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

朱祁鈺作爲皇帝的權力是無限的,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他讓人打造十丈高的六分儀,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落成了。

他又親自教諭兩位都察院的御史,告訴他們,他們的行爲並不是爲了大明好,相反,會讓大明的考成法陷入一種僵局。

組織結構龐大的時候,各部門之間的利益就像是九頭蛇一般,互不相通。

左鼎和練綱都是都察院的人,他們不是吏部任事,他們當然不能理解吏部的工作。

左鼎和練綱站的位置都不算太高,所以,他們不太能夠理解爲什麼現在吏部尚書不能致仕,因爲考成法依舊不算是一個穩定的政令。

左鼎和練綱更不能理解,王直爲了留下付出的代價,值得朱祁鈺給一個太子少師,保住其身前事和身後名。

因爲王直背叛了他的宗族,背叛了他從小到大的教育,甚至背叛了他的階級。

但是,朱祁鈺把這些都告訴了左鼎和練綱,一字一句,解釋的很清楚,如果他們停止攻訐王直,那麼這場風憲言官對王直的攻訐就會停止。

次日的清晨,又到了早朝的時間,朱祁鈺踩着清晨的陽光,奔着承天門而去。

忠誠的錦衣衛依舊沒有讓殿下等候,當朱祁鈺的騎隊出現在了右長安門時,錦衣衛就打開了承天門的大門,放陛下入宮上朝。

朱祁鈺鮮衣怒馬,奔着奉天殿而去,他停在了丹陛臺下,慢慢走上臺去。

當他開始上臺階的時候,奉天殿前的大鼎上,小廝們點燃了香燭。

奉天殿的糾儀官打開了奉天殿的宮門,把晨光放進了大殿之內。

金雞三唱,奉天殿升座,文武百官,跟隨在朱祁鈺的身後濟濟蹌蹌。

雞鳴閶闔曉雲開,遙聽宮中響若雷。

朱祁鈺坐在了奉天殿的寶座上,他今天來的早了些,才知道這寶座居然每次上朝都要搬上去。

早晨的陽光穿過羅幕,將大殿照得一片金碧輝煌。

只見盧忠甩動着淨鞭,三聲霹靂作響,文武兩行如同燕雀一樣進宮來,沒多久,略顯空曠的奉天殿內,站滿了人,兩班齊整。

左班起:文淵閣、東閣、中極殿、建極殿、文華殿、武英殿這一班大學士,多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尚書兼任,他們帶領着各部的清吏司的司官;

又有翰林院這一班春坊、諭德、洗馬、侍講、侍讀的學士;

又有那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一班的大九卿;

又有那太常寺、光祿寺、國子監、應天府、太僕寺、鴻臚寺、行人司、欽天監、太醫院一班的小九卿;

又有那十四道一班的御史;

又有那六科一班的給事中;

右班列着都是些公候伯多兼任五軍大都督府;又有那京營戎政、又有都指揮站起身後,一個個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人人手持笏板,人人紆青佩紫,人人胸前禽獸補子。

手扶日轂志經綸,天下安危系此身。

再見伊周新事業,卻卑管晏舊君臣。

“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衆多朝臣行稽首禮,山呼海喝。

朱祁鈺平靜的說道:“平身。”

“押班,文武班齊麼?”

押班,百官朝會時領班,管理百官朝會位次。

唐制,以監察御史二人任其事,明承唐制,也由監察御史充任。

押班官出班奏道:“文官不少,武將無差,班次已經齊整了。”

興安一甩拂塵,高聲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右見一胸前帶着麒麟補子的官員闊步向前,俯首說道:“陛下,臣有本奏。”

正是于謙。

于謙現在是文安侯,乃是超品,但是任少保,又是從一品大員,所以于謙其實有兩套官服,武一套胸前是麒麟,文一套胸前是白鶴。

比如此時的胡濙和王直,都是白鶴補。

朱祁鈺笑着說道:“於少保中氣十足,朕頗爲安心。”

于謙有痰疾,這個病跟了他十幾年了,一直在調養身體,這洪亮而中氣十足的嗓音,讓朱祁鈺感受到了于謙的身體已經康復。

陸子才每月四次給於謙望聞問切,都快把于謙給問煩了,但是這是皇恩浩蕩,于謙也只能受着。

于謙趕忙俯首說道:“勞煩陛下惦念,已經兩年未曾服藥了。”

朱祁鈺曾經親自到後山給於謙伐竹取瀝,那會兒大明京師之戰剛結束,于謙要去邊方巡按,也正式那次巡按,纔有了後來的節節勝利。

于謙再往前走了一步,俯首說道:“陛下,臣等斗膽獻萬言書於闕下,請旨撥亂政,反諸正,匡君道,明臣義。”

