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

喜歡偷,這不是南衙僭朝或者瓦剌的專有。

喜歡偷大明的各種東西的人海了去了。

在西漢時期,落下閎就造過圓儀,東漢賈逵在圓儀上加了黃道環,改稱爲黃道銅儀。

東晉時孔挺製造了由六合儀和四遊儀構成的兩重銅渾儀,以後又逐步增加了三辰儀。

唐代李淳風所造渾儀已有六合儀、三辰儀、四遊儀三重。

北宋的沈括對此作了簡化,將三辰儀中的白道環去掉,改稱渾儀。

元朝時候,郭守敬郭老神仙,喜歡跑到大洋、大漠裡觀星,就將渾儀再次簡化爲了簡儀。

這種簡化,並非簡化功能,而是將其形制簡單化,方便四處帶着跑,分爲了赤道經緯儀和立運儀(即地平經緯儀)。

正統二年二月,北京欽天監監正皇甫仲和等上奏,南京的觀星臺設有渾天儀、渾儀、簡儀、圭表等儀器,而北京在朝陽門外城樓上觀測天象,卻沒有儀象。

皇甫仲和要求派本監官一人前往南京,監督工匠先用木如是造之,運到北京後再用銅鑄造,將郭守敬的二十多種天文儀器盡數複製到了北京觀象臺。

北京觀象臺,位於北衙貢院對面的明時坊,也是欽天監的衙門所在。

正統四年正式落成,佔地四百餘畝。

這座渾天儀被朝鮮使者用一樣的仿造方法,復刻到了朝鮮。

就是用木頭製作一比一模型之後,回到朝鮮用銅鑄造。

後來渾天儀的歷史,被韓國偷了去。

韓國在韓幣萬元紙幣上,把渾天儀印上,並且說渾天儀是他們發明創造。

時隔將近六百年,大明都沒躲過韓國的偷。

偷,就是硬偷。

朱祁鈺看着手中送來的圖紙,看了許久。

“送於吳敬,讓他看看有沒有用。”朱祁鈺拿着兀魯伯的天文表、六分儀圖紙,這些文書中,還有很多數學論述,讓吳敬先看看。

興安領命,將文書交給了小黃門。

好人兀魯伯其實當上帖木兒國王也就兩年時間,就被他兒子給殺了。

現在卜賽因是兀魯伯的侄子,兀魯伯把自己的兵權悉數交給了兒子掌管,自己始終沒有停下研究天文學。

正統十四年,兀魯伯提前了四百年的時光,精確的測定了地軸傾斜角度,以此推算出了歲差。

元時郭守敬,爲什麼會被叫做神仙?因爲他製作的授時歷,其實就是大明的大統歷。

授時歷一直用了三百多年,直到崇禎年間才被徐光啓等人修改。

正統十三年的時候,日食整整推遲了一天的時間,授時歷已經不再精準了。

兀魯伯的六分儀,建十丈高的目的,不是爲了窮盡民力,大興土木,他是爲了精準,朱祁鈺即便是遠隔萬里,也感受到了兀魯伯對天文和數學的熱愛。

一旦欽天監可以確定七十七年二分點移動一度是更加精準的歲差,那麼就可以證明,兀魯伯的地軸傾斜的角度六十六度是正確的。

那麼地球是個球,並且是個傾斜的球,也就可以證明了。

郭守敬通過計算其實已經確定了地球是個球,兀魯伯補足了傾斜角度給地球是個球增加了更多的證據。

這樣一來,李賓言想去天邊看看,看看能不能繞回來,就不是問題了。

六分儀本就是航海利器,如何確定自己在海上的位置,利用六分儀便可以解決。

正午太陽高度角、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觀測者的緯度,這三個量,只要知道其中任意兩個,就可以求出第三個。

如果測量的是北極星,那就更方便了。

北極星的高度角,就可以直接看做是當地的緯度,連天文歷都不用查。

確定維度之後,如何在海上確定經度呢?

很簡單,帶一塊出發地的精確計時的表,就可以確定自己的經度。

每十二個時辰是一天,地球自傳一週,每個時辰轉過30°,每一刻爲3.75°。

那麼,只需要知道兩地之間的時差,就可以知道兩地的經度差。

如何確定時差?

