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

“海里面都是水,怎麼可能有河流呢,你一定是瘋了吧,這或許是地熱,對,沒錯。”季鐸看着幾近瘋狂的第一火長彭遂,試探的解釋道。

的確是溫度有點高,但是也不是不能解釋。

火長彭遂卻連連擺手,他十分的焦急的說道:“不不,你看我們的羅經(geng),我們在進入這片海域之前,一直走的北偏西32°,現在是北偏西33°,這僅僅是方向。”

“我們這艘船原來是一個小時辰四十一里,一踏入暖流就變成了四十五里,而風速沒有太大的變化,造成這種現象的只有一個原因,我們船下有水流在推動。”

“這簡直是太驚人了。”

“海下面有河流,這聽起來有些瘋癲,但是,的確是真的。”

在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時代,太傅崔豹,曾經記錄過一種名叫記裡鼓車的測距儀,每走一里路,就會敲一下鼓,每走十里路,就會敲一下鈴鐺。

這種記裡鼓車,是儀仗隊的車輛之一。

皇帝出巡或者親征,第一輛車是指南針,相傳是在皇帝大戰蚩尤,蚩尤興大霧,黃帝造指南車爲士兵領路。

第二輛車即爲記裡鼓車,儀仗共三十人。

排在記裡鼓車之後的是白鷺車、鸞旗車、耕根車、四望車等等,各有各的用途,即是儀仗,也是工具。

大明的船舶上,也有類似的物件,計算所行裡數,進而確定速度。

時間、路程,速度之間的關係,並不複雜。

也常用於軍事,比如在洪武元年征伐元大都的時候,徐達等人每日軍報,都會報自己一日走了多少裡。

相比較路上,船舶的速度在這個年代會更快些。

大明的船舶一個小時辰可以走四十餘里,但是船舶在海上並不是走的直線,而是一種類似於之字型的模樣,尤其是當下吹得是西北風的情況下。

此時還是正月的尾巴,來自西北方向的寒風還在呼嘯。

船在向西北方向行事,風從西北方向吹來,那不是逆風行船嗎?

風帆船逆風航行並不是複雜的技術。

一帆能使八面風,意思就是一面帆能夠使用八面來風,所以逆風是完全可以的,一般都是採用之字型走法。

船走的不算慢,但是里程卻是之字形。

“是不是風變大了些呢?”季鐸還是有些不相信的說道。

彭遂指着自己另外一側的風速儀說道:“沒有明顯變化。”

舟師過洋牽星術,主要是過洋,作爲極爲優秀的舟師,而且成爲火長的彭遂,對於牽星板、經緯術以及羅經術,都極爲精通。

而在風爲主要動力的年代,風速儀更是出海必備之物,決定了何時揚帆起航。

這是一個帶着三個橢圓形木製風杯,還帶着風標的風速儀,在風速儀下有一個計數器,只需要記錄單位時間內,風杯轉了多少圈,就可以記錄風力的大小。

彭遂很確定,不是風變大了,他已經排除了所有可能的答案,只有腳下有河流可以解釋了。

季鐸最終同意了彭遂的想法說道:“好吧,我給你一艘船,但是,你注意安全。”

朝廷手中並沒有多少舟師,每一個都很寶貴,他們熟悉水文、熟悉地文,是航行的必備的船員之一。

這已經是舟師的第二次要求了,既然他這麼肯定,那麼就讓他去看看也無礙。

船隊還有三名舟師,還夠用,不怕到不了舟山港、寧波市舶司,就怕火長出事。

彭遂立刻點頭說道:“我知道,我自己的命。遇到倭寇就跑,我是舟師,他們還能跑得過?不是咱說大話,就倭國那羣舟師,能比得上咱們大明?”