萬言書,是大明對政策調整的一種重要調節手段。

朱祁鈺已經看完了大明六部明公們上的萬言書,他十分肯定的說道:“這萬言書,朕已經看了,諸位明公拳拳報國之意,朕甚是欣慰。”

萬言書最開始就是對過往的糾正,開篇就是文武並行,興文振武。

文和武,從來不是反義詞,但是總有人把他們對立起來,然後藉機生事,萬言書的最開始就是關於興文振武大方向的調整。

幾乎囊括了朱祁鈺登基以來所有的政令。

江淵出班,俯首說道:“陛下臣請聖旨,定武舉式,以文科爲例,設武科鄉、會試,馬步弓箭和策試再行。”

朱祁鈺看向了禮部,科舉這塊,歸禮部管。

胡濙站出來俯首說道:“陛下,臣以爲善,但是臣亦認爲,鄉試武舉人,需入講武堂修習至少一年,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方可言戰。”

胡濙的意思和考翰林和做實習生一個意思,武舉之後,到講武堂去當天子門生。

胡濙繼續說道:“若是無大軍調動,應當再到講義堂修習一年,兩年時間看似耽誤了,但臣以爲此舉必行,三年一科,大明振武。”

朱祁鈺連連點頭,江南詩社筆正詩豪們上的萬言書是爲了逼迫皇帝放了奸商,那六部明公、都察院、文淵閣上的萬言書,自然不是爲了噁心皇帝。

武舉人中舉,進講武堂,算是出身,之後行伍之間逐步提拔。

“準,三年一科,暫試暫行,隨時增改。”朱祁鈺非常滿意這萬言書第一條興文振武。

大明的武舉是在朱見深手裡正式確定的。

大奸宦、西廠廠公汪直,有感於京營被衆正盈朝把持,想了個歪招,“蠱惑”明憲宗朱見深,在成化十四年,確定武舉定式,三年一期,鄉試武舉,會試武進。

但是到了孝子賢孫明孝宗的時候,鬨堂大孝的明孝宗罷武舉會試,自此只有武舉人,沒有武進士了,武舉也改爲六年一科。

一直到了隆慶年間,高拱才頂着巨大的風力,再改三年一科。

熊廷弼是湖廣武科鄉試第一名,而後次年,熊廷弼又中湖廣文科鄉試第一名,次年萬曆三十六年,進士及第。

熊廷弼是歷朝歷代唯一一個文武雙解元之人,而且在明末展現了他的能力,可惜的是,廣寧之戰,王化貞丟廣寧,熊廷弼被斬首,傳首九邊。

因爲熊廷弼應當算是楚黨,和東林、閹黨都尿不到一個壺裡。

文官因爲解禎期之事,逼着朱祁鈺罷免王直,和王化貞丟廣寧,殺掉熊廷弼性質類似。

武舉負責的人,是陳汝言,陳汝言現在是兵部左侍郎,雖然當尚書能力不夠,但是做左侍郎還是夠得。

戶部尚書金濂站出來俯首說道:“陛下,臣有本啓奏。”

朱祁鈺並未馬上奏對,而是問道:“金尚書的胃痛可能好些了?”

金濂趕忙說道:“承蒙陛下聖恩掛懷,已然好多了,調養好身體,臣還能爲陛下多效犬馬之勞數年。”

金濂的胃痛一直是冉思娘在看,跟哄小孩一樣,加冰糖忽悠金濂服用康復新液。

大皇帝和大蟑螂之間的恩怨,自此灰飛煙滅。

太醫院在朝陽門外,找了一個地方,專門養殖大蠊,熬製康復新液,以治百姓胃病所用。

朱祁鈺知道那個味道又甜又膩又臭,憋着笑說道:“嗯,金尚書請講。”

金濂奏稟道:“陛下,臣以爲鼓勵海商至倭國販銀,銀子有點不大夠用了。”

“又不夠了?”朱祁鈺看過金濂寫的萬言書,句句肺腑,每一句都指向了錢荒的害處,鞭辟入裡,錢荒則民斷無可安。

佐以襄王朱瞻墡的利柄輕重論,金濂說的道理,看起來就更有道理了。

但是御製銀幣才行幾年?

這就又沒銀子了?

“陛下,朝廷還欠着天下八十年的鑄錢呢。”金濂趕忙解釋道。

朱祁鈺伸出手打斷了金濂的哭窮,疑惑的說道:“朕不是已經還了兩年了嗎?怎麼還是八十年?!”

