了京中諸事,他這是設問句,陛下必然已經知曉了。

在絕對忠誠的順天府,連奸細都活不下去的地界,鬧出這麼大的輿情,陛下能不清楚?

朱祁鈺點頭說道:“聽說了。”

胡濙感慨萬千的說道:“李燧也倒了黴,去檢閱邊方,到陝西行都司做兵科給事中了。”

陝西行都司在哪?就是河西走廊。

從嘉峪關到景泰縣的位置,就是陝西行都司所在,有三百軍堡,除了官道驛路,一片荒涼之地。

朱祁鈺已經看完了胡濙的奏疏,自然知道李燧去了哪裡。

他想了想說道:“朕待會把他宣來,問問他自己樂意不樂意去,不樂意,再重新換一個便是。”

胡濙長揖俯首說道:“大明有這等直臣,臣爲陛下賀,陛下器重這等直臣,臣爲大明賀。但是臣以爲還是讓他去便是。”

“揠苗助長,反而苗不出穗,初入官場,就遭到了這等磨礪,日後若是磨了出來,必然是一把利刃。”

被人針對從來不是壞事,在大明的官場上,最害怕的就是毫無作用,廢物一個。

胡濙不覺得去陝西行都司是一件壞事,這些年隨着河套地區的全面收復,河西走廊正在恢復往日的熱鬧,這一發展,問題就多了起來。

有個能臣幹吏去陝西行都司也是好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臣說這件事,不是說李燧,臣說的是朝臣們的手段,還是太着急了。”胡濙一臉嫌棄的說道。

朱祁鈺一愣,疑惑的問道:“哦?此話怎講?”

胡濙摸了摸鬍鬚嗤笑的說道:“假如要是臣做這件事,臣就暗搓搓的來,這麼明火執仗的安排李燧,落到了下乘了。”

“胡尚書說的是項文淵嗎?”朱祁鈺一愣問道。

胡濙搖頭說道:“項文淵那是失心瘋了,才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登門,丟了自己的臉面。”

“臣說的是那些想要扳倒項文淵,和巴結項文淵的人。”

朱祁鈺瞭然,胡尚書又要說朝堂狗鬥之術了,這是胡濙極爲擅長的事兒。

他笑着問道:“那是怎麼一個慢慢來的法子?”

胡濙下了一子,他圍殺了陛下的大龍,已經贏了,但是作爲裁判的興安,卻是動都不動。

“這下策,就是眼下他們火急火燎的樣子,把李燧扔到陝西行都司去。”

“這中策就是慢慢來,先給李燧一個京官的印綬,然後掛着京官的印綬,這叫先禮。”

“等李燧真的到地方了,那大計、入京述職,就是對付李燧的手段了。”

“考評的時候,也不需要多麼的低,每次一個中上評,李燧就得在外任官十五年以上了,這叫後兵。”

“陛下日理萬機,哪裡還能記得這個人哩?只需要五六年的功夫,他就泯然衆人矣了。”

“李燧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朱祁鈺眯着眼,想了半天,的確是如此,他疑惑的問道:“那上策呢?”

胡濙不再下子了,十分平靜的說道:“上策就簡單了,把他扔進翰林院做翰林去。”

“李燧是一個很有主意的人,而且是個實踐的人,他不是丘濬那樣喜做黃粱美夢,把李燧送入翰林院做翰林,比殺了他還難受。”

“如此蹉跎幾年,他自然就不是現在這個渾身傲骨的李燧,而是被磨得圓滑的李燧了。”

這上策果然狠毒。

把直臣磨的圓滑,可不就是把人骨頭給打斷了嗎?

于謙、王文、李賢,王翱這些人都和楊士奇發生了點摩擦,在外爲官數十載,也是楊士奇一命嗚呼,失了勢,纔算是入了京。

把人外放,很難把人的骨頭打斷,那麼多的磨礪,最後還是脫穎而出,那自然是鋒芒畢露。

但是扔進翰林院裡做翰林,再多的傲骨,都能給他打斷了,磨平了,成爲圓滑至極的官僚。

胡濙收完了自己的棋子,笑着說道:“現在這個火急火燎的樣子,手段實在是有點寒磣,很…寒磣。”

“什麼是政鬥?講究個潤物細無聲,不知不覺之中,置人於死地,甚至其本人,都發覺不了,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纔會疑惑,我怎麼變成現在這副模樣?”

眼下的文臣的手段之低劣,讓胡濙只搖頭,做不得李善長、胡惟庸,那至少做個夏元吉、楊士奇。

這種低劣的手段,每次都讓陛下看笑話。

說到底,這幫人還在在正統年間爲官,過得太安逸了,連文官們最基本的狗鬥素養都退化了。

胡濙不再談論這些退化的文官,反而開口說道:“陛下,臣知道陛下爲都察院總憲人選憂思,臣有一人舉薦。”

“誰?”朱祁鈺的確在爲都察院總憲發愁。

陳鎰說什麼都不想幹這個總憲了,三番五次的上書,想去雞籠島治水去。

那麼總憲誰來做?

朱祁鈺心中的人選,第一個是李賓言,本身李賓言就是僉都御史出身,勝任都御史也是應有之意。

可是李賓言現在仰望星空、心懷宇宙,嚮往自然,一心想去天邊看看,驗證下地球到底是不是個球,對於這朝堂的政事,也不是很在意。

第二個人選,自然是徐有貞這廝了,正好放在火架上烤一烤。

可是徐有貞壓根不肯留在京師,以國之大事爲由,連夜扛着行李跑了。

胡濙猶豫了下說道:“賀章,就是彈劾臣無德的僉都御史,他在雲南乾的不錯。”

發新書了!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