太陽正中時候,看一下時間便可以了。

這一計算手段在元朝的時候就已經非常熟練了,比如耶律楚材在《庚午元歷》中就說:「以尋斯干城爲準,置相去地裡。以四千三百五十九乘之,退位,萬約爲分,曰裡差,以東加之,以西減之。」

尋思干城就是撒馬爾罕。

這也是郭守敬說地球是個球的重要依據。

計算經緯度,並不是難事,難就難在,確定地球是個球,還有它的傾斜角度。

朱祁鈺再一次確定了,兀魯伯是個好人。

精準計時對大明而言,並非難事,朱祁鈺桌上就有一個精確計時的表。

河清海晏,時和歲豐的水力鍾,還曾經引起過朱見深的好奇(320章)。

這臺水力鍾,也不是朱祁鈺的手筆,事實上中原王朝的第一臺天文鐘,是北宋的水運儀象臺。

錨狀擒縱器的發明讓中原王朝的精確計時,變得不再困難。這種錨狀擒縱器在宋朝被命名爲:天衡。

水運儀象臺,在靖康之恥中,被金人帶到了幽州的司天臺,後來被金人給丟棄了,金人不懂這種精確計時的意義。

蘇頌製作的這臺水運儀象臺,是有圖紙的,蘇頌第六子蘇攜帶着圖紙,在南宋,卻始終無法仿造儀象臺。

郭神仙郭守敬,雖然沒有成功的復刻水運儀象臺,但他對於錨狀擒縱器和精確計時的意義相當清楚,製造了一臺【大明燈漏】用於精確計時。

通過齒輪系及相當複雜的凸輪機構,帶動木偶實現:「一刻鳴鐘、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

朱祁鈺桌子上這臺水力鍾,也不是憑空就出現在了他的桌上。

地軸傾斜,還可以解釋一個亙古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爲什麼會有春夏秋冬。

朱祁鈺對王復送來的文書十分的滿意,翻譯這些文書,並不困難,交給吳敬和欽天監許敦便可以。

“這個十丈高的六分儀,能做的出來嗎?”朱祁鈺看着那個圖紙,有些疑惑的問道,這東西可是花費了兀魯伯數年的功夫才做成的。

興安感覺到了羞辱,一個撮爾小國的蠻夷做了一臺十分精巧的儀器,興安也承認此人的厲害,但是陛下爲什麼認爲大明造不出來蠻夷都能造出來的東西呢?

“可以。”興安拿過來那份圖紙說道:“臣讓人去督辦。”

興安沒有廢話,他拿着圖紙離開了聚賢閣,轉頭走進了司禮監,陛下每天都在講武堂坐班,那司禮監在景泰元年的六月份也搬到了講武堂。

興安是司禮監提督太監,他叫過來一個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將手中的圖紙遞給了秉筆太監說道:“陛下問大明能不能造出來這等物件。”

“你拿着圖紙去工部和欽天監問問,這個十丈高的六分儀,用多久能造好。”

秉筆太監想了想問道:“陛下什麼時候要?”

“越快越好。”興安十分確定的說道。

第三日的清晨,朱祁鈺起牀準備操閱京營之後,興安趕忙說道:“陛下,造好了,那個十丈高的六分儀。”

朱祁鈺準備去講武堂坐班,聽到已經造好了,眨了眨眼說道:“這麼快嗎?”

“已經很慢了。”興安俯首說道。

兀魯伯爲了這臺六分儀,把王位都給丟了,他兒子反對兀魯伯的統治,最先做的就是掀起宗教保守勢力對兀魯伯這個異端的反對。

兀魯伯造這臺六分儀跌跌撞撞用了十幾年的功夫,這大明用了三天時間就建成了?

大明速度。

大明皇帝的權勢極大。

朱祁鈺在做了監國之後,衆多大臣第一件事就是把正統年間封的國師楊禪師,給扔到迤北感化瓦剌人去了。

朱祁鈺隨口一說,兀魯伯拼了了大半輩子的事兒,大明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做好了。

“去看看。”朱祁鈺向着東城貢院的觀象臺而去。

欽天監許敦朝服等在了門前,這是欽天監少數不多,能在陛下面前露臉的機會,許敦要把握住。

許敦帶着六十名天文生,恭敬的等在門前,看到緹騎開道之後,立刻恭敬的行禮。

上一位欽天監監正彭德清人都嚇死了,但還是被拖到了斬刑臺上,被剁了腦袋。

許敦是極爲恭敬的。

“平身吧。”朱祁鈺翻身下馬,示意許敦及所有天文生平身,走進了觀象臺。

朱祁鈺看到了那個高約十丈的六分儀,和圖紙分毫不差,而且還多了一個烏玻璃遮光片,防止觀察太陽位置的時候,傷到眼睛。

許敦小心翼翼的彙報了一下他們的進度,之所以用了三天時間,主要是測算撒馬爾罕和京師天文的種種不同。

建造六分儀,不是說建好了,糊弄皇帝就行,他們要對兀魯伯的天文成就進行全面複檢,確定其真纔敢上報。

所以才耽誤了三天的時間。

“也就是說,兀魯伯的歲差和地軸傾角是正確的?”朱祁鈺拿着欽天監許敦的奏疏問道。

許敦頗爲有些激動的說道:“是的,陛下!”

