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

辦這個皇家學會,十大曆局的阻力並不會很大。

首先第一個阻力是錢的問題,金濂作爲戶部尚書,有着濃郁倉鼠性子。

但是他不會阻攔這些事。

事實上,金濂不反對給官吏定俸,但是金濂反對給官吏補俸。

金濂從來沒有在該花錢的時候,扣扣索索,無論是平叛,還是建立官冶所,從不摳門,正是如此,他平日裡纔會那麼摳門。

好鋼使在刀刃上,也是金濂的另外一個特點。

石景廠、勝州廠、馬鞍廠、江淮廠,這些煤炭與鋼鐵聯合營運的官廠,金濂大力支持,包括襄王在貴州督辦的六枝廠,金濂從來沒有扣扣索索。

在歷局組建之後,歷局博士的衣食住行皆由朝廷提供,促進生產力發展,也是朝廷重要的仁義禮法。

朱祁鈺的內帑也會拿出一大筆錢來,獎勵有貢獻的人,也可以每年給出奇功牌和頭功牌,獎勵研修十科。

利柄,生死,衣食、榮辱皆爲利。

另外一股阻力,必然來自國子監和翰林院。

因爲歷局在設立之後,必然會有諸多博士,這些博士本來由他們把持,現在被分給了奇淫巧技之人,他們當然不會滿意。

讀書人怎麼可以和這些黔首們平起平坐呢?

但正如大明皇帝手中的奇功牌,工匠、軍卒都容易拿到,但是官吏卻難如登天。

榮辱,也是利柄。

皇帝現在如日中天,他們反對要有理有據,要基於社會現象出發,發現問題,找到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去反對,這個門檻其實很高,否則就會非常危險。

這是陛下定下的遊戲規則。

罵亡國之君可以,只要實事求是的罵,朱祁鈺甘之若飴。

大明皇家學會,按照李賓言的主要想法,就是「度數旁通通十事」,先用算學將這些計算起來。

而這些想法,和于謙等人在朝中編纂的《管子集校》中山國軌篇幅有極大的類似。

“陛下,《墨子》怎麼辦?”胡濙雖然歲數大了,但是無數次朝堂紛爭去看,他依舊反應迅速。

《養生有道胡尚書》

胡濙是禮部尚書,掌祀,歷局學會要辦,必然會有奉祀,那麼奉祀何人?

胡濙的腦海裡,第一時間就跳出了一個人,墨翟,也就是墨子。

配祭之人可以有張衡、祖沖之、李淳風、郭守敬等人,他們在曆法、算學上都有巨大的貢獻。

主事之人可以是吳敬,他對算學十分的精通,大明人才濟濟,這些都好解決。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奉祀墨翟不是問題,但是《墨子》呢?

墨翟本人是先秦之時至聖先師之一,而且其本人一生就如同聖人一樣,踐行者自己的學說,他的繼任者也是如此,甚至所有的墨者也是。

這是一羣理想主義者,而且踐行自己的理想。

比如殺人者死,傷人者刑。

有典故腹䵍殺子,墨家鉅子腹䵍,有個兒子在秦國爲官,失手殺了人,秦惠文王寬恕了鉅子腹䵍的兒子,但是鉅子腹䵍還是說「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不許秦惠文王私宥,最終秦惠文王不得不處死了鉅子的兒子。

墨家,法無偏私。

這是一個大義滅親的故事。

“咱們給墨子塑像祭祀,墨子他本人,怕是要不高興咯。”朱祁鈺無奈的說道。

胡濙滿是笑意的說道:“沒事,現在沒有墨家門徒了,太史公當年修《史記》遍訪國中,墨者不足四十人,最終未曾爲墨子立傳。”

胡濙說的是一件陳年舊事,說的就是當年太史公修史記,但是找不到墨子的傳人。

漢武帝的時候,墨子學說就已經徹底的沒落了。

而朱祁鈺和胡濙的這段對話,也不是打禪機,而是墨翟本人、《墨子》學說,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

其中就有節用節葬,就是生前不奢侈,死後不大葬,也不要搞什麼奉祀,更不要大張旗鼓的紀念,塵歸塵,土歸土,死了就是死了。

相比較儒家……

山東響馬甲天下,曲阜孔府功七分!

