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

朱祁鈺來到了陳有德水力作坊,銀匠們正在如火如荼的鑄造着銀幣。

而陳有德擺動着一個一人高的大鐘表,這個鐘錶製作完成,會送到各個角樓裡,當做報時所用,方便百姓日常計時。

讓朱祁鈺略微有些失望的是,它依舊是個水力鍾,類似於水運儀象臺一樣,但是它依舊限制於水力,而且還不是很準確。

和朱祁鈺桌上那個一樣,每天中午的時候,欽天監都要校對一次時間。

這個東西平日裡記時是足夠用了,但是要用來測定經緯度,或者作爲標準時鍾,還是差距太大了。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陳有德帶着一衆銀匠行禮。

“這是你要獻闕鐘錶嗎?”朱祁鈺看着那個鐘錶,略微有些失望的問道。

陳有德搖頭說道:“陛下,這不是臣要獻出的鐘表,這只是一種很普通的鐘表,送到各坊報時用的。”

“臣要獻的是這個擺鐘。”

陳有德從旁邊的人手中,拿起了一個擺件,十分確信的說道:“陛下請看。”

一個球被掛了起來,陳有德將其拉起半空,隨後鬆手,這個小球在空中隨意的擺動着,因爲線足夠的細,這擺動的時間比較長。

但是朱祁鈺依舊沒看明白,陳有德想要表達什麼。

陳有德笑着說道:“臣一直在觀察,發現這個球擺動的時間是相同的。和重量無關,只和線的長度有關。”

“這很神奇,但是的確如此,兀魯伯的論述裡也佐證了臣的想法,他也發現了這種神奇的擺動的現象。”

“就是,只要線一樣的長,那麼擺動的時間也一樣長,所以他才能夠算準歲差。”

好人兀魯伯總是提供給朱祁鈺很多的驚喜,朱祁鈺明白陳有德所說的內容,這是擺的等時性,只取決於擺線長度的平方根和重力加速度有關。

兀魯伯是個天文學和算學的天才,毫無疑問,他能夠算準歲差,絕對不是憑空捏造。

朱祁鈺點頭說道:“你繼續。”

陳有德說道:“這是一種很普通的計數器,每撥動一次,則計數一次。”

他將一個很普通的計數器放在了鐘擺的位置。

“就像是這樣,每次擺動,都可以計數,所以我們獲得一個精確的計時。”

“當我們的擺足夠重的時候,計數的影響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臣在這裡,只是想要講解清楚其中的原理,不敢欺瞞陛下。”

朱祁鈺點頭說道:“你這個朕可以理解了,原理說的很明白。”

陳有德就是用擺的等時性原理,進行精確計時和兀魯伯如出一轍。

精確計時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

兀魯伯也是利用這種計時方法,精確的計算了歲差和地軸傾角。

陳有德繼續說道:“陛下,水運儀象臺上,有二十個小時辰,蘇頌將一個時辰分爲了時初時正。”

“在水運儀象臺上,第二層是晝夜時初正輪,輪邊有二十四個司辰木人,表示十二個時辰的時初、時正。”

“第三層是報刻司辰輪,輪邊有九十六個司辰本人,每刻出現一人。”

“所以通常意義上的午時三刻,應該是午初時三刻。”

“所以呢?”朱祁鈺繼續向前走着問道。

陳有德俯首說道:“一天有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個小時辰,九十六刻,每一刻有十五漏(分),則每個小時辰有六十分,每一分有六十度秒,一日有八萬六千四百度秒。”

“是所謂:日月代明而晝夜分,刻漏擺鐘者準之,無分秒忽之失焉。”

朱祁鈺理解了,北宋蘇頌爲了更加精準的計時,已經將一天分爲了二十四個小時,九十六刻,每一小時辰爲六十分,每一分鐘分成了六十秒。

六十這個是天干地支的算法。

“臣將每一度秒的計算長度試了出來,製作了一臺擺鐘。”陳有德笑着說道:“陛下請看。”

陳有德帶着皇帝來到一個十分鄭重的房間裡,將一個紅色的綢面拉開。

朱祁鈺看着那臺一人高的鐘表,聽到了鐘錶那熟悉的咔咔聲。

那是擺鐘擒縱機構的擒縱叉,打在了擒縱輪的聲音。

鐘錶下有一個很長的擺,在不斷的擺動着,表頭有四層紫色的檀木,顯示着數字。

原理很簡單,就像數學老師總是在教1+1,但是考試的時候,題目會變得極爲複雜。

陳有德說得簡單,但是機械擒縱機構,非常複雜。

陳有德指着上面的四層刻度說道:“陛下,第一層是小時共有二十四個,第二層是刻,爲了方便計算只有四刻,每一個小時則復原一次,第三層是分,共有十五分,第四層爲秒,共有六十秒。”