倭寇當海盜劫船,那得靠近了接舷,彭遂作爲舟師要是被他們追上了纔是咄咄怪事。

彭遂身手極爲矯捷的換到了一艘戰座船,脫離了船隊,向着無垠的大海駛去。

“別出什麼…呸呸呸!”季鐸看着那首戰座船,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有危險。

彭遂一直在觀察着海面、天時。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水面之下,出現了一條條巴掌大的小魚,他們似乎是在躲避着什麼。

隨後第一條魚用力的拍打了三下水面,騰空而起,胸鰭猛地張開,像鳥類的翅膀伸展,長長的胸鰭一直延伸到尾部,整個身體像織布的長梭,騰空約有兩丈高,滑行了約有半分鐘的時間,落入了水中。

隨後是第二條,第三條,無數條的飛魚從水面下竄了出來,尾巴用力的拍打着水面,在空中翱翔,伴隨着孤零零的四百料的戰座船前行。

船員們呆滯的看着這一幕。

鳥翼魚身,頭白嘴紅,背部有青色的紋理,在陽光之下熠熠生輝,無數條飛魚不停的躍出、滑翔、落入水中。

幾條旗魚在水面下追趕着飛魚魚羣,偶爾會有一篷血霧,是來不及跳出水面的飛魚,葬身旗魚腹中。

天空中信天翁在盤旋,它們俯衝而下,抓住了飛魚,隨後落在了桅杆上,大快朵頤。

有幾條飛魚慌不擇路,飛到了戰座船的甲板上,用力的彈跳着,再次落入了水中。

“這…舟師,你見過這樣的場景嗎?”戰座船的都指揮看着自己的戰座船被飛魚羣包圍,呆滯的說道。

彭遂用力的搖頭說道:“沒有,我也是第一次見到,太壯觀了…”

飛魚是黑潮暖流中的魚類,每年開春的時候,他們都會從太平洋中,一直要游到東海產卵。

彭遂的戰座艦,剛好和飛魚回溯產卵的時節重合,而旗魚隨着太平洋赤道暖流而來,追逐這飛魚。

而信天翁是琉球常見的鳥,他們最喜歡隨船捕魚。

有大風暴之前,他們會從桅杆上飛下來,躲避風雨。

舟師們顯然知道這一點,看到信天翁從桅杆上飛下來的時候,就會降下船帆,等待風暴的過去。

彭遂的船舶速度隨着黑潮路過了濟州島,隨波逐流,闖進了渤海灣的時候,已經是二月份的尾巴了。

他的船速度極快,因爲他是坐着洋流而來。

彭遂在津口登船的時候,看到了朝鮮來的船隊。

但是彭遂壓根就沒有關注朝鮮使者的興趣,他記錄着自己的所見所聞。

“滄溟流至琉球國頭北山府分流,一道向東至倭國海面,一道向西至大明海,再到濟州島分流至對馬島,滄溟流至津口南下,不知所蹤,海舶乘滄溟流流可減半數時日。”

北緯30°,北緯33°,他記下了滄溟流的分叉點,經度他沒來記得測算,大約都是東經12°和東經10°,他手中的表沒出問題,主要是當時是陰天,不太能確定當地時間。

滄指的是深色的水,溟指的是大洋。

維度越小,海水的溫度越高,氣溫越高。

顯然海面下的滄溟流,是來自南方,溫度極高。

彭遂認真的想了想又寫下一句:“琉球,萬國海樑之地,不可棄焉。”

他在津口等岸的時候,來自松江市舶司的奏疏,還在路上,季鐸比彭遂早了十五日上岸,但是彭遂先到了京城。

他帶着自己記錄下的三言兩語,和畫的一個大概的圖形,來到了欽天監的十大曆局,將自己的成果交給了欽天監正許敦。

許敦雖然不信海里有河流這種說法,但是一艘戰座艦,有三十多名船員見證,由不得許敦不信,在稍微思忖之後,許敦便寫了奏疏至文淵閣。

朱元璋爲了防止朝臣矇蔽他,專門設立了一個通政司。

而朱棣爲了防止朝臣們的奏疏到不到御前,在左順門,也就是皇宮的外朝中路、一入承天門東側廊廡正中那裡,可以直接順着門縫投遞奏疏。

奏疏順着門縫塞進去,除了皇城門關閉的時候,隨時可以去投,大璫每天都去收。

如果只想跟皇帝說悄悄話,或者告密,就可以在左順門投奏疏。

泰安宮同樣有一處,在澄清坊外的東長安街,有一個鐵箱子名叫公車箱,專門給朝臣們詣闕,上書言事。

公車箱的鑰匙一般是興安拿着,每日收取奏疏。

彭遂也寫好了第二封奏疏,若是沒有被批覆,他就打算再投一次。

公車箱就像是個明晃晃的沒有魚餌的鉤子一樣,王文可是從地方捲上來,最後當了文淵閣大學士的人,怎麼咬這種鉤子?

