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

長途而來的瓦剌人,需要維持他們的忠誠,否則他們就會背叛,所以要給世襲罔替的待遇,要保證他們不會同化。

但是也不能像原來的白帳汗國、青帳汗國、帖木爾王國、奧斯曼王國那樣完全突厥化,作戰的都靠少數人。

在沙里亞法典之中,只有信仰宗教的成丁纔有作戰任務,其他人都繳賦稅尋求庇護,戰爭的勝利與否和普通人沒什麼關係。

所以,王復和王越思前想後,終於決定組建烏茲別克人爲主的軍隊。

王復大聲的說道:“《正世》曰: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變俗易教,方能治亂。”

也先沉吟了片刻,問道:“那該怎麼保證他們的忠誠,而不是等到我們西進的時候,他們在背後捅我們一刀,王資政想過這個問題嗎?”

王復點頭,他自然想到了這個問題,十分快速的回答道:“百姓莫不是喜歡活着,害怕死去,莫不是想要利益而厭惡害處。”

“好利惡害,得到想要的就很快樂,得不到想要的就很痛苦,如同水往低處流一樣普遍,不論貴賤貧富,皆是如此。”

“何爲利?生死,衣食、榮辱皆爲利。”

利柄,王復對於利柄二字的理解極爲深刻,理政的時候,這兩個字,尤其是在撒馬爾罕這個地方,是最好用的執政手段。

王復藉着說道:“之所以令則行,禁則止者,必令於民之所好,而禁於民之所惡也。”

“故欲來民者,先起其利,雖不召而民自至。設其所惡,雖召之而民不來……”

也先連忙擺擺手說道:“哎呀呀,王資政你又來了。”

“這些大道理我聽的本來就很困難了,你還要文縐縐的說出來,我就更加聽不懂了。”

“我只是問王資政有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既然王資政考慮到了,那王資政儘管去做。”

“好了,我已經很累了,你且去吧。”

也先只是問他是否考慮過忠誠的問題,既然考慮過,那有對應的政策就足夠了,至於這麼做的具體原因,也先也聽不太明白。

王復還想說,他想要解釋明白,但是看着也先已經不耐煩的神情,他只能無奈俯首說道:“臣告退,大石安歇。”

王復離開了蘭宮,也先站了起來,走下了王座,王座後是伯顏帖木兒。

也先感慨的說道:“伯顏啊,大皇帝把王復罷免,讓王復懷恨在心,投效瓦剌,絕對是大皇帝這輩子做的最後悔的決定,治世能臣啊。”

“是。”伯顏帖木兒想了想說道:“從諮政院的每一條政令制定後,從諮政大臣的反應來看,王復的政令是得到了多數人的擁護。”

“從政令推行來看,商賈蜂擁而至,撒馬爾罕的人數比之前還多,帖木兒王國和青帳汗國的人,都來到了撒馬爾罕附近想要投效。”

“應當是做的不錯的。”

也先哈哈大笑的說道:“好,很好。”

也先與伯顏帖木兒樂開了花,但是王復卻是滿臉不高興的走回蘭宮諮政院,沿路守備的怯薛軍卒,在王復走過的時候都是挺直了腰板,行注目禮。

他們的目光從王復出現的時候,就一直鎖定王復,直到王復消失在視線不見的地方,纔再次站直了身子目視前方。

他們很尊敬王復。

西進本來是一項前途未卜的大事,瓦剌上下,莫不是惶惶不可終日,如同喪家之犬一樣,人心涌動。

他們打下了撒馬爾罕之後,王復一點點的通過政令,最終讓整個撒馬爾罕安頓了下來,也讓瓦剌人有了新巢。

所以,他們看到王復的時候,莫不是給予最高的敬意。

這可是再造之恩。

王復回到了蘭宮諮政院,這裡又叫諮臺,王覆在這裡擁有一間書房,作爲處理政務的地方。

“王資政!”守在門前的兩名怯薛軍卒猛地站直了身子,王復拿出了自己的信牌遞了過去,說道:“開門吧。”

王復是個地道人,他每次進入諮政院書房都會出示信牌,但是負責守備諮政院的怯薛軍卒,早就在王復出現在石廊的時候,已經把門打開了。

怯薛軍守備壓根不看王復的信牌,他們認識王復。

王復無奈收回了信牌。

陛下作爲七品參政議政曾經想上朝陽門五鳳樓,被四武團營軍卒攔下,盧忠扈從左右,盧忠那張臉,京師誰不認識?