“每擺動一下爲一秒。”

朱祁鈺看了半天,對這個擺鐘,非常的滿意,他點頭說道:“四刻,每一刻十五分鐘,也就是說一個小時辰有六十分鐘對吧,把刻省去,直接六十秒是一分,六十分是一個小時辰。”

陳有德眉頭緊蹙的思考了許久說道:“陛下聖明。”

去掉刻,將時間分爲了天、小時辰、分鐘,度秒。這樣一來計時可以更加準確,但是刻,並不是消失了。

朱祁鈺看着那個單擺,再看看這個鐘錶。

朱祁鈺笑着說道:“已經很精準了,但是朕希望,它可以更加準確一些。”

“送一個鐘錶到欽天監,再接再厲,讓它更準一些。”

這個鐘錶其實還跟當地的加速度有關,在低緯度地區就會變慢,需要調鍾。

從北京城送到南衙,這個鐘錶就會變慢十五分鐘,他並不能當做經度鍾去使用。

不急,慢慢來就是,比之前已經要準確多了,至少恢復了北宋時候那種精確到讀秒的地步。

這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了。

興安跟隨着陛下回到了講武堂,他拿着一份邸報有些猶豫的說道:“陛下,是萬言書還是殿下的利柄輕重論放在頭版頭條的位置呀?”

“容朕緩思。”朱祁鈺手裡左手邊是萬言書,右邊是利柄輕重論,無論是哪一個朱祁鈺都很喜歡。

萬言書,是對過去政策的一種調整,總結利弊得失,然後進行鍼對性的調整,這件事從解縉上萬言書之後,就沒有再做過了,一如沒有再定過官員的俸祿一樣。

而利柄輕重論,並非全面覆盤管仲的輕重論,而是另外一種更符合大明朝的利柄論。

令分緩急,物有輕重。

比如在宣府的貢市,就有輕重論的具體運用,鋼箭火羽,都是重物,走私者斬,鐵鍋、鹽巴、茶葉等物,就是輕物,可以交易。

這在市舶司也是同樣的道理。

比如調節物價的供需側改革的創新,比如三成就可以有效的調節物價,這一點上,讓朱祁鈺格外的驚喜。

上一次在南衙,朱祁鈺準備了三億斤的煤炸,但其實數量太多了,朱祁鈺最後都開始半賣半送,悉數給了百姓。

《這個皇叔明明超強,卻過分謹慎》

朱瞻墡的能力很強,從幾次監國都做的有條不紊來看,他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十分的謹慎。

其實也很正常。

因爲漢王府全家蒙難。

朱瞻墡親眼看着他的嫡皇叔漢王朱高煦,被活活烤死,他的心裡陰影已經很大了。

孫太后始終不敢徹底觸怒朱祁鈺,孫太后知道,當朱祁鈺登上那個王位之後,即便是庶孽皇帝,那也是皇帝。

作爲皇帝,他的權力將無限的大,那麼稽王府上下的命,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間。

所以,孫太后一步步的退讓,即便是孫忠、孫繼宗被斬首的時候,孫太后也是一言不發。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

“興安,你說哪個做頭版頭條啊?”朱祁鈺覺得這兩個,哪個都可以做頭版頭條,但是頭版頭條只有一個。

興安想了想說道:“皇叔的權柄輕重論,還是不如萬言書重要啊,畢竟是國政的依據,而這個權柄輕重論,還是在探索的階段。”

朱祁鈺想了半天,點頭說道:“你點兩枚頭功牌給皇叔和羅長史。”

羅炳忠爲朱瞻墡的理論找到了依據和出處,這也是完善了朱瞻墡的理論。

邸報的頭版頭條,再次和胖皇叔,擦肩而過。

精確計時的擺鐘也送到了各官署官衙,只要送到南衙一臺,就會發現擺鐘需要調節,這種改良的時間並不會太晚。

朱祁鈺開始了日復一日的處理公文,一直到了月上柳梢頭,華燈初上之時,朱祁鈺才放下了手中的奏疏。

冉思娘提着兩個小木桶,給桌上的水力鍾續水。

興安總是利用各種各樣的機會,讓陛下和冉思娘多接觸接觸,陛下日理萬機,過幾天把這丫頭給忘了,這錯過了大好年華,辜負韶華。

“來了?”朱祁鈺笑着說道。

冉思娘也不答話,開始給燈油加燈油。

“怎麼了?”朱祁鈺滿是笑意的問道,這是天葵來了嗎?