朱祁鈺打掉孔府衍聖公一家,至今都沒冊封新的衍聖公。

孔府敢喊出鳳陽朱,暴發戶的口號來,朱祁鈺當然要讓孔府知道什麼是暴發戶的手段。

衍聖公,畢竟沒有團營。

不僅孔夫子要成聖,他的子孫後代們還要做衍聖公,那是公爵,世代尊榮。

韓非子說:「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翟在的時候,墨家顯赫到什麼程度?

當時孔子有七十二賢子,其中大儒子夏的得意門生禽滑釐,叛逃儒門,跑去做墨翟的徒弟。

所以墨翟節葬的主張很好,但是死後沒有奉祀,是萬萬不行的。

沒有奉祀,就沒有利益團體去維護學說與時俱進了,沒有利益團體去爲他說話,他本人已經離世,身後有沒有利益團體爲他說話。

墨翟本人,自然是隨便人家捏扁搓圓了。

“陛下很瞭解墨家。”胡濙奏對之後,忽然發現陛下對墨家並不是一無所知。

朱祁鈺點頭說道:“這就是墨家衰弱的第一個原因啊。”

他來到大明就開始在王恭廠搗鼓新式火藥和燋炭爐,他自然對墨家,極爲關注。

墨翟這種節葬是個很好的主張,但是墨翟死後,墨家立刻分成了三派,圍繞命定論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內部傾軋,內耗極爲嚴重。

其實墨翟只要稍微在他的學說中摻點別的東西,就能夠永垂不朽了。

比如佛曰涅槃,景教徒說三日復活,孔夫子在文廟的地位兩千年內固若金湯,連子孫都世代榮養。

墨翟可以高呼「我將閃電般歸來」,然後墨者們,緊密的團結在這杆大旗下,未必不能千秋萬代。

但是,墨翟如果這麼做,他就不是墨翟了。

朱祁鈺很瞭解墨翟,也很瞭解《墨子》,所以他纔會說,給墨翟立像奉祀,墨翟本人知道會很生氣。

“哦?”胡濙愣了一下疑惑的說道:“陛下以爲第二原因是什麼呢?”

朱祁鈺平靜的說道:“墨翟崇尚鬼神,而戰國不信鬼神之說。”

“善也。”胡濙不住的點頭,肯定了陛下的說法。

墨翟本人有《明鬼》篇,將鬼神盡數歸納爲天志。

這種思想貫穿了墨翟的論述之中,比如在《尚同下》中:「是故天下之慾同一天下之義也。是故選擇賢者,立爲天子。」

天下想要同一個天下之義,就要選擇賢者爲天子。

誰來選擇?

天志。

但是從顓頊開始絕地天通,再到候春秋時晉國貴族中行寅「亡國怨祝」的典故,都在說明從顓頊開始,中原王朝就開始了從重神到重人的轉變。

晉國中行寅大禍臨頭,就把太祝簡拿來問罪。

太祝簡平靜地回答說:「祭祀天神和祖先能祈求福報,有益於國家昌盛,但百姓的詛咒也會使國家滅亡。您橫徵暴斂,招致了百姓的怨怒責罵。」

「現在是我一個人爲您祝禱,可是每一個國人都在詛咒您,我一個人的祝禱,怎能抵消舉國萬衆的詛咒?」

「衆怒難犯,您的滅頂之災不是在意料當中嗎?我當太祝的有什麼罪過呢?」

中行寅這才感到慚愧。

太祝,是一種官職名稱,專門以言告神,在祭祀中迎神送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

春秋時候,就連太祝這樣祭祀鬼神的專職巫覡,也在從重神向重人轉變。

重鬼神到重人,神權到世俗政治轉變,主要有兩個標誌:其一政治的興亡不取決於神,而取決於民之背向以及君、臣的政策與品質;

其二,“天”被改造爲一個泛概念,而不是真實存在,神秘感大大減少,具體而言就是從昊天上帝,變成了老天爺。

這種轉變,不僅是文人墨客,也不僅是諸子百家,甚至是王侯將相,比如晉國知武子就曾對獻子說:「我之不德,民將棄我」

墨翟依舊《明鬼》,講天志,就顯得有點不合時宜了。

胡濙喝了口茶說道:“陛下其三呢?”

“其三則是爲上者不喜了。”朱祁鈺看着胡濙回答道。

胡濙在問什麼?他在問禮法。

他要知道陛下對墨翟、《墨子》的瞭解程度。

墨家的沒落,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不僅僅是儒家打壓導致,太史公遍訪大漢,只有不到四十名墨者了。

可想而知,墨家的沒落是有內因,不僅僅是外因。

腹䵍殺子的典故中,鉅子腹䵍反對秦惠文王的理由是什麼?墨者之法。

那到底是遵循大秦的法律,還是遵循你們墨者法律呢?