但是那軍卒就是不給上,直到朱祁鈺拿出了自己的皇帝信牌,才上了五鳳樓。

印璽,信也。

但是王復又很難跟他們說明白,講了幾次,都沒什麼效果,最終他也懶得再說了。

他去哪裡,怯薛軍都不會阻攔,因爲都認識他。

他回到了自己的書房,重重的坐在了軟篾藤椅上,靠在上面,將手中的陳條用力的扔在了桌上。

哪哪都不如意。

蘭宮的建築都是石制建築,拱頂都很高,這一層得有一丈半高,左右放着無數的書櫃,王復桌上的政疏堆積如山。

他開始處理這些陳條,陳條的內容繁雜,需要去諮政院落錘的事兒就有七八件之多。

“王資政,保民官來了。”怯薛軍的勇士又打開了房門,將王悅放進來了。

保民官是北院民院,有保民大臣、監察大臣、營造大臣、裁決大臣等等,保民大臣主事,就是王悅,又被叫做保民官,主要負責農牧居民,依據明制分官設職。

南院武院,有左都督、右都督,邊防都督、京都督等等,仿明制,分官設置。

左都督由伯顏帖木兒擔任。

南北兩院又被稱爲下院,諮政院又被稱爲上院,資政大夫直接對接大石也先。

“這又生氣呢?”王悅將一本厚重的陳條放到了桌上,看着王復的軟篾藤椅。

這是賽因不花送來的好東西,一共三把,王復一把,也先一把,伯顏帖木兒一把。

“我跟也先說政,他又糊弄我!”王復有些生氣的說道:“這是他的瓦剌,不是我的瓦剌!整日裡就知道騎馬弓獵,回到蘭宮,政疏陳條,也是看都不看就簽字。”

“跟他解釋又不耐煩。”

這石制的建築隔音是極好的,王復聲音並不大,但是他很生氣。

王悅坐在了王復的對面說道:“他在和林就這樣了,又不是一天兩天了,歲數大了,學也學不會,也就懶得學了,他都這樣了,你順着他點不就好了嗎?”

王復坐直了身子,繼續說道:“我今天跟他說,我們定國號康國,撒馬爾罕改名康國府,你猜他怎麼說的?”

王悅想了想,身子靠在椅背上,頭向左歪了一點,眼睛未眯,一副渾然不在意的說道:“王資政,你又來了,你自己看着辦吧。”

不得不說,王悅學的真的像,語氣、動作、神態尤其是那句,你又來了,簡直是一模一樣。

王復都被王悅給逗樂了。

“他靠自己坐不穩大汗,所以纔會靠你。”王悅坐直了身子,身上的懶散的模樣消失不見,王悅嚴肅的說道:“我跟你說個事兒。”

“前天我找他彙報政事,他沒跟我聊政令,而是話裡話外,讓我準備接替你的位置,取而代之。”

王復一愣,稍微皺了下眉頭疑惑的說道:“他想幹什麼?”

王悅搖頭說道:“還用說嗎?就是等你勢大了,把你給殺了,換我上去,繼續給他賣命唄。”

王復瞭然,原來這個也先打的是卸磨殺驢的主意。

王悅看着窗外,嗤之以鼻的說道:“退一步講,我們不是夜不收,他現在也已經殺不了你了,他自己都不知道。”

“子曰:銜令者,君之尊也。”

王悅的意思很明白,掌控神器纔是君才尊顯,就現在也先這個大撒手的模樣,他怎麼殺王復?