冉思娘嘆息的說道:“汪皇后讓妾身多看看陛下的狀態,別累壞了,話裡話外啊,就是讓陛下早點回泰安宮,李貴人還沒有身孕呢。”

的確如此,朱祁鈺忙起來,回去已經很晚了,一般就直接休息了。

李惜兒一直沒有身孕,有些急切了,自然是要去找汪皇后告狀。

“是說了什麼難聽話嗎?”朱祁鈺以爲汪皇后教訓了冉思娘。

這種情況,汪皇后很容易誤會冉思娘和朱祁鈺,留在講武堂,日夜相處,你情我濃,女人吃起醋來,哪裡會講那麼多的道理?

爭寵,這種事在後宮之中不可避免。

冉思娘搖了搖頭說道:“汪皇后很大氣,並未對妾身多加責難,就是汪皇后讓妾身多勸勸陛下。”

“妾身名不正言不順,怎麼能勸得動呢?夾在中間,左右爲難。”

朱祁鈺聽出了一些恨嫁的味道來。

這其實也不是恨嫁,冉思娘還在將西南的苗醫和中原醫術做整理,去蕪存菁,最後融入《衛生方》中,這個過程時間很長,她做完之前,是不能嫁人的。

冉思娘爲朱祁鈺寬肩,笑着說道:“汪皇后很擔心陛下累壞了身子,案牘勞形,久坐必久病,妾身說陛下每日操閱京營,又不是隻坐不動,沒那麼多事。”

“但是汪皇后還是很擔心陛下。”

“真好。”

這一句真好,冉思娘自然是羨慕朱祁鈺和汪皇后夫妻舉案齊眉,另外也是羨慕汪皇后可以光明正大的關心朱祁鈺。

朱祁鈺抓着冉思孃的手說道:“你什麼時候才能忙完?”

“不知道。”冉思娘停下了爲朱祁鈺寬肩,略顯惆悵的說道。

她是真的不知道,醫學哪裡有盡頭,她已經在努力的學習太醫院的醫術了。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可以先入宮再繼續行醫啊。”

冉思娘當然想過這個可能,但是搖了搖頭:“太醫院有個女醫倌已經很離經叛道了,若是入了宮,依舊在太醫院坐診,風憲言官怕是又要喋喋不休了。”

“陛下日理萬機,煩心事本來就多,我呀,就不給陛下添亂了。”

朱祁鈺語氣提高了幾分說道:“朕怕他們?說起這些風憲言官,朕就來氣,恨不得把他們全部罷免了!”

“朕說補俸,這多好的事兒?”

“王直把風放出去之後,都是討論的,結果他們倒好,用到他們的時候,連歪理都編不出來!”

奉天殿裡沒有秘密,奉天殿上討論的事兒,中午傳的哪裡都是。

冉思娘自然也聽聞了今天朝堂上的爭辯。

本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兒,都察院那幫伶牙俐齒的傢伙,歪理都編不出來,總不能讓皇帝自己編歪理吧。

皇帝都繃不住了,直接罵他們一點用都沒有。

“陛下是不怕他們,但是妾身怕。”冉思娘滿是笑意的說道。

朱祁鈺一拉冉思娘,將她拉入了懷裡。

“誒…陛下。”冉思娘完全沒想到,一把坐到了朱祁鈺的身上,整個人都顫抖了起來,但是冉思娘還是雙手抱住了朱祁鈺的脖頸。

冉思娘這麼抱着的理由,是這麼坐,如果不抱着的話,會坐不穩,容易摔着。

帷帽有點礙事。

太醫院有恭敬之心,製作的軟篾藤椅質量上佳,承受兩個人完全不是問題。

“陛下,這是要做甚?”冉思娘怯怯的問道,但是頗有些明知故問。

朱祁鈺撩動着冉思孃的帷帽。

修長的天鵝頸上白裡透紅,顯然此時的冉思娘極其的緊張,這種紅潤蔓延到了耳根的位置,朱脣,俏臉,從厚重的帷帽之中露了出來。

這種一點點揭開,每揭開一點就是驚喜。

朱祁鈺摘下了冉思孃的帷帽。

她大大的眼睛閃爍着靈氣的光芒,冉思孃的目光有點躲閃,有些害羞,但是卻又鼓足了勇氣和朱祁鈺對視。

這種欲拒還迎、欲語還休的模樣,哪裡是日野富子那個蠻夷能學到的風情?

興安沒有騙朱祁鈺,真的很好看。

“陛下…”冉思娘抿着嘴脣說道:“陛下,妾身雖已無父母之命,但是妾身依舊想有媒妁之言。”

這個要求不過分,冉思娘不是陳婉娘,陳婉娘是煙花世界,能做選侍,汪皇后還滿肚子的氣,但是對冉思娘,汪皇后從來都很客氣。

畢竟日後是要做姐妹的。

“先收點利息。”朱祁鈺嘿嘿的笑着。

冉思娘閃着大眼睛疑惑的問道:“什麼是…利息啊,唔…”

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