所以彭遂的奏疏很快就到了朱祁鈺的手中。

因爲其經歷過於離奇,又是飛魚,又是旗魚,引得興安的注意。

大明朝肯定有人敢瞞着陛下乾點壞事,但是沒人敢騙皇帝,既然呈上來了,肯定是有真憑實據。

朱祁鈺看着滄溟流那三個字,彭遂把太平洋暖流黑潮,取了這麼個名字。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朱祁鈺着重表揚了這種探索欲強烈的人。

再過四十年,也就是1492年時候,哥倫布將會第一次橫渡大西洋到美洲,他去的時候是逆北大西洋的暖流航行,耗時37天。

在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順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只用了不到20天就達到了。

但是哥倫布並沒有好奇,爲什麼會差距這麼多天。

大海里究竟有沒有洋流,一直到十八世紀,纔有德意志貴族出身的洪堡,發現了秘魯寒流,確定海里面有洋流。

在通常的認知裡,大海一片寂寥,一片死水。

但其實並非如此,大海也有洋流,溝通各大洋。

彭遂的發現位於北緯25°的琉球,卻長着北緯22°纔會生長的椰子樹,而且長勢良好,而且琉球的溫度比寧波要高許多。

好奇心之下,彭遂三番五次,終究是發現了這一自然現象。

其實並不是很難觀察,因爲暖流的溫度要比周圍的水溫高十幾度。

而且航行速度也會有較大的變化,合理的利用洋流,可以有效的節約航行所用的時間。

“一人一塊頭功牌吧,獎勵其開拓之心,朕要見見他。”朱祁鈺笑着說道。

“陛下,是不是可以給功賞牌分分類?”興安試探性的問道。

朱祁鈺稍微思考了下,搖頭說道:“不了,就這樣就挺好。”

興安是大明功賞牌的發明者,朱祁鈺就有一塊奇功牌在身上,確定了奇功牌的榮譽。

興安在最開始提出奇功牌的時候,朱祁鈺專門想過給勳章分分類,類似於蘇太祖的做法,每次發生大事,專門定製發一發。

但是朝中對功賞牌的追求熱情,超過了朱祁鈺的預期,朱祁鈺停止了這個念頭。

原因很簡單,他不想擴大化。

奇功牌、頭功牌和齊力牌這種把所有的功勞混合在一塊,是不科學的,不能充分而具體的說明其功勞。

比如設立科技創新勳章、守衛京師勳章、開海勳章、日月勳章、七星勳章等等,可以更好的說明其成就。

朱祁鈺專門分門別類做過設想。

他一直沒有擴大勳章的範圍,依舊是三等功賞牌,沿用至今。

最主要是大明的信息流通速度,遠低於後世,分類之後,就會降低其辨識度,就會失去眼下這種功賞的效果,降低其榮譽性質。

朱祁鈺這個更像是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類的功賞,而非蘇系勳章。

事實上,除了少有專門研究蘇系勳章的人,很少知道蘇聯到底發了多少種勳章。

研究蘇系勳章最好的辦法,就是研究勳宗的身上,到底掛了多少枚。

朱祁鈺寧願將其混爲一談,也不願意降低其流傳度。

榮譽,是名望,是朱祁鈺這個皇帝對個人的肯定,也是大明對個人的肯定。

胡濙獻奇書,《預防與衛生簡易方》是他用一生的經驗去總結的預防衛生之道。

胡濙天天被人譏諷無德、投獻,但是從來沒人置喙過他這本書不該領奇功牌。

多少人一邊拿着胡濙的書,學習如何保持身體健康,一邊罵胡濙無德?

彭遂很快就到了聚賢閣,這個大明權力的最中心,他完全沒想到這裡會如此的簡樸。

他一直以爲這裡會是金碧輝煌。

“臣彭遂,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彭遂跪在地上,顫抖不已的說道。

朱祁鈺點頭說道:“免禮。”

“朕交給你個任務。”

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