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中原王朝有許多的至聖先師,比如三皇五帝,顓頊、堯、舜等等,比如諸子百家。

但是至聖先師裡,被罵的最狠的絕對是墨翟。

墨翟南遊楚國,楚獻惠王嫌棄墨翟出身卑賤,就讓手下的大臣穆賀去見墨翟,穆賀就把墨翟的學說罵作賤人之所爲,墨翟和穆賀爭辯。

墨翟是一個很善辯的人,他舉了許多例子,比如負責商湯伐桀的丞相伊尹,他父親是庖廚,母親是桑女,都是奴隸,但是依舊成爲了丞相。

墨翟被罵的最兇的是他定下的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

這種法令是約束墨者的,並不約束其他人,但是還是讓有些人害怕了。

諸子百家幾乎都主張法無偏私,但是又有不同,更多的講究親親相隱,尤其是儒家,即便是法家,也僅僅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刑其師。

法家已經足夠嚴厲了,但也說「君嗣也,不可施刑」,商鞅以暴著稱,秦惠文王犯錯,商鞅也僅僅處罰了太子的師傅公子虔和公孫賈。

墨家鉅子腹䵍以墨者之法殺子,讓孟子直接罵作:「楊氏爲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無君無父,不就是不忠不孝嗎?所以就是禽獸也。

最嚴苛的法家都講究君嗣也,不可施加刑罰,墨者們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法無偏私,這一下子就讓所有人都變得警惕起來。

因爲,墨者們,真的是這麼做的!

最怕的就是這種,大家都是口頭上說說,但是他們真的在做。

墨子的認爲天下喪亂的根源,便是一人一義,不僅只知自愛,人人爲私,甚至導致:厚者有鬥,而薄者有爭。

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即「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兼愛中》)。

天下人如都能按照這種精神行事,愛別人如同愛自己一樣,萬禍皆消。

所以,墨者沒了,是幾乎所有食肉食者共同的選擇。

墨者,是一羣理想主義者,墨子的思維是跨越時代的,即便是到了大明,于謙理國家之制,也只是說,天下人人爲私,陛下一人公耳。

即便是到現在,于謙也從未說過,要廢除八辟八議。

朱祁鈺都做不到視人之國,若視其國,他現在看着倭國的銀礦眼饞的很。

朱祁鈺點頭說道。“去蕪存菁吧,好好集校。”

“十大曆局,隸屬於欽天監,那就暫時這麼辦吧。”

“陳循完成了寰宇通志之後,立刻開始集校諸子百家吧,這都是中原王朝的文化瑰寶。”

胡濙正打算告退,本來都要站起來,忽然開口說道:“陛下,今年內閣大學士王文和東閣大學士陳循的兒子,都要參加秋闈。”

朱祁鈺眉頭一皺,胡濙單獨說這件事,顯然有點不正常。

胡濙這很像是打小報告,只見他繼續說道:“戶科給事中李侃,刑部右侍郎羅綺,大理寺左卿李奎最近可能會上書言科舉事。”

“想幹嘛?”朱祁鈺平靜的問道。

胡濙猶豫了下說道:“大理寺左卿李奎等人想要廢除南北榜,以永樂舊例八科,所取進士不分南北。”

“永樂年間的科舉不分南北榜、南北卷嗎?”朱祁鈺這纔有些驚訝的問道。

胡濙面色爲難的說道:“陛下,永樂共二十二年,開八科,皆爲三場文字合格者,不舉多寡,庶有學之士,不爲定額所拘束。”

“戶科給事中李侃,刑部右侍郎羅綺都是北人,肯定要反對大理寺左卿李奎的諫言,怕是又要鬧起來了,畢竟南北榜也是洪武年間的祖制,都是祖制。”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科舉,國朝選仕的大事。

“朕聽明白了,大理寺卿李奎要奉太宗文皇帝的祖宗之法,廢除南北榜。”

“戶科給事中李侃、刑部右侍郎羅綺,要奉太祖高皇帝的祖宗之法,支持南北中分榜,南北中分卷考試,是這樣吧?”