金濂洋洋灑灑的說了半天,朱祁鈺聽明白了。

的確是在還錢了,但是大明在發展…

還得多,欠下的就越多。

所以朱祁鈺只是滿足了當前發展需要的銀幣數量,但是還債還遠遠不夠。

這賬,這輩子,怕是還不完了…

金濂往前走了半步,眼神裡帶着光說道:“陛下,把倭國的金山銀洞挖空了,大約就夠用。”

“好,鼓勵海商去倭國販銀,怎麼個鼓勵法?”朱祁鈺有些好奇的問道。

“增加密州市舶司銀幣數量,方便海商倭銀換銀幣,減免去倭商舶停泊市舶司港口費用等。”金濂拿出了一本奏疏。

現在大明水師正在緩緩恢復,舟山水師已經開始營建,廣招船工,訓練水師。

在水師恢復之前,大明的確沒什麼法子去,但是大明有政策。

“最主要的是張榜告示,告訴海商們,倭國遍地白銀,自然蜂擁而至。”金濂俯首說道。

就像馬可波羅吹中原遍地黃金一個路數。

事實上,大明的消息閉塞,倭國有銀,大家都知道,但是能讓多少人發財,那就沒人知道了。

金濂的意思是把倭國有多少銀子的事兒,告訴天下,那自然會有人前往。

比如已經虎視眈眈的橫林費氏費亦應,早就摩拳擦掌發大財了。

朱祁鈺點頭,大明錢荒,只能從賊子倭國身上找補了。

“準。”

金濂俯首歸班。

什麼天可汗,什麼萬邦來賀,朱祁鈺不在乎那個,大明自己都顧不嚴門呢。

他首先是大明皇帝,大明君父,纔是四海一統之大君,纔是其他蠻夷諸國的宗主國。

大明優先。

朱祁鈺自己欠了八十年的錢荒,這窟窿越還而越大!

難道他們老朱家要一直揹着欠賬坐天下?

王直出班,把定俸和加薪,補發薪水之事說了出來。

金濂立刻站出來,大袖一甩,高聲喝道:“陛下,臣-反-對!”

“行制定制,都是既往不咎,哪裡有往前找補的!此亂法,臣不奉詔!”

“陛下,臣老了,不中用了,也病了,還是還沒到耳昏目聵的時候,陛下啊!這不符合禮法啊!”

金濂直接耍無賴了。

王直看着金濂撒潑無賴的樣子,滿是疑惑的說道:“沒多少錢,頂多補二十萬銀幣,金尚書何故如此呢?”

“金尚書也補俸祿啊。”

金濂一仰頭說道:“陛下,臣,安貧樂道!”

好一個安貧樂道,一句話整個朝堂羣臣都是眉毛直跳。

你金尚書戶部一顆燈芯也就罷了,陛下聖恩補俸,又不是你金尚書的錢,你安貧樂道別帶着大家一起!

清廉節儉,安貧樂道是一種政治正確。

金濂一句話噎的王直說不出話來,陛下那邊答應的那麼爽快,卻卡在了戶部。

張鳳站出來俯首說道:“陛下,既往不咎,過往不補,爲何要補俸?臣以爲不妥。”

張鳳是金濂的左侍郎,金濂生病之後,張鳳就管着戶部大小事務,只有拿不準的時候,纔去請教金濂。

戶部尚書都一個性子,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含淚,同道中人啊!

羣臣捂臉,大明的戶部尚書,這都怎麼了?

朱祁鈺萬萬沒想到會在戶部卡住,他疑惑的問道:“國帑今年虧空了嗎?朕記得去年還有八十萬兩結餘,朕回京之後,還分了戶部近三百萬兩銀子,這怎麼又沒錢了嗎?”

“有錢,戶部還有四百一十萬兩白銀。”金濂俯首說道。

Www★ttκǎ n★¢ ○ 朱祁鈺點頭,這又多了點,金濂持家有道,他點頭說道:“既然有錢,那補二十萬兩的俸,不是輕而易舉嗎?”

張鳳痛心疾首的說道:“這大明朝上上下下,哪哪都要錢,貴州現在要錢,河套現在要錢,這都是大頭,還有各種用度,陛下啊!”

朱祁鈺聽明白了,戶部就是屬貔貅的,只進不出。

朱祁鈺看向了都察院總憲陳鎰,示意都察院的大噴子們,起點作用。

別整天噴王直的時候,火力十足,爲天下官員謀福利的時候,卻一點作用沒有。

張鳳哀嚎一聲,伏地跪在了地上大聲的說道:“陛下啊,開源節流,方爲興國之道。”

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寫在十月末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730章 無題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