殺了王復,也先只能回和林了。

王悅搖頭說道:“不說他了,奧斯曼蘇丹法提赫送來了國書願與瓦剌,不不,願同我們康國世代修好。”

“希望能夠合兵,共擊帖木兒國王。”

“我剛從也先那回來,他讓你回覆。”

王復拿過了那封已經翻譯好的國書,看了許久,就是有些惱火,奧斯曼蘇丹法提赫。以爲瓦剌人是大明的遠征軍。

這都是也先那枚【敬順王印】惹的禍,也先在所有的國書上,都下的敬順王的印,因爲他除了這個印,也沒別的印綬了。

奧斯曼國王的理由很簡單,帖木兒王國不臣。

帖木兒王國作爲大明的朝貢國,居然要反明覆元,甚至還準備親征,今天大明軍遠征,自然要合兵一處,痛擊帖木兒王國。

奧斯曼國王的閃電巴耶濟德,被帖木兒生擒,並且成爲了藝術創作的源泉,被西域嘲諷,這讓奧斯曼王國上下非常的惱怒,所以法提赫提出共伐帖木兒的意圖。

外交這塊分爲了兩部分,大部分歸民院管,有一部分歸諮政院管,比如各大汗國的韃靼部的聯袂,這一塊就是伯顏帖木兒自己在負責。

“也先怎麼說的?”王復拿着那份國書眉頭緊皺的說道。

王悅喝了口茶說道:“也先說,要一起教訓教訓帖木兒國王卜撒因,他說話實在是太招人煩了,但是你又不同意。”

王復拍了拍國書說道:“我之所以要與帖木兒修好,自然是遠交近攻。”

“也先要是待在撒馬爾罕做大石,自然是和奧斯曼共伐帖木兒王國,但是也先要去拔都薩萊,到了金帳汗國,就是奧斯曼近,帖木兒遠。”

“我跟他說,他又不聽。”

王復的想法,王悅自然可以理解,也先是要去拔都薩萊,自然要執行遠交近攻,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後,都要交好帖木兒王國。

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服從政治目的,也先的政治目的是前往金帳汗國的拔都薩萊,當可汗。

王悅又拿出一封國書說道:“大秦國的國書,你看看也做個回覆,這事兒,也先不知道。”

王復看了片刻,將國書收起來,笑着說道:“你做得對。”

王悅站起身來說道:“嗯,你忙,我先走了,給奧斯曼的國書寫好了,讓會同館翻譯給奧斯曼就是。”

王覆在忙碌,而王悅也沒閒着,他找到了左都督伯顏帖木兒。

王悅坐在伯顏帖木兒的面前,低聲說道:“今天我離開蘭宮王廷的時候,看到了克烈從王宮裡走了出來。”

克烈,是白帳汗國可汗的兩個兒子。

宣德三年,克烈的父親被僭主阿布勒海爾所殺,克烈和他的哥哥,逃亡到了東察合臺汗國進行避難。

白帳汗國的阿布勒海爾是僭主,也就是逼得卜賽因放棄撒馬爾罕的人。

瓦剌西進,阿布勒海爾被也先擊潰,阿布勒海爾最後被也先在蘭宮王帳抓住,吊死在了蘭宮之外。

克烈是蒙古人,也先也是蒙古人,某種意義上,也先爲克烈報了殺父之仇。

伯顏帖木兒側着身子說道:“克烈說:烏茲別克人,都認爲他們的王應該是克烈或者他的哥哥。”

“所以克烈想要讓大石賜予他楚河肥沃之地作爲牧場,統領烏茲別克人。”

“大石答應了他。”

楚河的肥沃之地就是碎葉城附近,水草豐茂,又扼天山古道,乃是撒馬爾罕行商至大明的重要關隘。

王悅眉頭一皺,搖頭說道:“宣德三年,克烈的父親就死了,若非大石爲他報仇,他還在東察哈臺避難呢,他非但不感恩大石的恩情,還要錫土爲王?”

伯顏帖木兒嘆息的說道:“就是說嘛,碎葉城、楚河附近的牧場水草豐茂,咱們的安民官已經去了,他又來討。”

“但是大石答應了,我能怎麼辦?”

王悅笑着說道:“我倒是有個好計策,這克烈和他的哥哥,已經離開碎葉城二十五年吧,哪裡還有什麼人望民心?”

“大石不方便做的事兒,左都督要替大石分憂啊。”

“哦?”伯顏帖木兒一愣,滿是疑惑。

王悅笑着說道:“左都督,西域又不太平,馬匪多啊。”

伯顏帖木兒嘴角勾出了一抹笑意說道:“的確,若非我大軍至,這地方豈不是更亂?”

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推薦幾本書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08章 陛下在後院看庖廚殺豬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