這涉及到了考試公平的問題。

尤其是分卷考試,其實北方卷的難度低於南方卷,而中卷的難度又遠低於北方卷,這是因爲教育資源不公平導致。

大明爲此費盡心機,從洪熙年間開始,就一直在做南北分榜分卷,到了宣德年間,又增加中榜中卷,佔總人數一成。

“然也。”胡濙爲難的說道:“陛下啊,這分榜分卷之事,廢不廢?”

胡濙這位爲皇帝洗地多年的人,首先要得到陛下的首肯,才能夠動手去做。

如果要廢南北榜南北分卷,就奉太宗文皇帝的祖宗之法,對宣德年間和正統年間的弊政全面革除,廢南北榜卷,大家考一張卷,同臺競技,這是公平。

如果不廢南北榜南北分卷,那就奉太祖高皇帝的南北榜案,不對宣德年間和正統年間的弊政全面革除。

大家依舊是分三張捲去考,這看起來不公平,但是教育資源本身就不公平。

擱以前胡濙要猜上意,猜出來的時候,朝中黨爭已經起來了。

但是現在,胡濙乾脆直接問了。

朱祁鈺思考良久說道:“依舊爲南北中三榜,按宣德年間舊制即是,分卷亦同理。”

胡濙俯首說道:“永樂十三年二月,三百四十九名進士之中,只有二十一人爲北榜。”

“永樂十九年三月會試,山西、陝西有四百舉人入京參考,無一人中榜。”

“永樂二十二年二月,河南近五百舉人入京,只有一人中進士。”

朱祁鈺忽然開口問道:“那朕要是說,廢南北榜呢?你待如何?”

胡濙知道陛下在問什麼,關於南北是否分榜,陛下已經給出了極爲明確的指導意見,沒什麼疑惑的地方,禮部可以開始洗地了。

胡濙停頓了片刻說道:“那也有的說,永樂十九年遷都之後,會試北衙中進士六十餘人,幾乎與南衙相當,永樂二十二年不分南北榜,南北榜人數相同。”

朱祁鈺點頭,果然是一如既往專業的胡濙,洗地的角度極爲清奇。

在遷都之後,不分南北榜,人數相同,是革除南北榜的重要依據。

胡濙看陛下還不滿意才感慨的說道:“陛下,東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陳循、王文的兒子參加科舉,都算在了北榜。”

胡濙說的是京師的虹吸現象,永樂年間,京師國子監有近九千人,這些學子考中舉人都算是北榜之人,但是國子監太學生,幾乎來自五湖四海。

朱祁鈺忽然靈光一閃的問道:“那要是朕既不說廢南北榜,也不說不廢南北榜,左右橫跳,胡尚書,該當如何?”

胡濙一愣,隨即笑了起來,整個講武堂聚賢閣充滿了歡樂的空氣。

胡濙無奈的說道:“若是陛下不說,臣自然也是左右橫跳,哪邊的風力大,就倒向哪邊,臣誠無德也。”

朱祁鈺繼續追問道:“那胡尚書自己以爲應當如何呢?廢和不廢,胡尚書站在哪一邊呢?”

胡濙長揖俯首說道:“自然是不廢。”

朱祁鈺喝了口茶,這個胡濙果然是個老狐狸,若是朱祁鈺說廢南北榜,胡濙此時必然會說:「自然是廢」。

這就是胡濙的誠無德。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胡尚書總是站在勝的那一方,果然是大明朝堂的常青樹。”朱祁鈺笑着說道。

“但是朕總覺的這件事不是這麼簡單,否則胡尚書就會突然單獨拿出來說了。”

胡濙看了眼興安,今天的奏對,可能前面墨子的部分,興安不太瞭解,所以雲裡霧裡,但是接來下要說的內容,興安絕對能夠聽得懂了。

胡濙探了探身子,看着皇帝十分鄭重的說道:“其實,他們想試探下陛下,看陛下對宣德、正統年間的朝政是什麼態度。”

“若是陛下廢南北榜,那麼下面要廢的東西,就海了去了。”

“他們的目標可不僅僅是南北中分榜,還有其他的東西。”

“陛下,兩宋時候,不都是這樣嗎?你方唱罷我登臺。”

“革故鼎新剛唱完,立刻就是祖宗之法上臺,革新派的所有政令,悉數廢除。”