墨者是墨家一個有嚴密紀律的團體。

墨翟死後,墨者推舉賢者能擔任鉅子;墨者出仕,要由鉅子派出;墨者出仕所得的俸祿,必須交出一部分供墨者集團使用。

這種紀律嚴明的團體,當然會被爲上者所不喜了。

哪個皇帝願意看到,自己的治下有一個這麼有活力的團體?

而且墨者習文練武,那個從儒家叛投到墨家的禽滑釐,帶着人親自爲宋守城,把《非攻》從思想直接物理具現,以理服人。

這麼有活力的團體,自然不會被爲上者所喜,所以春秋到秦漢,對墨者的打擊,可謂是不餘遺力,各國的爲上者在這方面非常的有默契。

其實這個問題,蠻好解決的,但又無法解決。

那就是墨者鉅子,由皇帝親自擔任,就像是講武堂的山長是他朱祁鈺,但是具體負責講武堂事物的是于謙一樣。

帶英的皇家學會,不也是由英王擔任保護人嗎?

朱祁鈺和胡濙的奏對,雖然子句不多,但是每一句的信息量都很大。

在一旁聽政的興安陷入了迷茫之中,這雲裡霧裡的對話,都在說些什麼?

朱祁鈺放下了茶盞說道:“節葬、爲上者不喜,不是壞惡的主張,它甚至是至善至仁至理的主張。”

“而且墨者鉅子到墨者,他們都在用自己的一生,踐行着自己的主張。”

“他們是一羣心安的人,一羣把自己安頓好的人,他們至死之時,可以說自己一生無憾、無愧,是對天下有益的人。”

“甚至朕觀墨子,認爲其明鬼之論,不過是寄希望於天下,都相信鬼神可以賞善罰惡,天下就會大治,是謂天下之慾同一天下之義也。”

“在墨子《貴義》中,墨子遇到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阻止墨子北上,說有凶兆,墨子曰:若用子之言,則是禁天下之行者也。也證明了墨子對鬼神之說的態度。”

“墨子更是在《非命》之中言:執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

“墨子摩頂放踵以利天下,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

《明鬼》篇,單獨去看,似乎在論證鬼神真實存在,但是從《墨子》全篇來看,朱祁鈺認爲,那不過是墨子實現自己政治主張的工具罷了,類似於「頭頂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一個主張鬼神說的人,居然不信有命定論,對算命先生更是不屑一顧,可見其行。

朱祁鈺講明瞭自己的立場,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

他向來都是光明磊落,有話明說,不讓讒言趁機離間。

在景泰四年,他明明白白的告訴胡濙,墨子比孔子更加高明,就是不要讓胡濙誤判。

“臣明白了。”胡濙鬆了口氣,陛下態度明確事情纔好辦。

但是他很快就有點爲難起來,他往前坐了坐說道:“陛下啊,咱們得慢慢來,這墨子和孔子到底誰高明,可以暫時先不提,先集校《墨子》,然後開辦墨學堂,分科研修。”

“等到這墨學堂有了成果,然後再移風易俗。”

墨子和孔子到底誰高明,這件事,當然是陛下說了算,胡濙也不會跟陛下討論到底誰高明的問題,陛下說誰高明就是誰高明!

哪怕陛下說建文帝高明呢,胡濙也能灑水洗地。

但是陛下說了,天下就認了嗎?顯然不是。

移風易俗,是件大事。

《管子集校》已經校對完了,再校對一本《墨子集校》也不是不能,雖然胡濙不是很懂,但是大明有懂的人。

“就像是顓頊絕地天通那般?”朱祁鈺點頭說道。

顓頊絕地天通,是標誌性的事件,標誌着神人各司其職,而後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政治哲學,才從重神向重人的世俗化社會轉變,這個時間很漫長。

胡濙點頭說道:“就像是絕地天通那般。”

朱祁鈺若有所思的問道:“如果有人反對呢?”

“那就科舉考墨子管子,不考四書五經。”胡濙對答如流。

在景泰朝爲官,誰還不會一手掀屋頂的絕學呢?

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708章 陛下在後院看庖廚殺豬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