“雖然這很難想象,但是我們腳下的確是個球!而且地軸還是歪的。”

“李巡撫在密州市舶司的時候,說天氣好的時候,遠來的船舶先看到了桅杆,再看到船身,李巡撫猜測地面是有弧度的。”

“我們驗證了這個說法,它解開了我們很多的疑惑!”

許敦頗爲激動,但是陛下似乎對腳下是個球,並不是很意外。

“哦,那真是太讓人驚訝了。”朱祁鈺將那些奏疏放好,遞給了興安說道:“送講武堂,朕回頭再看看。”

許敦能感受到陛下的那種不在意,陛下的問題是兀魯伯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而不是詢問地軸是否存在。

這讓許敦十分的迷茫,陛下接受這種新的理念,速度實在是太快些吧,他準備了很多的論據說服陛下,地球真的是個球,這個確鑿的證明,讓他興奮了好幾天!

但是準備的那些理由都白準備了,因爲陛下好像一早就知道,腳下的大地是個球了。

許敦趕忙俯首說道:“陛下,臣斗膽僭越,得去泰安宮泰安殿外,等到正午時候,確定一下時間。”

許敦有些語塞,臉色漲紅,他不知道如何精準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大聲的說道:“陛下,臣雖然說不明白,但是這真的很重要,這涉及到了許多,甚至涉及到了寰宇通志的修撰。”

但是以泰安宮正午時分再次確定時間,這是禮法。

許敦繼續說道:“陛下臣請以泰安宮時間爲準,測定天下里差,如果用地方時間去記錄會有所不便,也會複雜,時日一久,就會出錯,臣…”

朱祁鈺聽了半天終於聽明白了許敦的意思,點頭說道:“你的意思是標準時?”

許敦忙不迭的點頭說道:“對!對!對!標準時。”

“應有之義。”朱祁鈺點頭說道:“哪天天氣好了,去泰安宮測算一下吧,確定下來,就確定天下經緯吧。”

這是量度鬥斛的範疇之內,也是禮法。

大明以皇帝爲中心,自然是皇帝住在哪裡,就以哪裡爲準。

朱祁鈺站起身來說道:“希望陳循編纂好了寰宇通志,不是過去那種模模糊糊的堪輿圖。”

球面幾何,是兀魯伯的另外一個成就,如果再給兀魯伯一些時間,他或許可以驗算更多的東西。

比如地面的一經度到底有多遠。

這在大明不是問題,大明幅員遼闊,一旦皇帝相信了大地是個球,確定同一緯度並不困難,確定一經度的距離也不困難。

這對繪製堪輿圖有很大的幫助。

朱祁鈺站起身來,準備離開,忽然開口問道:“有什麼成果可以給李賓言、貝琳他們發一份,對了,這個六分儀花了多少錢?”

“不到兩百兩銀子。”許敦趕忙俯首說道。

朱祁鈺不在意的點了點頭說道:“哦,倒是不貴,就叫他兀魯伯六分儀吧,紀念下這位好人兀魯伯。”

許敦俯首領命。

朱祁鈺拍馬離開了欽天監,向着講武堂而去。

他到了聚賢閣,就看到了王直等在聚賢閣內。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王直俯首行禮。

朱祁鈺笑着說道:“安,坐。”

上次胡濙上聚賢閣二樓的時候,在樓梯的拐角停頓了一下,興安說了這件事,朱祁鈺就把御書房和諸多會議室搬到了一樓。

“王尚書,風憲言官的確還在彈劾,王尚書若是覺得力有未逮,想要致仕,朕可以准許。”朱祁鈺頗爲鄭重的說道。

他其實有點低估了風憲言官的火力,王直被架在了火架上,烤的外焦裡嫩。

“左右不過是幾句閒言碎語罷了,倒是無礙,陛下,臣是來說萬言書的事兒。”王直對彈劾並不在意。

彈就彈唄,又不掉肉。

“你是說漲俸祿嗎?”朱祁鈺點頭說道。

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904章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寫在十月末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八章 有內鬼!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十三章 拿去!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