“祖宗之法剛全面恢復祖宗之法,革故鼎新又登臺,廢除舊法,全面推行新政。”

“陛下,這就是黨禍之害。”

胡濙是能說的,不能說的全都說了,他的意思很明白,警惕全面反攻倒算,警惕全面反對。

這樣就把皇帝從規則之上,拉入了他們熟悉的規則之中,然後用豐富的經驗把皇帝拖入政斗的泥潭之中,不可自拔。

朱祁鈺不由的想起了蘇穗宗對蘇慈宗的全盤否定。

蘇穗宗甚至連蘇慈宗在二戰之中,胖揍三德的事,都要否定,這種否定不可謂不全面。

連美煙宗都對這一事件表示難以理解,他曾經和身邊的人問道:“穗宗難道是瘋了嗎?那可是慈父。當然,他(穗宗)幫了我們的大忙。”

朱祁鈺點頭,胡濙說的已經很透徹了,這是文官的另外一個手段,那就是擴大化。

這和贊之、倍之又所不同。

贊是誇上天去,等待皇帝自己犯錯誤。

但是皇帝給百官加薪這麼好的事兒,金濂都要反對,可想而知,哪怕是陛下犯錯誤,忠誠於陛下的臣子,也會規勸。

倍之,則是一種僞裝成絕對忠誠的絕對不忠誠,看似奉皇命行事,皇帝說一,他們做十,無論何事,何種政令,通通都是不管就亂,一管就死。

而擴大化,則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皇帝放鬆警惕,情緒化的做出了決定,他們立刻馬上,就把皇帝拉下規則之上。

比如廢南北榜之後,那麼是不是藩禁制度也要廢除?那麼是不是文淵閣制度也要廢除?那麼宦官制度是不是要廢除?鈔關制度要不要廢除?督撫制度要不要廢除?巡河總督要不要廢除?

胡濙的意思很明確,廢除南北榜,哪裡是要考試公平?

他們分明是要試探下皇帝是不是明白這些招數,如果不明白,擴大打擊面之後,把水攪的一團糟,然後渾水摸魚,怡然自得。

朱祁鈺點頭笑着說道:“胡尚書整日裡說自己誠無德,朕卻不以爲如此。”

“濟兒最近學業可還好?”

胡濙站了起來說道:“很好,尤其是算學一道,很有天賦。”

“臣告退。”

胡濙滿是笑意的離開了講武堂聚賢閣,他在樓梯前停頓了很久。

陛下其實對自己人真的很好,上次他上樓的時候,在樓梯停頓了一下,被興安看到,陛下爲了方便朝中年邁的重臣,就把幾個議事廳和御書房搬到了一樓。

胡濙端了端手,攏了攏袖子,哼着小曲,搖頭晃腦的離開了講武堂。

這幾年是他做官最輕鬆的幾年,自從承認自己誠無德之後,胡濙不再糾結自己的名聲,發現自己做官越來越輕鬆了。

陛下手中永樂劍的方向十分明確,胡濙也不用向無頭蒼蠅一樣慌張。

陛下說什麼做什麼,指到哪裡,他就給陛下灑水洗地,這個活兒很輕便。

國子監的學子們,對街正對面的欽天監衙門,非常的不滿,最近的動作很多,先是各種天文儀器入欽天監,隨後是陛下蒞臨。

要知道陛下至今都沒有蒞臨過國子監,對他們的不理不睬。

而欽天監突然加了十個歷局,張榜公告,若是有特長,可以參加這個欽天監的考試,他們有二十個博士的名額。

最過分的是他們那邊的稟米,比國子監的稟生還要多四鬥!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時的翰林院、國子監的翰林和太學生們,一片喧囂,無數的學子義憤填膺。

“我們必須提筆上諫,與陛下痛陳利害,君王,天下之主也,毋乃賤人之所爲!我們怎麼可以和賤人爲伍!”

“孟子嘗言: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陛下不尊儒學,是要做什麼?!”

“合於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者,爲之。凡言凡動,合於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者,舍之。同去,同去!”

吳敬看着學子們的模樣,大聲咳嗽了一聲喊道:“你們的算學卷子都寫完了嗎?在這裡嘯聚?”

“還是覺得自己的功名來的太容易了?!”

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二十章 登基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